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活动.ppt
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1,一、知识立意,就知识论知识; 始于知识止于知识; 把知识当成目的,人(学生)只是学习知识的手段; 知识是外在于人的(客观主义知识观),跟人的生活和精神没有关系; 知识是考试的手段,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考试。,2,二、能力立意,知识是手段,能力是目的。知识是为能力服务的(知识及其学习过程有能力的成分和因子,要有意识地挖掘和凸显); 知识是树叶,能力是树根,能力会长出知识; 以能力发展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核心任务。,3,三、素养立意,人性的丰满、人格的完善、品质的提升、习惯的养成、德性的形成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要成为人的素养的组成部分,离开人的素养,或者说没有转化、内化为素养的知识、能力,只是一种符号、标签、装饰品,是虚的、空的、假的、伪的。甚至不是一种善的能量,反而可能成为反素养、反道德的恶的力量。,4,知识是人的知识,所有知识都具有人性、人格、人品的意义,都关乎人的生活、生存、发展、幸福。知识的教学不能就知识讲知识,不仅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和人的生命、精神联系起来,让人因为知识及其学习而变得精神丰富、品格高尚、富有智慧(灵性)、充满幸福,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境界。,5,目录,三大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培养,2,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3,能力的意义和特点,1,6,“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包括:,一指向能力的有效(能力是落脚点) 即有效的内容表现在能力的变化、提升和发展上,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获得和掌握。由于能力的提高是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而一旦形成了某种能力,它却可以长久地保留并发挥作用,所以指向能力的有效是长效(区别于短效、一时的效果)。 有利于增进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记忆知识)的求知和教学方式,对发展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未必有效。,7,二是指凭借能力(能力是依靠点)获得的有效(包括知识的获得),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依靠学生的能力,依靠、发挥学生的能力来理解、掌握、建构、创新知识,实际上,这两者也是相互相成的过程,能力只有在需要该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建立依靠和充分发挥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的效果是真效、实效(真实的区别于虚假、表层的)。 问题聚焦:指向能力提升的知识和知识教学活动方式:什么样的知识更有能力含金量;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8,第一节 能力的内涵(意义、特点)和类型,一、能力的内涵和特点三个隐喻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能力有这三个特点: 第一,剩下来、留下来的东西(广义的能力,能力即素质) 爱因斯坦的名言:“把知识遗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 学科知识的结构:表层(知识)和深层(思想方法、思维方式) 剩下什么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9,被吸收的东西(被已有经验、知识接纳的东西):发展、完善认知结构 进入到学生心灵深处的东西(情感、兴趣):发展、丰富精神世界(“昂起头来”) 变成为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惯):立场和视角、观点和看法(化学高考 ) 剩下来(留下来):有价值、有意义,能被消化吸收(内化、转化、升华) “良好的教育是谁都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东西。”(米歇尔) “教什么,怎样教,才能使学生遗忘的东西最少?”(刘定一),10,第二,带得走的东西(狭义,能力即工具,而不是内容) 带得走:轻便、少而精(灵魂与肉体); 常用、经常用、一直用。 学习工具(客观性:技能、方法)与学习内容 学习工具(主观性:策略、窍门)与学习结果 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工具)(学会学习),而不是背不动的书包(知识)。 第三,生产性的东西(特义,能力即树根,知识是树叶) 树叶与树根(地基与房屋) 生长性、发展力(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与学习潜力 点铁成金(道法术,能力知识),11,二、能力的类型三大核心学习能力,我们从学习过程(认知加工)的角度,把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表达能力(输出)三种(学习力即获取、加工、处理建构、批判知识的能力)。 阅读、思考、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通用能力,它们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公共项,是学生有效进行各科(各种)学习活动的基本功夫和前提基础。 (在一个GOOGLE可以搜寻到所有“标准答案”的年代,教育该培养的是下一代搜寻、综整信息;正确解读、判断信息;产生和表达观点和意见的能力。),12,学习力=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 书本知识主要靠自己阅读获得,而不是主要靠听教师讲解获得(阅读能力)。 知识不只是记忆、掌握的对象,而更是思考、质疑的对象(思考能力)。 知识不只是理解、掌握的对象,而更是交流、分享的对象(表达能力)。,13,第二节 三大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培养,一、阅读力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 1.阅读力的意义 通过阅读获得知识(观点、见解),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促进 思考,丰富心灵,形成品格(一般意义)。 其一,课堂教学必须从以“听讲”为基础走向以“阅读”为基础(即从依靠教师讲转向依靠学生自己读)。 【叶圣陶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多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才去请教老师或其他的人。】,14,其二,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内容,坚决不讲、不教,教师讲的、教的必须是学生读不懂、看不懂的知识。 少教多学多教少学 通过阅读而不是听讲获得知识,从教下学习走向自主学习(教学意义:学会而不是被教会)。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还是被教师教会的,两者具有截然不同的价值。,15,2.阅读力(基于素养的角度)及其培养,为了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倡导:“裸读”(不依赖教参或教辅)。 读出意义(作者):准确地读出教科书、文本、作者的本义、真义、原义(文本的表层结构、意义与深层结构、意义;本义与拓展义、延伸义) 读出自己: 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融入阅读之中,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 用自己的眼光、思维、视角读出自己的理解、见解。,16,读出问题: 提出读不懂(是什么)的问题 提出有思考性(为什么)的问题 提出批判性的问题,17,从考核的角度讲:阅读能力即搜寻-发现、解读-理解、统整-概括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判断和见解的能力。 我们的改革尝试: 对所有学科的教学来说,阅读就像洗衣机,学会使用需要一点时间,一旦学会就事半功倍。 对学生而言,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越强,学习越轻松,成绩越好。,18,二、思考力 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1.思考力的意义 思考具有以下特点: 有根据的思维,思考不是主观妄想,而是以事实、数据和已经得到证实的知识(原理、方法)作为依据来进行推论和思维。 有条理的思维,即周到、系统、有逻辑的思维,其内在是事物(知识)联系、发展、变化的序,逻辑混乱、思考没条理就是没有序。,19,有深度的思维,即直抵事物本质的思维,思维的表层和深层结构,事物的深度与思维的深度。 雅斯贝尔斯:“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 以上三点既是思考的特点又是检验一种思维是否是思考的评判标准。 从教育的角度讲,思考要强调其主体性,即思考是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不是被思维),思考是学生个体的独特思维(构建不是复制,个性而不是单一性),只有这样,思考才能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能力和一种学科素养,否则可能只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技能。,20,2.思考力及其培养(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杜威),思考力(广义)(基于素养的角度): 知识的学习是促进还是阻碍思考力的发展(提防知识的陷阱)? 拉马丁说:“人凭借思考而能变成神。” 案例:光的速度 比如化学教科书对“水”的化学知识的陈述: 水是一种氢和氧所组成的化合物。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相结合,形成的化学式为HO原子群。水是一种分子化合物。其他形成分子的简单化合物还有碳氧化合物。一个二氧化碳的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一氧化碳分子中则包含了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21,常规思考力:基于常识(生活常识与专业学科常识) 反面案例:船长年龄多大 从下列条件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创新思考力:精彩观念、个人观点、独立见解 反面案例: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己的看法” 正面案例:换一种思维更精彩 滥竽充数 可能性大小 教训 时代特别需要创新思考力。,22,想象力(特殊思考力): 案例:两篇作文的命运 (3)4=9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如果碰到麻木的老师,23,学科思考力的表现: 视角:解释、分析相关现象、过程及问题的角度和眼光; 方式:基于学科概念、命题、理论的思维方式、认识模式; 观点:判断、认识、见解、观点、看法、思想。 精神:好奇心(刨根究底) 怀疑精神(批判精神) 求证精神(证据意识) 思考与问题:,24,“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师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而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张楚廷) 我们的改革要求:,25,每节课都要提出(设计)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围绕着个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关键在于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怎么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讲,有价值意味着问题及其思考对学生的思维以及能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从教学内容角度讲,有价值意味着问题及其设计围绕(涉及)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或方法而展开; 从教学目标讲,有价值意味着问题及其解答反映的是教学目标系统的高层次目标的要求,即属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分析”、“综合”和“评价”目标范畴。,26,三、表达力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海德格尔:“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 1.表达力的意义 简而言之,表达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问题的认识。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阐述看法或发表意见,这既是理解的重要标志,也是从理解到创新的关键一步。在教学中,学生常常是听得懂,就是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没有想透彻。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并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能暴露学生理解过程中的认知错误并得以及时纠正。,27,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表达是表现欲的满足和实现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影响他人的需要,表达是一种心理需要。 从教学论角度讲:教是最好的学。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就其本义而言,这段话论述的是一条学习规律。它指出学不能仅限于潜心自得,而应当尝试施教他人,通过施教的知识外化过程强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陶行知:“教是最好的学。”,28,从社会学角度讲:表达即交往、互动(倾听),表达是一种影响、奉献,也是一种反馈和更正,课堂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表达强调的就是交往学习、合作学习。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建构:个体-社会)。 交往的认识意义表现在: 第一,促使知识增值。“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29,第二,活跃学生思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 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高体现和综合反映。学习过程是一个吸收和表达交互作用的过程,吸收是个知识内化的过程,表达是个知识外化的过程(知识:隐性显性)。只有通过表达,知识才能被激活,才能真正转化、升华为能力,否则学生吸收的可能只是惰性的知识、没有活性的知识。,30,从学生个体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教学过程要满足、培养学生的表现欲,给学生表现的舞台,展示的机会,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永恒动力; 从学生团体角度讲,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倾听的过程,它体现的是共同体的学习理念,即学习过程是同伴分享彼此思考、经验和见解,交流彼此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享、共进的过程。这是儿童共同发展的秘诀。,31,2.表达力及其培养,表达力的关键词:清晰、准确、情感、个性 第一,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学、参与教、参与评;参与听、读,参与讲、说。 第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师的倾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和学习欲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意和精彩观念的诞生。 第三,倡导讨论式和辩论式教学。讨论和辩论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最佳的方式。,32,专业表达力:口头 书面 我们的改革尝试:让学生讲课 让学生评课,33,第三节 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一、相对独立的三个教学环节(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范式与变式) 第一,能力目标显性化(以能力带动学科知识内容); 第二,以能力活动为教学活动的主线,把能力培养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和各学科教学中去。 阅读(观察、操作)、思考(思维、想象)、表达(运用、使用) 把阅读、思考、表达作为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阅读环节,思考环节,表达环节)。三个环节是递进关系,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个性化表达。三个环节也有交叉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对独立不是绝对独立。,34,阅读环节:,“作为阅读教学,在一节课里面,能让学生多少次与教科书的语言发生新鲜的接触,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事,很有必要返回到阅读教科书去,一节课中若干次反复地阅读。” 在以听讲取代阅读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成了给学生喂教师消化好了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与原生知识、真实现象之间直接会面、发生挑战的机会被取缔,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新知识的消化力、对新现象的透视能力,教学活动沦为地地道道的授受与识记过程。”这样的教学,能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为此我们把“引导学生完整地、全面地、独立地阅读教材(课文)”,看成是课堂教学最具本质意义、最具基础性价值的教学环节。,35,思考环节:,对在阅读中发现的提出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对文本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弄明白疑难性(理解性)的问题,而且弄明白质疑性(批判性)的问题;不仅得到问题的答案,而且对问题产生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传统课堂是回避问题因而无需思考的课堂,教师会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哪来的问题?学生不仅没有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就算真的碰到了所谓的问题,教师也会有意无意地强制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与理解,接受老师的解释和看法,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堵塞学生新思维的涌现。这样的教学,也就只有知识了。 为此,我们把“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深度思考”,看成是影响、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最核心的因素。,36,表达环节:,在阅读特别是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分享,使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得到增值、完善、补充、更正,使自己学习和认识的水平不断提高。 传统课堂是教师表演和唱独角戏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主角,学生只能默默地当好配角,配合教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是为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服务的,至于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是否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那是无关紧要的。这样的课堂不是学生为主的课堂,因而是不能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发展学生能力的课堂。 为此,我们把表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组织学生讨论)看成是我们课堂的内在要素和不可缺少的构成环节。,37,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构成能力导向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或基本范式,但是,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的课型和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任务,实施起来会有不同的变化和做法,也就是说会有许多具体的变式,如阅读可能变成观察或操作、实验;思考可能变成针对性或提高性的讲解或交流;表达可能变成书面作业或写作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阅读思考表达三种能力的发挥和培养(知识的输入、加工、输出过程)。,38,如小学语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小学数学: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 【看得懂-想得透-说得清; 快阅读-慢思考-准表达; 充分的阅读、安静的思考、热烈的讨论。 】,39,二、相对独立的三个基本要素,把阅读、思考、表达只是作为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也即课堂教学有这三个要素就行,至于这三个要素怎么呈现、在什么时候呈现则不做要求和规定。就像我们的人体需要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种东西,究竟由什么食物提供或者怎么提供(顺序),则无关紧要。当然,作为教学,我们要研究的是,课堂上哪些知识适合于学生阅读、哪些问题适合于学生思考、哪些内容适合于学生表达?学生独立阅读、深度思考和主动表达,在每节课上都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这样,才能把能力培养落到课堂教学中。 究竟是把阅读、思考、表达作为教学的环节还是要素,由教师根据学科性质特点、学生能力基础和教学实际情况而定。,40,第四节 推进学科个性化教学(基于学科与超越学科),学科性质、任务 学科核心能力(素养) 学科核心内容 学科特殊的教学方法 学科特殊的教学评价 学科教师的学科素养,“你要能以自己所教学科的文化去引发学生的志趣,让他喜欢你这个学科,喜欢你这个老师,喜欢你的课。”(谢先刚) 学科宣言、学科宗旨、学科主张 晋江一中:学科哲学 锡山高中:语文(终身阅读者和负责任表达者) 吴江实小:学科关键素养,41,中小学教学是按学科进行的,每门学科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就一门学科而言,能力的要求取决于学科的本质、性质、特点、功能和任务。 从教学来说,教师在制定学科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时,一定要考虑所教学科的精神特质是什么,这样的精神特质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究竟意味什么。只有抓住所教学科特质的教师,才能真正彰显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42,如语文学科的教学应强调语文学科的精气神文学素养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学活动安排应更多地让学生感受文学和文字的魅力,陶冶情操; 数学学科的教学应强调数学的精气神逻辑思维的训练和抽象思维的建构等,教学活动安排应体现一种严谨的思维态度和缜密的思维方法。,43,总之,学科教学的个性应该来自于学科的独特功能和任务以及学科知识背后所隐藏着的学科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教师的教学活动唯有渗透着浓厚的学科精神内涵和文化(学科味),才能形成学科教学的特有个性,从而把学科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44,谢谢聆听,45,船长的年龄,澳大利亚开往法国的一艘船上载有40头牛,还有30只羊,请问船长的年龄多大?,46,从下列条件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所有的鱼都是会游泳。 我会游泳。 因此:? 令人吃惊的是,一些学生得出“我是鱼”的结论。,47,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己的看法”,“对于其他国家精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48,换一种思维更精彩(龚志华),语言是思维的衣裳,思维变了,语言也就会呈现出新的面貌。在语用题中常涉及思维“变脸”,下面一题,就算一例: 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49,【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种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种看法:_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种看法:_ 此题要求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表面上看,是语言改变,其实质是思想的改变。我们需要变换角度,反向思维。,50,两篇作文,有个美国小学生前几年写了一篇作文,大意是一群孩子森林里发现了一枚蛋,他们小心翼翼的将他捡回准备将它孵化出来。孩子们纷纷猜测这蛋,有的说是孔雀蛋,有的说是鸵鸟蛋。孩子们在猜测中焦急的等啊等,28天后终于有动静了,蛋壳中竟孵出了他们的总统克林顿。孩子们欢呼雀跃。这篇作文最后获得全美最优秀的作文奖。 几乎与此同时,当年也有一名武汉小学生写作文说“春天不好”后,竟被语文老师批为“胡思乱想”。 李甘林中国孩子何时能从一枚蛋中孵出克林顿? 中国青年报2010年11月25日,51,一桩奇特的诉讼案,“一桩奇特的诉讼案”讲述了一位美国母亲偶然间发现她3岁的女儿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忙追问原因。在得知是幼儿园老师教孩子学认字母后,这位母亲把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因为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它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孩子识读了26个字母,女儿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幼儿园赔偿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三个月后,此案在州立法院开庭,结果是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52,这位母亲讲述的就是天鹅的翅膀:“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个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一片较大的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就请教那里的管理人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我问为什么,他们解释,剪去一边翅膀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的,虽然没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会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只好呆在水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为这两只天鹅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的女儿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她变成了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她的一只翅膀,一只想象的翅膀,人们早早的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53,案例:光的速度,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大得多的缘故。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米秒。光在不同物质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空气中的速度跟在真空中差不多,约为3105千米秒,在水中的速度相当于真空中速度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的23。 面对这样的教材,学生除了记忆别无他法。 一位研究者评论说,这一段定论式的叙述剥夺了学生诸多的思考问题的机会,如关于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的假设机会;提出怎么测光的速度问题的机会;提出“光在不同物质中速度是否一样”问题的机会;对自己设想的测光速方法进行验证的机会;用模型符号表达光速的机会,54,如何引导大学生把教材读懂、读好。 蔡元培曾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作为大学主要标志的大学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学术性、专业性、前瞻性、探索性等特点,而作为教学内容重要来源的教材,对学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学生要读懂教材、读好教材是不容易的,教师要坚持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阅读教材。 教材说了什么?通过阅读把教材看懂,这是基础和前提。明确教材的主要观点和核心内容是什么?并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55,教材的观点对不对?对,对在哪里?为什么对,理由和根据是什么?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理由和根据又是什么,怎么改正? 教材的观点好不好?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教材的哪些观点、见解及其阐述,你觉得特别精彩,对自己启发最大?教材的哪些看法和内容,你觉得没有新意,很一般,甚至有些过时? 对教材的观点和内容,你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是否通过其他阅读觉得有必要对教材进行补充?,56,蒙田曾说:“老师不应该一个人想,一个人讲,也应该听他的学生讲一讲。苏格拉底及后来的阿凯西斯劳斯就先让学生讲,然后他们再说。”让学生讲课对师范生还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讲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题式的,一种是片断式的。主题式的就是完整的一个主题、一章、一节或一课时的内容都由学生来主讲,学生一般是按四人或六人一个小组来组合共同完成主讲任务。,57,教师在学期初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和难易度,宣布本学期自己主讲的主题(章节)以及由同学(小组)主讲的主题(章节),并要求同学(小组)提前准备,上课前一周要提交教案和PPT给授课教师,教师批复后才能上台讲课。片断式的是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留一个片断、一个知识点、一个问题、一个案例分析给学生,通常是5分钟左右,由学生做相对完整的阐述或点评,这种方式一般是给学生一点时间现场准备,不要求学生课前做准备。,58,评课的对象是课,一节课。评课的操作方案是每节课留5分钟也可两节课留10分钟给学生评课,我们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点。,59,第一,从学会学习的角度评:这节课学会了哪些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这些新内容自己是否听懂了、看明白了、想清楚了?如果还存在疑惑或问题及时提出来,教师现场加以解惑或纠正。对教师而言,这种及时反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状况,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对于还存在某些问题或认知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这样,课堂教学就成了一个流程畅通的具有自我反馈纠正的闭合回路,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都学有所得,让每个学生的问题或困惑都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点拨和解惑,这是大学课堂有效性的必然要求。,60,第二,从学会教学的角度评:这节课还可以怎么上,对教师上课提建议。对师范生而言,大学课堂不仅是学会学习(学知识)的地方,也是学会教学(学教书)的场所。不管我们的师生是否意识到,大学课堂对于师范生今后的从教都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所做的就是要把这种影响从隐性变成显性,从不自觉、无意识变成自觉、有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变成一门活生生的教育学。,61,为此,我们鼓励并要求学生在听完教师授课之后对教师教学进行现场评点,包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与否?这节课究竟要教会学生什么?教学内容的旧与新、难与易、理论与实践?哪些内容是可以让学生自学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的、哪些内容(问题)应该让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节课怎么上同学们会更有兴致、更投入?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在听了我们同学的课堂评点后大加赞赏,认为这样的改革举措对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课堂分析研究能力以及对改进教师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建议推广。,62,遗忘后剩下什么? 早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始,袁振国先生就谈到了一个例子:在教育部基教司召开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会议”上,一位中学校长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教高三毕业班的化学。两年前,他所教4个班化学高考的平均成绩是94分。两年后,他拿同样的试卷对这些同学又进行了测试,结果平均只有16.3分,而且所得分数主要是与化学思维方法有关的内容。换句话说,具体的知识和运算方法几乎遗忘殆尽。,63,这虽然不是说具体的知识不重要,任何科学的思维方法都不能离开具体的知识而获得,但是在科学教学中,是把知识本身作为目的,还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 科学并不是简单地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或者可以说一门学科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科学方法,就不可能成其为科学。不同学科构建符合自身研究对象特性的形式、符号和数学模型的方法,就是这门学科特有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来源:袁振国. 反思科学教育.),64,如果碰到麻木的老师,孩子的创造精神的确令人称道,不信,请细品下列造句 想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淘气风很淘气,把水逗笑了。 凭心而论,这些出现在小学生本子上的句子极精彩、极生动、极传神,那灵性也确实让我这个有幸进入作家行列的成年人觉得自愧弗如。可是,当我仔细地再看,就不由得吓了一大跳!,65,为什么?因为这样的句子,居然被他们的老师那么干脆地打了个大X! 至于理由,我想无非是:开花不可能有“声音”!“活泼”只能用来形容人!鱼不会说话,更不会说悄悄话!孩子把爸爸丢了,这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把牵牛花比作弟弟“爬树”,这不是五讲四美!说风“淘气”,这不合适!再说,水怎么会“笑”呢!神经病! 天啊!多么“合逻辑”!多么“理直气壮”! 而僵化死板一旦达到如此气壮如牛的程度,聪明的孩子们也就不得不缴械投降、安分守己了! 显然,他们“死”定了,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