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自测考试题1.docx
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相关B.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比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 D2. 【问题】 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B.棉花的保蕾保铃C.人工培育无子辣椒D.促进香蕉成熟【答案】 D3. 【问题】 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中DNA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移接可产生基因重组D.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经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易出现染色体数加倍的现象【答案】 D4. 【问题】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PB.原核生物的RNA可通过自我复制或转录合成C.H、O、N、PB.原核生物的RNA可通过自我复制或转录合成C真核细胞代谢所需要的酶都分布在生物膜上D.细胞中的有机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无机物是稳定不变的【答案】 A5. 【问题】 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首要考虑()。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答案】 C6. 【问题】 下列有关人体器官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在吸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B.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与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C.心脏和血管中的瓣膜保证了人体血管中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答案】 A7.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下到对儿童的看法,正确的是( )。A.儿童是无知无能的B.儿童不是微缩的成人C.儿童可以按成人的意愿随意塑造D.儿童是家庭的私有财产【答案】 B8. 【问题】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用刚果红染色法C.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可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样品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高【答案】 D9. 【问题】 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答案】 D10. 【问题】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B.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C.范例教学的理论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答案】 B11. 【问题】 下列显微镜操作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D.在观察脂肪的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答案】 D12. 【问题】 ()含有众多酶系,是细胞中含酶最多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A.线粒体B.溶酶体C.高尔基体D.过氧化物酶体【答案】 A13. 【问题】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以个体为基本单位B.可遗传的变异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 A14. 【问题】 能够反映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 D15. 【问题】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造成这两种细胞上述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种氨基酸密码子不同【答案】 B16. 【问题】 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A.童年期B.幼儿期C.青少年期D.成年期【答案】 C17. 【问题】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以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答案】 D18. 【问题】 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的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而衰老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C.受遗传机制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细胞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变小【答案】 D19. 【问题】 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 A20. 【问题】 下列生物学研究中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A.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色素B.用18O标记H2O和CO2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D.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确认基因突变【答案】 C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从迁移角度讲,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 ) 。A.结构化B.一体化C.网络化D.标准化【答案】 ABC2. 【问题】 讲授法的类型包括()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E.讲评【答案】 ABCD3. 【问题】 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有()。 A.教师资格条例B.教育法C.宪法D.教师法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答案】 BD4. 【问题】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 )。A.必要的规章制度B.正确的班级舆论C.共同的生活准则D.优良的班级传统E.一定的活动节律【答案】 AC5. 【问题】 从内容来看,我国德育通常包括有( )。A.思想教育B.家庭教育C.政治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 AC6. 【问题】 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具有()特征。A.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B.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C.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D.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E.道德认识与行为脱节【答案】 ABCD7. 【问题】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A.描述B.解释C.验证D.预测E.控制【答案】 ABD8. 【问题】 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类型分为( )。A.道德规范的学习B.知识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答案】 BCD9. 【问题】 感光细胞包括()A.椎体细胞B.杆体细胞C.双极细胞D.神经节细胞E.视神经纤维【答案】 AB10. 【问题】 元认知策略包括( )。A.计划策略B.复述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答案】 ACD11. 【问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迁移作用的例子有( )。A.练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B.先学普通心理学再学教育心理学的其他内容会觉得容易C.鲁班发明锯子D.说粤语的人很难说好普通话E.瓦特观察烧开水的壶盖发明蒸汽机【答案】 ABD12. 【问题】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A.历史性B.永恒性C.复杂性D.阶级性E.相对独立性【答案】 AB13. 【问题】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A.内发论B.动机论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 ACD14. 【问题】 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包括 A.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B.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C.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D.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E: 人的需要【答案】 ABCD15. 【问题】 抑郁症的表现是( )。A.情绪消极B.消极的认识倾向C.动机缺失、被动D.躯体上疲劳、失眠E.生活的压力【答案】 ABCD16. 【问题】 人际交往除了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也非常重要,包括()A.对他人仪表的认知B.对他人人格的认知C.对他人表情的认知D.对人际关系的认知E.对社会角色的认知【答案】 ABCD17. 【问题】 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A.学习产生的变化是持久的B.学习产生的变化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结构C.学习产生的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引起的D.学习不受后天环境影响【答案】 ABC18. 【问题】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A.认知目标B.情感目标C.动作技能目标D.思想目标【答案】 ABC19. 【问题】 根据主体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动作技能可分为()A.工具性动作技能B.连续性动作技能C.封闭性动作技能D.非连续性动作技能E.开放性动作技能【答案】 C20. 【问题】 课堂纪律的类型有( )。 .A.教师促成的纪律B.自我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集体促成的纪律【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的节选: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要求:(1)写出本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答案】【参考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以及实践的特点,能够判断哪些活动属于实践活动。(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科学的实践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重点】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特点。【教学难点】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教学过程】2. 分析歌曲月光光谱例,写出:(1)调式调性;(5分)(2)曲式结构;(5分)(3)旋律特点。(5分)【答案】(1)月光光,是音乐剧四毛英雄传中的一首二重唱,F大调,44。(2)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3)旋律引用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动机”,进行发展变化。分别运用了对唱、二重唱、齐唱的形式,随着声部的增多,歌曲的力量也逐渐增强,表现了小人物在困境中敢于向命运挑战。对生活充满坚强信念。3. 案例:上课铃声一响,李老师大声说“Helloeveryone!”学生们齐声喊“Helloteacher!”接着,李老师又说:“来,往前一点”(依然是没有集合整队)。然后李老师举起两手分别拿着的沙瓶,走到学生们面前摇晃着说:“声音好听吗?”学生们回答说:“好听!”李老师接着说:“把声音送给每一个同学,好不好?”下达“开始!”的命令后,李老师便带领学生们在体育馆的一定范围内玩起了摇晃沙瓶的活动。音乐响起,李老师带领学生们边摇边走动并站成了四列横队,李老师此时下达的口令是“请同学们站成四路横队!”接着李老师又说:“散一散,再散一散”,目的是让学生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以便于进行沙瓶操练习。可是,这个时候李老师用的口令是“散一散,再散一散”。问题:(1)准备活动组织是否安全?为什么?(2)口令是否规范、正确?举例说明。(3)本课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优点值得借鉴学习?【答案】【知识点】口令规范,准备活动的教学安全。(1)该案例中的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安全提示。李老师在学生进行准备活动之前并没有讲任何规则,也没有说明具体要求和安全提示。因此,在准备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没有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容易发生学生头部、面部等的触碰。如果在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能及时进行安全提示也可以将安全问题减少。案例中李老师用装有沙子的瓶子做准备活动,形式很新颖。但却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应在活动之前和活动过程中加强安全提示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2)李老师的队列口令不准确、不规范。例如,在做操之前,调整队形的口令,规范的口令应该是以某某学生为基准,两臂侧平举向老师指定的方向看齐散开。如“以右翼排头为基准,两臂侧平举,全体都有,向右看齐!”在该案例中,李老师的口令却是“散一散,再散一散”的不规范口令。此外。李老师还喊出了错误口令“四路横队”正确的口令应该是“四列横队”。如果是纵队的话是“四路纵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调整和调动队形,不准确、不规范的口令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间还容易造成学生理解的错误。(3)该案例的最大优点就是通过“摇晃沙瓶把美丽的声音送给每一个同学”的活动创意非常新颖,而且沙瓶发出的声音能帮助学生感受、掌握沙瓶操的节奏,发展学生的节奏感。此外,沙瓶操的练习是针对基本部分而设计的准备活动从准备活动的量上看也是非常适合的。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首这样的诗特别让人流连: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诗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播撒着希望请以“师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答案】【参考例文】师爱无限作为教师,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才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健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须做到“三精”。一是精心备课。备课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事先策划,是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的根本保证,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二是精当教学,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要向40分钟要质量,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与掌握当堂所学知识.力求既满足优生的求知,又照顾后进生的进度。三是精简作业。作业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有“选做”的开放题,供有能力的学生再提高训练。另外,对有些离异家庭的学生,一定要给予关心,给予抚爱,以修复他们心灵的创伤。作为教师,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做他们的父母.更要做他们的朋友。学会倾听,学会与之谈心。予以安慰,随时解除他们的心理压力,树立他们的理想及奋斗目标,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矫正他们的不良心态。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要看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厚此薄彼。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能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一个班级中,最惹人注意的往往是那些最出色或最让自己头疼的学生,而那些平时默默无闻,考试成绩平平,课堂上规规矩矩的同学是最容易被老师所忽视的,因而要提醒自己给每一位同学以表现的机会,不能淡忘这部分同学,要同等地关注他们的发展。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特殊生”“顽皮搗蛋生”“一般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一种慈母般的仁爱之心,一种“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不能有半点高傲、斤斤计较等不良性格成分,绝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以怨报怨,记恨学生的过错。有了这种无私的爱.才会用伯乐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身上无穷的潜力。教师还要学会自我控制,要明白对心是育才的前提,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应做到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以极大的耐心做好工作,时时考虑自己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这是保持自我情绪稳定的基本方法。要慎重权衡利弊得失,寻找合适的教育良策,而不是寻找发火的借口.逃避做思想工作。要学会自控,需要从小事做起.注重自己的性格培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教师良好的性格是一颗种子.它一旦播撒在学生心田,就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以爱为基,师爱无限。让师爱化作一叶叶扁舟,让它荡漾在漫漫学海,荡漾在每一教育事业中。尽最大力量,多献一份爱,多发一份热,共同为我们欣欣向荣的祖国添一份明媚的春光,添一片绚丽的春色.让爱在教育事业中永远闪光吧!(文章来源:http:/,1vicw/9081>f960,r>90c69t-c376aO.html,有改动)5. 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教学目标】1通过对爱尔兰民族经典音乐剧大河之舞选段的欣赏与分析,培养对踢踏舞学习的兴趣。2学习踢踏舞基本动作,能够掌握踢踏舞的舞步特点。3培养节奏的表现力和舞蹈的创编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和创编踢踏舞。【教具】多媒体、幻灯片、自制剪辑的音乐【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欢迎同学们走进音乐与舞蹈的课堂,现在就让我们跳起热身韵律舞蹈。(播放剪辑的肯肯圆舞曲,队伍集合成上课的形式)【答案】从整体上说该课对舞蹈艺术基本特征的把握,对音乐与舞蹈之间关系的理解,对舞蹈鉴赏、表演、编创的有机结合与处理,都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因此,这个课在设计上为教学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本课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很好的教学策略,教师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激发起学习舞蹈的兴趣,然后通过“观看踢踏舞研究讨论基本动作学习创编表演”这一敦学主线,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过渡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归到感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在兴趣支配下的主动探究学习过程。显然,这样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课的导入部分设计了师生做游戏的环节,通过打击出符合要求的节奏,来体验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充满趣味性的导入,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节奏对于学习舞蹈的意义。当然,好的教学策略来源于新课程理念,其基础是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从不太了解踢踏舞,到能够创编、表演踢踏舞,并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完全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那种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交流、教学相长的氛围。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也是新课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音乐教学的成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舞蹈的创编,即“借用踢踏舞的形式夸张表现生活中的点滴现象”。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这说明本课对踢踏舞创编教学的思路是明确的。这节课略显不足的是:在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的风格特征上,还可以挖掘得更深些。比如,爱尔兰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它与爱尔兰民族的生活是怎样的关系爱尔兰民族为什么喜欢用踢踏舞的形式表现社会生活从舞蹈艺术角度来看,任何一种舞蹈都同一定的劳动形态有关,而劳动形态的艺术化则形成了人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并带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风格。教师如能把踢踏舞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学生作进一步地介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