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常见文言文句式:,倒装句语法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置,1、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介词的宾语提前。) (三)宾语提前加“之”“是”提宾;,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何操”,“操何”,“安在”,“在安”,“何为”,“为何”,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有 “何、谁、胡、恶、安、奚”等。,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1)何有哉? (2)秦人不暇自哀 (3)甚矣,汝之不惠 (4)童子何知? (5)客之美我者 (6)何以伐为?,何有有什么,自哀哀自,何知知道什么,何以凭什么,(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词有: “不、弗、未、非、否、毋、无”,例:古之人不余欺也,(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我)多年供养你,(你)却不 顾念 我!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动宾倒装),例:(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鸿门宴 (3)、 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4)、夫晋,何厌之有? (5)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朗文韩愈,(9)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 (10)、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 (11)、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6)、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7)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8)、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介宾倒装),提示:,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宾语前置句,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唯利是图 。,示例:(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唯余马首是瞻,不知句读,不解惑,用“唯(惟)是”提宾 (唯利是图、唯命是从),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宾语。,宋何罪之有? 惟命是从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陈言之务去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惟你是问。,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小 试 身 手,(判断句),小 试 身 手,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C,(定语后置),2、翻译句子(07年深圳第一次调研) 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小 试 身 手,小 试 身 手,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 、“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姜氏何厌之有,B,4.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A、不然,籍何以至此?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奚以知其然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小 试 身 手,1.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2.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译文:老虎渐渐走出来接近它(驴),小心谨慎的,不知道它(驴)是什么东西。,小 试 身 手,翻译下面的句子:,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B,巩固练习,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C,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06年广东卷)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A,宾语前置句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 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小 结,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 ? 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 。 (一)中心语+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二)中心语+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三)中心语+之+定语(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中心语+定语(数量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宾语前置: 句读(名词,作宾语)之不知(动词),惑之不解。 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名词,中心词)之利(形容词),筋骨之强。,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谓语动词介词结构(状语),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例: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3、状语后置,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主谓倒置,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不仁哉!梁惠王也 。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治东阿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者,也者也。 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二、判断句,无判断词,直接把两个名词放一起 乃/即/则也 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5)相如素贱人。 (5)刘备天下枭雄。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我为赵将。 (7)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例如:是可忍,孰不可忍?,注意,注意否定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下列各句中,哪一句不是判断句( ) A、灭六国者六国也。 B、梁父即楚将项燕 C、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D、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D,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 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用“被” 表示。,三、被动句,于。,见(+动)。,见于+对象 (受于),5、而君幸于赵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6、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所(或为所),7、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9、 虽体解其犹未悔,无标志,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 A、为乡党所笑。 B、敬希见谅。 C、为仲卿母所遣。 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B,注意: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也是此种用法。,四、省略句,在现代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常在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更为普遍,能把省略成份补充出来,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 例如: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沈括活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 )谋。(同上)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 例如: 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苏轼石钟山记) 激昂( )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