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可爱的小蜜蜂》教学设计之一.docx
-
资源ID:38323821
资源大小:14.1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可爱的小蜜蜂》教学设计之一.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可爱的小蜜蜂教学设计之一在备课前所想到的: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百花丛中有一群繁忙而又快乐的小蜜蜂,从它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我们领略到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样一种可贵的精神。透过它们却是一群人,是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忘我的工作、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因此,在课堂上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看到蜜蜂的形象,还要让学生真正看到蜜蜂的精神所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蜜蜂背后的人:那是有着蜜蜂一样精神的人,为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社会默默地奉献着。设计理念: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将本课定位于以读为本的坐标上,要求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神韵、读出情味。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就让琅琅书声洋溢在我们的课堂伴随着理性的思考推动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古诗导入课文1、出示罗隐的蜂,自由读rarr;个别读(简单交流一下感受到的东西)rarr;齐读2、抓住对蜜蜂瞬间的感受rarr;读课题可爱的小蜜蜂二、通读课文,把握对蜜蜂的总体印象1、要求学生真正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努力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句话运用读书记号给课文作上批注。(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读书中的良好习惯,加以鼓励和推广)2、反馈学生的朗读情况。(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并作简单点评)3、交流自己的所得所悟,教师作随机点拨。三、潜心会文本,沟通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以作者的想法为依托,让学生在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中与作者的心灵引起共鸣,真正看到蜜蜂内存的精神。)1、拟定目标: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第三段(出示第三段,自由朗读。)读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让作者的心会为之一颤呢?请大家再读读1、2两段去找找。回读1、2两段,从中找出有关的词句细细品味。自读感悟,讨论合作,努力将感受在彼此的交流中提升到另一个高度。2、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出示,落实情感朗读)学生可能会从这几个方面将以感悟:劳动的态度:(补充蜜蜂采蜜、酿蜜过程的资料)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一年四季都不闲着。成群结队、出出进进、飞来飞去、沸沸扬扬(第一段)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第二段)(字里行间舞蹈着蜜蜂的内在、蜜蜂的精神)对人与给自己:酿的蜜多,可自己吃的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下一点点就行了。短暂的生命:一只工蜂最多只能活6个月。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生命如此短暂,可它们依然这样繁忙而又快乐地劳作着。这样的蜜蜂,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呢?)在这一步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蜜蜂的精神内涵,用心读好每句话,沟通我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真正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一次次的被语言文字的冲击下完成对第三段完美的感悟。3、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这一段,将内心的感动升华。第二课时一、衔接。相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已被这群可爱的小东西所深深地打动了,难怪作者的心不由地为之一颤,(音乐响起)学生接下去朗诵这段话我知道此时此刻我们与作者的心是相通的,因为我们都感动于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了。但文章并未了结,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二、研读第四段,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1、引导学生联系第三段,理解作者想通过蜜蜂来歌颂辛勤劳作、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从而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妙处。2、再读第三段,你从中看到了谁的身影?(让学生的眼中不只是蜜蜂,让其真正看到蜜蜂背后的人,尝试仿照第四段写几句话)三、拓展阅读。1、作者的背景材料及写作背景。2、荔枝蜜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内容总结(1)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可爱的小蜜蜂教学设计之一在备课前所想到的: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百花丛中有一群繁忙而又快乐的小蜜蜂,从它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我们领略到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样一种可贵的精神(2)(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并作简单点评)3、交流自己的所得所悟,教师作随机点拨(3))1、拟定目标: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第三段(出示第三段,自由朗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