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之患病率.ppt

    • 资源ID:3804040       资源大小:1.50M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之患病率.ppt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of Mental Health,第十五章,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不同于别的医药方法,它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主要靠谈话。,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而言,精神健康就象躯体健康一样重要。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的进展表明,就象躯体的许多疾病一样,精神和行为障碍也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消除偏见,勇于关爱。 我们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每一个人包括精神病患者。用科学和感性解决精神卫生保健和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 精神分析先驱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不同于别的医药方法,它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主要靠谈话。 精神卫生:新的了解,新的希望,引言,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mental health epidemiology)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流行病学新分支,由传统的流行病学和精神病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研究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健康有关的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制定预防和控制精神障碍,以及保障、促进精神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全世界 约有4.5亿精神病患者,中 国 约有1600万重症精神病患者,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节 常用研究方法 第四节 测量工具的选择与评价 第五节 防制策略 第六节 行为流行病学 第七节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目录,概念 精神障碍 精神卫生 社会精神病学 精神卫生发展史 国外精神卫生发展概况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发展概况,第一节 概述,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和药物依赖等。,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广泛应用; 它具有与一般公共卫生相似的性质; 指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广泛的防治,积极地采取对策,改善他们的处境和待遇,促进其康复,减少复发率; 为患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实行必要的监护,对广大社会阶层和成员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去除偏见,以及培训专业人员,推动各种社会保健工作。,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研究社会因素在精神疾病的产生、治疗、预防中的作用和利用社会因素促进精神健康的科学。,社会精神病学(social psychiatry),概念,1908年 美国现代精神卫生运动年兴起 1909年 迈耶(Meyer)、詹姆斯(James)、韦尔奇(Welch)等建立全国精神卫生协会创办精神卫生刊物 1918年 加拿大渥太华 成立精神卫生协会 1923年 法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建立该类组织 1930年、1937年、1948年 分别召开了三次国际精神卫生大会,在第三次大会上成立世界精神卫生协会(World Federation of Mental Health,WFMH),发展史,国外精神卫生发展概况,1950年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WPA)在巴黎成立 1960年 定为世界精神卫生年 1963年 美国审议并通过了社区精神卫生法 1978年 美国精神卫生中心已有600多个,住院人数<20万 1992年 WPA发起将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发展史,国外精神卫生发展概况,1958年6月 卫生部在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制定精神病分类草案与疗效四级评价意见 1980年 北京建立第一所精神卫生研究机构北京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1982年 该所被首批确认为WHO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 1985年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 1986年10月 卫生部、民政部和公安部联合召开全国第二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中国精神卫生工作发展概况,1987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 1991年 推广社区开放性精神病防治康复机构 1996年 扩大到全国200个市和县,推广社区精神病治疗和康复规划 2001年10月 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 2004年4月 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提出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 2007年12月 卫生部将精神卫生法(草案送审稿)上报国务院。 2011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中国精神卫生工作发展概况,让我们了解精神卫生知识,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流行特征 精神障碍研究常用患病率指标 精神障碍的三间分布描述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生物学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精神障碍的防制策略研究,精神障碍研究常用患病率指标,终生患病率(lifetime prevalence):指调查对象中,一生中患有研究疾病者所占的比例,调查症状出现的时间范围为“有生以来”; 12个月患病率(12-month prevalence):指调查对象中,在过去12 个月内患有研究疾病者所占的比例,调查症状出现的时间范围为“过去12个月”; 30天患病率(30-day prevalence):指调查对象中,在过去30天内患有研究疾病者所占的比例,调查症状出现的时间范围为“过去30天”。,精神障碍的三间分布描述,时间分布,图15-1 1986-2005年以色列犹太儿童孤独症患病率变化趋势 (Gal et al,2011),地区分布,表15-1 14个国家的WMH-CIDI/DSM-精神障碍12个月患病率(%),人群分布,表15-2 男女性的年龄构成及神经症患病率比较,(张毅宏等,深圳市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 2006, 中国公共卫生),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大多数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没有明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 与其他多数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应注意到两者的作用并非均等,在某些精神障碍中可能存在着某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目前有关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两个大的方面。,生物学因素:大致可以分为遗传、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心理、社会因素:如应激性生活事件、压力、人格特征、情感状态、种族、父母的养育方式、性别、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响精神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精神障碍的防制策略研究,干预措施和防治效果评价; 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研究; 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的数量和配置情况研究; 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与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情况; 精神障碍防制的方法和理论的研究; 精神卫生相关法规与政策的制订。,主要研究内容,第三节 常用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对目标群体精神卫生问题的现患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现况调查; 对疾病危害严重程度的社区诊断、疾病的临床和亚临床特征、未知征候群进行描述; 探讨精神卫生问题的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了解某特定时间、地点的精神卫生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状况; 代表性研究: 为美国NIMH于80年代进行的ECA现患率研究 我国1982年和1993年进行的两次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横断面研究,表15-3 我国开展的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郭万军等,2011),根据某种精神障碍的病例设立可比性对照,比较两组过去或目前暴露于某一或多种因素的程度,从而探讨这些因素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李小钧等(2010)进行了一项题为“神经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发现神经症发生的保护因素是正性事件(OR=0.92),危险因素是负性事件(OR=1.06)及总体人格障碍(OR=4.84),病例对照研究,主要以前瞻性队列研究为主,可以前瞻性地观察某一群体在一定时期内精神障碍的发病情况;根据是否观察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系又分为发病率和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发病率研究往往在横断面调查基础上进行,如美国ECA项目、加拿大Stirling县研究和瑞典Lundby研究,其测量指标均为发病率。 发病危险因素研究是根据可疑因素暴露程度确定队列,比较各组将来的发病情况。如观察灾后受灾群体、不同职业人群、战争应激退伍军人及核爆炸事故后周围居民精神障碍发病情况均属于此类研究。如我国赵贵芳等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先后对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和遗传学研究。,队列研究,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施加干预措施,观察实验效果。由于精神障碍尚无特异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除随机化分组和盲法对照外,安慰剂对照在精神科临床试验研究中更为常用。 在人群中进行随机化试验应考虑伦理道德问题,只可施加有效的治疗,将可能有害的因素作为干预措施实施是不道德的。 Gibbons等1993年报道一项心理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化临床试验。结果发现人际关系心理治疗与丙米嗪常规治疗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无差异、丙米嗪常规治疗与安慰剂对照组疗效差异。,实验性研究,第四节 测量工具的选择与评价,测量量表的选择 测量量表的评价 信度 效度,鉴于精神卫生问题尚无客观、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流行病学研究的关键是如何正确的对精神卫生问题的精神状态和严重程度做出测量和评价。 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广泛地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测量方法来研究人群的精神疾病和精神卫生状况,这是本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适宜的测量工具的选择受研究目的、测试对象、调查时间、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测量工具的信度、效度和安全性及可操作性的影响。,测量量表的选择,自评式量表系由被调查者自己实施完成的调查问卷,一般包括填写指导语、测量条目、选择答案和量化编码几部分。可用于通信、集体和家庭作业式调查。 国内外常用的自评式量表有一般健康问卷(GH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90筛检表(SCL-90)等。,自评式量表(self-rating scale),具有规定的检查程序,检查者可酌情灵活掌握,但规定的内容必须进行检查。 相对于定式访谈量表其可靠性差些,但真实性较高。药物临床研究多用此种量表,如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半定式访谈量表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scale),定式精神障碍访谈量表是基于核心症状的一组组固定的问题所构成,评定者根据被调查者的应答记录答案,不需要精神科临床诊断,非专业人员经过一定培训可以使用。 常见的定式访谈量表为非专业人员用诊断访谈表(DIS)和WHO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IDI),及专业人员用神经精神病临床评价表(SCAN)等。,定式访谈量表 (structured interview scale),定式精神障碍访谈需要时间较长,人群调查实施较困难。可采用筛检-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英国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了OPCS精神障碍患病率研究。研究者先用GHQ、临床访谈修订表(CIS-R)和精神病筛检表(PSQ)对所有被调查者进行筛检,然后精神科医生对筛检阳性者用神经精神临床评价表(SCAN)进行访谈诊断。,自评式量表和定式访谈量表联合,明确诊断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先决条件,同时选择适宜的精神症状测量方法和正确地评价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是保证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研究质量的关键。,测量量表的评价,指测量的可靠性或可重复性。 主要包括: 量表内部的一致性 重测一致性 评定者间一致性,信度 (reliability),指测量工具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即测量工具正确反映所要测量指标的程度。 主要包括: 内容效度 效标效度 构想效度 表面效度 程序效度,效度(validity),第五节 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与精神障碍的防制策略,现状 高危人群的精神障碍患病情况 几种主要精神障碍患病率 精神障碍的防制策略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形形色色的精神病患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突出,患精神病母亲 将儿子杀死,妄想型精神病患者,女精神病患者被人贩卖,儿童及青少年 我国有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3.4亿。 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问题尤为突出。 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 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亦屡有发生。 青少年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儿童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也日趋严重。,高危人群的精神障碍患病情况,妇女 国内资料提示孕产期各种不良心理行为发生率超过20%。 我国农村调查表明,23%接受绝育术的女性有轻、中度以上的心身症状。 我国的女性自杀问题也是一个迫切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农村妇女的自杀率更是引起国际世界的关注。,老年人群 目前我国进入了老年型国家,并且老年人口还将继续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 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卫生保健也将更加受到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精神卫生问题。 老年期精神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抑郁等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国老年性痴呆和抑郁症的患病率正逐渐增高。,受灾人群 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平均每年使2亿人受到程度不等的影响,加上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的受害者,构成不可忽视的一个巨大群体。 人群经历灾害后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平均增加17%。 中国灾后PTSD发病率与持续时间与在其他地区研究的结果一致。,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其患病率居各类精神疾病(不包括神经症)的首位; 精神分裂症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人的50%左右; 在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城市的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及总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农村。,几种主要精神障碍患病率,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疾病,伴有焦虑、激惹、无价值感、自杀观念、精神运动性迟滞和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机能障碍; 我国患病率的最低估计为2%; 患者的自杀率约为10 % 25%; 复发性疾病,年复发率为30%以上。,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 病情发展随时问加重,病因迄今未明; 由于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长,使得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必然相应增加; 这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3%左右,已与发达国家接近。,精神障碍的防制策略,一级预防: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这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但由于有些精神障碍的病因未明,一级预防主要是对那些病因已明的精神障碍。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的愈后,防止复发。主要是针对目前尚不能通过一级预防措施消灭的精神障碍。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安排,最大限度地促进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尽可能地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把精神残疾的预防和康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去。,第六节 行为流行病学,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研究内容 研究特点,行为流行病学(behavioral epidemiology),流行病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研究行为因素和与行为相关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改变行为因素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同时进行措施效果的评价。,行为(behavior)或行动:指人或动物为适应环境生存所作出的反应或活动,它是脑功能或内在心理需要的外部表现; 可分为: 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 狭义行为和广义行为 健康行为和不健康行为,行为的概念及分类,与健康或疾病有关的行为,健康相关行为,健康行为,日常健康行为 保健行为 自卫行为 规避环境危险行为 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求医行为 遵医行为 病人角色行为,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致病性行为 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疾病行为,不健康行为,行为作为疾病与健康的因子 病因行为在人群中的分布 探讨行为的影响因素 研究干预行为来控制疾病的效果,行为流行病学研究内容,行为是研究的主要变量 作为病因的行为可逆,有时周期很短 反复性 作为自变量受研究对象控制,行为流行病学研究特点,第七节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研究的特点 研究的方法,1971年Le Riche: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主要是指采用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心理疾病诸如精神分裂症、抑郁、自杀、吸毒、药物依赖等进行研究” 1985年Kasl:“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主要是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人群健康状态和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目前认为:社会心理流行病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特征的人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干预手段及评价其效果的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社会心理流行病学(psychosocial epidemiology),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和行为模式的作用规律 研究社会心理特征的人群分布及影响因素 研究利用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对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干预方法、措施和效果评价,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连续性:对同一对象的同一问题须做多次观察,这是因为心理现象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一两次观察可能存在偶然性使观察结果失真; 重复性:对同一社会心理现象在不同研究对象中进行重复观察,以验证同一特征人群的心理活动是否有相同的变化; 隐蔽性:观察活动如在室内,可常采用“观察窗”;若在室外,研究者应扮作该人群的一个普通成员。,社会心理观察性研究的特点,实验室研究:常常在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封闭实验室中进行,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的影响; 试验研究:是在“自然情况”下有控制地进行试验,需观察较长时间和投入较大的技术力量和财力; 模拟实验:研究者在控制条件下人为制造一种典型场景,在这种场景下进行实验。,社会心理实验性研究的方法,思考题,何谓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精神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精神障碍评定量表的效度评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行为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点有哪些?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注意事项

    本文(精神卫生流行病学之患病率.ppt)为本站会员(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