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九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9页).doc
-
资源ID:38561702
资源大小:394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德阳九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9页).doc
-德阳九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5 页德阳九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业主简介1三、编制依据2四、编制内容4五、主要结论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一、项目建设背景6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三、项目可行性分析9第三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11一、项目建设选址11二、自然条件11三、区域配套条件11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13一、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13二、建筑功能及体型14三、项目建筑设计15四、建筑物结构设计16五、室内环境18第五章 公用工程方案20一、给水排水20二、消防给水系统23三、电气设计23四、暖通设计24五、防雷设计25第六章 节能方案27一、项目概况27二、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27三、能耗状况与能耗指标分析27四、节能潜力分析29五、项目的节能措施30第七章 环境保护34一、项目施工期污染源分析及环保措施34二、项目投入使用后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35三、环境影响评价37第八章 安全文明施工及安全防范措施38一、安全施工措施38二、文明施工措施39三、安全防范措施40第九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42一、项目组织机构42二、人力资源配置43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招投标44一、项目招投标44二、建设进度计划45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7一、投资估算范围47二、投资估算依据47三、编制依据及说明47四、估算结果49五、资金筹措49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评价52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52二、社会效益评价结论53第十三章 结论及建议54一、研究结论54二、建议54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四川德阳九中灾后重建项目(二)项目业主:四川德阳市第九中学(三)项目地址: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第九中学内(四)建设内容及规模教学楼9592.10,行政楼1722.85,食堂和厨房1706.25,学生宿舍2703.04,后勤及其他400,环形跑道200m,校园区域工程28600,学校大门300。(五)建设工期: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2000万。由统战部出资600万元,其它拟申请灾后重建专项资金。二、业主简介德阳市第九中学位于德阳市西郊的拥有“旌阳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和旌阳区非公有制经济示范区”的天元镇。旌阳区“百亿工业园区”也即将在这里建成。学校现有18个班,在校学生852人,住校生743人,教职工59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学校占地近30亩,校舍建筑面积9404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 467.7万元。教学大楼、综合大楼和学生公寓等建筑宏伟气派,公共设施不断更新,安全而完善,有200M环形跑道运动场,标准化水泥篮球场和排球场,多媒体教学室和远程教育教学不仅服务本校学生,还为天元镇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服务。德阳市第九中学在1985年前名为天元小学,1985年更名为天元初中,2007年更名为德阳市第九中学。学校理、化、生实验设备早已达到省级标准,学校教职工办公及学校管理实现了现代化,校园教育网架起了与外界沟通和共享教育资源的桥梁。校园周边环境不断改善,校园内树木参天,一径葱绿,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学校教风严谨,学风优良,纪律严明,卫生、文明水平高,被德阳市政府授予“卫生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师59人,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其中研究生结业1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占教职工的30%。 学校教学质量高,出口各学科连续获区教育局质量考评等级奖,学校也连续被评为区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旌阳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最佳优秀级学校。现在,全校教职工在学校党政一班人的领导下,正意气风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创建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三、编制依据(一)依据文件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务院第526号令)2、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3、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4、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发200831号)5、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667号)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0号)7、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汶川地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项目实施规划的通知(川教函2008607号)8、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08642号)(二)主要遵循的国家现行法规、规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352-2005办公建筑设计通则 JGJ67-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分类标准 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 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 GB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50140-200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 B50057-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四、编制内容可行性研究范围涉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保护、建设进度、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阶段工作的基础。五、主要结论项目建设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及四川省委、省政府有关灾后重建的政策,有利于做好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工作,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项目建设是必要的。本项目是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提出的,根据四川省各地及德阳的现实情况,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的要求,立足于旌阳的现状,经论证,建设规模适当,选址合理,建设方案科学可行。本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统战部援建600万元。其余资金1400万元由国家灾后重建专项资金投入。在资金落实的情况下,可以开工建设。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旌阳区是德阳市唯一的市辖区,是德阳市府所在地。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西傍龙门山脉,北距绵阳65公里,南离成都59公里,与绵竹、什邡紧紧相连。辖12个镇(乡),4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648平方公里,人口64.21万。在“5.12”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旌阳区遭受严重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10亿元。全区城乡85所公办学校(含35所村小)普遍受灾。垮塌学校校舍1200间,面积达3万平方米;受损校舍1.1万多间,面积达37.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损坏5.7万多件,桌椅损坏1.6万套,图书损坏8万余套。637户教职工及家属1724人急需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02亿元。德阳第九中学在5.12大地震中,倒塌房屋115间,面积1725平方米,损失金额达345万元,造成危房220间,面积达5912平方米,围墙倒塌,损失金额9.83万元,毁坏教学仪器设备1227件,损失金额达26.75万元,课桌椅186套,损失金额2.42万元,图书8000册,损失金额16万元。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学校的灾后恢复重建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及四川省委、省政府有关灾后重建的政策。“512” 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损失最重的一次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举全国之力支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使地震灾区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先后出台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方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和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等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编制了专项规划,国土资源部会同四川省政府,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为技术主体编制了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20082010年),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2008年6月16日,教育部周济部长在传达6月13日中央召开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会议精神”时指出:通过灾后重建,努力把灾区学校建成中西部教育发展的典范,为灾区教育事业尽快恢复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把学校建成最坚固和最安全的地方,在灾难发生时学校应成为群众的避难场所。地震对学校的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及学生的生活秩序。为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领导的指示,发挥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学校的优势;为了把学校建成最坚固和最安全的地方,建成为群众的避难场所;为了学校的尽快恢复与长远发展,急需要进行学校的灾后重建项目。(二)学校灾后重建是完整教学体系,正常教学秩序,引导学校继续更好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德阳九中在地震中受到巨大损失,由于教学楼、宿舍、学生食堂等公用资源的损坏,严重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们的正常生活,影响学校的继续发展,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提高,影响学生的接受教育效果。德阳九中教育资源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对本地区的教书育人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在旌阳区的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重建工程会继承原学校的办学优势和教育领先水平,同时能够整合原有资源,提高本校的办学水准,改造教育环境。同时重建后的学校,将扩大教育教学规模,为更多的孩子提供良好优质的基础教育,减轻家长们的负担,同时能够为下一步的教育输入基础更为扎实的学生,整合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为全镇以到于全区和德阳市的基础教育质量打下牢固的基础。(三)鼓励在地震中涉及学生和老师积极面对生活,战胜困难的榜样,提升学习生活质量的需要“5.12”汶川特大地震属罕见的灾难,对于在这场灾难中生存过来的人,都有抹不去的悲伤。尤其是失去家园或者亲人或者致残的人。而这场灾难也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如何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学校的重建工作能够让过去的不美好的东西变得新鲜,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占用困难的精神,一种不怕挫折的毅力,折射出学校和教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能够鼓励他们忘记过去的悲伤,重新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战斗力和前进动力。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和生活,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如果每天都要面对残垣断壁不能尽快的回到原来的学校中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每天睹物思人,回想过去的灾难,让他们不能正常的集中精神学习,甚至于出现心理上的病症或精神上的负担。尽快地恢复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秩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项目的建设便是如此。因此加快学校的重建工程,是教育育人的必需,也是治疗心理上的伤的必需。三、项目可行性分析(一)国家及地方政策大力支持灾后重建工作“512” 汶川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方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和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等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编制了专项规划,国土资源部会同四川省政府,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为技术主体编制了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20082010年),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政策措施支持范围覆盖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的各方面,同时重点支持城乡居民倒塌毁损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恢复重建。对教育、卫生、基层政权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资金原则上由中央和受灾地区财政按比例负担,其中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含直属事业单位)由中央财政负担。同时,对口支援和社会捐赠资金要优先用于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该项目符合灾后优先重建条件,已被纳入德阳市中小学整体发展规划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要根据城乡布局和人口规模,整合资源,调整布局,推进标准化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安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的要求,把德阳第九中学等确定为灾后教育重建项目。第三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一、项目建设选址项目工程选址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原德阳九中学校内,区域内地势平坦开阔,科技经济发达,信息畅通,交通便捷,气候宜人。二、自然条件(一)气候特征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春季雨量较多,秋季气候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7.5,年最大降雨量2.356毫米,年最小降雨量1046.2毫米, 6-9月份为雨季,约占全年总降雨量48%;常年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和西南季风,全年平均无霜期277天。气象条件较好,雨季比较集中,无霜期长,有利于工程建设。场地地下水主要为附存于砂砾石土中的孔隙潜水,水量较丰富,靠大气降水及上游地下水补给,水位变化受季节控制。根据场地附近已有的水质分析资料表明:场地地下水及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裸露的钢结构有弱腐蚀性。三、区域配套条件(一)周边市政配套设施情况德阳距省会成都50公里,距双流国家机场40分钟车程,宝成、达成铁路,成绵、成南高速公路、108国道贯穿境内,六个县(市、区)均有高等级公路联接,乡乡通公路,市区到各县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为本项目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发达。水、电、气、通讯等生产要素均超前规划建设,可充分满足学校教学、生活需要。(二)施工条件具备项目建设所需砂、石、石灰等当地材料采购方便,钢筋、水泥、木材供应也有保证;施工用水、用电可就近解决;各类资质等级、经验丰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多。这对搞好该项目工程,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该场地四周没有高层建筑、地震断裂带,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稳定性较好;场地地下无天然气、自来水等城市主干管道;上空没有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等,具有较好的建设条件。场地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无腐蚀性;交通方便,基础设施成熟;材料采购方便,具备较好的施工条件。学校有优秀的办学传统和极好的声誉。在社会各界的支援下,学校将实现硬件过关、软件更强,将更加增强办学力量,发挥办学优势,凸现建设效益。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一、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一)设计理念1、充分考虑总体校园规划布局,轴线关系,空间及交通流线组织,注重校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2、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注重校园人文环境的塑造,体现美观大方、实用。3、整体规划体现“一心,一轴,一水,三区”的体系。(二)设计构思1、总平面总体布局及分区创造开放式校园空间整体建筑群朝南向,多功能厅位于校区中心,是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的焦点。水系并很好的延续校园主轴线,自然形成生活区与运动区的步行分隔道。生活区活动区教学区,三者关系形成便捷,舒适的校园空间。2、空间环境的人文化、生活化将校园分成三大系统进行设计。第一,是全校生态园。以草坪,水景及小广场,人行步道穿插其中,使人可以亲近自然。第二,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绿化庭院空间。第三,是建筑物内部绿化。如中庭绿化,情歌绿化,连廊绿化等。这三大系统相互渗透和融合,构建一个人文化,生活化的空间环境。3、校园交通整个校园交通顺畅便捷,校园内有主要车行环道,景观人行道和辅助车道。做到人车分流,不交叉。又能保证消防车辆在紧急时刻到达每个单体建筑。4、景观环境设计设计以草地、高大乔木及为主要绿化手段,配合观赏树种,如黄桷树,小叶榕树,香樟树、银杏和灌木,形成高低层次不同,色彩丰富搭配,疏密有致的绿化景观系统。使绿化能最优化地与建筑环境,空间,形态相结合,将绿化生态引入学校校园领域。二、建筑功能及体型1、自然采光及空间组织在空间组织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设计。利用水平连廊和竖向交通联系各个不同的功能空间,创造出有收放的,既联系又分离的交流空间。使所有内廊都能自然采光,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共享平台。2、共享中庭及楼梯校园的主入口将公众视线引入建筑内部,向整个校园开放。人进去建筑内部,看到的是充满绿色的共享空间。教学楼组合,形成一个个生机勃勃充满阳光的绿色共享中庭。3、无障碍设计建筑首层均考虑设置无障碍坡道。生活区利用绿地平台设置坡道联系各个功能关系。在教学建筑群适当位置设置残疾人卫生间。4、立面造型设计新颖典雅、极具文化特色和时代气息立面材质以砖红色小面砖,玻璃,辅以金属百叶线条,勾勒出建筑的主体外观,体现传承古典文化,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双重特点。5、立面的实和虚椭圆形体量为多功能厅,则采用玻璃和实体相结合的方式,以适应多功能厅的要求,即采光,又节约能源。6、时代精神合理的功能布局,自然生成的建筑体量,形成有机组合的多维建筑形象,象征人类文化的积累和积极向上的求实攀登。体现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中学的特色。三、项目建筑设计本工程建筑由教学楼、行政办公楼、食堂、学生宿舍组成。(一)功能空间 本设计各种空间功能组织合理,采光、通风良好,设备完善、配套齐全,营造舒适的教学、生活环境。教学楼、行政楼及学生宿舍均为4层,普通教室建筑面积控制在65,专用教室建筑面积控制在96。普通办公室建筑面积控制在30-40,会议室及其他特殊房间建筑面积控制在100。食堂设计为两层建筑,充分考虑饮食卫生及就餐时的人流情况而分区,面积按师生分时段就餐考虑。四、建筑物结构设计(一)设计依据及设计条件1、结构设计所依据的主要规范和规程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根据结构破坏的后果严重程度,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2级,结构抗震设防为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3、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一级,各类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墙、柱3小时,梁2小时,板1.5小时。4、正常条件下,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5、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值:0.30KN/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第二组6、使用荷载表4-1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教室、阅览室、办公室2.0 KN/ 食堂、餐厅、档案室2.5 KN/卫生间2.0 KN/ 楼梯、走廊、门厅、阳台2.5 KN/书库、机房5.0 KN/上人屋面2.0 KN/不上人屋面0.5 KN/(二)结构方案1、上部结构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本工程教学楼、教学辅助楼及宿舍楼、餐厅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地基基础3、主要结构材料(1)混凝土上部结构:C30-C40基础:C15-C30(2)砌体轻质隔墙:页岩空心砖MU5.0,混合砂浆M2.5-M5。(3)钢筋一级钢筋HRB235,二级钢筋HRB335,三级钢筋HRB400(4)钢材:Q235,Q245(5)焊条:E4,E50。五、室内环境1、采光。应保证教室、图书阅览室及实验室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教学用房宜双侧采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主要采光窗窗台高度宜为900mm。教学及办公用房的采光玻地比(窗户的透光面积与室内楼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并应防止眩光。2、照明。教学、办公用房应采用配用保护角灯罩的荧光灯具,不得用裸灯。教学用房照明灯具的数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悬挂高度必须满足照度均匀度的要求,达到规定的照度标准。灯具悬挂高度距桌面不应低于1700mm。生物实验室的实验桌上宜设局部照明。教学用的照明要能够分楼、分层、分部位控制。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表4-3的规定。 表4-2 各类用房平均照度表用房名称 平均照度 (LX) 规定照度的平面照度均匀度 普通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劳动教室、劳动技术教室、语言教室、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 地理教室、科技活动室、办公室、 卫生保健室 150 桌 面不低于0.7 教室的方黑板 200 黑板垂直面不低于0.7 计算机教室、图书馆(室)阅览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德育展览室 200 桌 面厕所、走道、楼梯间 20 地 面3、通风换气。教学、办公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必须保持室内有良好的空气质量。教学用房应有换气设施,确保室内空气中CO2的浓度低于1.5。可采用开窗换气或与开启小气窗相结合的方式换气;外墙上的换气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1.67%,设于走廊墙上的换气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3.34%。当采用附墙竖向排气道时,排气口应设在每层排气道的顶部(临近天棚处)位置,排气口大小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并设调节风门。化学实验室、药品贮藏室及贮藏柜、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有效的排气装置。第五章 公用工程方案一、给水排水(一)设计依据1、国家及当地有关规范、技术规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2、上级部门批准的文件及业主提供的关于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和有关资料。3、建筑专业及其它提供的相关资料。(二)、给水系统1、水源: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供水压力0.30MPa。本工程从市政道路上引一根DN150给水管入校区,并成环。2、用水量:本项目用水量为最高日用水量为270m3/d,最大时用水量为44 m3/h。表5-1 用水量定额序号用水量用水量定额使用时间(h)时变化系数备注1教学楼30(L/P.d)81.52学生宿舍100(L/P.d)1223行政办公楼40L/人.天81.54教师宿舍200L/人.天242.55食堂20L/·d121.53、系统简介:(1)供水方式为:采用城镇管网直接供水的方式。(2)不同用途的用水设水表计量。(3)食堂及淋浴热水供应采用高温锅炉。(三)排水系统1、排水量区域内最高日生活排水量:243 m3/d,最大时生活排水量:40 m3/h。本项目室内、外排水系统均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室外排水管道就近城市排水管网;室外场地、车道雨水经汇集室外雨水管网,最终就近排向城市雨水管网。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增大排水坡度,以免堵塞。2、屋面雨水、阳台雨水、空调冷凝水有组织收集排放。(四)雨水系统1、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管网。2、室外采用有组织排水系统,在道路两旁设置雨水口收集雨水,进入室外雨水管道,经管道汇总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3、屋面、室外场地雨水设计参照成都地区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P=2a);(L/S·ha)t=5min,暴雨强度q=349L/s.ha,即126mm/h。场地综合径流系数取0.40,本项目净用地面积:约4.1万,雨水流量约:400L/s。(五)管材及接口1、生活给水管:室外供水环管采用孔网钢带塑料复合管(加强型),电熔连接;室内给水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DN<100为丝扣连接,DN100为卡箍连接;室内支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2、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丝口、法兰(或卡箍)连接。3、室内雨水、污水、废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胶粘剂粘接。4、外露的雨水、阳台排水、空调冷凝水排水管道均采用防紫外线型UPVC管,承插连接。5、室外污废水与雨水管道采用UPVC双壁波纹排水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砂垫层基础。(六)给排水节能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件。各用水部门分别计量。(七)卫生防疫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避免二次污染。室内污水排水管道系统设置通气管或伸顶通气管,改善排水水力条件和卫生间的空气卫生条件。除必须设置地漏的场所外,对不宜有水流动的地方少设或不设地漏。所设地漏保证有良好的水封。二、消防给水系统1、消防标准:根据规范,本工程按普通办公楼进行消火栓系统设计,火灾持续时间为2h;2、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序号消防系统名称用水量标准火灾延续时间一次灭火用水量1室内消火栓系统15(L/s)2h108m32室外消火栓系统15(L/s)2h180m3合计288m33、给水系统本工作从市政道路上引一根DN150给水管入校区,并在校区内形成环状,供室外消火栓用水,环状管网上设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室内消火栓采用临时高压供水系统。设消防水池一座,有效容积288m3.设两台室内消火栓给水泵(一用一备),从消防水池吸水加压,供给各建筑室内消火栓用水。在最高建筑教学楼屋顶最高处设9m3消防水箱供火灾初期10min消防用水。各建筑设室内消火栓,保证两股水注到达室内任何部位。4、各建筑还按规范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5、管材及接口:室内消防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或者采用丝扣连接,DN100mm或者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室外埋地消防管采用孔网钢带塑料复合管(加强型),电熔连接。三、电气设计(一)强电部分本工程电力负荷计算采用单位指标法:30KVA/,装设功率为:600KVA。本工程电力负荷为三级负荷,由市政引入一路10V电源,在室外设置一台500KVA的预装修箱式变电站。(二)弱电部分电视、电话、网络系统均由市政引入相关设备间,根据广电及相关部门要求设置设备及管线。宿舍、教学楼、综合楼考虑电话、电视、网络、广播。四、暖通设计(一)主要设计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JGJ134-200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二)设计内容教学楼公共卫生间通风设计、教师住宿楼卫生间通风设计以及教学楼空调设计。(三)卫生间通风设计1、教学楼卫生间排风量每小时不小于10次换气次数计算排风量。2、学生住宿楼卫生间排风量每小时不小于8次换气次数计算排风量。(四)空调设计教学楼采用分体空调。(五)消声减振及环保1、通风设备均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并设置消声器以控制噪声对室外环境的影响,使之符合国家的噪声控制标准。2、通风设备的安装均采用减振、隔振措施。五、防雷设计本工程防雷等级为二类。建筑防雷的装置满足防直击雷、侧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接闪器:在屋顶采用10镀锌扁钢作为接闪器沿女儿墙四周敷设,屋顶避雷连接线网格满足相应要求。接地体: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接地体,建筑物基础内钢筋焊接连成一个整体,每根防雷引下线在室外地坪下0.5m处预留外引端子板(设接线盒),当实测电阻值达不到标时再做人工接地体,施工时若有护坡桩,应利用护坡桩钢筋做自然接地体。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如金属通风管、屋顶风机、金属屋面、金属屋架等均应与避雷带可靠焊接。室外接地凡焊接处均应刷沥青防腐。本工程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梯机房、弱电设备机房等的接地共用统一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应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联结,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各种型号的等电位卡子,不允许在金属管道上焊接。卫生间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从适当的地方引出两根大于16结构钢筋至局部等电位箱LEB,局部等电位箱暗装,底跟地0.3m。将卫生间内所有金属管道、构件联结。具体做法参考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过电压保护:在变配电室低压母线上装设电涌保护器(SPD);各建筑物进线总配电箱内装电涌保护器。屋顶室外风机、室外照明配电箱内装设电涌保护器。计算机电源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引入端、电信弱电系统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本工程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电源在配电箱作PEN线重复接地,要求接地电阻小于等于1欧姆,并作总等电位联结,之后的线路N线与PE线严格分开不得再连接。在总配电箱入户设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该箱等电位联结出线为-40X4热镀锌扁钢,接地干线为-40X4热镀锌扁钢,凡进出建筑物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及配电箱PE排均应作等电位联结。第六章 节能方案一、项目概况教学楼9592.10,行政楼1722.85,食堂和厨房1706.25,学生宿舍2703.04,后勤及其他400,环形跑道200m,校园区域工程28600。二、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三、能耗状况与能耗指标分析本项目根据国家和广汉市的相关节能与环保政策,本着节能、环保、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项目区域定位、公建类型和外部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能源形式。本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主要为电能,主要用于满足建筑物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附带一部分食堂天然气消耗。项目认真贯彻国家节能、节材、节水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节能设计标准和节能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对于公共建筑部分的维护结构热工设计,暖通部分的节能设计均以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作为依据,使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达到相关要求。(一)项目用电量空调系统耗电量:该项目办公用房设分体式空调系统,根据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相关规定,办公楼室内温度冬季不高于18,夏季不低于26,建筑空调年耗电量50kWh/m2。空调年耗电量0.5万千瓦时/年项目空调用能指标年耗电量指标空调年耗电量50kWh/m20.54万kWh采暖期室内环境温度空调降温期室内环境温度1826照明耗电量:教学楼照明年耗电量=5.76万千瓦时行政楼照明年耗电量1.04万千瓦时学生宿舍照明年耗电量1.73万千瓦时食堂及厨房照明年耗电量=0.03万千瓦时运动场照明年耗电量=0.14万千瓦时其他照明年耗电量=0.03万千瓦时其他设施年耗电量=1.2万千瓦时工程年耗电量5.76+1.04+1.73+0.03+0.14+0.03+1.2+0.510.47万千瓦时(二)项目用水量:本项目市政给水压力按照0.4Mpa考虑;给水系统从市政自来水干管上接入。本项目用水量为最高日用水量为270m3/d,最大时用水量为44 m3/h (三)项目天然气用气量:本项目的学生食堂,主要用于供应学生用餐,天然气用气指标取0.2m3/d·人,用餐人数按1500人计算,该项目天然气用气量为300m3/d,年耗气量为6万 m3。(四)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和总能耗分析该项目年耗电量为10.47万千瓦时,按照1kWh折合0.327kg标准煤计算,项目年耗电量折标煤为34.24吨标准煤。年需燃气量为60000立方米,按照1m3折合1.33kg标准煤计算,项目年耗气量折标煤为79.8吨标准煤。项目年用能总量为114.04吨标准煤。其中,项目总建筑面积16124.24,单位建筑面积年综合能耗0.007吨标准煤/,项目单位投资年能耗为0.057吨标煤/万元。四、节能潜力分析建筑:本工程中消耗能源较大的建筑物是教学楼和学生宿舍,主要是照明、空调设施用电量较大。建筑可以通过总平面合理布置、选择合适的建筑物外形、改善外墙、屋顶、门窗等的热工性能(包括平均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及气密性要求)等方式,降低空调能耗,有效地节约电能。给排水:本工程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主要潜力包括合理控制供水支管压力,避免爆管,同时可节约用电;节水型洁具和阀门的选用是本工程节水的重点。供电:供配电系统应通过分析用电设备情况,合理选择变配电位置使之深入负荷中心,配置合理的无功补偿装置,有效减少系统损失。教学、办公性质用房的照明负荷较大,应该严格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的相关要求,选择相应的照度标准和适当的照明灯具及光源,尽量满足规范中功率密度的目标值。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