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教师资格自测模拟提分卷7.docx
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家蚕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是()。A.受精卵幼虫成虫B.幼虫蛹成虫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答案】 C2. 【问题】 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一般包括: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和()。A.检查课B.复习课C.实验课D.活动课【答案】 A3. 【问题】 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能够与所用试剂对应的是()。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0.5gm1的蔗糖溶液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苏丹染液【答案】 B4. 【问题】 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细胞膜内皮素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答案】 C5. 【问题】 对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个细胞的直径虽比细菌大,但肉眼是分辨不清的B.蓝藻是自养的原核生物C.蓝藻的叶绿体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D.发菜属于蓝藻【答案】 C6. 【问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因素【答案】 C7. 【问题】 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求知欲【答案】 C8. 【问题】 小老鼠通过尝试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答案】 A9. 【问题】 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答案】 C10. 【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学讲授纲要【答案】 A11. 【问题】 某校教师在讲解“鸟的生殖和发育”时,师:“大家知道,鸡是由鸡蛋孵化出来的,那是不是市场上或养鸡场里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 下面我们就来找找答案,究竟哪些鸡蛋能孵出小鸡 ”属于哪种导人方式()。A.俗语导入B.故事导入C.悬念导入D.情境导入【答案】 C12. 【问题】 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O2需要光和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A.和B.和C.和D.和【答案】 B13. 【问题】 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产生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A.B.C.D.【答案】 C14. 【问题】 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答案】 C15. 【问题】 在讲解细胞分裂时,演示自制的细胞分裂动感模型说明了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哪个作用 ()A.设置悬念B.巩固旧知识C.突破难点D.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答案】 C16. 【问题】 口腔中的唾液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无机盐【答案】 C17. 【问题】 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A.知识B.领会C.应用D.分析【答案】 C18.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婴儿动作发展的正确顺序是( )。A.翻身坐抬头站走B.抬头翻身坐站走C.翻身抬头坐站走D.抬头坐翻身站走【答案】 B19. 【问题】 以下育种方法未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C.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植株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答案】 B20. 【问题】 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B.C.D.【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课程评价过程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把握的步骤有哪些?()A.评价概念是否合适B.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C.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D.评价方法是否合适E.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 ABC2. 【问题】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D.虚拟评价模式【答案】 ABC3. 【问题】 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B.要达到规定的学历C.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D.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E.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答案】 BCD4. 【问题】 根据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内涵包括( )。A.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C.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D.学习是身心成熟的结果E.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答案】 AC5. 【问题】 以下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指导B.学习材料特性C.媒体D.认知结构【答案】 ABC6. 【问题】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D.虚拟评价模式【答案】 ABC7. 【问题】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B.认识并发掘自身潜能C.形成并发展人的个性D.发展人的精神力量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答案】 ABCD8. 【问题】 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D.具有灵活性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答案】 ABD9. 【问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反映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 )。A.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B.个体在接受环境影响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C.环境对个体发展起决定作用D.环境对个体发展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答案】 ABD10. 【问题】 以前学校评先进、选“三好生”,总是依据教师的标准,主要靠教师去发现大家的优点,这样不免会有遗漏。一位教师决定改变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已制定标准,自己选择荣誉称号,具体做法是每人在纸上按“最希望得到”、“希望得到”、“认为自己能得到”3个层次各写一个荣誉称号,在每个称号旁注明获得这个称号的标准,这个称号的标准不少于3条。教师说,在新学期中,只要每位同学刻苦学习,达到自己定下的标准,期末肯定会得到奖励。A.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B.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C.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D.使班级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答案】 ABCD11. 【问题】 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以下哪些功能?()A.作出判断评价B.信息传递C.控制D.激励E.情感交流【答案】 BCD12. 【问题】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A.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归因风格【答案】 ABC13. 【问题】 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 )A.教师自身的因素B.学生的人格特征C.原有认知水平D.归因风格E.自我意识【答案】 ABCD14. 【问题】 问题解决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A.目的性B.结构性C.序列性D.主动性E.认知性【答案】 AC15. 【问题】 苛勒的完形一顿悟 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的区别是( ) 。A.试误是顿误的前奏B.顿悟是试悟的结果C.试误发生在学习过程的早期D.顿悟发生在学习过程的中、晚期【答案】 ABCD16. 【问题】 下列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B.普遍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迁移性原则E.生理适宜原则【答案】 AD17. 【问题】 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 )。A.爱国主义情感B.集体主义情感C.义务感和责任感D.事业感E.自尊感和羞耻感【答案】 ABCD18. 【问题】 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闲暇教育D.家庭教育E.业余教育【答案】 ABD19. 【问题】 合理编排教材的标准是使教材达到()。A.系统化B.结构化C.一体化D.网络化【答案】 BCD20. 【问题】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理论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答案】 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有甲、乙两种品牌的某种饮料,其颜色、气味及味道都极为相似,将饮料放在外观相同的6个杯子中,每种品牌各3杯,作为试验样品。(1)从6杯样品饮料中随机选取3杯作为一次试验,若所选饮料全部为甲种品牌,视为成功。独立进行5次试验,求3次成功的概率;(5分)(2)某人声称他通过品尝饮料能够区分这两种品牌。现请他品尝试验样品中的6杯饮料进行品牌区分,作为一次试验,若区分完全正确,视为试验成功。他经过5次试验,有3次成功,可否由此推断此人具有品尝区分能力?说明理由。(2分)【答案】(1)设A=“选取3杯饮料都是甲品牌”。(2)该品尝者具备区分能力。由(1)可知此随机试验成功的概率大概为千分之一,是小概率事件,基本可以排除偶然性,故此人具备区分两种品牌饮料的能力。2. 在描绘心中的彩虹桥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彭老师发现一位学生的作品比较“另类”:作业本上画了一条黑黑的线,其他部位涂满了黄色。按照画面效果,彭老师本来想给差评,又想到可能有其他原因,就问了一下这位同学。这位同学说,老师,现在哪还有什么彩虹,我们整天处在雾霾之中,大气污染,环境污染,一片黑色。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整个世界处于黄色之中。听完之后,师生都陷入了沉思之中,然后老师和同学均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老师最终给这位同学的作品打为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放入该学生的学习档案之中,作为成长记录。依据美术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对彭老师上述行为的优点做出评述。【答案】(1)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应该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彭老师能够注重学生在作品中渗透的情感和价值观,给这位同学的作业打了优,说明其能够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2)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彭老师让这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其他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这说明他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评价建议。(3)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等质性评价方法。彭老师把该学生的作品放入学习档案之中,作为成长记录,这说明彭老师能够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这种质性的评价方法,符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评价建议。3. 材料:某小学一位实习老师,教数学。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上黑板演示题目做不出题,就会骂人。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他一怒之下就把他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结果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最后厌学。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教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案】教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我们引以为戒。首先,教师的行为违反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强调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教师不但在语言上侮辱学生人格,还动手伤害学生,最终让学生身心受到巨大的伤害。其次,教师的行为违反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强调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举止文明。材料中,教师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权利,给学生树立了负面榜样,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的养成。再次,教师的行为违反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爱国守法强调教师要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材料中,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和生命健康权,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因此,作为教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履行教师的义务,严于律己,促进学生健康发展。4. 案例:楚老师在高一年级“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音乐素质总体较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不甚理想,有的甚至连简谱都不认识,于是老师将音乐课改为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由音乐素养高低不同的学生混合组成,同时将“鉴赏”模块的教学内容改为以识谱、演唱为主。为促进大家互相帮助与合作,楚老师将期末考核定为小组表演的形式,小组总分数直接影响每位组员的个人成绩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楚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答案】该案例是一个较优秀的案例。优点:(1)教师面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的情况,没有放弃任何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掌握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基础。该做法符合新课标理念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2)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鉴赏”模块改成识谱、演唱等实践活动,体现了音乐学科内部的综合。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在实践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创造活动,符合新课标中“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不足之处:(1)在教学的过程中,基础较低的学生可能对课堂兴趣不大,枯燥的音乐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该教师虽然教学活动比较贴合学生的发展,但是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的施行上,做法欠妥。(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帮助与合作,并给予分数进行评价,小组分数直接影响每位成员的个人成绩,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有失公允。改进意见:(1)在教学过程中,将音符、简谱等音乐知识的讲解转化为学生亲自动手的方式,比如请学生根据谱例,做出对应的“柯尔文手势”等。全体学生都能通过轻松的方式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对音乐课堂的兴趣。(2)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继续采用“以小组定个人”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但是在小组中可以设置“最佳表现奖”“最佳进步奖”“最佳组合奖”等奖项,全面地给予学生评价。5. 分析下面的谱例。要求:(1)写出歌曲的调式调性。(3分)(2)说明歌曲旋律音调上的特点。(3分)(3)划分歌曲的乐句,用字母标记并注明每乐句起止的小节数。(6分)(4)说明乐句间主要的结构特点。(3分)【答案】本题共分为四问。(1)音乐调式调性的考查,通过对乐曲的音阶排列判断出音乐的调式调性,是对民族调式的检查。(2)曲式分析,分析旋律的特点,主要从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分析。(3)考查对音乐曲式的划分,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曲目进行乐句划分。(4)曲式结构当中的乐曲分析,对乐句之间的关系以及特点进行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