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教师资格高分通关试卷.docx
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眼球的哪一结构上形成像的 ()A.角膜B.视网膜C.视神经D.大脑的一定区域【答案】 B2. 【问题】 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消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答案】 A3. 【问题】 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是指归因于()。A.能力B.运气C.任务难度D.努力【答案】 D4. 【问题】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答案】 C5. 【问题】 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发生过的教育事实为依据,通过现场观察、访问和调查来搜集经验性材料,对经验现象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获得比较深刻、比较系统的教育知识的研究方法是()。A.经验总结法B.调查法C.观察法D.实验法【答案】 A6. 【问题】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答案】 A7. 【问题】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A.社会意义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C.个人的前途D.动力来源【答案】 D8. 【问题】 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地方课程【答案】 B9. 【问题】 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奥苏伯尔一认知发现说B.苛勒一完形一顿悟说C.托尔曼一一认知目的说D.加涅一信息加工理论【答案】 A10. 【问题】 下列四种生物中,哪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的细胞有明显区别 ()A.酵母菌B.乳酸菌C.青霉菌D.蘑菇【答案】 B11. 【问题】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C.洛克和教育漫话D.杜威和民本主义与教育【答案】 D12. 【问题】 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B.细胞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C.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种类会发生变化D.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答案】 C13. 【问题】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韵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 D14. 【问题】 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ox的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x后,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A.2个B.4个C.8个D.16个【答案】 B15. 【问题】 “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的目标之一,其中“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属于对教学目标()元素的表述。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答案】 C16. 【问题】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答案】 C17. 【问题】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起着()作用。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答案】 A18. 【问题】 能够反映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 D19. 【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A.家庭B.社会C.学校D.工作单位【答案】 C20. 【问题】 医生给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常把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中,而不是直接溶解于蒸馏水或纯水中,这是因为()。A.无机盐在生命体的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B.蒸馏水不含营养物质C.蒸馏水可增大细胞质自由水比例.使细胞代谢加快,加剧病情D.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防止细胞过度吸水或失水【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答案】 ABCD2. 【问题】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策略D.教学媒体E 、 教学评价【答案】 ABCD3. 【问题】 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A.学习产生的变化是持久的B.学习具有先天遗传性C.学习产生的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引起的D.变化的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结构【答案】 ACD4. 【问题】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A.遗传B.自然环境C.家庭环境D.社会文化E.学校教育【答案】 ABD5. 【问题】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方面。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目的性D.认识的有效性E.认识的教育性【答案】 AB6. 【问题】 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活动D.德育内容E.德育方法【答案】 ABD7. 【问题】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是德育的基本途径。A.思想品德课B.其他学科教学C.班会D.课外活动E.学校例会【答案】 AB8. 【问题】 一堂好课的标准有()。A.目标明确B.内容正确C.方法得当D.组织有效E.体验积极【答案】 ABCD9. 【问题】 形式运算阶段的主要思维特征有( )。A.能理解命题之间的关系B.能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C.具有抽象逻辑思维D.思维具有可逆与补偿性E.思维缺乏灵活性【答案】 ABCD10. 【问题】 教学环境包括()。A.基础条件B.师生关系C.上下级关系D.物质环境E.社会环境【答案】 D11. 【问题】 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下列两方面,即( )。A.传统文化B.外来文化C.社会特定要求的和主流文化D.年轻一代的文化E.以上都不是【答案】 CD12. 【问题】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A.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归因风格【答案】 ABC13. 【问题】 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B.儿童C.知识D.家长【答案】 ABC14. 【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A.习惯的养成B.学习辅导C.生活辅导D.择业指导E.卫生引导【答案】 BCD15. 【问题】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B.制约教育的结构C.制约教育的内容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答案】 ABCD16. 【问题】 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习得律【答案】 ABC17. 【问题】 脑学说的发展经历了()A.模块说B.整体说C.机能系统说D.定位说E.模板说【答案】 ABCD18. 【问题】 备课的内容主要有( )A.备课程标准B.备教材C.备学生D.备教法E.备学法【答案】 ABCD19. 【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中叶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B.华生C.马斯洛D.罗杰斯E.詹姆斯【答案】 CD20. 【问题】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连续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定向性与顺序性【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王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发现小漩与同桌低声说话,王老师停顿了一下,看看小漩,小漩察觉后,就不与同桌说话了。自习课上,同学们正在安静地做作业。这时小阳看到前座小伟刚剪完头发,头发很短,小阳站起来拍了一下小伟的头,说道:“光头强!”全班哄堂大笑。王老师走到小阳面前,严厉而平缓地说:“小阳,站起来,给小伟道歉!”小阳顿了一下,走到小伟面前:“小伟,对不起!”王老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小阳,请回吧!”小阳回到座位上坐好。班级又恢复了原有的安静。考试中,小刚偷偷抄袭同桌的卷子,王老师看了小刚一眼,但是,小刚仍然继续抄袭,王老师说:“小刚,自己做。”小刚不再抄袭了。问题:(1)王老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方式?(2)课堂轻度问题行为的处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王老师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分别运用了非语言手段、合理的惩罚与积极的言语手段。首先,王老师在处理小漩与同桌偷偷说话问题时采用了非语言手段。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小漩偷偷说话后及时用眼神示意小漩,小漩领会后及时停止说话。其次,王老师在处理小阳嘲弄小伟问题行为时采用了合理的惩罚手段。材料中,王老师发现问题后及时让小阳起立向小伟道歉,并教导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最后,王老师在处理小刚抄袭问题时采取了积极的言语手段。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小刚抄袭,先是用眼神示意小刚,在小刚没有领会的前提下用语言及时制止了小刚的问题行为。(2)课堂轻度问题行为处理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避免下列误解:以为学生愈安静,学习效果愈好;以为教师的权威建立在学生对教师命令的服从上;以为学生的行为即代表学生的品性。其次,教师应确认,处理的对象是学生所表现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教师只是不喜欢他的行为,而不是不喜欢他这个人。再次,教师在处理问题行为时,不宜伤其自尊,以避免新的问题行为。最后,注意方法的运用,如发现原先使用的方法经一段时间后仍无效果,则应转换方法,以免错失良机。2.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简述scanning的含义并举一例说明其基本用途。写出训练该项技能时的三条注意事项,?并用英语写出两句相关的教师指令语。【答案】(1)scanning的含义:scanning译为“找读,扫读,寻读,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从较长的文字资料中查寻特定的细节内容。寻读要求即快又准,要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找到目标。基本用途:例如:在教学“NelsonMandelaAModemHero”一课时,可以通过设置寻读活动“Askstudentstoscanthepassagein5minutesandcompletethechan-ATimelineofEliasLife”让学生在5分钟内扫读文章,然后根据时间顺序填写表格。通过寻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特定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找读是教师需要训练学生提高的阅读能力之一。(2)注意事项:在设计寻读活动时,要有明确的时限规定,以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设计寻读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快速锁定寻读目标,切忌从头逐字地寻找,导致学生的寻读技巧未得到有效的培养。在设计寻读活动时,教师的指令要清楚,不能过于简单,这会造成学生不清楚做什么的局面,从而影响阅读效果。指令中应包含学生应在多长时间内(timelimit),通过怎么读(how),读出什么(what)等信息。教师指令语:ScantheParagraphs3-5in5minutestogetenoughinformationtofillthetableScanthefirsttenlinesin3minutesandanswerthefollowingtwoquestions3. 材料:人生感悟人类为什么称自己为人而不称自己为动物,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把自己定义为区别于低等生物的高等智慧生物。我们能够大半生直立行走,能够说成千上万种语言,能够操纵各种各样精密的机器设备,改造自然成为我们眼里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我们俨然成了这个世界上无与争锋的主宰。我们不单有需求,有欲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理想,有追求,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然而,在人类颇为自得地认为自己伟大时,却不知道自己可能比那些在他们眼里微不足道的生物还要可悲可叹虽然蚂蚁总沿着一条路线爬来爬去。看来实为笨拙,但至少它们还有着把食物搬回洞穴的明确目标,可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整天毫无方向地漂泊游荡,空洞的双眼望着脚下,不知未来的路在何方,每天的生活追求都停留在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上,忘乎所以,等到醒来时,却发现别人已经站在胜利的终点,并开始向下一个目标奔跑也许,人生本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因为成长,所以成熟,因为成熟,所以醒悟。思考人生。特别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去思考怎样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一生,对我们来说,很有可能成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每当产房响起婴儿美妙的啼哭声,一个新生命便开始根植于这个绚烂的世界;当我们感觉到累了,生命又会回归到最初的形式,化作泥土,开始孕育下一次的轮回。生命的起点和终点都只是一瞬间,但是生命的过程却是漫长的。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不是一味地索取,而是不断付出的过程,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就算即将与这个世界告别,脸上也能带着满足的笑,能够毫不夸张地用“不枉此生”作为我们人生的真实写照。问题:(1)结合文段,分析作者说:“在人类颇为自得地认为自己伟大时,却不知道自己可能比那些在他们眼里微不足道的生物还要可悲可叹”是什么意思?(2)请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答案】(1)人类眼中微不足道的生物有着满足生存需要的明确目标,而我们人类的大多数却没有人生目标,如同行尸走肉。(2)此篇“人生感悟”是作者对“思考人生,特别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去思考怎样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一生”的高度肯定,只有不断地“思考人生”。不断地付出,才有可能拥有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生。解析:第一题,文段开篇点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人类不单有需求,有欲望,还有理想,有追求,能够实现远大的抱负,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但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却毫无目标地漂泊着,不清醒,因此说比那些在他们眼里微不足道的生物还要可悲。第二题,作者通过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思考,引出人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成熟、思考,有意识、有计划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不枉此生”有意义的人生,而“思考人生”很有可能成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4. “上课铃响了,初-(9)班的同学们刚刚上完体育课,都满头大汗地跑进音乐教室,大部分同学拿着课本不停地扇。刘老师开始播放卡门序曲,平时就很调皮的陈锋又迟到了,手里还拿着排球进教室,刘老师生气地瞪了他一眼,继续上课,在分组讨论如何表现斗牛士的形象时,教室里气氛热闹起来,陈锋乘机把排球拿起来重重地拍击了一下,砰!的一声将大家的注意力全都吸引了过去,刘老师把陈锋叫到讲台前,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就直接开始上课了”问题:对上述的教学片段案例进行分析,并简述如果你是刘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答案】(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节课是音乐鉴赏课,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当面对学生调皮时,他不但没有正确地去引导大家进行讨论,而是把调皮学生叫到讲台前进行了训斥,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种做法不符合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新课标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该进行引导,首先面对学生迟到,作为老师不应该做出生气地瞪他的举动,这样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是应该用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比方说:这节课欣赏的是卡门序曲,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现在大家都处于斗牛场内,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斗牛场内的欢呼声。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会回到乐曲中。当面对学生在讨论环节出现调皮捣乱的现象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给大家表演一下斗牛场中斗牛士的那种英姿飒爽的姿态,从而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缓解课堂气氛。5. 乘法练习课上,吴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了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分别是成人每人10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6元,怎样买最合算?很快,很多同学给出了答案:老师和学生分开来买,一共花费280元。小宁提出了另一种方案:“把老师学生凑成10人买团体票,剩下的买学生票,一共花费275元,比280元少了5块钱。”吴老师笑着点点头,同学们有的点头赞成,有的似茅塞顿开。小思却说:“不就少了5块钱么!”吴老师示意她发表自己的意见。她一下站起来,满不在乎地说:“老师,都出去玩了,谁还在乎这5块钱啊!”小欣也附和说:“就是,5块钱算什么!问题:(1)如果你是吴老师,如何应对这一状况?(2)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答案】(1)如果我是吴老师,我会这样来处理这个问题:首先,表扬踊跃发言的同学。对于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予以肯定,教师及时的强化可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加主动自愿地学习。其次,发挥教育机智,将“5块钱是否重要?”作为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养成节约的意识。在该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习得节约的美德。(2)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首先教师要做到教学的科学性,即保证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