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逐差法的原理与应用.pdf

    • 资源ID:3819501       资源大小:115.8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逐差法的原理与应用.pdf

    逐差法的原理与应用 湖北省恩施高中陈恩谱 【论文摘要】 逐差法作为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在高中大部分资料里并没有被深入阐释,从而导致 学生理解和应用困难;本文从逐差法的适用条件、操作过程和应用实例、误差分析等多个角度对逐差法进 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有望突破这一难点。 【关键词】 逐差法等差数列纸带法悬挂法伏安法实验误差 高中物理中,在用纸带法测量加速度时,很多资料介绍了逐差法,但是从考试和练习情况来看,学生 对逐差法掌握得并不好,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大部分学生对逐差法的操作过程不理解不熟悉所致;而很多 资料中,出现了在测量弹簧劲度系数、测量定值电阻、测量磁感应强度等问题中逐差法的应用的题目,更 是对学生提出了深入理解、灵活迁移的要求。因此,从根本上把逐差法的适用条件、操作过程、减小误差 等诸方面搞清楚,是完全必要的。我们通过对比研究已知的逐差法适用题型,并对逐差法进行理论分析, 从而得到了本篇文章研究的结果,现发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逐差法的适用条件等差数列求公差 从理论上讲,一个物理量(因变量)随另一个物理量(自变量)成线性规律变化时,如果自变量的变 化采用等差递增方式,则理论上讲,因变量也应该是等差递增的,也就是说因变量数列应该是一个等差数 列;但由于实验测量时误差的不可避免,实际测量得到的因变量的数列并不是严格的等差数列,在有的情 况下,为了得到理论上需要的公差,就需要采用一种计算操作,实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标,从而求得 误差较小的公差值。这时,我们往往采用所谓的“逐差法”。 二、逐差法求公差的操作过程 设一个物理量b 随另一个物理量a 理论上讲成线性规律变化,实验时让a 等差递增,从而得到一个b 的数列 i b,理论上讲,该数列是公差确定的等差数列,即 dbbbbbbbb. 45342312 则理论上讲,就应该有dnmbb nm)( ,比如dbb3 14 、dbb3 25 、dbb3 36 。但实际 上,实验测量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因此实验计算的结果是 114 3dbb 225 3dbb 336 3dbb 我们就可以通过将这几个 i d取平均值,从而计算出实验测得的该数列的公差 )( 3 1 321 dddd 最后可以得到 33 )()( ) 333 ( 3 1 123456362514 bbbbbbbbbbbb d 上述求公差的计算方法,就叫做逐差法。 如果数据不是偶数个,则通常采用去掉中间一个值或者最小的值的方式,将数据变成偶数个,然后进 行如上计算操作,进而得出实验公差值,比如实验测量数据有七个数据( 7654321 bbbbbbb、) , 如果去掉 4 b,则有 115 4dbb、 226 4dbb、 337 4dbb,得 43 )()( ) 444 ( 3 1 123567372615 bbbbbbbbbbbb d 如果去掉 1 b,则有 125 3dbb、 236 3dbb、 347 3dbb,得 33 )()( ) 333 ( 3 1 234567473625 bbbbbbbbbbbb d 三、高中物理中逐差法的应用示例 1、纸带法测物体的加速度 【例 1】 (2015 全国卷 ,22)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 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m/s2,打 C 点时物块的速度vm/s 解析 物块沿斜面下滑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理论上讲有 2 aTxxxxxxx ABBCBCCDCDDE , 因此满足逐差法适用条件,则按逐差法操作程序,有 2 1 22TaxxxBCDE , 2 2 22TaxxxABCD 两式联立,得 2 21 22 )()( 2T xxxxaa a ABBCCDDE ,代入 T 0.02 s,解得加速度a3.25 m/s2。 打 C 点时物块的速度vC xBD 2T 1.79 m/s。 2、悬挂法测弹簧的劲度系数 【例 2】某同学用悬挂法测弹簧的劲度系数。 (1)将弹簧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弹簧一侧。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静止 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 记为 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 10 g 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 L6。数据如下表: 代表符号L0 LxL1L2L3L4L5L6 数值( cm)25.3527.3529.3531.3033.4035.3537.4039.30 (3)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 m/s2) 解析 只挂砝码盘时,由平衡条件,有0 00 gmkx,即0)( 00 gmLLk x ;再加砝码个数为n 时,由平衡条件,有0)( 0g mnmgkx,即0)()( 00 gmnmgLLk n ,联立得 k nmg LL xn , 由此可知, Ln随 n 应该是均匀增加,是一个等差数列,满足逐差法适用条件,则按逐差法操作程序,有 136 3 xLL, 225 3 xLL, 314 3 xLL 则每增加一个砝码,弹簧长度的平均增加量为 cm2 33 )()( 3 123456321 LLLLLLxxx x 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9.4 x mg x F k。 3、伏安法测定值电阻 【例 3】(2016 浙江理综, 22)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现有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 k的 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内阻约为0.1 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图7是实 物的部分连线图,待测电阻为图8 中的 R1,其阻值约为 5 。 (1)测 R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连接_(填 a 或 b)、导线连接 _(填 c 或 d)。 (2)正确接线测得实验数据如表,用作图法求得R1的阻值为 _。 U/V0.400.801.201.602.002.40 I/A0.090.190.270.350.440.53 解析 (1)ad; (2)原题要求用作图法求R1的阻值,本题还可以用逐差法求解,从考场操作角度来讲,逐差法其实还 简单一些。 由欧姆定律 1 R U I可知,当电阻R1两端电压U 按等差数列均匀变化时,通过R1的电流 I 也应是按等 差数列均匀变化的,则按逐差法操作程序,有 136 3 III, 225 3 III, 114 3 III 则 R1两端电压U 每增加 0.4V ,通过 R1的电流 I 的平均增加量为 A08555.0 33 )()( 3 123456321 IIIIIIIII I 则 R1的阻值为68.4 1 I U R。 4、伏安法测电源内阻 【例 4】(2014 福建理综, 19(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组 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G 改装 的电流表 A, V 为标准电压表,E 为待测电池组,S 为开关, R 为滑动变阻器,R0 是标称值为4.0 的定值电阻。 某次试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该小组借鉴 “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试验中计算 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计算出电池组的内阻r =( 保留两位小数);为减小偶 然误差,逐差法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出的主要优点是。 测量次数12345678 电压表 V 读数 U/V5.265.165.044.944.834.714.594.46 改装表 A 读数 I/mA20406080100120140160 解析 (3)将电源 E 和 R0打包作为等效电源(rE ,) ,则有EE, 0 Rrr,由r IEU可 知,当通过等效电源的电流I 按等差数列均匀增加时,等效电源两端的路端电压U 也应该时按等差数列均 匀减小,则由逐差法的操作程序,有 115 4 UUU, 226 4 UUU, 337 4 UUU, 448 4 UUU 则通过等效电源的电流I 每增加 20mA 时,等效电源两端的路端电压U 也的变化量平均值为 V113.0 44 )()( 4 123456784321 UUUUUUUUUUUU U 则等效电源内阻为66.5 I U r,则66.1r。 用逐差法的优点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四、逐差法在减小实验误差中的作用 下面以纸带法测量加速度为例,说明逐差法对减小实验误差的 意义。 如右图所示,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测量AB、 BC、CD.各段长 度时,并不是逐段分别测量,而是将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A 点后, 一次性将 AB、AC、AD.读完,也就是图中的d1、d2、d3. 从逐差法的最终计算式 33 2 33 )( 33 )()( ) 333 ( 3 1 36336123456362514 dddddxxxxxxxxxxxx x 可以看出,逐差法利用的实际是前后两大段纸带的长度,设每个di测量的平均误差为 d,则按误差 理论,逐差法得到的x的误差为 39 3dd 。 如果采用逐段相减的方法,即 121 xxx, 232 xxx, 343 xxx, 454 xxx, 565 xxx x1x2x3x4x5x6 则最终的计算式为 55 )( 5 )( 5 1 15615616 54321 ddddddxx xxxxxx 按误差理论,这种算法得到的x的误差为 5 3 d ,显然,后一种算法引起的误差要大一些。 所以,逐差法可以起到减小实验误差的作用。 在这里要顺便说一下的是,很多资料在谈及逐差法的优点时,说逐差法能够利用每一组数据,也就是 如下理解: 逐差法 33 )()( ) 333 ( 3 1 123456362514 xxxxxxxxxxxx x 逐段法 5 )( 5 1 16 54321 xx xxxxxx 以为逐差法用到了更多的数据,数据越多,偏大偏小的概率越接近相等,从而相加可以更好的消除误 差。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其错在两点: 其一, 不知道实际测量应该是从起点一次性将各点数据读出, 其二,若真是逐段分别测量,按上述算法,恰恰是逐差法误差更大 逐差法误差为d d 3 2 9 6 ,逐段 法误差为d d 3 2 5 2 ,2014 年福建高考题第23 题第( 3)问,当年给的参考答案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参考文献】 1熊志权 . 物理原来不能这样考M .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说明:本文收录于陈恩谱老师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2019 年 6 月第三次修订版。

    注意事项

    本文(逐差法的原理与应用.pdf)为本站会员(荣***)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