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ppt
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平衡的定义,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不论在何种位置和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态的能力 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由主动或反射性活动使重心垂线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的能力,三级评定法,一级平衡:静态平衡,被测试者在不需要帮助的情况下能维持所要求的体位(坐位或立位)。 二级平衡:自动态平衡,被测试者能维持所要求的体位,并能在一定范围内主动移动身体重心后仍维持原来的体位。 三级平衡:他动态平衡,被测试者在受到外力干扰而移动身体重心后仍恢复并维持原来的体位。,影响平衡的因素,影响平衡的因素,重心的高低,支撑面的大小,支撑面的稳定性,一般来说,重心越低、支撑面积越大、支撑面越稳定,平衡就越好;反之亦然,平衡训练,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改善身体平衡能力的训练,平衡的分类,静态平衡:无外力作用下,保持某一静态姿势,自身能控制和及时调整身体平衡的能力 主要由肌肉的等长收缩和关节两侧肌肉协同收缩完成,平衡的分类,动态平衡:在外力作用下使原有平衡被破坏后,人体不断调整自身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能力 主要由肌肉的等张收缩完成,维持平衡的因素,保持姿势: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稳定的能力 调整姿势:在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 维持动态稳定:能安全有效的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维持平衡的因素,肌力 平衡感觉 神经传导和控制,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视觉 前庭功能 本体感受效率 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视觉和空间感知能力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调,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肌力 肌耐力 关节灵活度和软组织柔韧度,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肌力和肌耐力 平衡的维持需要一定的躯干肌、双侧上肢和下肢的肌力来调整姿势 躯干肌和下肢肌的肌力低下会大大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 肌力的平衡,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关节灵活度和软组织柔韧度 ROM 跨关节肌的柔韧性和伸展性,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维持姿势 调整姿势 动态稳定维持,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支撑面由大到小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从自我保持平衡到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 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到不注意下保持平衡 从睁眼到闭眼 破坏前庭器官的能力,平衡训练的顺序,系统有序的进行 从易到难,常用的平衡训练手段,不同姿势的训练 坐姿 手膝位 跪姿 立位,常用的平衡训练手段,借助器械的训练 瑞士球 平衡板 ,协调的定义,协调功能是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滑、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运动的一种能力 协调性是正常运动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体现运动控制的有力指标,协调性的特点,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多个肌群共同参与 多种感受器共同参与 神经系统调控复杂精密,协调和灵敏,灵敏: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衡量协调的标准,一定的方向和节奏 适当的力量和速度 达到准确的目标,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运动瘫痪 肌张力异常 过度运动症 协调运动障碍,协调功能障碍,协调功能障碍称为共济失调 前庭性:环境空间的调节暂时紊乱 感觉性:深感觉障碍,不能意识到动作中肢体的空间位置 小脑性,协调性训练,控制和协调能力 目标:形成感觉印象和运动程序 学习控制和协调能力最主要的是重复 基本原则:明确要完成的运动或任务,不断重复这个活动,同时纠正出现的错误,直到形成恰当的感觉印象和运动模式,协调性训练要点,协调性训练是让患者在意识控制下,训练其在神经系统中形成预编程序,自动的、多块肌肉协调运动的记忆印迹,从而使患者能够随意再现多块肌肉协调的、主动的运动形式的能力,协调性训练要点,完成具体的练习任务 确定训练的主要目标 训练的标准 完不成设定的标准就降低标准,但是一定要完成训练的任务,协调性训练要点,单个动作练习 在一个连续的动作或任务不能完成时,先进行单个动作练习 训练任务越复杂,动作阶段划分越细,协调性训练要点,相关动作练习 主要任务肌群或部位周围的、相关的动作的练习,运动损伤康复实例,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的康复,ACL的大体解剖,ACL起自股骨外髁内侧面的后部,止于胫骨髁间隆起前方的非关节面区(髁间前窝),分为内外两束:前内束和较大的后外束,其纤维呈螺旋形走形,其骨止点扁长,ACL的大体解剖,ACL是含有血管的结构,血液供应由腘动脉的关节内分支,主要是中央分支提供 ACL如果撕裂,关节内出血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ACL的解剖特点,ACL在膝伸直时最紧张,但只是后外束紧张 开始屈膝并内旋胫骨, ACL纤维束的中部变得紧张 膝关节完全屈曲时, ACL纤维束的前内束变得紧张,ACL的解剖特点,膝关节在屈伸的过程中, ACL的两束交叉扭转,这就保证了膝关节无论处于何种位置都有前十字韧带的一部分纤维束紧张,加固膝关节的稳定性 这一解剖生理特点,也使膝关节无论处于哪种姿势,只要致伤因素达到可以使膝关节做超生理范围的运动,都会牵拉紧张的前十字韧带,使其受损,ACL的功能,生物力学:膝关节的稳定作用,限制胫骨过度前移和膝过旋 本体感觉:韧带中有感觉神经末梢,可通过本体感觉的反馈机制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ACL的损伤机制,足部固定在地面、膝关节在几乎伸直的状态下做外旋或内旋动作是前十字韧带损伤的常见机制,ACL的损伤机制,ACL的损伤机制,受到外力打击造成膝关节外翻、膝关节过伸也是前十字韧带损伤的常见原因,ACL的特殊检查,前抽屉试验 用于检查ACL的松弛情况 患者放松仰卧,曲髋45,屈膝90,腘绳肌必须放松,患者足部由检查者固定,检查者双手于胫骨上部,相对于膝关节向前拉动胫骨 ACL松弛,前移幅度加大,ACL的特殊检查,ACL的特殊检查,拉赫曼试验 用于评价ACL的完整情况 患者放松仰卧,屈膝30,检查者一手固定股骨,同时一手拉动胫骨向前 ACL不完整,胫骨会相对股骨滑向前方,没有止点或是只有软止点 极大的滑动是ACL断裂的征象,ACL的特殊检查,ACL的特殊检查,试验要和健侧进行比较 试验根据结果可分为-级 前抽屉试验和拉赫曼试验是临床固定检查 对于单独的ACL损伤,拉赫曼试验较前抽屉试验更为特定 两个试验通常联合使用,ACL的重建手术,ACL重建术,以手术的形式重建ACL,恢复其解剖结构 关节镜微创手术 自体或异体植入物,ACL的重建手术,ACL的重建手术,ACL的重建手术,ACL的重建手术,ACL的重建手术,ACL的重建手术,ACL的重建手术,ACL的重建手术,ACL的重建手术,ACL的重建手术,ACL的重建手术,ACL的康复计划,第一阶段:术前准备期 第二阶段:急性期:0-2周 第三阶段:2-6周 第四阶段:6-12周 第五阶段:3-6个月 第六阶段:6个月后,第一阶段,ACL重建应在膝关节不处于发炎状态,接近于正常活动度时进行 减少疼痛、肿胀、炎症,可以降低关节内纤维化的发生率 冷疗、干扰电、压迫等手段可以控制炎症和肿胀,第一阶段,轻微的关节活动度练习必须进行 力量练习:股四头肌、腘绳肌、髋关节屈伸肌、小腿后群肌 如果关节不稳,可能需要使用支架 精神/心理上的准备,第二阶段,目标 伤口愈合 接近或到达健侧的伸膝活动度 尽量减少肿胀 腿部的神经肌肉控制 在能忍受疼痛范围内增加屈膝活动度 促进正常步态,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休息、抬高患肢和冷疗 电疗 使用拐杖,负担部分到全部体重 借助仪器的被动活动,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使用保护支架,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教患者自己推动髌骨,活动髌骨,避免因肿胀引起的活动受限 半腱肌肌腱移植的患者在移植处进行局部超声波治疗、轻柔的按摩和牵拉常常会发生疼痛 髌腱移植的患者在拆线后时常需要进行超声波治疗,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运动练习 1)主动屈膝练习,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运动练习 2)被动伸膝练习,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运动练习 3)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4)股四头肌的电刺激神经肌肉练习 5)股四头肌、腘绳肌和小腿后群肌肉的协同等长收缩练习,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运动练习 6)臀肌和腘绳肌上部的力量练习 7)坐姿屈膝30、60、90的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 8)双腿站立屈膝练习,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运动练习 9)Plyometric练习,第三阶段,目标 肿胀减少到最少程度 保持伸膝活动度 获得全幅度的屈膝活动度 不断增强肌力 拆除支架,步态正常后停止使用拐杖 有自信的单腿站立,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强化正确的步态 在术后2-3周逐渐减少拐杖的使用,强化正确的步态,加强躯干的稳定性和腿的姿态 正确的步态对腘绳肌、小腿后群肌肉的伸展性有益 冰疗可以继续使用,减少运动后可能发生的肿胀,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闭链运动 闭链运动由双腿开始,逐步过渡到患侧的单腿练习 运动中要注意膝关节和骨盆、髋、足的相对关系,保证正确的动作,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股四头肌的力量练习 股四头肌的力量练习必须要抗阻,负荷逐渐增加,逐步增强股四头肌力量 股四头肌的开链练习 股四头肌的牵拉,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轻快的步行练习 双腿交替的上下楼梯练习 除了蛙泳以外的水中运动,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平衡训练 单腿站立练习 迷你蹦床练习 平衡板练习,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第四阶段,目标 继续髋和腿的力量练习 增强自信和体能 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为跑步作准备,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闭链练习 通过改变速度和时间来提高闭链练习的强度和难度 健身房的训练可以增强肌力、耐力和爆发力,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对于选用半腱肌肌腱作为植入物的患者,需要加强腘绳肌的力量 腘绳肌的等张收缩训练,开始时用较轻的重量,然后逐渐加大重量,到最后做爆发式的练习,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平衡训练 加大平衡练习的难度 逐步向协调功能训练过渡,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Plyometric练习 轻负荷的plyometric练习,在10周左右开始进行,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五阶段,目标 对膝关节稳定性有信心 保持功能训练 跑步和转动活动 改善有氧能力 运动专项训练,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第六阶段,目标:重返训练和竞赛 运动员通常在术后4-12个月内能重返训练和竞赛 重返赛场的时间由运动专项、运动员的自信和医学鉴定决定,第六阶段,重返赛场的标准 训练中和训练后没有发生肿胀 全幅度ROM 正常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功能 进行模拟比赛膝关节没有后续症状 对膝关节稳定性有100%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