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试剂大全(3页).doc
-高中生物试剂大全-第 3 页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用法:取苏丹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吡罗红:检测RNA,呈红色 7、50%的酒精溶液:用于洗去苏丹在脂肪上的浮色。 8、70%的酒精溶液:用于医学临床上的消毒灭菌。 9、95%的酒精溶液:DNA不溶于酒精,尤其是体积分数为95%的冷冻酒精,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解于酒精 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使细胞分离开来。“有丝分裂观察”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中15盐酸能够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洗去卡诺氏液 8盐酸:(1)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2)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11.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健那绿: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遇糖原变红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 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低。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可用来分解蛋白质。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于。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缍体的形成。 24、氯化钙:增强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可用于基因工程。 25石磊试剂:检验溶液酸碱性判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快慢的关系; 26、NaHCO3/ Na2CO3 NaH/ NaH:酸碱缓冲对调节 27NaCl:配制生理盐水(0.9%)或用于提取DNA(0.14M或2M) 28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常用的实验方法 29.卡诺氏液: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固定细胞形态)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1、淀粉碘液 2、麦芽糖斐林试剂 3、CO2Ca(OH)2 4、乳酸石蕊试剂 5、O2 熄灭、复燃 6、蛋白质双缩脲反应 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1.光合速度CO2吸收量 2.呼吸速度O2消耗量 3.原子途径同位素示踪法 4.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和复原 5.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的复原 6.甲状腺激素作用饲喂法 7.生长素作用向光性 8、胰岛素作用切除、移植胰腺 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1、增加水中氧气增加水生植物、通O2 2、减少水中氧气减少水生植物、通N2 3、除去容器中的CO2NaOH 4、除去叶中原有的淀粉暗处理 5、除去叶中叶绿素脱色处理 6、除去光合对呼吸的干扰遮光处理7、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折射 8、血液抗凝加柠檬酸钠 试剂检测物质反应颜色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还原糖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苏丹三/四脂肪橘黄色/红色碘淀粉蓝色二苯胺(沸水加热)DNA蓝色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健那绿(活体染色剂)线粒体蓝绿色龙胆紫/醋酸洋红染色体紫色/红色酸性重铬酸钾乙醇由橙色变灰绿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二氧化碳由蓝变绿再变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