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一必修1知识点全清(好的复习资料)(9页).doc

    • 资源ID:38425320       资源大小:1.28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必修1知识点全清(好的复习资料)(9页).doc

    -高一必修1知识点全清(好的复习资料)-第 7 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彗星、流星、星际物质(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满天星星大部分是 恒星 ,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是 恒星 ,嫦娥2号属于 月球卫星 ,流星现象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 在天空中留下的神舟号飞船进入大气层燃烧现象相当于 流星 现象。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同级)、总星系(可见宇宙)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冥(矮行星) 具有太阳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比河外星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总星系 ,神舟系列飞船飞出了地月系了吗?美国火星探测器已经飞出了 地月系 系。地球内、外侧的行星分别是 金星、火星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金星 ,除地球外最可能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是 火星 。月地距离有38万千米。3、比较、分析和归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辐射、安全的宇宙环境内在条件: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当)、充足的液态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体积质量适当)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阳辐射特点:能量巨大、可再生、清洁对地球环境(能量来源):大气环流(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洋环流、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作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提供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常规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水能、生物能)2、了解太阳活动的特点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光球层:黑子(主要标志)影响气候 色球层:耀斑影响短波通信(干扰高层大气的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影响地球磁场)日冕层:太阳风产生极光(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高层大气,使之电离,产生发光现象)(高纬地区、极夜)三、地球的运动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无论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都是自西向东)自转:太阳日自转360º59时间24时,恒星日自转360º时间23时56分4秒公转轨道:椭圆形轨道,有近日点和远日点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黄赤交角:º(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偏转规律:北右、南左、赤道不偏影响:水流(冲刷、堆积,港口)、气流(始终与风向垂直,根据气流偏向判断南北半球)3、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区时:以中央经线上(15的倍数)的地方时作为这个时区的区时,东早西晚特殊经线上地方时: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分别为6时、18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时(24时)。4、能分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及原因。晨昏线判断:随地球自转,某地昼进入夜的界线为昏线,夜进入昼的界线为晨线。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昼夜长短变化:(1)全年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全球都昼夜平分的时候是 。(2)太阳直射的半球昼 夜 ,另一半球昼 夜 。(3)太阳直射的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昼越 夜越 ;另一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昼越 夜越 。(4)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昼变 ,夜变 ;南移,北半球各地昼变 ,夜变 。(5)除春秋分以外,纬度越高的地方,昼夜长短之差越 。(6)从春分到秋分,极昼范围从 扩大到 ,然后缩小到 ;从秋分到春分,极夜范围从 扩大到 ,然后缩小到 5、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时间:北回归线以北某地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增大,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减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点离开该地越近越大,越远越小。极值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减到最小值;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减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各地达到最大值。空间:从直射纬线(90º)向南北递减。6、运用数学图解法,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学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H= 90º | ß ± a | 利用:房间距、热水器角度7、理解四季变化的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四季变化:(1)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四季变化不明显,而中纬度地区有明显的四季变化。(2)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立夏立秋);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立冬立春);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3)如果黄赤交角为0,则无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导致地球上无四季变化。五带划分:(1)界线:回归线、极圈(2)范围:与黄赤交角大小有关,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四、地球的结构1、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地壳)2、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划分依据。划分依据:地震波速度的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地壳、地幔),古登堡界面(地幔、地核)特点:地壳厚度不均,陆厚(平均33km)海薄(6km),平均17km;海拔越高,地壳越厚;上硅铝层,下硅镁层;主要成分氧、硅、铝。 地幔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上地幔上部)地震:地震的震源在岩石圈中,而不会再软流层以下的地地幔或地核中。若陆地上某一次地震,它的震源在地下10千米,则可判断地震发生在地壳(因陆地地壳平均厚度33KM),而不是上地幔顶部。地震多发区在板块的边界,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震发生较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或地壳)3、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地球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注意:1.沉积岩的特征(其它类型岩石没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2.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故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而不会在表层。3、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4、能画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并说明。一个完整的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只有1个箭头指出的是岩浆;只有一个箭头指入的是岩浆岩;外力作用指向的是沉积岩;变质作用指向的是变质岩。二、地球表面形态下列地表形态哪些是主要由内力作用引起的:A喜马拉雅山、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C灵栖洞等溶洞石林地貌、D向斜成谷、E背斜成谷、F长江三角洲、G吐鲁番盆地、H塔里木盆地的沙丘(ADG)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3、了解地质构造类型及相应的地表形态。4、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地表形态。5、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深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 1.气候干旱地区的外力作用中以昼夜温差大造成的风化和风力作用为主。如埃及狮身人面像损毁严重主要是风化和风蚀作用造成的。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五六千米以上的高山上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1.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地质构造的有:A褶皱、B地壳运动、C断层、D地堑、E山脉、F谷地、G背斜、H火山喷发、I地震、M侵蚀(ACDG)2.如何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造成的,只是某一阶段以某一作用(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占优势。三、大气环境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2、了解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见右上,会分析下列现象)(1)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昼127ºC,夜 183ºC)大?(2)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的晴朗的夜晚?(3)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么?(4)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很强,但热量缺乏,为什么?3、理解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纬度)、气象因素(云量)、空气密度(与海拔高度有关)、空气洁净度(雾霾天气)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具有气压差异;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下垫面同一水平面上受热不均;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4、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5、理解风的形成过程。6、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7、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理解气压带、风带移动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8、理解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的影响。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多雨),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少雨);冬夏季风均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亚洲南部: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多雨),受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形成的(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冬季盛行东北风(少雨),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9、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10、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四、水循环和洋流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各种水体相互转换,使陆地淡水不断更新。典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通常情况下( )A夏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B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C 1月份,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D7月份,风从陆地吹向海洋(2)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具体洋流名称要求识记太平洋上的洋流和北大西洋暖流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东格陵兰寒流),秘鲁渔场(秘鲁寒流)(在上图中相应位置注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污染面积,加快净化速度对海洋航行的影响加快航行速度,节省能源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动物地球发展初期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第四纪)植物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例: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代;含恐龙化石的地层是 代;人类牙齿化石的地层是 代。2、了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作用和环境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影响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发展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前是化学演化,在生命出现以后是生物演化。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灭绝时期是什么时期?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例:代末期和 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 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恐龙是在 代末期全部灭绝。3、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影响越来越显著(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例: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 之一。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自然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模式,造成全球平均气温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人类必须 自然规律,防止 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 和 的关系。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了解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整体性的含义: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和其他地区环境的改变。2、理解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成土母质 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气候 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生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各种成土因素中 和 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和 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植被 和 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3、了解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4、能对区域资源利用进行环境评价,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2、了解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及产生的主导因素。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地形、洋流、海陆分布、水源、土质、岩性等3、了解陆地主要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和特征。4、运用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解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陆分布的影响1、了解聚落的概念和分类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 场所。聚落包含:房屋建筑的集合体和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聚落分为:城市 和乡村 。2、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在塔里木盆地中(见右上图),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有什么关系?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 和主要交通线 上。该地区地形相对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 丰富 ,人口 稠密 ,农牧业生产 发达 。交通线也大多从这里穿过。3、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平原地区:交通线密度大、网状、交通方式多样、建设限制小、成本较低;山区:密度小、“之”字形、交通方式单一、建设限制多,成本高。4、能根据所学知识,对典型的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与地形的关系作出正确分析;下图为某地区聚落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聚落的形态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平原 B山地 C河谷 D交通2若该聚落形成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A甲乙 B乙丙来源:学科网ZXXC乙丁 D甲乙丙典例:下图为进藏铁路的四种方案:青藏方案,甘藏方案,川藏方案,滇藏方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佳,为什么?方案最佳。四种方案相比,青藏方案线路最短,地形较平坦,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已经建成,工期较短。(2)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差,为什么?方案最差。该线路较长,地形高差大,要经过陡峭的横断山区和许多大江大河,沿线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难度大,铁路建成后养护困难。(3)修建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 )A缺氧,冻土 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 D多云雾、多滑坡5、了解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因素。 聚落: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 交通线:充分考虑沿线的 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 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 ,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 的破坏。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通过课本上图表的阅读、分析,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三个时间尺度上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地质时期(1)冷暖干湿 交替之中;(2)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 期较长,寒冷 期偏短;(3)新生代以湿润 期(湿润、干旱)为主。历史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近现代时期气温波动上升;中高纬地区和热带地区降水增多,亚热带地区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和强度增加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a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若海平面持续上升,天津沿海低地被淹,还会引起海水倒灌,地下水质下降,土壤盐碱化加剧,港口、其它设施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也会受到影响。)b全球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水热等资源条件的变化,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c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d全球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和改变,大量物种灭绝。e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极为显著。f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等)扩大某些疫病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属性。概念:存在于 自然界 ,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 经济价值 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分类: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基本属性:有限性(节约利用)、整体性(综合利用)、地域性(因地制宜)、多用性(充分利用)、社会性2、通过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世界能源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时间前煤炭时期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主要能源18世纪中期以前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直接原因以木柴为主以煤炭为主过渡期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最终转向可再生能源直接原因对能源需求少以蒸汽机为标志的产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根本原因各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3、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将逐渐减弱。农业社会阶段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主要受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制约矿产资源决定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自然资源地位下降,后天性资源地位上升气候、土地、水等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如四大文明古国)矿产资源和能源富集地区:大庆(石油)、攀枝花(钢铁)、金昌(有色)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弱化,现代工业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4、能运用材料信息,综合分析、说明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我国能源安全问题。(1)我国石油消耗大幅度增加,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工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工具的大量增加;能耗高、浪费严重;国内石油勘探和开采相对不足导致石油生产增长慢,供需缺口越来越大。(2)我国如何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加强能源安全? 提供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强石油进口多元化,提高石油储备能力等等。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 中,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分类: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气象灾害(旱涝、寒潮、沙尘暴等)、生物灾害、海洋灾害我国的自然灾害中, 和 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我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 。2、举例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3、了解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1)流域降水(多降暴雨) 月,冷暖空气多交绥于华南地区,暴雨时常发生。 月,随着夏季风的向北推进,冷暖空气交绥于江淮地区,形成江淮梅雨。 月,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北移,雨带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出现北方盛夏暴雨季节(急行冷锋)。 月,西南地区受 风的影响,也时降暴雨。 月,东南沿海常受 影响,形成狂风暴雨。(2)流域地貌特征(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珠江流域多洪涝灾害)(3)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4)植被分布(覆盖率低);(5)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围湖造田)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国季风气候显著,气象灾害频繁;山区面积广大,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人为原因是人口众多,人地矛盾突出,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经济活动普遍存在。防洪减灾的措施:(1)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2)工程措施:上中游植树造林、兴修水库;中下游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蓄洪能力,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提高河道泄洪能力。(3)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洪保险;建立统一的防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必修二 第一章一、人口增长模式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理解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概念: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上层建筑(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战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自然增长率。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3、了解我国人口发展模式 1、我国正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但发展不平衡,城市地区基本为“三低”型,农村地区还是“高低高”。2、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一方面造成劳动力过剩,产生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人均资源减少和废气物排放增多,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单等问题。3、我国一方面,应继续坚持上层建筑的作用,对此绝不能有所动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以加速社会经济生活的现代化。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爆炸” 世界人口的“J”形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 增长。2、环境的限制性 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拥有足够资源。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生产、生活所需资源急剧 ,而自然资源终究是 的。土地资源:一方面, 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 ,(水蚀、风蚀侵吞大量耕地;非农业用地增加)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矿产资源: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甚至枯竭。水资源:世界大多数地区水资源紧缺,原因有 森林资源: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后果有哪些? 3、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 和 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 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 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 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 和 的大小。人口容量有三个特点: 、 、 我国的人口容量是 亿左右,合理的人口容量只有67亿左右,因此我国要严格执行 和 两个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人口变动的原因: 增长和 增长。人口迁移的类型: 和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人口迁移类型是 ,原因是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城市的拉力因素有 ; 在逆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和卫星城迁移,郊区和卫星城的拉力因素有 人口的发展必须与 和 相适应。导致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和 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的迁移。而 、 也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越大,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倾向于寻找可以改善 的更多机会,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因此, 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 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如三峡水库建设), ,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3)政治因素 政府的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可以 人口迁移,具有较强的 。(政治移民)(4)社会文化因素 影响越来越明显,人们往往从 、 地区迁往 地区,而移入地则更愿意接受具有较高 的专业人才。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世界: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高,劳力过剩、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严重,劳力不足、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因此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我国:流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收入差距(根本原因);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户籍政策松动4、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迁入地: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但对环境增加压力。对迁出地:有利于缓解就业紧张状况和环境保护;但易造成人才外流。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一、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因素:自然:气候、地形(地质)、河流等;人文:交通、矿产开发 、政治 、军事、科技、旅游2、城市功能分区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二、城市化过程和特点1、城市化的概念和表现:概念: 人口 和 产业活动 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 地区的过程。(城镇化)表现: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持续上升。(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劳动力从 第一 产业向 二、三 产业转移。 城市 用地规模 不断扩大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我国须大力发展工业化以促进城市化)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起步早(产业革命),水平高(75%以上),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发展中国家:起步晚(二战后),速度快,水平低(一般50%以下),发展不合理,出现“滞后城市化”或“虚假城市化”,城市化问题突出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过快有关。三、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和原因:表现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不太安定;原因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密集发展逆城市化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而郊区或农村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缓解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建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人口和用地规模);改善交通、兴建住房;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绿化建设3、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死亡率下降。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必修1知识点全清(好的复习资料)(9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