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高校教师资格证深度自测试题.docx
-
资源ID:38565393
资源大小:45.8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国家高校教师资格证深度自测试题.docx
202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智商的正确公式是( )。A.IQ=MA/CA×100B.IQ=CA/MA×100C.IQ=MA/CA×50D.IQ=CA/MA×50【答案】 A2. 【问题】 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A.提高师德认识B.锻炼师德意志C.坚定师德信念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答案】 D3. 【问题】 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是人的( )。A.需要B.动机C.意志D.理想【答案】 A4. 【问题】 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视觉编码B.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语言中介编码【答案】 A5. 【问题】 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A.有意义学习理论B.认知发现学习理论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 D6. 【问题】 下列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答案】 B7. 【问题】 教师道德原则在教育领域中体现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 )。A.教师职业和社会职业行为总体道德要求的关系B.教师社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C.教师道德行为与社会对教师道德期望之间的关系D.教师个人与他人和社会整体教育利益的关系【答案】 D8. 【问题】 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 )A.联合群体B.正式群体C.松散群体D.非正式群体【答案】 D9. 【问题】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纵向迁移B.侧向迁移C.特殊迁移D.学会学习【答案】 B10. 【问题】 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答案】 C11. 【问题】 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称为( )。A.个案法B.谈话法C.产品分析法D.测验法【答案】 A12. 【问题】 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A.自我实现理论B.成败归因理论C.动机期望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答案】 C13. 【问题】 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B.粘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答案】 A14. 【问题】 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的特点。A.丰富性B.完整性C.概括性D.稳定性【答案】 A15. 【问题】 认为如果青少年能充分拥有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的了解,即能增进其职业生涯的正确性的学派是( )。A.人本主义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特质因素学派D.认知主义学派【答案】 C16. 【问题】 教书育人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实现()的教育目标。A.培养社会主义人才B.社会主义德育C.立德树人D.博雅教育【答案】 C17. 【问题】 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是()。A.正抑制B.负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答案】 C18. 【问题】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环节。下面不是它的功能的是:( )。A.调节功能B.激励一动机功能C.导向功能D.反馈功能【答案】 C19. 【问题】 在心理学、一个人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即为人的( )。A.道德B.品德C.性格D.人格【答案】 C20. 【问题】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哪两个过程的循环而不断发展的()。A.调整和平衡B.同化和顺应C.反馈和改变D.顺应和平衡【答案】 B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孔子提出的教师道德规范有( )。A.有教无类B.诲人不倦C.言传身教D.不耻下问【答案】 ABCD2. 【问题】 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中存在着片面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A.虚荣心较强B.过高评价自己C.好胜心太强D.过低评价自己【答案】 BD3. 【问题】 下列属于观察学习的过程的是()。A.注意B.保持C.模仿D.动机E.动作再现确认答案【答案】 ABD4. 【问题】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哪两个过程的循环而不断发展的( )A.调整过程B.同化过程C.反馈过程D.顺应过程【答案】 BD5. 【问题】 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者的是( )。A.詹姆士B.华生C.苛勒D.斯金纳E.冯特【答案】 BD6. 【问题】 对中国共产党“新气象新作为”理解正确的是( )。A.“新气象新作为”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面貌的新期望B.“新气象”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C.“新气象”要求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各方面继续展现新面貌,确保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D.“新作为”涵盖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军、治理社会等重要领域的实践【答案】 ABCD7. 【问题】 教师对自身行为的自觉表现在( )。A.教师在行为前对自己将要做什么、怎样做有自觉意识B.教师在行动前对行为后果有自觉意识C.教师在行为前对所要选择的行为有清晰的道德自我意识D.教师在行为前对所选行为的道德意识,是出于对一定社会的教师道德准则的“应该”与否的理解【答案】 ABCD8. 【问题】 以下关于各社会发展阶段教师职业发展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没有专门人员从事教育活动B.奴隶社会教育活动实现专门化,教师成为一种专门职业C.封建社会教师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非官莫属D.资本主义社会,师范教育兴起,揭开了教师职业发展新的一页【答案】 ABD9. 【问题】 参照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可以( )。A.在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设定教育行政许可B.对教育行政许可规定具体实施的程序、条件等C.向国务院提出有关增设、修改、废止教育行政许可的立法建议D.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有关增设、修改、废止教育行政许可的立法建议【答案】 BC10. 【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 )。A.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B.全面推行教育产业化C.促进国际化D.加强行政化【答案】 AC11. 【问题】 教师良心作为教师道德的首要范畴,具有( )。A.公正性B.变化性C.广泛性D.内隐性E.综合性【答案】 ACD12. 【问题】 高校教师价值观是( )。A.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B.在价值认识基础上形成的C.是对客体价值的一种稳定看法或思维定势D.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答案】 ABC13. 【问题】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 )。A.制定主体不同B.调整教育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C.表现形式不同D.实施方式不同E.稳定性不同【答案】 ABCD14. 【问题】 在教师道德品质构成中,道德情感作用体现为( )。A.评价作用B.调节作用C.信号作用D.基础作用【答案】 ABC15. 【问题】 大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 )。A.构建意义B.构建程序C.构建原则D.构建的具体指标【答案】 ACD16. 【问题】 作为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正确的功利意识应该是( )。A.以义谋利B.见利思义C.义利兼顾D.重利轻义【答案】 ABC17. 【问题】 所谓教育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教育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包括( )。A.人们对教育法律精神实质的理解B.对教育法律实施作用的评价C.对教育行政执法和司法的信任程度D.遵守并运用教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等【答案】 ABCD18. 【问题】 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考虑的因素有( )。A.学习者B.行为C.条件D.程度E.因果【答案】 ABCD19. 【问题】 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 )。A.自由化B.终身化C.国际化D.行政化【答案】 BC20. 【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表现为( )。A.鲜明的继承性B.强烈的责任性C.独特的示范性D.形象的多样性E.严格的标准性【答案】 ABC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在课上上说中国坏话,骂这个社会成为了时尚,逢课必讲“瞧瞧人家国外”成为普遍现象,针对微友类似的留言,辽宁日报日报记者奔赴东西南北中,深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5座城市20多所高校,用了半个月的实践,听了近百堂专业课,发现了这种“眦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为此,该报刊发了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说中国提出质疑。(2014年11月11日辽宁日报)面对舆论对“眦必中国”怪像的质疑,有人不以为然,甚至将其与“学术自由”和“发牢骚、讲怪话”混为一谈。请结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解疑释惑、教书育人,是包括高校老师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师者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性格形成和品德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面对将中国视为负面典型案例库、动辄“呲必中国”的负面言论,常常将负面情绪传导给学生的高校教师,无法担当起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重任。(2)正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一样,社会主义中国不尽完善、不如人意的瑕疵之处仍不可避免。对那些批评祖国最厉害的人们不以恶意揣度,但前提却必须是胸怀一腔“爱恋”的希冀与善意。而不是不遗余力地一味谪贬、诋毁,甚至是一种仇视。(3)指出少数高校教师言行之不妥,并不说一定要为国家的缺憾刻意掩饰,而是要在披露与展示的鼓与呼的同时,尽力为其补足短板献计献策并付诸实践。每一个国人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都是致力于民族复兴的梦之队成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应该是公民个体与国家命运密不可分的亲子血缘。缺乏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大学课堂,弥漫的是割断历史、是非混淆的信念动摇,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思维短视,是崇洋媚外、厚黑保身的情感失落,此等“误人子弟”的后果贻患无穷、害莫大焉。(4)发生在大学讲堂里的“呲必中国”,绝非一般老百姓“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街谈巷语,危及的是“爱我中华”的民族大义,是亟待较真儿和务必厘清的大是大非问题。“牢骚太盛防肠断”,摒弃“呲必中国”怪像,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占领大学课堂,才能不悖“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2. 某高校一位教授高等数学的教师十分严格,学生作业有潦草马虎的他定会让其重做,作业不交的一定点名批评,学生旷课的他主动约时间给学生补课,结果许多学生都不喜欢他。但这些大学生毕业工作多年返校后都非常尊敬和爱戴这位教师,感谢他当时的严格。请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就“怎样做到爱生?”问题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爱生规范是“真心关爱大学生,严格要求大学生,公正对待大学生,做大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大学生的学校的合法权益。”可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生表现。(2)爱和严是相辅相成的。对大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一方面教师的严格必须以爱为基础,不能让它变成那种让大学生感到害怕、敬而远之的严厉;另一方面,又必须对爱有所限制,它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感情用事,不能对大学生溺爱和放纵。从本质上来说,严格要求本身就是一种对大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无比深成的爱,严格要求大学生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就是要做到以严导其行,以爱动其情;严在当严处,严在细微中。(3)严格要求大学生还体现在日常管理上,当发现学生犯错后,不是粗暴地进行指责,而是耐心地询问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要心平气和的探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管理育人。3. 某高校隶属于省教育厅,2012年10月该校大学数学教师李某在评职称提交的科研资料中有一篇论文经人举报涉嫌抄袭。该校职称评审委员会经过调查,发现该篇论文与国外刊物上发表的一篇英文版论文90%相似,该教师只是简单的翻译为中文即以本人名义在国内中文刊物上发表。职称评审委员会发现后将情况报到学校,学校认为李某作为一名教师,在科研和评职称过程中弄虚作假,情节恶劣,最终学校经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将李某解聘。李某不服,认为学校处罚过严。请仔细阅读上述案例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学校对李某做出了解聘的决定,李某如果不服,可以向哪个部门提出申诉?2.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多少日内做出处理?3.如果李某对受理申诉的部门处理决定还不服,按照我国教育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他有哪几种权利救济方式可以选择?【答案】1.李某如果对学校的解聘决定不服,可以向省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2.受理申诉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30日内,做出处理。3.如果李某对受理申诉的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向省级人民政府申请复核或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考生可结合实际自由发挥)4. 程诚是物电学院三年级学生,身体健康,篮球和游泳是他喜欢的运动项目,在班上与同学们关系都相处得很好。他为人豪爽,性格开朗,在男女同学群中总是谈笑风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该生擅长摄影洗印的暗房操作,被同学誉为“暗房高手”。但他有一个大毛病:不敢和女同学单独相处,他为此万分苦恼,并常常暗暗自责:“真没有出息,这算什么男子汉”。一次摄影课,他正一个人在暗房操作。突然女同学张莉闯了进来,要他告诉她冲洗操作技术。他一时心理就紧张到了极点,浑身冒汗、呼吸急促,平时熟练的动作,当时就被弄得一塌糊涂,真的是到了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的地步,特别是当张莉贴近他向他问问题,他能感受到她的呼吸的时候,他都快要失控了。最后,他终于支持不住了,只是说了一句“这里好闷”就匆匆地跑出了暗房。第二天,当张莉问他昨天的事时,他只好说我昨天病了,但心里十分内疚,觉得对不起同学。结合案例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程诚有什么样的心理障碍问题二:确定程诚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依据是什么问题三: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帮助程诚摆脱困境【答案】(1)程诚的心理障碍为情绪障碍。(2)依据是程诚没有幻觉和妄想的症状表现,因此排除了其精神障碍的可能,此外程诚身体健康,喜欢运动,并且与其他同学的关系都相处的很好,只是他在同异性单独相处时才会产生高度焦虑,具体表现为浑身冒汗、呼吸急促、手足失措、语无伦次等生理症状,因此诊断程诚为情绪障碍。(3)可以用行为矫正法对他进行心理治疗。其原理如下:行为矫正法是根据学习理论,对个体进行反复的训练,以达到矫正适应不良的行为的治疗方法,称为行为矫正或行为疗法。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把人的行为看作是通过学习并经强化手段形成的。依据同理,人的病态心理、躯体症状或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再学习,条件反射和强化手段来消除和纠正,重建健康和良好的行为。行为矫正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五种:阳性强化和消退法。用操作条件的系统强化可以改变行为,例如,矫正一个孩子的孤独行为,当他与其他儿童一起玩时,教师用给予关注加以强化;当他单独玩而不与人交往时,就不予关注,使这种行为消退。代币券制度法。这种方法是用代换券的办法奖励他们做出所希望的行为。代币券可以用筹码、票证或活动。使用时对矫正行为确定一定的标准和强化程序,从质与量两个方面选择和评定强化的行为。厌恶法与奖励法。前者是以恶性条件刺激与病态反应多次结合,使患者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而与原来的病态行为相对抗,通过不断重复的恶性刺激以达到消退。后者是用语言信息或奖品逐步强化患者已改善的行为,直至不良行为消退。系统脱敏法。如果某种平常的刺激引起了患者的变态反应(如恐怖症),对这种敏感现象可以用条件反射学习过程中的刺激代替、增强、减弱等原理,安排另外一种情境,使个体同时产生两种互不相容或不能并存的反应,这两种反应,一为原有的失常反应,另一种为需要建立的正常反应。因为这两种反应不能同时并存,就要设法使正常的反应加强,使失常的反应减弱,借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模仿法。模仿法是运用学习理论中的社会性增强作用,使患者观察别人的正常行为,或者通过与别人的社会交往,模仿被观察者的正常行为,帮助患者改变病态行为。因而亦称观察学习法。程诚的情绪障碍主要以焦虑和恐怖为主要症状,因此可以用行为矫正法进行治疗。5. 小张是某校大三本科学生,学校以实习为名,安排他们进入一家快递分拣包裹,且不参加者扣1000元押金。小张认为学校安排实习与自己专业无关,侵犯其教育权,遂和同学们商议,像学校的主管教育部分反应申诉,学校以其违反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等”为由,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开除小张学籍,并通知其父母来校,向他们宣读了处理决定,并劝其尽快将小张领回家。(1)学校的处理决定是否正确?该学校处理程序有哪些不妥?(2)小张可以采取哪些教育权利救济途径?【答案】(1)学校的处理决定是不正确的,首先学校安排实习应和学生的专业相同或相近,学校安排的实习与小张的专业完全不同,且要交扣押金1000元,违反大学生实习的相关规定,小张有权在学校侵犯自己的权益时进行申诉。小张的行为并没有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学校处理的定性并不准确。其次,学校的处理程序上也不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申诉和申辩”,第58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59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期限。”很明显学校的行为违反这几条规定。(2)小张可以采取哪些教育权利救济途径有:教育申诉、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诉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