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9页).doc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第 9 页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报告一、研究概况(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主要阵地,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当前,各地的学校都在追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最大限度地排除低效,这种追求毋庸置疑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目前,一些教师把备课当成重复抄写教案,虽然所写的教案格式标准、书写工整,但缺乏反思和修改。教师“书写”的时间大于“思考”的时间,这些“整齐”的备课往往不具备实用性,其价值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凭个人经验进行教学,这样的备课既对提高教学效率不起多少作用,又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集体备课”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与知识,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通过教学信息的交流与互补,在课前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对学法、对课程资源等进行充分的准备与整合以及课后对上课情况的充分反思和提出改进策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相对于个人备课的另外一种形式,可是有的教师对这样的备课方式给予了异样的定义,我们学校在推广集体备课的同时,也发现了集体备课的一些问题,其表现如下:一是除了主备课人外,其他教师是否认真备课不能监控。在管理的主观方面,想让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全员进行准备,实际上很多教师并没有这样去做,甚至没有备课任务的教师根本没有备课,只等着集体备课时去享受“共案”。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情况看,教师提供一篇非本人设计的教案也非常容易。因此,究竟哪位教师备课备得好,哪位教师备课没备课,学校管理者是无法监控的,导致很多教师不写教案。二是只有主备课人进行系统的深度思考,其他教师主要是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补充,很难进行深度思考。由于设定了主备人,其他教师没有备课任务,也就是没有任务驱动。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师一般不会主动去另行建构一种方式,甚至不愿意在集体备课时打破或推翻主备人的设计方案,致使不承担主备任务的那些教师轻松地“随波逐流”。三是“二次备课”的不落实,限制了一部分教师的个性发挥。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各人有各自的建构方式,也就是“同课异构”,由于按照主备人的设计确定了“共案”,其他教师基本上不可能进行另行建构,更不能促使教师个性教学风格的展现。即使要求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实际上这个“二次任务”大多被闲置,很少有教师进行“二次备课”。让教师“带着镣铐跳舞”,结果可想而知。四是“个性化设计”的不落实,忽略了因材施教。各班的学生情况不可能相同,各班总有一些特殊性。实现了教案的“大一统”,无疑将课堂变成了“工厂的车间”,将学生变成了生产的“零部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很难体现出来。五是在轮流备课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培养一些“懒蛋”教师。因为,没有实行集体备课时,教师个人还要写教案,当别人写主案时,自己可以不用备课了,在集体备课时随便说几句就可以了。这种方式,开始实施时,会有些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就会整体弱化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参与备课的教师,如果不进行深度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自己的经验和偏见。表面上看是人人参与,实则很多教师“不劳而获”,致使一些教师暗自窃喜。 以上问题可以概括为:有集体备课之名,而无集体备课之实;重集体备课的结果(教案),轻集体备课的过程(教研);强调共性的一致,忽视个性的差异;注重文本的研读,淡化课程资源开发。实际上是统一了教案,将集体备课给异化了,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本意。因此,我们需要高效的、实用的、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预设,我们期待“高效备课”,期待把“集体备课”真正有效化。(二)课题的界定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同一学年、同一学科或同一课程的教师,在各自认真学习教学理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和探讨,共同构建课程实施方案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活动。2、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强调备课的过程而非结果;重视交流研讨而不受制于集体备课的形式;注重问题的解决而非教学预案的形成;突出集体智慧并不忽略个人的研究;着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对教材的研读。(三)研究目的1、提高集体备课的实用性,减少无效备课,杜绝“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做到备而能用。2、让教师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做到有利于教。3、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能较好的完成三维目标,做到有利于学。(四)研究内容:1、建全集体备课制度和考评机制,进行有效集体备课的方法、途径研究。2、建立课堂教学问题库、策略库,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3、建设专题教学资源包,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研究。(资源包指围绕某个知识点的备课或教学而准备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课件等资料。)(五)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以一年级数学组及信息技术组教师为点辐射到全体教师。课题以解决问题形式开展行动研究。备课的过程就是教研的过程、培训的过程、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教研的内容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培训的对象是教师自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更好的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把研究内容分解到册,分解到单元章节,分解到知识点。操作流程如下: 1、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组员研读教材,初步提出问题。开展教研,集体研讨,确定每单元教学问题。组长制定计划,分配任务。 2、个人初备,制定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 主备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资源及学生,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构思解决方案。 3、集体研讨,形成解决问题的预案。主备陈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集体研讨进行完善,形成教学预案。4、二次备课,个性化设计,课堂实践动态生成。 辅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风格,对集体备课预案进行个性化设计,然后在课堂实践中去动态生成。 5、反思调整,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上课后,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集体交流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问题包、策略包和教学资源包之一。 完成一个问题研讨后,进入下一个问题的研究,开展新一轮行动研究。(六)研究过程本课题的研究准备两年完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前两个过程。 1、准备阶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1)召开年级组会,成立课题组。(2)撰写研究方案,申报课题。(3)制定集体备课制度和考评细则。 一是确立备课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提前备课,并将备课活动计划和相关的教学案的电子文档于活动的前一天,交给分管的年级主任处。备课组长要认真分工,将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及时通知本备课组教师,并要求备课组全体成员提前做好准备,对集体讨论的内容提前研究,并能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以便于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提高备课的整体效益。对集体备课活动负全责,认真做好活动组织和活动的记录工作。每月将整理后的教学案和相关的周周练、月考练习的电文档交教学主任处。 二是确立任课教师职责。全体教师要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前备课,活动要积极参与,体现集体的智慧。备课活动要提高效率:不迟到、不早退(下午2:00准时开始,3:40下课铃响后结束),中间不休息,有事要经校长室请假,否则以旷课论处。不讨论、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如接打手机、睡觉等),积极投入到备课活动中去。 三是对备课内容的要求。集体备课要体现五备、五统一。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五统一为进度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练习统一和周周练要统一。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诱思探究教学法的运用、下周教学教案、上周教学和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内容进行广泛讨论。对下周教学教案的讨论要体现诱思探究教学法、课堂诱思探究问题的设置、教法与学法的指导、课堂结构、练习的布置等。集体备课前要确定主备人,由主备教师准备集体备课的草案。主备教师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教法与学法的具体落实、训练习题的选择以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参加集体备课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定案。在此基础上根据统一的教案进行教学,并能将教学中总结与得失,于下周集体备课时反馈给相关主备人,便于形成更加成熟的教案。 四是对集体备课活动的要求。教导处与各教研组配合,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督促和检查,每周定期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公布,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并把检查情况做为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备课组和优秀备课组长评比的重要依据。对迟到、早退和无故不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的个人,按学校教职工考勤管理的有关规定做相应的处理并扣除相应的费用,凡迟到早退的扣除10元,无故不参加集体备课以旷课论处,每节课扣除40元。对在集体备课时做与之无关的事如接打手机、发短信、睡觉等的教师点名批评,每次扣除20元,多次批评而不改的,在评优评先和年级选聘教师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备课组长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不能及时将相关材料上交和任务及时安排的,除提出批评外,还要根据情况扣除组长基础津贴以上部分。对备课组管理不力、备课活动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备课组组长要进行调整。(4)课题开题论证,请专家指导。(5)修改课题方案,制定详细研究计划。(6)初步建立集体备课的管理机制 教案管理:1)、时间要求。要求主备人按要求完成备课教案,将自己打印好的教案在主讲前两天分发给组内教师,并要求教师在两天内作好教案的调整。2)、格式规定。统一字体、行距、纸张、页面设置等,并提供样本。3)、内容强调。有教学目的和要求,有教学内容分析,有教学重点难点,并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备出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有学情分析、注意事项、教学方法建议,有课时分配,有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等。且一定要备学生。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都要了解所教学生的家庭状况、性格特征、喜好、学科基础、各种能力、行为习惯,以便因材施教。备课活动管理:我们将备课活动管理分为活动前管理、活动中管理、活动后管理。1)、活动前管理:主要是指对主讲内容、主备教案完成情况,以及分发组内(提前)教案与教案调整方面的管理。2)、 活动中管理:活动时有无备课组长主持、主讲人的主讲情况、教师参与讨论的气氛、讨论的内容是否全面、对讨论内容有无及时记录在案。3)、 活动后管理:对教师个体而言,主要检查教后反思及上一次集体备课后反思交流时的共性记录情况。对学校而言,主要检查反馈情况,包括备课组长记录情况反馈、教科处每次归总情况反馈、教导处检查情况反馈、教科处阶段性情况反馈。 评价管理:把主备教案、教案的四度调整、创新性教学案例分析等都列入备课考评的内容。分管领导亲临教学第一线,即时进行交互式点评,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归档管理:包括主讲材料、主备教案、组长记录、检查情况、阶段性研究材料等内容的归档。 其它管理:主要是个案研讨会和各类评比的管理。个案研讨会,是为了展示集体备课阶段性成果,学校开展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形式的研讨会,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专项训练和随文训练,积累集体备课的个案材料。 各类评比,主要是论文评比、最佳备课组评比、先进备课个人评比。论文评比,是指围绕第一阶段集体备课活动以来的成功经验、建议、存在问题为主题的论文评比;最佳备课组评比,则根据备课组考核评价表,依照备课组量化细则,评出三个最佳备课组;先进备课个人评比,是根据教师备课考核评价表,评出先进备课教师。 (7)召开课题组会学习方案,分配任务。 2、研究阶段。(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1)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确立职责。领导小组由行政领导与各教研组长组成。教导处领导负责组织集体备课教案检查及收集优秀教案和课件,教研室领导负责备课活动记载检查并收集教师论文,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单元备课或课时备课。相关备课,学期初由各备课组组长根据需要制定好计划提交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做好配当。(2)组织教师集中学习集体备课方案,学习集体备课制度和考评细则。(3)各备课小组制定好学期集体备课计划表。 备课组组长根据教师自愿的原则分配教学内容,制定好计划表上交教导处。(附: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表)周次教学内容主备人教研会内容预定时间主持人教研课内容预定时间执教人1第1单元刘 芳位置2月16日刘 芳 2至3第2单元刘 芳20以内的退位减法2月20日刘 芳用数学3月3日刘 芳4第3单元刘 芳图形的拼组3月6日刘 芳 5至6第4单元满凤霞100以内数的认识3月13日刘 芳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月25日满凤霞9至10第5单元彭小妹认识人民币4月10日刘 芳认识人民币4月15日彭小妹11至14第6单元杨慧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4月24日刘 芳整十数加、减整十数4月30日杨慧萍15第7单元吴爱萍认识时间5月22日刘 芳认识时间5月26日吴爱萍16第8单元吴玉秀找规律5月29日刘 芳 17第9单元吴玉秀统计6月5日刘 芳统计6月10日吴玉秀18第10单元刘 芳总复习6月12日刘 芳 (4)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培训的内容有:文字编辑,简单课件制作,以及网络资源的搜索、加工、利用。(5)确立集体备课的形式,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及操作要求。每个教学单元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准备和启动是比较关键的。根据计划中教案的约定时间,主备人在约定时间前按要求完成备课教案,将自己打印好的教案在约定时间前两天分发给组内教师,并要求教师在两天内作好教案的研究与调整。主备教师则在这两天时间内准备好集体备课的发言稿。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主备教师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教法与学法的具体落实、训练习题的选择以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小组教师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定案。主备教师整合各人的教学思想,再将改进好的教案分发给小组其他教师,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最近获得的教学信息和研读教材的最新感悟,再在教案旁作旁注:可以增删教学环节、更换教学方法、添补教学内容和情节。写出一份详实的个性化设计的“统一教案”,再进行教学,并将自己在教学中总结与得失记录下来,于下周集体备课时反馈给相关主备人,便于形成更加成熟的教案以便我们教学时的查漏补缺。在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时,备课组长要记录本组活动概况,填写集体备课情况记载表。 我们按按计划表进行单元教学的集体备课活动,一个单元教学需要几周,除了约定时间的集体备课,我们每周还会约定一天下午作为集体备课时间。基本程序上述相同。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各备课组长对“集体备课讨论要点,反馈问题及建议”的填写,学校及时总结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研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下次集体备课活动集中时向全体教师反馈。 同时,为了满足新课程对学科综合化趋势的需要,促进教师对教学形势的适应以及教师思想观念的进步,不仅要重视同学科的集体备课,而且也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沟通。有时也可以采取拓展型备课方式,教师可以跨学科参加集体备课,这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整合,提高广大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更有利于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教学效益。 另外,结合集体备课的各项检查及其它积累资料,撰写集体备课活动小结,以及活动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要求教师撰写集体备课心得体会,组长撰写本组活动小结。学校结合平时各组的活动概况与各种材料,评选最佳备课组和先进个人。附:主备教师发言稿所具备的内容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即站在教者、读者、作者或编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2.对设计意图的说明,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分析,即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4.对层次性作业设计的说明,即从设计有梯度的作业并在体现梯度中让学生有所选择的角度作具体说明。(6)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过程中,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四度调整”。“四度调整”的调整时间依次是:集体备课活动前、集体备课活动的前半段时间、课堂教学后、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 一度调整:即辅备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前,抽时间浏览主备教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作一些调整,注上个人见解,对主备教案作教前个人设想调整。二度调整:即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在主备人主讲后,辅备教师根据主讲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讨论交流,对主备教案进行调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在空白处做好调整、修改,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集体讨论交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个人思维火花的瞬间迸发。 三度调整:就是平时说的教后反思。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经常反思,可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这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四度调整: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前半小时,针对上两周的教学内容,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后反思,这是教后反思的展示性汇报,包括教学的重难点、训练题的设计、学生方面等。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们就会有不同的教后反思,但这其中肯定有对主备教案共同的反思,因为这是把教案运用于课堂教学后所产生的感触,一定会更深刻。交流时选取一些共性的反思,广纳众长,作补充调整。 “四度调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过程。从元认知角度看,这既便于学校管理,又便于教师分层次反思修改,同时能够清楚地区分教前与教后的调整、个体调整与集体智慧结晶的调整。这样,教师不仅有教案的存档,还有四度调整过程的存档,为教师下一轮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资料。特别是四度调整的轨迹,可使教师在这过程中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成长。 (7)逐个以重点内容为研究单元,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 具体要求如下: 明晰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准确把握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维目标”才能对课堂教学做到正确预设,避免无效和低效备课。 有效利用教材:深钻教材、有效挖掘利用教材是有效备课重要环节。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充分地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准备教学资源:现今的课堂已经不是“粉笔+教案”的传统模式。上课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用具、学生生活经验、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情境问题等。有效的教学预设:有效的教学预设包括这几个方面:备目标明确要做什么。备核心环节明确要怎么做。备练习精讲精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备板书展示课堂教学的主线或重难点。备变化对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问题进行预设。(8)建设重点教学内容的专题教学资源网站。 (9)开通教师个人博客,写教学随笔。 二、结果与分析我们把集体备课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性工作来推进,我们在经验教训中、在灵感闪现中、在丢扔拾捡中,体验着成功,体验着成长。 (一)协作交流研究的局面日益形成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以崭新的姿态,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的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研讨,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明显增多 学校把备课的改革作为校本培训、校本管理与校本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教师的工作繁琐、辛苦,教学时间极为宝贵。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只主备一个或两个单元的课时教案,却有全册教材的教案,这样节省了许多撰写教案的时间,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案的调整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及时记录教学的心得体会,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或别人)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渐生成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理性认识。这些宝贵经验,对自己、对他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从抄写教案的大量时间中腾出来,还可以翻阅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学习新的教育动态和前沿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大大增强了教师教育研究的能力。 (三)管理与研究的素材积累已基本有序 集体备课同时还围绕另一侧面(从学的角度考虑),即“关注学生学习活动,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结合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在教案中尽量体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注重情感的激发和熏陶,让学生、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对话和互动,加强交流。集体备课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弱点与知识的缺陷点上下功夫,找出最佳方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填平弱点、克服缺点;在课程目标、流程、学生活动上精研推敲,创造出一个个精品教案,为课题提供了相关的实践素材和大量案例。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研究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性材料。特别是二次备课的落实,强化了教学反思。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案进行再次修改和补充,或批注、或圈画、或删改,学校也要加强二次备课的管理和检查,加强了推门听课。上完课后,要及时地记下课堂中的成功与失败,写好教后记,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的处理、闪现教育艺术的火花、教学环节的巧妙衔接等记录下来,不断地反思,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还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课件,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专题教学资源网站的建立,更丰富了教师之间的资源链。三、问题与讨论 1.怎样积极调动教师的主动性。集体备课一定要以个人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在我校实施集体备课的环节中,个人钻研教材是基础。没有个人深刻地钻研教材,就不会有集体交流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启发。集体备课就如同空中楼阁。当前随着课改的推进,教材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都是新选的课文,即使是老教材,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变了,怎样才能常教常新,体现课改新理念,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2.怎样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教案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紧紧相扣。但课堂又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教师二次备课后的教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仍需视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师要尽量多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学习情况,以学定教,真正地体现课堂教学民主,而不是拘泥于教案。这样,课堂往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出现你无法预约的精彩。3.怎样树立大备课观。有人一提到备课,马上狭义地理解为写教案,这是对备课的一种孤立的、片面的认识。有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曾经说过“我在用一生备课”。可以说,备课的外延已经等同于生活的全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努力使自己既有前沿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广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教师,让课堂充满了教学智慧。参考文献1单连芳。新课标下的备课制度改革。现代中小学生教育。2003.(9).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3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新课程与评价改革。2002.(1).4王雯,戴荣淑。集体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管理。2003.(3).5卞惠石。新课程我们该怎样备课。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5). 箭道坪小学课题组 201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