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六中学19届开学阶段性总结高三语文试题.doc
-
资源ID:3838537
资源大小:186.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19届开学阶段性总结高三语文试题.doc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开学阶段性总结高三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西方唱名法(doremifasola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乾隆六年,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 20世纪,传统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线谱与简谱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工尺谱被驱除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甚至连其名称也已退出大部分人的记忆。21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从20世纪初现代学堂明令禁用工尺谱,到今天专业音乐院校学生跟着民间乐师咿咿呀呀地韵唱工尺谱,历史已经大翻转了!“西安鼓乐”“福建南音”等古老乐种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则说明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 没有谱本,无以为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声音也就不易传播。乐谱是话语权之所在,代表了书写,代表了传统,代表了师承。于曲目,它是保存乐曲的传媒;于乐器,则是按谱用字的依据;于乐师,则是代代相承的脉络;于乐社,则是凝聚维系组织的象征。正如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所言,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振涛工尺谱:让传统音乐有“谱”可依)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工尺谱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乐谱,是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B. 工尺谱同简谱一样,也贯穿了数字这一基本元素,常见的十个谱字由数字和源于数字的符号构成。C. 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的清代文献小慧集,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记录古代歌曲的文献。D. 中国工尺谱集成一书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介绍了工尺谱的“前世今生”,并以此呼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 文章第二段通过中西方乐谱的比较,详细论证了中西方乐谱符号构成和来源的异同。C. 文章指出了工尺谱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甚广,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大量例证。D. 文章最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工尺谱对于传统音乐和文化的重要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间乐师用以记录民歌民乐、辗转续抄、代代相传的工尺谱,能为音乐学家了解民间器乐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B. 20世纪西方乐谱在我国大面积传播,工尺谱被驱逐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可见某些传统文化曾受到的冲击和影响。C. 21世纪,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工尺谱,不但不再被视为“落后”,反而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D. 如果没有多方收集和整理工尺谱,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一些古老乐种也就不易传播了。【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工尺谱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乐谱”与原文不符。第一段说的是“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并非指出“最早发明”。C项,“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记录古代歌曲的文献”中“记录古代歌曲”错误,选项概念混淆。第三段说的是“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不是记录“古代歌曲”。D项,“中国工尺谱集成一书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选项变未然为已然,故错误。【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第二段详细论证了中西方乐谱符号构成和来源的异同”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二段并未详细论证中西方乐谱符号的来源,只提及了“西方唱名法( do re mi fa so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反而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错误,文章第四段只是说“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而工尺谱日前还未达到“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这一高度,夸大事实。【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水袖之痛肖复兴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其实,我对胡文阁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件往事。20世纪80年代,他还不到20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功夫。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到20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 也是值得的。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3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 “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胡文阁作为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目的是为下文写他的心头之痛做铺垫。B. 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亲情容易得到,所以可以暂时不必在乎。C. 作者写到许多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的事情的不同态度,意在表明,胡文阁的“心头之痛”,并非个别现象,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D. 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思。5.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一句。6. 紧密结合全文,理解“水袖”在文中的含义。【答案】4. B 5. 比喻。把追求让自己错失尽孝机会的事物等比喻成“刺”“绣花针”,把牺牲亲情获取的成功、事业等比喻成“美丽的图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年轻人只顾自己的事情而不懂亲情不珍惜亲情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评及痛心之情。 6. 胡文阁的水袖。具体的水袖,因为买水袖,胡文阁失去了给母亲买生日礼物的机会。我的“水袖”。抽象的水袖,具体指我年轻时自己的事情。因为觉得自己的事情重要,我错过了陪母亲看月季花的机会。年轻人的“水袖”。抽象的水袖,具体指年轻人心中的事业、爱情、婚姻、子女等。年轻人为了追求这些事情而忽视或不珍惜亲情。【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觉得亲情容易得到”于文无据,“可以暂时不必在乎”也是曲解。根据文章“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可见并不是暂时不必在乎。故选B。【5题详解】题干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一句”,是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案例什么情感。本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划线句子“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把追求让自己错失尽孝机会的事物等比喻成“刺”“绣花针”,把牺牲亲情获取的成功、事业等比喻成“美丽的图画”,这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答题时抓住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即可。【6题详解】题干是“紧密结合全文,理解水袖在文中的含义”,是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能力。“水袖”这个词出现在标题里,所以本题也可以说是考查学生理解标题中重要词语含义。标题中词语的含义理解和理解标题含义一样,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本题,通读文章,可知“水袖”一词表面是指胡文阁的水袖,是说年轻时的胡文阁因为买水袖失去了给母亲最后一次生日买礼物的机会。文中水袖除了指胡文阁的水袖外还指“我”觉得这几种的事情重要,错过了陪母亲去家对面公园看月季花的机会,以及文中由胡文阁和“我”当时年轻,觉得自己的事情重要而错失孝敬母亲陪伴母亲的机会,上升到年轻人为追求自己心中认为的重要事情,诸如事业、爱情、婚姻、子女等而忽视或者不珍惜亲情的做法,这是“水袖”的深层含义,或者说抽象意义。答题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从“具体”和“抽象(深层)”两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A级和A级两个技术等级。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A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摘编自360百科、百度百科)材料二:中、外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对比分析种类食品市场份额进出口销售渠道监管与认证国外原产品加工品较大进口出口农户直销、联销专卖店、超市监管机构健全认证制度严格中国原产品极小进口大型超市为主有监管机构缺乏认证制度(摘编自2015年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5年7月)材料三:10月30日,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进入第二天,西安市曲江会展中心的A、B3、B4三个展馆人头攒动。西安展团农产品上贴着的“二维码”信息,让许多人对绿色食品有了新的认识,只需扫一下,便可知道农产品的身份信息。“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对企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西安荣华农业一位负责人说。(摘编自赵辉陕西:绿色农产品也有“户口簿”,2015年11月2日西安晚报)材料四:绿色、有机农产品颇受市场追捧。绿色食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10%至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50%以上。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更是普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一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进入超市为打造品牌的第一步,但超市设置了各种进场门槛,这些费用让企业吃不消。为了破解进入超市不盈利的局面,很多电商企业应运而生。“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此重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阿卡农庄总裁江宇虹说,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费者,采用预付费种植方式,实现了以销定产。目前,700家绿色食品企业已进驻工行融e购,在线销售额近9000万元;中绿生活网对接企业1000家,签约额达3500万元;从全国范围来看,进入阿里和京东平台的农户数量更多。绿色、有机食品行业未来会成为食品行业中的朝阳行业。(摘编自乔金亮如何让绿色农产品叫好又叫座,2017年7月4日经济日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有机食品受到市场认可,但仍存在生产成本高、品牌意识缺乏、产品利润低、消费者信任不足等问题。B. 有机食品是一种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它和其他绿色食品的区别是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C. 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更少,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并且更安全。D. 绿色农产品搭乘信息化快车,既方便生产过程的监管,又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9. 根据材料三和四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请简要概括。【答案】7. A 8. D 9. 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监管,赢得信任;降低生产成本;利用网络,优化销售渠道;打造消费者信赖的品牌。【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A项,“绿色食品的特点是不使用有害的生产资料”错误,据原文材料一,“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A级和A级两个技术等级。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A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由此可知只有AA级绿色一食品才不使用有害的生产资料,而并不是所有的绿色食品都不使用有害的生产资料。【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和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考生需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A项,“存在品牌意识缺乏等问题”错误,从文中来看,有机农产品包括有机食品,它存在品牌意识不足的问题,但一些农企已经意识到品牌意识是其发展的关键,说“缺乏品牌意识”于文不符。B项,“它和其他绿色食品的区别是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不是“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C项,“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于文不符,文中只是说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少,并没有说营养价值更高。【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材料三和四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请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区域,即“材料三和四”,作答时先从材料三和四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整合概括。如材料三“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对企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即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监管,赢得信任。材料四“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更是普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要降低生产成本。“一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此重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费者,采用预付费种植方式,实现了以销定产”等,利用网络,优化销售渠道,打造消费者信赖的品牌。考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答题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李进 ,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戊午,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己未春二月,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军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中统二年,宣授总把,赐银符。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B. 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C. 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D. 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庚戌,系干支纪年,在古代还有用年号纪年的,如文中的“中统”与“元贞”。B. 百户,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长,隶属于千户。C. 二鼓,即二更天,我国古代有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的,二更相当于凌晨一点到三点。D. 行在所,又叫“行在”,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进跟随张柔,初建军功。张柔引兵与察罕率领的水军在淮河交战,李进率兵辗转作战,夺取宋军大舰,因战功升为百户。B. 李进担任总把,有智有勇。李进被史天泽封为总把,跟从作战,在七十关趁夜袭击宋营,受伤也不在意,最终取胜。C. 李进作战勇猛,屡次受赏。皇帝亲临前线,李进因交战时表现突出,被赐锦衣、名马;在浮图关作战,李进被赏赐五次。D. 李进被俘逃回,仍受信任。李进在洪水山与敌人作战,寡不敌众,兵败被擒,行至掺八里伺机逃回,仍接连被授官职。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2)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史天泽命令李进前往关下劝说、招降他们,守关的士兵不接受劝降。李进悄悄察看小路,回来后禀告史天泽说:“敌军的堡垒能够攻下。”(2)皇帝指着(李进)回头对众将领说:“那个在白色军旗下面穿着红色短袖衫冲在前面的人,是谁?”【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阅读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理解其意思,这段话是说“不久,听到鼓声,看到旗子指向东面,各路军队于是大喊冲入敌阵。双方士兵刚一交战,宋军的前锋部队就溃散逃跑,战舰继而混乱,史天泽的部队便顺着水流纵深攻击敌军,宋军死亡的人数也数不清”,这一段是在描述战场上的情形。“鼓声”“旗”对应前文,将士根据鼓声和旗的指向作战。所以,“视”的是“其旗东指”,“鼓噪而入”的是“诸军”,应是“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排除A、D两项。“兵一交”意思是两军一交战,“兵一交宋”讲不通,排除C项。故选择B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二更相当于凌晨一点到三点”错误。我国古代的巡夜制度,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二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九点多到十一点多。【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张柔引兵与察罕率领的水军在淮河交战”错误,原文中说“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意思是“庚戌年春天,张柔率兵在龙冈上修筑堡垒。正遇上淮河涨水,南宋水军突然来战,主帅察罕率军队迎击”,由此可见察罕是张柔一方的主帅。【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说降”,劝说,招降;“不从”,省略句,省略主语“守关士兵”;“潜”,悄悄;“间道”,小路;“白”,动词,禀告,告诉;“取”,攻取,攻占。第二句中,“顾”,回头;“服”,动词,穿着;“突而前”,冲在前面;“帝指顾谓诸将”是省略句,“指”后省略“进”。【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A项对应的内容,经过内容比对即可发现,察罕是张柔一方的主帅,故“张柔引兵与察罕率领的水军在淮河交战”错误。参考译文:李进,保定曲阳人。年幼时隶属军籍,起初跟随万户张柔驻扎在杞地的三叉口,当时荆山的西面九十里有一个叫龙冈的地方,属于南宋的辖地。庚戌年春天,张柔率兵在龙冈上修筑堡垒。正遇上淮河涨水,南宋水军突然来战,主帅察罕率军队迎击,李进领兵十五人乘坐一条小 船,与敌军辗转作战十余里,夺下了敌军一条大战船,李进于是因为战功升任百户。戊午年,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当时担任河南经略大使,要从各道军队中挑选骁勇的士兵跟随自己,于是任命李进为总把。这一年秋天九月,军队经由陈仓进入兴元,经过米仓关,那地方荒凉闭塞、道路不通,李进砍伐树木开辟了七百余里路。冬天十一月,到达定远七十关,这个关上下皆修筑了相互通连的堡垒,宋军派五百士兵守卫这个关隘,巴渠江水环绕着堡垒向东流去。史天泽命令李进前往关下邓说、招降他们,守关的士兵不接受劝降。李进悄悄察看小路,回来后禀告史天泽说:“敌军的堡垒能够攻下。”当天夜里二更时分,史天泽派遣李进率领七十名勇士,趁守关的士兵没有防备,进攻七十关,有二十名勇士卸掉门枢而潜入。守门的人发现了,便拔出刀来抵抗,李进因此受伤,却不把它当回事。天将亮的时候,李进等人终于攻下了那个堡垒,并坚守堡垒,入关的道路这才畅通,各路军队全部通过了关口。李进因为这个功劳获得上等奖赏。己未春天二月,史天泽率军来到皇帝驻扎的地方,围困了合州的钓鱼山寨。夏天五月,宋军从嘉陵江派水师来救援,双方开始在三槽山西部大战。皇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摆开阵势,史天泽就对全军将士发布号令说:“听从我的鼓声,看我的旗子,不要有丝毫的懈怠。”不久,听到鼓声,看到旗子指向东面,各路军队于是大喊冲入敌阵。双方士兵刚一交战,宋军的前锋部队就溃散逃跑,战舰继而混乱,史天泽的部队便顺着水流纵深攻击敌军,宋军死亡的人数也数不清。皇帝指着(李进)回头对众将领说:“那个在白色军旗下面穿着红色短袖衫冲在前面的人,是谁?”史天泽回答是李进,皇上就赏赐李进锦衣与名马。八月,又在浮图关作战,前后共五场战斗,李进都因为立功而受到上等奖赏。元世祖即位,李进进入宫中担任皇帝的侍卫亲军。中统二年,朝廷宣布授予李进总把一职,并赐予银符。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率领军队到达洪水山,李进与敌军竭力作战,敌我力量悬殊无法取胜,军队溃败,李进被俘。李进跟随敌军行至掺入里,逃了回来。二十五年,李进被授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第二年,改任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各题。山坡羊西湖杂咏 春薛昂夫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注】面。扣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注】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以作画。14. 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三句使用比喻手法写春日的西湖,赞美了西湖的一步一景、风光如画。B. “逋仙”是林逋,“坡仙”指苏东坡,作者将两人称为“仙”,表现了对二人的崇拜。C. “扣逋仙,访坡仙”写作者想要游遍西湖的迫切心情,也体现了西湖丰富的文化底蕴。D. 该曲表达了作者贪恋西湖美景,不想返回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情。15. 请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曲中“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的异同。【答案】14. D 15. 同:都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以及尽情畅游、流连忘返的愉悦心情。异:元曲间接抒情,虽夜深路远,却不愿划船返回,还劝友人继续饮酒,从侧面烘托出作者游西湖的畅快和兴奋;唐诗直抒胸臆,“最爱”“行不足”绿杨阴下的白沙堤,直接表达对西湖的喜爱和愉悦之情。【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情”错误,从曲中来看,“管甚月明归路远”中的“管甚”的意思是“不管”,“管甚月明归路远”说的是不管天色已晚、归途尚远也要游遍西湖。【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曲中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的异同”,这是比较鉴赏题。从题干来看,比较鉴赏的点是“情感”和“情感表达的方式”,且要求比较“异同”,说明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先看山坡羊,“船,休放转;杯,休放浅”,意思是“船儿啊不要转头,对着如此美景,酒杯可不要停着”,两个“休”字流露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同时表达想要尽情游赏的心情,从抒情方式来看,句中没有直接涉及情感的词,借助“船休放转”和“杯休放浅”来侧面烘托心情的兴奋,这是属于间接抒情。再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