我对教育的理解(3页).doc
-我对教育的理解-第 3 页我对教育的理解古今中外,关于教育的定义或理解可谓五花八门,各种界定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而言,我比较倾向于十二所师范学校所编写的教育学基础中的关于教育的概念.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 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裴斯泰洛齐说:“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对于教育的理解,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但是我们可以从实践角度验证鉴别选择完善,我想这是一项比较艰难而又辛苦的工作,可是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满腔的教育热情何处倾洒?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着眼点吗?作为一名准教师,我想如何理解教育对于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已经接触了多年教育学,说来惭愧,如果你问我什么是教育,得到的回答是教科书上的概念,广义上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或是更狭义层面的,仅仅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从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现在确实应该反思一下,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教育,这有点儿元教育的味道,我想是时候返璞归真了。传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灌输。在此情况下,教师是照本宣科和知识经验的代言人,学生则完全是个被动的知识的“回收站”。一本教材,一套理论不知教了多少代人。世界不再循序渐进、循规蹈矩,未来的文明与现存的传统将大相径庭。传统教育方式的结果就是“今天的方法不能解决明天的需要”。教育不应一味地培养亦步亦趋的“标准化”之人。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化差异。学生有哪方面的特长,就应该让他往哪方面发展。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好的老师教方法,不好的老师教知识,教是为了不教。”的确,“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基本职能就是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习惯。正是基于传统教育的弊端,我们才喊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我不知道素质教育确切的含义是如何界定的,但是我想素质教育至少包括着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是个“德”字。缺乏“德性”的人知识越多也许危害就越大。因此我们强调接受教育的主体必须是个具有良知、正义,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次就是要大力提倡精神文明。人类文化的传承应是人类文明与科技并行的。没有精神文明就休想构筑起自己完整的精神世界。大学生尤其应当自觉汲取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再次就是要培养开拓精神与创造性思维。正如前文所述,“标准化”的人是没有用的。不少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不听话”或有些“叛逆”的人。开拓精神与创造性思维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呢,要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面要广,思想要尽可能地多接触一些领域。要有多种技能和特殊技能。这就是我对教育的一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