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方法与教学活动内容改革联动(浙江理工大学).ppt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浙江理工大学 陈建勇,2010年03月31日,浙江省本科课程教育模式改革研讨会,培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2,汇 报 提 纲,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2,教学内容的改革,3,浙江理工大学设计教育发展历程,1,第一部分 浙江理工大学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历 史,1897年 新学教育机构:蚕学馆 1964年 浙江丝绸工学院 1999年 浙江工程学院 2004年 浙江理工大学,为纺织、服装等行业培养了近10万名人才。,第一部分 浙江理工大学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硕士点,开办的相关专业,1979年开办丝绸美术与品种设计专业是国内纺织界最早开设的设计专业 1983年开办服装专业是国内第2家开设此专业的高等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丝绸工程 硕士生,有6个相关硕士点 2009年获批艺术专业硕士,现 状,第一部分 浙江理工大学设计教育发展历程,艺工结合的设计专业(专业方向),纺织工程(纺织品设计) 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染织艺术与设计、 人物造型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 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产品设计、家具设计) 服装设计与工程 工业设计 动画,广告,美术学, 包装工程,,第一部分 浙江理工大学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相关教学科研资源,第一部分 浙江理工大学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相关教学科研获奖,第二部分 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优势: 纺织服装是我省优势主导产业、民生产业,急需转型升级;建设纺织服装强省,文化大省,创新、创意 办学历史上专业设置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 丝绸、纺织(印染)、服装设计等专业具有良好基础和优势 需要大批懂工程技术、艺术素养高、会经营管理、具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第二部分 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发扬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把“艺工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才培养思路:加强基础、拓宽口径、艺工结合、培养能力。,艺工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思路,工程艺术模式 特点:理工类招生,以工程教育为主,渗透艺术教育为特色 面向专业: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 艺术工程模式 特点:艺术类招生,以艺术教育为主,渗透工程教育为特色 面向专业: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等 艺工融合模式 特色:艺术与工程技术融合 面向专业:工业设计等,第二部分 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浙丝模式”,从满足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入手, 长期坚持“艺术与工程结合,学校教育与行业实践融合,多 学科交叉互补”的指导思想,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并形成了以“艺工结合”为主要特色的“浙丝模式”。,第二部分 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浙丝模式”的新发展,对三种复合模式进行整体设计,尝试在更高层面上的复合,即以产业链为链接平台,实现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漫的更大范围内的跨专业交叉融合。 形成“依托高技术、承载艺术性、瞄准国际化、贴近大市场、服务产业链”为主要内容的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模式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是: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二部分 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的改革 :坚持知识复合与能力复合并进,培养创新设计人才,1.教学内容改革紧扣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目标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艺术知识、通识教育领域知识,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培养的基础性和针对性。 能力目标培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及创新设计能力。注重能力培养 的系统性。 素质目标良好的创新意识、人文精神和艺术修养,具有团队合作和 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注重素质培养的 综合性。,辨证处理好”知识培养的系统化” 与”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关系,素质要求,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涉及多个知识领域,体现艺术学科知识与工程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艺工结合复合型设计人才的三要素,能力特点,知识结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科交叉、跨学科专业(推进跨学院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学科竞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意识 人文精神 艺术素养,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的改革 :坚持知识复合与能力复合并进,培养创新设计人才,2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特点,系统改革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艺术设计课程模块、工程技术课程模块、艺工融合型课程比例及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 扩大选修课(通识选修、专业选修、第二课堂选修)比例,拓展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师资配备、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深层次交叉 相关的艺术设计或工程技术课程必须涵盖相应学科的核心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修养,科学逻辑思维能力,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的改革 :坚持知识复合与能力复合并进,培养创新设计人才,3.依托工程技术,承载艺术素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人才培养中必须体现出艺工结合的教学特色,符合教学规律。 艺术类专业,如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动画、环境艺术设计等,必须加强工程技术及其工程素养的教育,以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培养学生市场意识和引导、服务应用的能力。 工程类专业,如纺织工程、服装工程等,对艺术的要求很高,在工程技术商品化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功能性与艺术性。 工业设计专业是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的改革 :坚持知识复合与能力复合并进,培养创新设计人才,4. 瞄准国际化、贴近大市场、服务产业链,更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国际合作的优势,拓宽国际视野,并引入市场概念,与产业无缝链接。培养真正符合产业需求的、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带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疏理原课程内容基础上,根据国际化、大市场、产业链发展需要,增设新的教学内容,保证其始终处于吐故纳新的动态平衡中,并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的改革 :坚持知识复合与能力复合并进,培养创新设计人才,5、以产学研结合促进并确保教学内容整合的顺利完成,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快与企业实际接轨。 通过科研活动带动人才培养。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进入教师的工作室、实验室;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吸收到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 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申报各类专利。凡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者,均可取得学科成果的学分。,第四部分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先进适用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艺工结合的人才培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推广课题教学方法,推进项目化的课题教学。通过分层次的设计由浅入深的课题,有机地将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的知识,通过课题教学系统地传递给学生,并使其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得以消化和吸收。,第四部分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课题教学”,在“课题教学”推进的过程中,知识背景单一的教师 显然无法胜任综合化的艺工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们打 破了传统的单一专业教师配置,由设计专业教师与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强调课程间的穿插、复合,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设计思维能力、综合的技术应用能力,以满足艺工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的需要,推广组合式教学方案,创新授课方法,实施多课程一体化教学。,“课 题 教 学”,在一个教学主题内容下进行整体教学规划,有效地进行课程内容的穿插,如在针织教学模块中艺术设计教师与工程工艺教师合作进行。以行业内容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密切合作将与该模块专业课程有关联的跨学科内容有机地结合进来。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会加速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这是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最佳的教学方式之一。,“课 题 教 学”,协作组合(企业资深专业人员和学校 专职教师的多种形式的组合),邀请企业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向学生传达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让学生了解行业特点,了解自身学习目的,加强与产业的纽带关系,并将这种关系贯穿于具体课程中。 对学生的课程作业,邀请企业专业人员直接参与作品评价,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让企业了解学生和他们的作品,让学生的作品有机会被企业认同;另一方面让课程学习变得具有实效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推动力。,“课 题 教 学”,将以往分别独立的策划、设计、制作、后期四个阶段的课程,整合在一个模块中,由多位教师联合教学,课程间相互衔接。实行导师组制的项目化实践教学,学生分组做项目,提高学生的整体协作和实施能力。 如同步安排2门课程,二个学期完成,两个班级在两个学期交叉进行。还可以合理使用实验室和教师等资源。,第四部分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教学方法改革与考核方法改革协调推进,重视考核方法的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笔试口试、理论操作、大型作业、课程论文、作品设计等。采用“一页开卷”式考试。 理论课程采用笔试与口试、开卷与闭卷等多种评价方法,实践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如果学生要想获得优秀成绩,需要学生就某一专题进行演讲,一方面展示学生掌握知识及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对自己知识掌握的自信性。 考核方法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手段巧妙协同应用,学校加大投入,注重教学手段改革,加快多媒体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所有教室(含专业教室)都已建成为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可同时容纳两万余名学生同时上课。 学校将多媒体课件、数字化资源研制列入教改项目,并作为重点(系列)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校通过开展优秀课程课件、网络课件评选等活动,鼓励教师研制、开发丰富的、高水平课件,积累优质教学资源。,第四部分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第五部分 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建立了较完善的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根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科技的发展,建立了艺工结合的课程体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艺术设计课程模块、工程技术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都有合理的结构,并保证合理的比例。,产学研合作教育培育了学生的能力,各专业围绕人才培养开展科研。 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到产品开发和课题研究,企业、学校、教师、学生有机地互动起来,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五部分 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成绩显著,第五部分 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我校营销策划工作室、服装新产品开发工作室自创建以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十余项企业委托的课题,获得了企业的好评。,学生基础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近5年,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科技产品设计竞赛中各专业共计有二十多位学生获高级别奖。在浙江省创意设计展上获奖众多。多件作品获2007德国博朗国际工业设计大赛佳作奖。在各类服装纺织品设计大赛频频获奖,其中有“时装设计新人奖”10人次,不少是第一、第二名。,第五部分 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我校连续九年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评为“育人奖”。2007年又评为“ 中国十大时装名校”(首次评选)。我校有9位毕业生获得了中国服装设 计师协会颁发的“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第五部分 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校企合作课题中学生大显身手,与纺织、服装、动漫、工业设计等行业 联合进行的横向课题达205项。 在与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汉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著名服装企业以及宁波维科集团、浙江恒美数码纺织有限公司、中南卡通、浙江裕龙电机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合作中,教师与学生都参加了相关的科研工作。 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组织各类设计大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对专业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毕业生投身企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成为企业的技术与管理骨干。,第五部分 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指导,谢谢!,Thank You!,E-mail:,浙江省本科课程教育模式改革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