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生产6万吨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技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3页).doc
-
资源ID:37861372
资源大小:1.12MB
全文页数:1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年生产6万吨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技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3页).doc
-年生产6万吨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技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12 页年生产6万吨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技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21.4 推荐方案与结论2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112.1 企业概况112.2 项目提出的背景132.3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15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203.1 概述203.2 市场分析及预测203.3 本项目产品竞争力分析27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284.1 建设规模284.2 产品方案284.3 项目产品可靠性及先进性30第五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25.1 建设地址325.2 建设条件325.3 厂址评述36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386.1 设计原则386.2 项目组成386.3 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386.4 总图运输456.5 建筑工程476.6 给排水516.7 供电526.8 采暖通风、净化空调586.9 通信59第七章 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617.1 原辅材料供应617.2 燃料及动力供应61第八章 环境保护638.1 编制依据与范围638.2 环境污染及环保措施648.3 环保机构设置668.4 绿化678.5 环境影响评价67第九章 节能方案699.1 编制依据及设计规范699.2 项目能源消耗指标分析719.3 项目能源供应状况719.4 项目节能措施729.5 能耗指标及节能效果分析749.6 能源计量及仪表配备759.7 节能管理769.8 节能结论77第十章 消 防7810.1 编制依据7810.2 工程概述7810.3 生产工艺特点及安全措施7810.4 消防措施7910.5 消防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82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8311.1 编制依据8311.2 采用标准8411.3 工程主要危害因素分析8511.4 劳动安全卫生防范措施8611.5 卫生保健措施8711.6 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8811.7 预期效果及评价88第十二章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8912.1 企业组织8912.2 劳动定员8912.3 人员来源及培训89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计划9213.1 项目实施计划建议9213.2 项目实施计划9213.3 项目达产计划9213.4 工程管理92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514.1 投资估算9514.2 资金筹措100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10215.1 评价说明10215.2 总成本费用估算10215.3 营业收入和税金估算10415.4 盈利能力分析10415.5 偿债能力分析10515.6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615.7 不确定因素分析10615.8 评价结论108第十六章 社会效益分析11016.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11016.2 社会适应性分析11016.3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111附 录一、附 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14-1)2.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14-2)3.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14-3)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15-1)5.外购原材料费估算表(附表15-1-1)6.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附表15-1-2)7.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附表15-1-3)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15-1-4)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15-1-5)10.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5-2)1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15-3)12.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表15-4)13.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附表15-5)1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附表15-6)15.资产负债表(附表15-7)16.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15-8)二、附图1.*限公司区域位置图2.*限公司年产6万吨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技改项目总平面布置图三、其他附件1.*省建设项目招标方案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年产6万吨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技改项目1.1.2 承办单位*限公司1.1.3 项目主管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1.1.4 项目建设地点*省*市*区高庄工业园1.1.5 报告编制单位*公司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1 原国家计委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1.2.2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2.3 国家、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行业部门的发展规划。1.2.4 *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资料。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1.3.1 对企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划进行说明和总体研究。1.3.2 对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确定项目生产规模。1.3.3 对产品方案和产品技术方案进行论证,确定产品水平。1.3.4 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进行分析研究,拟定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方案。1.3.5 对项目实施条件、厂址选择、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等进行研究说明。1.3.6 就项目的环保、节能、消防和劳动安全卫生进行分析说明。1.3.7 进行项目的总投资估算、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进行财务及经济效益评价。1.3.8 对项目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提出本项目的工作结论。1.4 推荐方案与结论1.4.1 项目背景与提出减水剂是指混凝土中除水泥、沙子、石子、水外的第五种组分,是在水灰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提高和易性;或是同样的和易性,可使混凝土用水量降低,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外加剂。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普通减水剂的应用和发展速度较快,主要为松香酸钠、木质素磺酸盐、硬脂酸盐等有机物;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发展为高效减水剂,代表产品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SF)和三聚氰胺磺酸甲醛缩合物(MSF);从90年代起,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得到迅速的发展。当前,国际混凝土工程正在向高强、早强、高性能方面发展,而国内混凝土工程普遍存在着强度低、耐久性差、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等问题。目前国外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研发已达到第四代,第一代酯类、第二代醚类已形成产业化生产,而第三代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酰胺/酰亚胺型),第四代聚酰胺-聚乙烯乙二醇支链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正处于研发期,都未实现产业化。我国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产业化目前停留在第二代水平,第三代、第四代的研发与国外同步,本项目采用自制复合催化剂,负压精馏方式酯化合成大单体;创新了由单分子季戊四醇与巯基羧酸酯化物为中心支点向外扩散聚合球状结构聚羧酸大分子的合成技术;将阳离子基团引入多支化结构;将Li、Zn离子取代羧酸基团上的钠离子等技术。成功研发的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是适应当前绿色环保节能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而研发的第四代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产品,与目前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相比,具有减水率高、保坍性好、保坍性具有可控性的特点,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技术水平,达到减少资源浪费,节约建设成本,增强混凝土强度的目的,在同等设计强度的条件下,使用该产品可节约水泥20%以上。据混凝土外加剂协会2010年发表统计报告,预计2015年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总产量将达到250万吨以上,按每立方混凝土节约水泥15%估算,全国每年可节约水泥4000万吨。而且又能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2 市场分析及预测根据中国混凝土网统计,2010年中国商品混凝土产量达1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6.84%,2006-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4.94%。受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国内房地产及水利建设等行业发展的影响,预计2015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将达29.8亿立方米。随着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禁现”及大力鼓励发展预拌混凝土相关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及市场对预拌混凝土的巨大需求,预拌混凝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所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作为预拌混凝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混凝土外加剂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从减水剂发展方向来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将逐渐取代其他品种减水剂成为全球混凝土外加剂的主流产品。日本是研究和应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最多、最成功的国家, 其用量在高效减水剂中已超过了60%,主要生产厂商有花王、竹本油脂、触媒等。欧美等国目前也正从萘系、蜜胺系减水剂向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方向发展。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的MASTE公司、GRACE公司及意大利的MADI、瑞士的SIKA公司等。欧美国家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高效减水剂中约占20%左右。据预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未来两年的产销量将稳定增长,高速铁路对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需求依然旺盛。2007年2009年建设的26条高速铁路项目中,截止到2009年年底未完成施工的线路还有22条。在2010年2014年这些线路中,还将至少使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48万吨。加上2009年以后还有一批新开工高速铁路项目,这些都将带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生产。2003年国家颁布政策禁止建筑行业混凝土现场搅拌,这项政策的出台加速了我国混凝土的商品化,给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带来无限商机。据混凝土外加剂协会2010年发表统计报告,预计2015年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使用比例将由2010年的26%提高到50以上,总产量将达到250万吨以上。推广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已成为混凝土质量向高性能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前景看好。1.4.3 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利用企业已有土地建设,不需要新征土地。项目总占地面积24.7亩,其中本项目占地16466.67平方米。按照项目要求,新建车间、仓库、化验室等,总建筑面积6882平方米。购置酯化釜、融化槽、聚合釜、列管式冷凝器、称重系统及空压机等设备487台(套),本项目同时考虑新建公用工程配套及服务性设施,以满足生产需要。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年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60000吨的生产能力。1.4.4 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市*区高庄工业园。项目区配套基础设施齐全,地势平坦,交通便捷,通讯畅通,适宜本项目的建设。1.4.5 工程技术方案本项目在汶河化工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基础上,通过对酯化、聚合聚羧酸减水剂工艺及应用实验的研究,首创自制复合催化剂负压精馏方式酯化合成大单体技术,引入阴阳离子基团,首创单分子季戊四醇与巯基羧酸酯化物为中心支点向外扩散聚合球状结构技术等多项技术难题,研制出的年产6万吨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技改项目。1.4.6 主要原材料及能动供应1.4.6.1 主要原辅材料供应本项目所需原材料主要为APEG、HPEGTPEG、不饱和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马来酸酐等)、乙醇胺、各类催化剂及助剂等,现在所有原材料均可由供货单位提供,且 能稳定供应,所以本项目的原材料长期供应有保障。表1-1 原辅材料供应一览表序号名称消耗定额(t/t)年用量(t)1APEG、HPEGTPEG0.3180002甲基丙烯酸0.11468403马来酸酐0.0137804乙醇胺0.0116605催化剂C0.0015906助剂D0.0015907助剂F0.00221328助剂Q0.00221329液碱0.074200合计1.4.6.2 能动供应1、本项目总装机容量为4171.00kW,平均计算有功功率为2151.01kW,年总耗电量1191.52万kWh。项目供电由*市供电所10kV专线接入,经公司10/0.4kV变电室处理后满足生产和公用设施需求。项目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项目新上3150kVA变压器一台,供电能保证生产实施。2、供水全厂年用水量为492975m3,主要是生产、生活及不可预见用水。该项目用水由厂区自备水井供给,厂区内建设完善的给水管网,可保证项目的日常用水,建有消防水池,保障消防用水,消防水量不计入。3、供煤全厂年用原煤量为8998.16t,锅炉房所产蒸汽主要用于生产及办公区域采暖。项目用煤从当地市场采购,可满足项目用煤需求。1.4.7 环境保护本项目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划,选用生产工艺成熟可靠,符合*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本项目建成投用后,在全面采取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所以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1.4.8 节能 本项目在生产工艺方案、电气、水、建筑等方面采取全方位的节能措施,年耗电1191.52万kWh,耗新鲜水492975m3,耗蒸汽8998.16t,年耗能折合标准煤7934.02t。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采用的节能措施合理、技术先进,项目在合理用能方面是可行的。本项目产品为年产6万吨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技改项目,正常年营业收入48000.00万元,工业增加值9654.64万元,项目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0.82tce/万元,远远低于2011年*省的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26tce/万元,远低于*市2011年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3.90tce/万元,属于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好的项目。1.4.9 消防本项目生产车间火灾危险类别为乙类,建筑耐火等级二级。企业在设计中各专业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消防措施,按规范设置了适宜的消防设施,主要包括消防水管网、消火栓、干粉灭火器等。因此现有消防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1.4.10 劳动安全卫生本项目要求工人在生产过程注意自我劳动保护,要求上岗人员必须以预防为主进行安全教育及劳动保护、工业卫生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同时,采用了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技术,在设计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完善的安全卫生措施,预计本项目在建成后将能有效的防止火灾、雷电、静电、触电、机械伤害、噪声危害等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依靠装置内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事故应急措施能及时控制事故,防止事故的蔓延,使生产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有充分的保证。1.4.11 实施进度建议根据项目情况,该项目总工期为18个月。第三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80%;第四年及以后各年均按满生产负荷100%计算。1.4.12 投资估算及评价指标项目总投资1107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10.9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259.05万元。项目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707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4000.00万元。项目年流动资金4196.84万元。年营业收入48000.00万元。其中年净利润2997.23万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3.86%(所得税后)。项目总投资收益率24.69%。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33.15%。所得税后项目投资回收期5.77年(含建设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3。1.4.13 项目研究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建材发展规划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符合企业规划及市场需要,所选工艺技术成熟、可靠,配套设备节能环保,社会效益显著,环境影响较小;公司管理规范,资金实力和筹措能力较强,能够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所以,本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表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据备注1生产规模1.1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吨600002项目建设期月183项目生产天数天3004主要设备台(套)4875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16466.6724.7亩6新增建筑面积平方米68827劳动定员人2257.1管理及技术人员人257.2生产人员人2008项目总投资万元11070.008.1建设投资万元9618.9577.87%8.2建设期利息万元192.001.79%8.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259.0520.34%9流动资金总额4196.8410资金筹措10.1项目资本金万元7070.0063.80%10.2银行贷款万元4000.0036.20%11年营业收入万元48000.00正常年12年总成本费用万元43663.76正常年13年增值税万元3399.34正常年14年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339.93正常年15年利润总额万元3996.31正常年16年所得税万元999.08正常年17年净利润万元2997.23正常年18项目总投资收益率%24.69正常年19项目资本金投资净利润率%33.15正常年20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9.93所得税前%23.86所得税后21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11098所得税前万元6954所得税后22项目投资回收期年4.98所得税前年5.77所得税后23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31.55正常年24利息备负率%10.7525偿债备负率%1.8426生产能力的盈亏平衡点%56.71正常年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2.1 企业概况2.2 项目提出的背景减水剂是指混凝土中除水泥、沙子、石子、水外的第五种组分,是在水灰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提高和易性;或是同样的和易性,可使混凝土用水量降低,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外加剂。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普通减水剂的应用和发展速度较快,主要为松香酸钠、木质素磺酸盐、硬脂酸盐等有机物;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发展为高效减水剂,代表产品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SF)和三聚氰胺磺酸甲醛缩合物(MSF);从90年代起,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得到迅速的发展。所以减水剂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以木钙为代表的第一代普通减水剂阶段;以萘系为代表的第二代高效减水剂阶段。目前以聚羧酸为代表的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阶段。第一代减水剂,缺点:减水率低、少量引气、缓凝等,优点:利用造纸废液生产、环保、不含甲醛等;第二代减水剂,优点:减水率高、不引气,缺点:坍落度损失快、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含有少量的甲醛;第三代减水剂,优点:减水率高、少量引气混凝土寿命长、坍落度损失小、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含有甲醛等,缺点:生产成本稍高于第一、二代减水剂。高性能混凝土是当前国内外混凝土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施工性能、强度较高、体积稳定性好及高耐久性混凝土,是混凝土进入高科技时代的产物,是21世纪的重要建筑材料。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耐久性可达100500年,是普通混凝土310倍。混凝土达到高性能的最重要的技术途径是使用优质的高效减水剂和矿物外加剂。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增大坍落度和控制坍落度损失,赋予混凝土高密实度和优异施工性能;后者能填充胶凝材料的孔隙,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所以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商品混凝土的普遍应用,建筑工程正朝着高强度、高性能方向发展,高效减水剂的应用迅速增加,目前我国高效减水剂的应用率每年平均增长约20%。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各地房地产行业商品化进程不断加快;商品混凝土的应用势必引起混凝土外加剂需求时的增加。近几年我国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高铁等一批国家大型工程的开工,西部大开发,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都离不开混凝土外加剂。第一代与第二代减水剂因其工艺简单,不受规模限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企业效益处在微利或保本经营的局面,而聚羧酸作为一个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会给优先掌握该产品技术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原材料的国产化,利润能达到国内销售价格的30%以上。目前情况看,市场有相当大缺口,销售前景十分乐观。普通混凝土建筑工程寿命只有3050年,应用聚羧酸系产品可使混凝土建筑寿命延长到80100年,特别是铁路系统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开始对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进行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研究,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向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方向发展,虽然在研发和工业化生产以及工程应用在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进展较快,正处于产品研发与工程应用研究与推广交叉进行,但仍以产品研发和工业化试生产为主的阶段,目前,除已打入国内市场的外资企业以外,国内该类产品的生产厂家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影响了该类产品的推广应用。为满足国内建筑行业对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要求,保持公司在外加剂行业的技术优势,*限公司以公司的技术中心化验室为基础,经过小试、中试,通过几百次的化工合成试验及混凝土物理试验,成功研制出多支化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该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与不同水泥适应性好,对新拌混凝土有更好的保塑性能和坍落度保持性能。2)混凝土减水率高、增强效果显著。3)混凝土体积稳定性与耐久性好。4)含气量适中。5)总碱含量极低,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可能性。6)无甲醛、无毒,对人体健康无危害、对环境无污染,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型产品。经工业化试生产表明,提出的各生产工艺参数及配方完全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通过铁道部质检中心的检测报告,可以看出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其性能指标满足本项目提出的性能要求。该项目产品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产品主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达到产业化要求。因此,公司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并结合企业自身实力,确定建设“年产6万吨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技改项目”项目,实现该项目产品的产业化。2.3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2.3.1 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2.3.1.1 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三条“铁路”类第12款“混凝土结构物修补和提高耐久性技术、材料开发”的规定,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2.3.1.2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篇章中指出:“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等相关要求。2.3.1.3 本项目符合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第四部分“发展重点”第2项“增强新药创制能力优化产品结构”中“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制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重点发展具有安全、环保、节能、降噪、防渗漏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满足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加快培育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相关要求。2.3.1.4 本项目符合*省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第三部分“十二五发展方向和重点”第(四)项“新型建筑材料工业”中第2条“加强主导产品开发应用,加快化学建材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高装饰性、耐久性、抗玷污性、低毒、无毒环保型材料。”2.3.1.5 本项目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3年产业化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中专题四“新型绿色建材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发展”中第一项“新型绿色建材品质提升”第1条“环保型混凝土外加剂及胶粘剂等”相关要求。以上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必将推动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2.3.2 满足我国高强、早强高性能混凝土工程的需要混凝土达到高性能的最重要的技术途径是使用优质的高效减水剂和矿物外加剂(亦称矿物外加掺料)。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增大坍落度和控制坍落度损失,赋予混凝土高密实度和优异施工性能;后者能填充胶凝材料的孔隙,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也可以说90年代的矿物外加剂的开发应用,使混凝土进入了高性能时代。高性能混凝土要成为21世纪重要建筑材料,混凝土外加剂起重大作用,不言而喻,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的责任也是相当重大的。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强,适宜配制各类高强、早强、高性能混凝土;并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美观性,大大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抗压、抗折、抗渗、耐腐蚀能力。该系列产品的研发成功,满足了我国高强、早强高性能混凝土工程的需要。应用本系列产品,可节约大约20%左右的水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减少大量投资和工程维修费用。同时还便于建筑施工作业的现代化,对提高工期、节约挖潜、环境保护等,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2.3.3 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项目实施达产后,可实现年增销售收入4.8亿元,年增利税7713万元,可安置就业人员225人。项目建设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济需求,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本项目技术属第四代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研发,其水平居国际先进,它对于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业水平。对于节约能源,实现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项目产品提高了坍落度保持性,可以大大延长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距离,减少了搅拌站建设数量。项目产品还兼有抑制碱集料反应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至100年以上,对提高我国高铁、地铁、水利、电力等国家重点工程和住宅等民生工程的抗风险能力,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工程建设费用,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4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项目的实施,能够带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既能增加上游原料聚醚、丙烯酸等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带动下游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技术更新,间接带动水泥行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拉长产品的产业链条。项目产品的研制必将是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对提高我国高效减水剂研发水平,促进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使我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限公司年产6万吨多支化两性聚羧酸环保型减水剂技改项目的建设符合*市、*省及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经济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限公司通过自身拥有的专业技术和前期调研、询价掌握的市场信息等准备工作,已经建立起来的基础条件与优势将能使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3.1 概述减水剂是指在混凝土和易性及水泥用量不变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和易性及强度不变条件下,节约水泥用量的外加剂。 高效减水剂的品种,以原料来分,主要分为下列几类:1、以萘为原料的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以三聚氰胺为原料的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3、以蒽油为原料的聚次甲蒽磺酸钠;4、以甲基萘为原料的聚次甲基萘磺酸钠;5、以古马隆为原料的氧茚树脂磺酸钠;6、以栲胶为原料的高效减水剂;7、其它,最近研究开发的有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从总产量来看,90以上是萘系减水剂。密胺树脂系高效减水剂,在国内差不多是与萘系减水剂同时出现的,目前国内也有近20家厂生产,但这些厂的生产规模一直都较小,最大的液体产量也只有10002000吨/年,后来虽然出现了改性三聚氰胺产品,但由于价格和性能上的原因,这些厂的规模未能增大。目前虽然出现了一些新品种,产品性能也有些特点,如减水率高,可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但因价格原因,使用上受到限制。3.2 市场分析及预测3.2.1 行业整体发展状况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对基础建设工程投入的持续增加,商品混凝土需求量逐步增大,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发展迅速,在企业数量及规模、产品品种、质量及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根据中国混凝土网统计,2010年中国商品混凝土产量达1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6.84%,2006-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4.94%。受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国内房地产及水利建设等行业发展的影响,预计2015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将达29.8亿立方米。图3-1 2005-2015年商品混凝土产量及预测随着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禁现”及大力鼓励发展预拌混凝土相关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及市场对预拌混凝土的巨大需求,预拌混凝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所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作为预拌混凝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混凝土外加剂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3.2.2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主要生产企业3.2.2.1 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目前,已经进入到中国市场的跨国混凝土外加剂企业主要有: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日本花王公司(KAOCO)、美国的格雷斯公司(GRACE)、瑞士西卡公司(SIKA)、英国富斯乐公司(FOSROC)等。其中,2010年,巴斯夫的全球销售额达到639亿欧元;瑞士西卡的全球净销售额达到44亿瑞士法郎。由于国内水泥的地域差别大、混凝土行业的技术层次差异也非常大,这些外资企业在如何提供“贴身”技术服务方面遇到了较大的难题:与国内众多具有地域优势的中、小型混凝土外加剂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在技术服务及产品的水泥适应性调整方面的反应较慢,产品价格较高,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有的份额较低。然而,这些公司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有的甚至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在企业规模、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都有很大的优势,加之,近几年这些外资企业通过与国内外加剂企业合作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实力,未来将抢占更多地市场份额。3.2.2.2 国内重点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外加剂生产企业1500多家,其中化学合成厂有350多家,聚羧酸系减水剂生产企业有100多家,目前通过铁道部认证、具备高速铁路供货资质的有70多家外加剂企业。同时,外国企业在增加和扩大在中国国内投资的同时,也加快了收购国内外加剂生产企业的步伐。至2010年年底,销售额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30家,行业内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混凝土网公布的2010年混凝土外加剂综合十强企业排名情况,其中,能够形成较大生产规模、研发能力较强、工艺技术较为成熟、产品性能好及稳定性强、年销售额超过2亿、业内口碑较好的重点企业主要有以下几家:江苏博特、*万山、吉龙化学、*汶河、华伟银凯、广东红墙、天津飞龙、科之杰、深圳五山建材、山西黄腾等。其2010年的销售额及市场份额情况如下图所示:表3-1 国内重点企业2010年的销售额序号企业名称2010年参考销售收入(亿元)市场占有率1*万山123.37%2江苏博特113.09%3吉龙化学102.81%4*汶河3.81.07%5华伟银凯3.61.01%6广东红墙3.40.95%7天津飞龙30.84%8科之杰2.70.76%9山西黄腾2.70.76%10五山建材2.20.62%11其他30284.74%356.40100.00图3-2 2010年行业内重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情况由上图可以看出,目前行业内的九家重点企业共占据混凝土外加剂行业14.35%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超过10亿的江苏博特、*万山、吉龙化学三家企业,其实力强、规模大,但市场份额均未达到4%。其余85.65%的市场份额都分散在行业内其他一千多家企业中,整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比较低。在未来,随着这些重点企业生产规模化、自动化步伐的加快,其竞争实力将逐步增强,小企业将逐步被兼并或淘汰,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提高,行业发展及行业内企业将更加规范和完善。3.2.3 减水剂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目前,国内混凝土外加剂产品供应充足,产品性能、质量、生产规模和供应能力已基本能够满足我国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及核电工程,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工程、桥梁、港口等其他工程建设的需要,供求状况良好,行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按平均每立方米商品混凝土掺78公斤混凝土外加剂计算,2006年混凝土外加剂的产量达到334.15万吨,实现产值123.64亿元;2009年增长速度最快,到2010年产量达到928万吨,产值达到352.64亿元,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05%。其中,各种高效减水剂(萘系、三聚氰胺系、氨基磺酸盐、脂肪族和蒽系减水剂)占全部合成减水剂总量的 6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占26%,普通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占7%。预计到2015年,约需混凝土外加剂2384万吨,市场容量达到905.92亿元。图3-3 2006-2015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在未来,混凝土外加剂市场容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下游房地产建设、铁路、公路、水利、核电、桥梁等建设工程对预拌混凝土的需求量大小,以及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更新换代的速度能否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3.1.3.1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