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教学大纲(10页).doc
-
资源ID:38362129
资源大小:14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教学大纲(10页).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教学大纲-第 8 页2015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普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课程开出单位:文化传播学院课程的类型与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总学时:32理论授课学时: 16实验实训学时: 16参考教材: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先修课程: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文化资源概论、文化策划与创意学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由作业1、作业2、出勤三部分组成,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二、课程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文化策划模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授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课程要求通过学习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价值和保护方法以及开发与传承等基础理论,掌握从事田野实践的基础方法,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田野调查实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三、教学内容序号章讲授实验(训)合计1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与分类、保护历史回顾2022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影响其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2023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与保护原则、传承主体以及保护主体2024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开发与经营2025第五章 民间文学类、表演艺术类遗产2026第六章 工艺美术类、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2027第七章 生活知识与技能类、仪式类遗产2028第八章 节日类、文化空间类遗产2029第九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01616合计161632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与分类、保护历史回顾 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以及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辩证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以及分类系中各子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日本、韩国、美国和联合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的贡献和措施掌握: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3.本章教学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4.本章教学难点: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以及分类系中各子项之间的逻辑关系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与分类(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回顾(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的几个阶段(二)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过程中所做的贡献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影响其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 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理解: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3.本章教学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4.本章教学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第二节: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与保护原则、传承主体以及保护主体 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和原则,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之一的重要性。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主要职能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及其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及其构成3.本章教学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4.本章教学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及其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及其构成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与保护原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与保护原则(二)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原则与民间事民间办原则的重要性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的分类(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主要职能(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的贡献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的构成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开发与经营 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的主要方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经营与产业化开发能够有自己的创新。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开发与经营的主要内容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经营与产业化开发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开发与经营的主要方法3.本章教学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开发与经营的主要方法4.本章教学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经营与产业化开发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开发与经营的主要方法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经营与产业化开发 第五章:民间文学类、表演艺术类遗产 学时数:2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间文学类遗产、表演艺术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对于民间文学类遗产、表演艺术类遗产有深刻的认识。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民间文学类遗产、表演艺术类遗产的基本范畴理解:民间文学类遗产、表演艺术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掌握:民间文学类遗产、表演艺术类遗产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3.本章教学重点:民间文学类遗产、表演艺术类遗产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4.本章教学难点:民间文学类遗产、表演艺术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民间文学类遗产的基本范畴、普查申报要点及其开发与利用(一)民间文学类遗产的基本范畴(二)民间文学类遗产的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三)民间文学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第二节:表演艺术类遗产的基本范畴、普查申报要点及其开发与利用(一)表演艺术类遗产的基本范畴(二)表演艺术类遗产的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三)表演艺术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第六章:工艺美术类、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 学时数:2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类遗产、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并对于工艺美术类遗产、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有深刻的认识。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工艺美术类遗产、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的基本范畴理解:工艺美术类遗产、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掌握:工艺美术类遗产、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3.本章教学重点:工艺美术类遗产、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4.本章教学难点:工艺美术类遗产、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工艺美术类遗产的基本范畴、普查申报要点及其开发与利用(一)工艺美术类遗产的基本范畴(二)工艺美术类遗产的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三)工艺美术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第二节: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的基本范畴、普查申报要点及其开发与利用 (一)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的基本范畴(二)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的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三)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第七章:生活知识与技能类、仪式类遗产 学时数:2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遗产、仪式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并对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遗产、仪式类遗产有深刻的认识。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遗产、仪式类遗产的基本范畴理解: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遗产、仪式类遗产的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掌握: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遗产、仪式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3.本章教学重点: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遗产、仪式类遗产的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4.本章教学难点: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遗产、仪式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遗产的基本范畴、普查申报要点及其开发与利用(一)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遗产的基本范畴(二)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遗产的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三)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第二节:仪式类遗产的基本范畴、普查申报要点及其开发与利用(一)仪式类遗产的基本范畴(二)仪式类遗产的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三)仪式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第八章:节日类、文化空间类遗产 学时数:2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节日类遗产、文化空间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并对节日类遗产、文化空间类遗产有深刻的认识。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节日类遗产、文化空间类遗产的基本范畴理解:节日类遗产、文化空间类遗产的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掌握:节日类遗产、文化空间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3.本章教学重点:节日类遗产、文化空间类遗产的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4.本章教学难点:节日类遗产、文化空间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节日类遗产的基本范畴、普查申报要点及其开发与利用(一)节日类遗产的基本范畴(二)节日类遗产的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三)节日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第二节:文化空间类遗产的基本范畴、普查申报要点及其开发与利用(一)文化空间类遗产的基本范畴(二)文化空间类遗产的普查要点和申报要点(三)文化空间类遗产的基本开发模式第九章: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 学时数:12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和调研,要求学生了解山东省非遗的发展现状,并能就实际走访所见所感撰写独立的非遗开发策划方案。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理解:省内某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掌握:省内某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3.本章教学重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4.本章教学难点:省内某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5.本章实验(训)项目统计: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实验分组每组人数1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12 综合型6-8人6.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第二节:调研省内某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教学参考资料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康保成中日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比较与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3牟延林,谭宏,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五、课外自主学习要求1.课堂会推荐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网站、电视栏目等材料,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浏览相关材料,加深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2.课后可以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编写小剧本,并利用所学摄影摄像和影视后期的知识,进行实际拍摄,可以排成故事片,也可以排练成话剧形式进行展演。3.同学们利用课余和周末的时间,对于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并写成调研报告,可供调查的问题包括:(1)非遗项目的渊源、发展、现状。(2)非遗传承人的现状。(3)非遗项目的开发思考。执笔人: 日期:审核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