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骨科常用检查方法(15页).doc

    • 资源ID:38556405       资源大小:174.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骨科常用检查方法(15页).doc

    -骨科常用检查方法-第 15 页第五章 骨关节检查法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内容提要】一、头部检查法(一)望诊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姿态、行动、对周围事物的反应、言语等是否正常。观察头颅形状、大小与其年龄是否相称;头部位置及头皮表面有无异常。注意眼险裂的大小变化,两侧是否对称。眼球位置及活动有无改变,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注意鼻、耳有无出血,咽后壁有无红肿;口开合是否正常。舌有无肌萎缩和震颤,伸舌时有无偏斜。(二)触诊注意颅骨有无压痛、凹陷,有无头皮下血肿,颅骨有无局限性隆起鼻骨有无压痛、畸形。 下颌关节有无空虚感。二、颈部检查法(一)望诊 检查时取坐位(有损伤时取卧位)观察头颈部有无向侧方歪斜,胸锁乳突肌有无挛缩,两侧肩部是否等高,以判断是否存在先天性斜颈。观察颈部皮肤是否正常。从侧面观察颈椎生理曲度;从后面观察颈部有无侧弯,头颈部能否活动。(二)运动检查颈部的活动有屈曲、后伸、旋转、侧弯。1屈伸运动 颈部前屈约3545°,后伸约3545°。2旋转运动 颈部正常旋转范围约60一80°。3侧弯运动 正常侧弯可达45°。(三)触诊颈部触诊宜采取仰卧位,使颈部的肌肉松弛,便于进行检查。1骨触诊 首先检查颈部前面的骨结构。检查舌骨时医者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舌骨两侧,嘱患者作吞咽动作,可摸到舌骨运动。检查甲状软骨时,医者手指从颈中线向下移动,软骨顶部相当第4颈椎水平,其下部相当第5颈椎水平。嘱患者作吞咽动作,可摸到第1环状软骨环随之运动。颈动脉结节可从第l环状软骨环向侧方2.5cm处摸到,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检查颈部后面,医者用双手指在患者颈后中线触诊骨性标志。2软组织触诊 检查颈部前面的软组织,嘱患者仰卧,检查胸锁乳突肌的大小、形状和张力,注意有无疼痛、肿块。检查胸锁乳突肌内缘的淋巴结,有无增大、触痛。甲状腺呈“H”形覆盖甲状软骨,正常时不易触到,若有异常改变时腺体局限性增大,常有触痛。颈动脉位于第6颈椎的颈动脉结节旁,逐侧检查其搏动情况,两侧对比。在下颌角处触诊腮腺,正常时可触及下颌角的骨轮廓,腺体发炎、肿胀时,下颌角的骨性感觉消失。检查颈部后面时,患者取坐位。首先触诊斜方肌有无压痛及形态改变,其前方的淋巴结有无肿大及触痛。自枕外隆凸至第7颈椎棘突,检查项韧带有无触痛。(四)特殊检查1分离试验 医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提示颈椎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2挤压试验 患者取坐位,医者双手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以手掌面下压患者头顶,两前臂掌侧夹于患者头两侧以保护,不使头颈歪斜。当双手向下挤压时,颈部或上肢出现疼痛加重,即为阳性。检查时对疼痛予以定位。3屏气收腹试验 又称凡尔赛凡(Valsalva)试验。检查时嘱患者屏住呼吸,收缩腹部肌肉以增加腹压,此时患者颈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管内有占位性病变。4吞咽试验 患者取坐位,嘱其作吞咽动作,如出现吞咽困难或疼痛,本试验为阳性。常见于咽后壁脓肿,颈椎前血肿等。5吸气转头试验 又称艾得松(Adson)试验。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手指摸到患者的桡动脉,同时将其上肢外展、后伸并外旋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并把头部下颏转向被检查的一侧,医者感到患者的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提示有颈肋或前、中斜角肌挛缩等病变。6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坐位,头微屈。医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置该侧头部,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作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视为阳性。颈椎综合征患者常出现该试验阳性。三、胸部检查法(一)望诊观察胸部皮肤颜色是否正常,胸廓外形是否对称。胸椎是否有侧弯及后凸畸形。(二)触诊1骨触诊 在胸部前面沿肋骨走行方向触诊,如有明显压痛,进一步作胸廓挤压试验,以了解有无肋骨损伤。触诊胸背部棘突以了解胸椎有无侧弯及后凸畸形。2.软组织触诊 触诊胸壁有无肿胀、压痛。辨别压痛的深浅及范围。触诊胸背部软组织以了解有无肿物,胸椎棘突附近有无脓肿。四、腹部检查法(一)望诊 患者仰卧,充分暴露腹部。观察腹部外形及呼吸运动。观察皮肤颜色,注意有无血肿及伤口。(二)触诊腹部触诊重点检查脏器有无损伤。通过触诊鉴别实质性脏器损伤或空腔脏器损伤。进一步检查盆腔脏器中有无膀胱、输尿管、尿道、直肠等损伤。五、腰背部检查法(一)望诊观察腰背部皮肤颜色,注意有无脓肿及窦口。从侧面看腰椎生理曲度是否正常,从后面观,腰椎棘突连线是否位于正中线。(二)运动检查腰部运动有前屈、后伸、侧弯、旋转四种。1前屈运动 患者取站立位,嘱其向前弯腰,腰椎前屈运动正常可达8090°。2后伸运动 患者站立位,嘱其腰部后伸,腰椎后伸正常可达30°。影响腰部后伸运动的常见病有腰椎滑脱、腰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3侧弯运动 患者站立位,嘱其尽量向一侧作侧弯运动,然后再向另一侧尽量作侧弯运动,运动时防止骨盆向一侧倾斜。腰椎侧弯运动正常可达2030°。影响腰椎侧弯运动的常见病有腰椎横突骨折、腰背部软组织损伤等。4旋转运动 患者取站立位,保持骨盆平衡,嘱患者向一侧旋转躯干然后回到原位,再向另一侧旋转躯干,运动范围正常可达30°。两侧作对比若有腰部软组织损伤或腰椎横突骨折等伤病,可出现腰部旋转运动障碍。(三)触诊1骨触诊 检查时患者站立,逐个触诊腰椎棘突是否有压痛、畸形。检查应椎前面时,嘱患者仰卧,双膝屈曲,使腹肌松弛,医者用手放在脐下,轻轻向下压迫,触诊第5腰椎和第1骶椎椎体的前面,注意有无压痛及肿块。 2软组织触诊 治腰椎棘突线上触诊,如棘上韧带或棘间韧带撕裂伤,触诊时有压痛。触诊骶棘肌时,嘱患者头部后仰,使骶棘肌松弛,触诊时注意肌肉的形状,有无触痛、痉挛或萎缩。两侧肌肉是否对称,局部是否有肿物。检查前腹壁的肌肉时,嘱患者仰卧,双膝屈曲,触诊腹部肌肉张力有无改变。检查腹股沟区时注意有无腰肌脓肿。(四)特殊检查1直腿抬高试验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靠拢。嘱患者先将一侧下肢伸直抬高到最大限度,然后放回检查床面,再如此检查另一侧下肢,两侧作对比,正常时腿和检查床面之间的角度约80°。当任一侧腿抬高过程中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和抬高幅度受限时,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椎管内肿瘤等病变。2仰卧屈膝屈髋试验 患者仰卧位,两腿靠拢,嘱其尽量屈髋、屈膝。医者双手按压患者双膝,使大腿尽量靠近腹壁,此时腰骶部呈被动屈曲状态。如腰骶部出现疼痛,本试验为阳性。表明腰骶韧带有损伤或腰骶关节有病变。3拾物试验 本试验主要用于检查小儿脊柱前屈功能有无障碍。先取一物置于地面,让小儿拾起,注意观察其拾物的姿势。如直立弯腰拾物为正常。当脊柱有病变,腰不能前屈时,患儿屈髋、屈膝,腰部板直,一手扶住膝部下蹲,用另一手拾物。此为拾物试验阳性。4俯卧背伸试验 本试验用于检查婴幼儿脊柱病变。嘱患儿俯卧位,医者提起其双足,出现腰部过伸,脊柱呈弧形后伸状态为正常。若提起双足时,脊柱呈强直状态,大腿、骨盆和腹壁同时离开床面,此为俯卧背伸试验阳性。六、骨盆检查法(一)望诊患者取站立位,观察其骨盆区皮肤有无改变。观察前面,两侧髂前上棘是否等高,骨盆有无向一侧倾斜;从侧面观察,骨盆有无前倾;从后面看两侧髂后上棘是否等高。(二)触诊1骨触诊 检查时患者取站立位首先检查前面,触诊髂前上棘、髂嵴的骨轮廓,注意两侧是否等高,有无压痛。触诊耻骨结节、耻骨联合、耻骨上、下支,注意有无压痛及骨轮廓改变。侧面触诊股骨大转子,两侧是否等高,局部有无触痛。后面检查髂后上棘,两侧是否等高,骶髂关节处有无压痛,骶骨后面骨轮廓有无改变。尾骨有无压痛。屈曲髋关节,检查坐骨结节骨轮廓有无改变。2软组织触诊 患者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触诊骨盆前面的髂窝区,注意有无囊性肿物及压痛,腹股沟区有无肿胀。交替侧卧,触诊两侧股骨大转子部位及臀中肌区,有无压痛。尽量屈曲膝关节、髋关节,触摸坐骨结节表面,有无压痛及囊性肿物,判断有无坐骨滑囊炎或坐骨结节囊肿。患者俯卧位,检查臀大肌区及梨状肌下缘有无压痛。(三)特殊检查1骨盆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位,医者两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如发生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有骨折或骶髂关节有病变。2床边试验 又称盖斯兰(Gaenslen)试验。患者仰卧,医者将其移至检查床边,一侧臀部放在床外,让该侧的腿在床边下垂,医者按压此腿使髋后伸,同时按压患者另一侧腿的膝关节,使之尽量屈髋、屈膝,使大腿靠近腹壁,这样使骨盆产生前后扭转的力,如骶髂关节发生疼痛,则本试验为阳性。表明骶髂关节有病变。3“4”字试验 又称帕切克(PatriCk)试验。患者仰卧,将其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把足架在另一侧腿的膝关节上,双下肢呈“4”字形,医者一手放在患者屈曲的膝关节内侧,另一手放在对侧髂前上棘前面,然后两手向下压,如骶髂关节处出现疼痛,本试验为阳性,表明骶髂关节有病变。4骨盆分离试验 患者仰卧位,医者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前面,两手同时向外下方推压,若出现疼痛,即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表明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5斜扳试验 患者仰卧,一侧腿伸直,另一侧腿屈髋、屈膝各90°,医者一手扶住该侧屈曲的膝部,另一手按住同侧肩部,医者用扶膝部的手推患者的腿内收并使该侧的髋关节内旋,如骶髂关节发生疼痛,本试验即为阳性。6单髋后伸试验 患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医者一手按住患者骶骨背面,另一手肘部托住一侧大腿,用手握住该侧小腿,向上提起下肢,使髋关节被动后伸,如骶髂关节处疼痛,本试验为阳性。两侧作对比检查。该试验用于检查骶髂关节病变。七、肩部检查法(一)望诊观察患者肩部,坐位或站立位时双肩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局部皮肤有无改变。肩部外形有无肿胀、畸形、肌肉萎缩。(二)运动检查检查时患者站立,肩关节置中立位。检查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运动。检查时防止患者脊椎和肩胛胸壁连接参与活动,力求被测肩关节活动范围正确。1前屈运动 患者取站立位,肩关节先置于中立位,然后嘱其肘关节屈曲90°,再前屈肩关节,前屈运动正常可达90°。2后伸运动 患者取站立位,肩关节先置于中立位,然后嘱其屈曲肘关节,再后伸上臂,肩关节后伸运动正常可达45°。3外展运动 患者站立,肩关节置于中立位,然后屈肘90。,再作上臂外展运动,正常可达90°。4内收运动 患者站立,肩关节先置于中立位,然后嘱其屈肘,再使上臂于胸前向内移动,内收活动正常可达40°。5外旋运动 患者站立,肩关节置于中立位,嘱患者肘部屈曲90°,前臂于中立位,肘部贴近躯干侧方,以固定肢体,然后再嘱患者前臂外展,前臂外展活动范围,即为肩关节外旋运动幅度,正常可达30°。6内旋运动 检查内旋运动时,患者体位同外旋运动,嘱患者前臂作内收动作,前臂内收活动范围,即为肩关节内旋活动幅度,正常可达80°。(三)触诊 1骨触诊 患者取坐位。沿其锁骨内侧向外侧触诊,检查有无压痛、畸形、骨擦音。检查肩峰有无压痛、异常活动,肩峰外下方有无明显凹陷和空虚感。触诊胸骨上切迹,胸锁关节位置有无改变。触诊肱骨大结节有无压痛、骨擦音、异常活动。2软组织触诊 肩部软组织触诊分四个区:肌腱袖、肩峰下滑液囊和三角肌下滑液囊、腋窝、肩胛带突出的肌肉群。通过肩部软组织触诊了解其正常关系,发现有无变异、肿块、肿瘤。进一步了解肌肉的张力、质地、大小和形状。依次检查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注意有无压痛、形状改变、肌张力变化。检查肩峰下滑液囊和三角肌下滑液囊,注意有无肥厚、肿块、触痛等情况。检查腋窝前壁的胸大肌、后壁的背阔肌、内侧壁的前锯肌、腋窝顶部的臂丛神经和腋动脉、外侧壁的喙肱肌和肱三头肌及触扪此两肌之间肱动脉搏动情况。触诊肩胛带突出的肌肉群,依次检查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肱二头肌、三角肌、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和前锯肌,了解其大小、形状、质地、张力以及发现其不正常的形态、肿物或肌肉缺如等,注意有无触痛。(四)特殊检查1搭肩试验 又称杜加(Dugas)试验,主要检查肩关节有无脱位。检查时先嘱患者屈肘,将手搭于对侧肩上,如果手能搭到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为正常。若手能搭到对侧肩部,肘部不能靠近胸壁;或肘部能靠近胸壁,手不能搭到对侧肩部,均属阳性征。2落臂试验 用以诊断肌腱袖有无破裂。检查时患者取站立位,将患肢被动外展90°,然后令其缓慢地放下,如果不能慢慢放下,出现突然直落到体侧,为本试验阳性,说明肩部肌腱袖有破裂。3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 又称叶加森(Yergason)试验,主要用于诊断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检查时嘱患者屈肘90°,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肘部,一手扶住腕部,嘱患者用力屈肘、外展、外旋,医者给予阻力,如出现肱二头肌腱滑出,或结节间沟处产生疼痛为阳性征,前者为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后者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4.肩周径测量 又称卡拉威(Callaway)试验,医者用软尺以患者肩峰绕过腋窝测其周径。肩关节脱位时,由于肱骨头脱出,其周径增大。需将患侧与健侧作对比。5疼痛弧试验 嘱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外展到60120°范围时,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展痛称疼痛弧。6.直尺试验 正常的肩峰位于肱骨外上髁与肱骨大结节连线之内侧,医者用直尺贴于患者上臂外侧,一端接触肱骨外上髁,另一端能与肩峰接触则为阳性征,说明有肩关节脱位或有肩胛骨颈部明显移位骨折。7.冈上肌腱断裂试验 嘱患者肩外展,当外展3060°时可以看到患侧三角肌明显收缩,但不能外展上举上肢,越用力越耸肩。若被动外展患肢越过60°,则患者又能主动上举上肢。这一特定区的外展障碍为阳性征,说明存在冈上肌腱的断裂或撕裂。八、肘部检查法(一)望诊1畸形 正常人体上臂的纵轴与前臂的纵轴相交,在肘部形成一个外翻角,称为携带角,男性5一10°,女性10一15°。(1)肘外翻:因肘部骨骼先天性发育异常,肱骨远端骨折复位不良或损伤了肱骨远端骨骺,在生长发育中逐渐形成畸形,肘部携带角超过15°,即为肘外翻畸形。(2)肘内翻:因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不良形成发育型畸形,或创伤中损伤了肱骨远端骨骺造成生长发育障碍,引起肘部携带角变小、消失甚至出现向内翻的角度,即为肘内翻畸形。(3)肘部其他畸形: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不良可造成肘部后突畸形,肘关节结核可形成竹节样畸形;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形成梭形畸形;大骨节病可形成肘关节粗大畸形等。2肿胀 须认真区分是关节内还是关节外,是全关节还是局限性肿胀。对肿胀性质也必须仔细分析是外伤性还是化脓性,是风湿性、结核性、还是肿瘤。(1)局部肿胀:可因肘部某一部位骨折或局部软组织挫伤,引起局部肿胀。(2)肘关节内肿胀:肘关节内有积液时,肘关节肿胀,表明有炎症存在。(3)肘关节外肿胀:肘部弥漫性肿胀,超出关节界线部位,提示肘部骨折或严重挤压伤。3瘢痕 肘部因创伤造成皮肤缺损、溃烂、烧伤等,可产生皮肤瘢痕。(二)运动检查肘关节的运动包括四种:屈肘、伸肘、前臂旋后、前臂旋前。屆伸运动主要由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完成。旋和旋后运动主要是上、下尺桡关节的联合活动。1.屈肘运动 肘关节屈伸运动以肘关节伸直位为0°计算卜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嘱患者肘关节完全伸直后再屈肘,正常可达140°。2.伸肘运动 患者体位与检查屈肘运动相同。检查时嘱患者作最大限度的屈肘,然后再伸直,正常为05°,有的人(多为女性)可过伸10°。3.旋后运动 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前臂置中立位,屈肘90°,两上臂紧靠胸壁侧面,两手半握拳,拇指向上,嘱患者前臂作旋后动作,正常可达90°。两侧对比检查。4.旋前运动 患者体位及双上肢放置位同检查旋后运动,然后嘱患者作旋前动作,正常可达8090°。两侧对比检查。(三)触诊1骨触诊 通过骨触诊了解肘部骨结构有无变化,检查时注意有否压痛、骨擦音等情况。对肘部的骨性突起依次触诊,包括肱骨内上髁、尺骨鹰嘴及肱骨外上髁,检查其骨轮廓有无改变,有无压痛、异常活动等。将肘关节屈曲90°,检查肱骨外上髁、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连线构成的等腰三角形(肘后三角)有无变化。当肘关节伸直时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2软组织触诊 肘部软组织触诊分四个区:内、外、后、前侧。检查肘关节内侧时,肘关节作屈伸活动,触诊尺神经位置有无变动。检查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起点的附着部有无压痛,将肘部外翻,检查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有无触痛,沿肱骨内上髁向上检查髁上嵴处是否有淋巴结肿大。检查肘关节后侧尺骨鹰嘴滑液囊有无增厚。触诊肱三头肌有无触痛或缺损。检查肘关节外侧,桡侧腕长、短伸肌有无压痛,当伸腕抗阻力试验时肱骨外上髁处有无疼痛加剧。检查肘部外侧副韧带有无压痛。触诊环状韧带时,结合前臂旋后、旋前,检查局部是否有触痛及松弛,以判断环状韧带是否有损伤。检查肘关节的前侧,触诊前外侧缘的肱桡肌、前内侧缘的旋前圆肌及通过肘窝的肱二头肌腱、肱动脉、正中神经。将前臂旋后,屈曲肘关节,略加阻力,触诊肱二头肌,了解肌张力,注意有无触痛于肱二头肌腱内侧触诊肱动脉搏动。在肱动脉的内侧可触及圆索状的正中神经,检查有无触痛及瘢痕压迫。(四)特殊检查1腕伸肌紧张试验 检查时一手握住患者肘部,屈肘90°,前臂旋前位,掌心向下半握拳,另一手握住手背部使之被动屈腕,然后于患者手背部施加阻力,嘱患者伸腕,此时肱骨外上髁处发生疼痛则为阳性,表明有肱骨外上髁炎。2.肘关节侧副韧带稳定性试验 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肘部的后面,另一手握住腕部,让患者伸直肘关节,一手握患者腕部并使前臂内收,握肘部的手推肘关节向外,在肘关节外侧产生内翻应力,前臂有内收活动,表明有外侧副韧带断裂。若握患者腕部的手使前臂外展,握肘部的手拉肘关节向内,在肘关节内侧产生外翻应力,若前臂有外展活动,表明有内侧副韧带断裂。作以上试验时,若出现肘关节外侧或内侧疼痛,未发现前臂内收或外展活动,虽然肘外、内侧副韧带未达到断裂的程度,也要考虑该部的韧带损伤。3叩诊试验 又称替尼(Tine)征。本试验是用来检查神经内有无神经瘤的一种方法。当轻叩到神经结节处时,会产生向远端放射痛,提示有神经瘤存在。九、腕和手部检查法(一) 望诊1腕和手的姿势 观察手的休息位与功能位的变化,以助诊断。手的休息位是手处于自然静止状态,此时手部的肌肉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休息位时腕关节背伸10一15°,并有轻度尺偏,手的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半屈曲,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或触及食指远端指间关节的桡侧,第25指的屈度逐渐增大,呈放射状指向舟骨。如果损伤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肌肉或肌腱时,破坏了手部肌肉原有的平衡,则改变了休息位而产生畸形。手的功能位为腕背伸2030°,拇指充分外展,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微屈,其他手指略为分开,各指间关节的屈曲位置较为一致:即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半屈曲,而远端指间关节微屈曲。2腕和手的皮肤和皮纹 手掌有3条主要的皮纹:大鱼际纹(或称近端掌纹)、掌中横纹、远端掌横纹。大鱼际纹,于大鱼际基底勾划出大鱼际轮廓;掌中纹从大鱼际纹的桡侧开始,朝远端掌横纹相平行的方向延伸;远端掌横纹,从食、中指的指蹼间到手掌尺侧。拇指掌侧基底有掌指横纹,拇指掌侧指间关节处有指间横纹,其余4指的掌指横纹位于近节指骨的中部平面。掌侧的近端指间关节和远端指间关节处,有近端指间横纹和远端指间横纹。手背的指蹼位于近节指骨的中部,指蹼从背面观形成一斜面。皮肤瘢痕,常可为深部组织损伤提示检查线索。3指甲的形状和颜色 正常指甲呈粉红色。甲床苍白是贫血或循环系统疾病的一个征象。正常指甲无凹陷或劈裂,其根部小新月形区域应是白色,异常指甲呈匙状甲或杵状甲。匙状甲呈凹形,是霉菌严重感染的结果;杵状甲呈半球形,宽而大,指甲下常发生软组织增生,多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腕和手部肿胀(1)腕部肿胀:腕部出现肿胀,多因关节内损伤或病变。腕部挫伤、韧带或关节囊撕裂、腕骨骨折或月骨脱位则肿胀明显。急性化脓性腕关节炎则全腕肿胀显著,且发红发热。腕关节结核呈梭形肿胀,不红不热。风湿性关节炎肿胀发展迅速,时肿时消,往往呈对称性肿胀。(2)鼻咽窝肿胀:正常的生理凹陷消失,多因腕舟骨骨折。(3)龄腕背侧肿胀:多见于伸指肌腱腱鞘炎、腕骨骨折、腱鞘囊肿等。(4)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肿胀:外伤可引起肿胀。如无明显外伤,远端指间关节肿胀,中年以上患者多见于骨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5腕和手部畸形(1)腕部餐叉样畸形:发生于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2)爪形手:若因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所致,出现掌指关节过伸,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由尺神经损伤所致,则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半屈曲,无名指、小指不能向中间靠拢,且小鱼际肌萎缩。(3)铲形手: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合并损伤所致,表现为大、小鱼际肌萎缩,掌部的两个横弓消失,掌心变为扁平,状如铲形。(4)腕下垂:桡神经损伤后,前臂伸肌麻痹,不能主动伸腕,形成腕下垂。此外,外伤性伸腕肌腱断裂亦可出现垂腕畸形。(5)锤状指:主要由指伸肌腱止点及附近断裂,或止点处发生撕脱骨折,引起远端指间关节屈曲,不能主动伸指,形成锤状。(6)并指畸形:多属先天性畸形,也可由损伤、烧伤后处理不当引起常为2个指并连,也有3个或4个手指连在一起,涉及拇指者少见。(7)短指畸形:此为先天性畸形。其手部掌骨、指骨数目不缺少,只是短小。可为纵排或横排一列或数列的指骨或掌骨短小。(8)缺指畸形:可为先天性遗传引起,也可为外因造成,如被羊膜索条或脐带缠绕压迫所致,或因外伤而造成。(9)巨指畸形:为先天性畸形,原因不明。患指过度生长粗大,可发生于1个手指或几个手指。(10)多指畸形:大多发生在拇指桡侧,其次发生在小指尺侧,在食、中、无名指两侧者较少见。6.手部肌肉萎缩(1)大鱼际肌萎缩:多由正中神经损伤,肌肉麻痹造成,或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长期受压所致。大鱼际处创伤,造成正中神经运动支损伤,也可引起大鱼际肌萎缩。(2)小鱼际肌萎缩:由尺神经损伤或在肘后内侧尺神经沟处长期受压,或尺神经炎,可造成小鱼际肌萎缩。(3)骨间肌萎缩:掌侧骨间肌萎缩因解剖位置关系,临床表现不明显,而背侧骨间肌萎缩可清楚看到。(二)运动检查腕关节、掌指关节、远端及近端指间关节的运动,都以中立位0°起点,其运动的幅度即为运动度数。1伸腕运动 检查时患者屈肘90。,前臂旋前位,掌心向下,嘱患者作伸腕运动,正常伸腕可达60°。2屈腕运动 检查时患者体位同前,嘱其作屈腕运动,正常屈腕可达60°。3腕桡偏运动 检查时患者体位同前,嘱患者的手向桡侧作桡偏运动,正常可达30°。4腕尺偏运动 检查时患者体位同前,嘱患者手向尺侧作尺偏运动,正常可达40°。5伸指运动 检查时患者体位同前,掌指关节伸直位0°,可过伸1525°。近端指间关节与远端指间关节达到伸直位0°为正常。6屈指运动 掌指关节的屈曲正常可达8090°。近端指间关节屈曲,正常可达90100°。远端指间关节屈曲,正常可达6090°。7手指外展 检查时嘱患者将手指伸直,并分别以中指为轴线作食指、无名指、小指分开动作,即手指外展,正常可达20°。8手指内收 检查时手指外层位,嘱患者将食指、无名指、小指向中指并拢,正常运动度数为内收0°。9拇指背伸 检查时嘱患者拇指向桡侧外展,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夹角可达50°,即为拇指背伸的运动度数。10拇指屈曲 检查时患者掌心向上,嘱患者拇指运动横过手掌,拇指端可触及小指基底,拇指掌指关节屈曲正常可达50°,指间关节屈曲可达90°。11拇指掌侧外展 检查时患者手伸直,拇指离开手掌平面向掌前方运动,拇指与掌平面构成的角度约为了0°,即为拇指掌侧外展运动的度数。12拇指背侧内收 患者拇指在充分掌侧外层位再回到解剖位置,正常拇指背侧内收为0°。13拇指对掌 检查时先将拇指置于掌侧外层位,然后向各指端作对掌运动,正常时拇指端可触及其他各手指指端。(三)触诊1骨触诊 先检查患者的桡骨茎突、尺骨茎突、桡骨及尺骨远端,触诊其骨轮廓及有无压痛;然后检查近排、远排腕骨,依次触诊掌骨、指骨,注意有无骨中断、触痛。检查掌指关节、近端及远端指间关节有无肿胀、触痛、畸形、运动障碍。2软组织触诊(1)腕管触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受压出现功能障碍,为腕管综合征。检查时可发现正中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迟钝,拇短展肌肌力弱、肌萎缩,甚至完全麻痹。嘱患者屈腕,医者用拇指压迫腕管近侧缘,麻木加重,疼痛可放射至食指、中指。(2)腕部尺神经管触诊:触诊腕部尺神经管,检查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若有皮肤感觉迟钝,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肌力减弱、肌萎缩或麻痹,提示有腕部尺神经管综合征。(3)肌腱触诊:触诊屈腕肌主要为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伸腕肌主要为桡侧腕长、短伸肌及尺侧腕伸肌;触诊伸指肌,依次检查指总伸肌腱、食指固有伸肌腱、小指固有伸肌腱。接着触诊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注意其肌张力有无变化,有无触痛,运动有无障碍。固定患者拇指的掌指关节,嘱患者屈曲指间关节,检查拇长屈肌收缩运动。嘱患者屈曲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并伸展两指间关节,以检查骨间肌和蚓状肌功能。并可嘱患者外展手指,医者触诊背侧骨间肌收缩;内收手指,触诊掌侧骨间肌收缩。进一步检查大鱼际肌群的拇展短肌、拇短屈肌、拇内收肌,触诊其收缩;拇指对掌肌因位置深,不易触及,拇指充分对掌时,可触到该肌收缩。检查小鱼际的掌短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屆肌,触诊其收缩;小指对掌肌被小指短屈肌所覆盖,不易触及。(四)特殊检查1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 检查时嘱患者屈肘90°,掌心向下,医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远端,另一手握住手掌部,使患手被动向尺侧偏斜,然后伸屈腕关节,使腕关节尺侧发生挤压和研磨,如疼痛明显即为阳性,表明三角软骨有损伤。2握拳试验 又称芬克斯坦(Finkel-stein)试验,用于诊断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检查时嘱患者屈肘90°,前臂中立位握拳,并将拇指握在掌心中,医者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手握住患者手部使腕关节向尺侧屈腕,若桡骨茎突部出现剧烈疼痛,则本试验为阳性。3指浅屈肌试验 医者将被检查处的手指固定于伸直位,然后嘱患者屈曲需检查手指的近端指间关节,若不能屈曲,表明该肌腱有断裂或缺如。4.指深屈肌试验 检查时将患者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固定在伸直位,然后让患者屈曲远端指间关节,若不能屈曲,表明该肌腱可能有断裂或该肌肉的神经支配发生障碍。5屈指试验 又称本奈-李特(Bunnel-Littler)试验,本试验可评价手内在肌的张力。检查时,使患者掌指关节略为过伸,然后屈曲其近端指间关节,若近端指间关节不能屈曲,则可能是内在肌紧张或是关节囊挛缩。区别內在肌紧张或关节囊挛缩的方法:使患指在掌指关节部位略为届曲。然后被动屈曲其近端指间关节。该关节若能充分屈曲,则提示内在肌紧张。如果该关节仍不能完全屈曲,活动受限,提示近端指间关节的关节囊挛缩。6压脉试验 又称爱伦(Allen)试验,此试验是检查手部尺动脉和桡动脉的血液供应是否充分的一种方法。检查时嘱患者快速握拳数次,然后握紧,医者用手压挤患者握紧的拳,然后将拇指放在桡动脉上,食指与中指放在尺动脉上,同时向下将血管压瘪。在血管腔闭塞的情况下,让患者张开手,此时手掌应呈苍白色,然后松开腕部一条动脉,但要继续压迫另一条动脉,正常时手会立刻变红。如红得很慢,意味着松开的动脉有部分阻塞或完全阻塞。另一动脉也可用同样方法进行检查,须两手对比。十、髋部检查法(一)望诊髋关节损伤或疾病可引起步态改变,望诊时要注意患者的步态。观察髋部皮肤有无擦伤、色泽变化、疱疹、窦道,注意髋部异常的肿胀、膨隆、皮肤皱褶的增多或减少。嘱患者站立,观察两侧髂前上棘是否等高,两侧腹股沟是否对称。从侧面观察腰椎屈度是否正常。从后面看臀部上方、髂后上棘之上的两个凹陷的小窝是否在同一水平上。注意臀部肌肉有无萎缩,臀皱褶的数目、深浅有无变化。观察两侧股骨大转子位置有无上移。(二)运动检查1前屈运动 检查时患者仰卧,两下肢中立位,将骨盆放平,使身体长轴与两髂前上棘之间的连线垂直,嘱患者作屈髋运动,正常髋关节屈曲可达145°。2后伸运动 嘱患者俯卧双下肢伸直,医者将一侧手臂放在患者髂蜡和下部腰椎上固定骨盆,嘱患者主动后伸大腿,正常可达10°。3外展运动 检查时嘱患者仰卧,双下肢中立位,医者一手按住髂骨,固定骨盆,另一手握踝部缓慢地将患者下肢向外移动,当医者感到骨盆开始移动时,停止外展运动,其外展运动的度数,正常可达45°。4内收运动 检查时患者仰卧,双下肢中立位,医者一手固定骨盆,嘱患者下肢内收,从健侧下肢前方越过中线继续内收,至骨盆开始移动为止,即为最大内收限度,正常可达30。5外旋运动 检查时患者仰卧,双下肢中立位,让被检查的下肢作外旋运动,从足的中0°立位,足底与床面垂直的纵轴到外旋的最大限度,正常可达45°。另一种方法,体位同前,然后被检查的下肢屈髋、屈膝各90°,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另一手扶住足部,使小腿内收,则大腿沿纵轴外旋,测出小腿内收的角度,即为髋关节外旋的度数。6内旋运动 检查时患者仰卧,双下肢中立位,让被检查的下肢作内旋运动,从足的中立位,足底纵轴到内旋的最大限度,正常可达35°。另一种方法,体位同前,被检查的下肢屈髋、屈膝各90°,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另一手扶住足部,使小腿外展,则大腿沿纵轴内旋,测出小腿外展的角度,即为髋关节内旋的度数,正常可达45°。(三)触诊1骨触诊 先检查髋部的前面,触诊髂前上棘、髂嵴、股骨大转子的骨轮廓,注意有无压痛,两侧对比是否等高。叩击股骨大转予以了解股骨颈、股骨头、髋臼有无骨折。触诊耻骨联合有无压痛。进一步检查髋部后面,触诊股骨大转子后面骨轮廓,注意有无压痛。2软组织触诊 在股三角区触诊淋巴结是否肿大,局部有无肿胀、压痛等。于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下方触诊股动脉搏动是否正常。检查大转子部有无肿胀、波动感、触痛。沿髋外侧触诊臀中肌,注意其肌张力及有无触痛。患者侧卧,于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触诊坐骨神经有无压痛、放射痛。嘱患者屈髋、屈膝,在坐骨结节处触诊有无肿胀、囊性波动感、触痛。髋部周围肌肉触诊,先检查屈肌群,虽然髂腰肌触不到,但髂腰肌挛缩可导致髋关节屈曲畸形。触诊缝匠肌、股直肌、内收肌群的长收肌(内收肌群的其他肌肉不易触扪清楚);接着触诊外展肌群的臀中肌(臀小肌位置深,不易触及)。触诊伸肌群的臀大肌和腘绳肌。胭绳肌包括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这些肌肉从起点到止点都可摸到。检查时注意有无压痛与索状物,了解肌张力。(四)特殊检查1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 又称存德林伯(Trendelenburg)试验。检查时患者直立位,背向医者,嘱患者单腿站立,并保持身体直立,当一腿离开地面时,负重侧的臀中肌立即收缩,将对侧的骨盆抬起,表明负重侧的臀中肌功能正常,本试验为阴性。如不负重一侧的骨盆不抬高,甚至下降,表明负重侧的臀中肌无力或功能不全,此为本试验阳性。2骼胫束挛缩试验 又称欧伯(ober)试验。检查时患者侧卧,患侧下肢在上,嘱其尽量外展,然后屈膝90°,使髂胫束松弛,然后放松外展的大腿,大腿下降到内收位,本试验阴性,表明髂胫束正常。若外展的大腿放松后仍保持在外展位,本试验为阳性,表明髂胫束挛缩。3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 又称托马(Thomas)试验。检查时患者仰卧,腰部放平,嘱患者分别将两腿伸直,注意腿伸直过程中,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如某一侧腿伸直时,腰部挺起,本试验为阳性,则该侧髋关节有屈曲挛缩。另一方法是嘱患者一侧腿完全伸直,另一侧腿屈髋、屈膝,使大腿贴近腹壁,腰部下降贴近床面,伸直一侧的腿自动离开床面,向上抬起,亦为阳性征。4下肢短缩试验 又称艾利斯(Allis)试验。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髋、屈膝并拢,两足并齐,放于床面,观察两膝的高度,如两膝等高为正常。若一侧膝比另一侧低,即本试验为阳性。5望远镜试验 又称杜普纯(Dupuytren)试验,用于检查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检查时患儿仰卧位,医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膝部将大腿抬高30°,并作上下推拉动作,若察觉有松动感者即为阳性。双侧对照检查。6复髋试验 又称欧托拉尼(Ortolani)试验,用于检查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检查时患儿仰卧位,医者用一手握住患儿膝部,另一手中指、无名指压住股骨大转子,将大腿屈曲、外展、外旋,当股骨头进入髋臼时,即可听到复位的弹响声医者再将患儿的大腿内收、内旋、伸直,股骨头滑出髋臼,也可听到脱位的弹响声,为本试验阳性。但须注意,若股骨头脱位较高,作本试验时不产生复位或脱位的感觉,也未闻及弹响声,不能认为髋关节无脱位,还须与其他检查对照。7髋关节过伸试验 又称腰大肌挛缩试验。患者俯卧位,屈膝90°,医者一手握踝部,将下肢提起,使髋关节过伸。若骨盆亦随之抬起,即为阳性。8蛙式试验 多用于幼儿,检查时患儿仰卧,使双膝双髋屈曲90°,医者使患儿双髋作外展、外旋至蛙式位,双下肢外侧接触到检查床面为正常,若一侧或两侧下肢的外侧不能接触到床面,即本试验为阳性,提示可能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9股骨大转子位置的测量方法(1)髂坐连线:又称奈拉通(Nelaton)线,患者取侧卧位,从髂前上棘到坐骨结节的连线,正常时股骨大转子的顶点恰在该连线上,若大转子超过此线以上,说明大转子上移。(2)髂股连线:又称休梅克(shoemaker)线,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中立位,两侧髂前上棘在同一平面上,医者从两侧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顶点分别作连线,即髂股连线。正常时两连线之延长线相交于脐或脐上中线,称为卡普兰(Kaplan)交点。若一侧大转子上移,则延长线交于健侧脐下,且偏离中线。(3)布瑞安(Bryant)三角:患者取仰卧位,自髂前上棘与床面作一垂线,自股骨大转子顶点与身体平行划一线与上线垂直,连接髂前上棘与大转子顶点,即构成一直角三角形,称为布瑞安(Bryant)三角。如果直角的两边等长,则为正常。如大转子顶点到髂前上棘与床面的垂线之间的距离变短,说明该侧大转子向上移位。十一、膝部检查法(一)望诊1步态 观察步态是否平稳而有节律。仔细观察有无因膝关节僵直或疼痛而引起异常步态。2膝关节肿胀 外伤是膝关节肿胀最常见的原因。膝关节病变如急性化脓性炎症、滑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结核、肿瘤等均可出现关节肿胀。3膝周围局限性肿块 如髌上滑囊炎、胫骨结节骨骺炎、胭窝囊肿、骨软骨瘤可出现局限性包块或高凸畸形。4股四头肌萎缩 观察膝关节上方肌肉的轮廓,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萎缩。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结

    注意事项

    本文(骨科常用检查方法(15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