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吉林省教师资格高分通关模拟题.docx
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B.必修包括“1.分子与细胞”“2.遗传与进化”和“3.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C.必修选择的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必须按顺序讲授D.选修是为了满足学生需要【答案】 C2. 【问题】 在讲解细胞分裂时,演示自制的细胞分裂动感模型说明了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哪个作用?()A.设置悬念B.巩固旧知识C.突破难点D.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答案】 C3. 【问题】 以下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是( )。A.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动物求偶视频片段B.将学生分小组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永久装片C.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D.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并交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答案】 D4. 【问题】 在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的方法是()。A.归纳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实验法【答案】 D5. 【问题】 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对性状。下面有三组交配组成,请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答案】 D6. 【问题】 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A.25%B.32%C.50%D.64%【答案】 B7. 【问题】 C4途径中,CO2的受体是()。A.草酰乙酸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天冬氨酸D.二磷酸核酮糖【答案】 B8. 【问题】 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由此可以说明()。A.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B.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比正面强C.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D.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答案】 C9. 【问题】 下列不属于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的是()。A.德育目标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C.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D.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答案】 D10. 【问题】 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是()。A.心理测验B.心理分析C.心理辅导D.心理咨询【答案】 A11. 【问题】 假设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由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正常卵细胞的几率是()。A.0B.12C.13D.14【答案】 A12. 【问题】 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A.知识B.领会C.应用D.分析【答案】 C13. 【问题】 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答案】 A14. 【问题】 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示范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答案】 A15. 【问题】 用生长素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D.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答案】 D16. 【问题】 培育马铃薯脱毒苗所采用的生物学技术主要是()。A.组织培养B.体细胞杂交C.显微注射D.胚胎移植【答案】 A17. 【问题】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型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精细胞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多复制一次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答案】 C18. 【问题】 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进步程度,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报告评分表,这种评分表属于()。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B19. 【问题】 口腔中的唾液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无机盐【答案】 C20. 【问题】 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下列不属予基本结构的是()A.基本概念B.基本原理C.基本方法D.基本知识【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A.认知目标B.情感目标C.动作技能目标D.德育目标E.智育目标【答案】 ABC2. 【问题】 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A.测验B.问卷C.观察D.谈话E.布置作业【答案】 CD3. 【问题】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认知结构说E.关系转换说【答案】 ABC4. 【问题】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A.教师的领导风格B.班级的规模C.班级的性质D.对老师的期望【答案】 ABCD5. 【问题】 根据回忆过程是否有中介物,回忆可以分为()A.有意回忆B.直接回忆C.间接回忆D.无意回忆E.情景回忆【答案】 BC6. 【问题】 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A.学生自学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案】 BCD7. 【问题】 从内容来看,我国德育通常包括有( )。A.思想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政治教育D.社会德育【答案】 ABC8. 【问题】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有( )。A.无阶级性B.为生产劳动服务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E.在特定场所进行【答案】 ABCD9. 【问题】 小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A.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B.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C.具有全面发展的质量观D.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才观【答案】 ABC10. 【问题】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A.案卷分析B.标准化成就测验C.观察D.情感评价E.自编测验【答案】 ACD11. 【问题】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教学任务,课的类型分为( )。A.新授课和巩固课B.技能课和检查课C.理论课和实践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答案】 AB12. 【问题】 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如( )。A.字词B.观念C.时间D.怎样骑车【答案】 ABC13. 【问题】 恐怖症可分为( )。A.单纯恐怖症B.焦虑恐怖症C.广场恐怖症D.抑郁恐怖症E.社交恐怖症【答案】 AC14. 【问题】 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A.需要B.动机C.理想D.世界观E.自我意识【答案】 ABCD15. 【问题】 德育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E.道德理想【答案】 ABCD16. 【问题】 指导教学模式由( )环节构成。A.激发B.讲演C.练习D.反馈E.迁移【答案】 ABCD17. 【问题】 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过程,包括( )。A.确定评估目标B.搜集有关的资料C.描述并分析资料D.形成价值判断E.作出决定【答案】 ABCD18. 【问题】 教学语言按其传递方向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内部语言B.提问语言C.对话语言D.朗读语言E.独自语言【答案】 CD19. 【问题】 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A.国家课程B.知识性课程C.技能性课程D.地方课程E.学校课程【答案】 AD20. 【问题】 想象的过程是一个对已有形象分析、综合的过程。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_形式。()A.黏合B.夸张与强调C.拟人化D.具体化E.典型化【答案】 ABC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我国某高二学生考过这样一道历史试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死于公元哪一年最远打到哪里美国世界史教科书上也有这样的历史事实,考法却是这样: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取消考试”。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原理,并结合上述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答案】(1)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材料中,我国某高中与美国不同的考试方法背后体现了两者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国某高中的考试内容明显体现了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是学校中以培养学生单方面的应试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片面发展。而美国的考试内容则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考查,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3)取消考试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本身没有错,考试是检查教育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的方式,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同样是考试,美国的考试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应试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国某高中的考试则只能体现学生的识记能力,这中间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2.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天人三策问题:(1)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持一统”的主要障碍是什么?(4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崇尚什么学说?(6分)(3)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6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考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答题。根据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可知,董仲舒认为,大一统的主要障碍是思想上的不统一。汉朝初年,由于国家刚刚经历过楚汉战争的洗礼,民生凋敝,经济萧条。统治者为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思想上以“黄老之学”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采取无为而治的措施,成就了汉朝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也造成了汉初儒学凋敝的局面。到了汉武帝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实现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是时代的需求,董仲舒认为,要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必须先达到思想上的统一,董仲舒实现思想统一的方法是,如材料所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也,这一举措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3. 材料小班的丹丹有个很奇怪的表现,她每次午睡都不愿意脱袜子,夏天也是如此。一天午睡时,丹丹依旧不肯脱袜子,李老师决心要帮助她改掉这个毛病,就对她说:“丹丹,天气热了,脱了袜子睡觉好吗?”李老师边说边帮丹丹脱袜子。令李老师惊讶的是,丹丹右脚有6个趾头。李老师看丹丹蜷曲着双脚,眼里含着泪水,心里责备自己的莽撞。她迅速地帮丹丹穿好袜子,并安慰她:“对不起,宝贝!不愿意脱就不脱吧,没关系!”班上的乐乐是一个留守儿童,长期和性格孤僻、不善言辞的爷爷一起生活,3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在与乐乐相处的过程中,李老师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发现他要玩玩具就会说“咿呀”,要上厕所就会说“哦哦”。李老师不厌其烦地放慢语速,嘴型夸张地教他正确的发音。在游戏活动中,李老师积极引导乐乐和小伙伴进行交流。李老师还给乐乐的父母打电话,希望他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利用电话与乐乐进行交流,尽量多回来看孩子。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乐乐的语言能力获得了发展,能主动和小伙伴玩耍,性格也开朗多了。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价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案】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理念。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李老师献身幼儿教育事业,关爱留守儿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李老师照顾敏感、脆弱的幼儿的感受,和留守幼儿的家长进行密切联系,与他们一起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体现了对幼儿的爱。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李老师严于律己,尊重家长,符合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4. 阅读某教师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实录片段,回答第16题。师:课文中用了多个不同的动词表达“走”,找一找。(学生找出相关动词:“爬”“跑”“移”“踏”“探”“踩”等)师: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么多与“走”相关的动词?生:是为了避免呆板和单调。师:也有这一作用。不过,这些动词可能包含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呢,大家找找看。老师先举个例子,我觉得“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中“飞跑”两字就用得很好,它写出了活泼的童心,让我们一下就感受到五个小男孩的活泼好动。生:“一面跟着他们跑”的“跑”有意思,五个男孩顽皮果断,是“飞跑”。而“我”先有所犹豫,后来被大家激将,才“跟着他们跑”,更多的是随从,是好奇。生:“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蹲”和“靠”字用得很好,写出了“我”处境的危险、内心的恐惧。我们害怕的时候经常就是“蹲”着、“靠”着的。生:“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这个“攀”字写出了那些孩子动作的老练。师:是啊,面对危险,其他的孩子因为有经验,行动有板有眼。“攀爬”是沉稳的表现,“攀”既点出了孩子们爬山的熟练,又对比鲜明地衬托出“我”的胆怯。其实,还有“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的“踏”字,从中可以看出父亲的什么,能分析一下吗?生:这个“踏”字可以看出父亲的智慧。父亲不是直接去救孩子,而是一步一步教孩子下来:先让孩子找到下面的岩石,然后告诉孩子具体的方法“踏到那块岩石上”。让孩子觉得克服困难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好脚下的条件,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师:在父亲的帮助下,儿子有变化吗?生:有的。“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里的“探”字体现出“我”从胆怯谨慎变得勇敢,生命中注入了自信的琼浆。生:这里的“踩”字用得也非常好。“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踩到了安全,终于完成了脱险的历程。“踩”字,刻画了受到磨炼走向成功的孩子形象。师:父亲在紧急关头唤起了儿子的勇气,更为儿子赢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今后,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儿子都会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从而增强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答案】(1)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实施中的提问教学技能。提问是沟通学生与教材的重要手段,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具有显著的功能。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探求和解决问题。有效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思维,复习已学知识并导入新课,及时获得反馈信息。(2)课堂反馈主要以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为主,但不仅仅重视知识结论的反馈。首先,反馈的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整体反馈,也可以是难点、要点的反馈;可以是知识、技能的反馈,也可以是情感的反馈。其次,教师要设法不断获取来自学生的实质性反馈,而应避免那些形式上的反馈,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在教学设计中能不能提出一些高质量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5. 材料: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于老师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一一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问题: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她怎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加以分析。【答案】(1)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体教育场景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受动者,忽视学生主动性存在的学生观在根本上是错误的。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独立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2)班队活动的自主性原则就是指班队活动要充分调动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为此,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提供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3)于老师大胆放手,给学生以信任,让学生当“代理班主任”,给学生创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正符合了学生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富有成效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