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一一秦汉知识点 .pdf
-
资源ID:38592589
资源大小:89.0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一一秦汉知识点 .pdf
知识点大全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 (前 2070- 前 1600 )前 2070 禹建夏禹死启继公天下 变为家天下 ,世袭代替禅让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武装、官职、监狱,制定刑法,国家机构初具规模地域: 山南河西 (今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建都阳城(河南登封)灭亡:夏王桀,暴虐无道,自比太阳。前1600 ,黄河下游商汤灭夏(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二商(前1600 至 前 1046 )前 1600 ,商汤灭夏,建都亳(河南商丘)商中期,盘庚迁都殷(河南安阳), 商朝又称殷朝灭亡残暴统治:纣王炮烙之刑。人祭和人殉。武王伐纣: 商末,西方属国周武王进攻商都,史称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前 1046 ,武王纣王商都郊外牧野激战。纣王军队倒戈,纣王自焚,商灭三西周(前 1046 至 前 771 )前 1046 牧野 之战,周武王 灭商 ,都镐京 (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前 841厉王贪财好利, “国人暴动 ” ,厉王外逃;“周召共和”。前 771 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 周幽王 ,西 周灭亡;前 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邑 ,史称东周。厉王令人监视百姓,使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进谏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周幽王宠爱褒拟,废掉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改立褒拟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至母家申侯处避难。申侯联合犬戎起兵。宜白就是后来的周平王。四井田制和分封制为巩固统治,经济井田,政治分封1、 井田制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内容土地 王有;分封诸侯 (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交纳贡赋井形奴种 (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奴隶集体耕种)瓦解春秋战国铁器 、牛耕的使用 +私田出现,井田瓦解春秋晚期鲁国 初税亩 和其他国家赋税制,实际承认私田合法化 ,是井田制瓦解标志。商秧变法,废井田,标志着井田制的崩溃2、分封制性质西周地方行政制度、目的巩固政权内容 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 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齐鲁宋、燕卫晋等)诸侯 服从 周王, 贡献财物 ,随同 作战作用初期 客观 上巩固统治 ,扩大疆域 ;也造成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王权的衰 落和 诸侯权力膨胀。3、井田制与分封制 分封制是商周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上层建筑,井田制是其 经济制度和 周的 经济基础 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 西周走向强盛。 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夏朝阳城(今河南登封)前 2070 年禹前 1600 年夏桀商朝亳(今河南郑州 ) 殷(今河南安阳 ) 前 1600 年商汤前 1046 年商纣王西周镐京 (今陕西西安 ) 前 1046 年周武王前 771 年周幽王东周洛邑(洛阳)前 770 周平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知识点大全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一、农业、畜牧业发展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采取奴隶集体耕作方式奴隶劳动发展表现A农作物品种 增多 。商周 已种植五谷B耕作技术 提高 。商和西周时期,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使用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 青铜农具。懂得 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C、农田水利 发展D作物产量增加。粮食除食用外,酿酒业出现。商畜牧业:占重要地 位,饲养 家畜很多。除食用外,还用于 拉车和祭祖二、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西丝商玉商周 酒漆商西原始瓷器和夏商周青铜器1青铜夏商周被称为 青铜时代 。夏青铜器 目前发现尚少。 目前所知 最早夏 青铜器,是 二里头遗址 (河南 )中发现的,有刀、锥、鱼钩、铃等小件器物和爵。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朔 。手工业的 主要部门 。A1 商生产规模大, 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士和贵族使用。铸造技术精湛先进 。铸造 830 多公斤重的 司母戊鼎 ,需要二三百人合作,才能完成A2 西周进一步发展,产品 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 有些动物形状器皿栩栩如生。河南西周虢国墓地出土的青铜礼器,多达 180 件,加上工具和车马饰件,总数有五千余件。繁盛表现 :A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B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认识: 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飞跃。青铜器成为 上古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2玉器加工商代 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好墓就出土玉器750 件3纺织业西周 的丝织品已出现 斜纹提花织物 、刺绣 ,说明当时 纺织业的进步4陶瓷业商和西周 遗址里出现了 原始瓷器,5漆的使用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商周漆器 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周朝 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车身、车篷都用漆来装饰。6酿酒业商周时 ,酿酒业就已经很发达三、商业交通和城市1商业交通夏: 交通工具 种类多 。古书上说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 ,等等。商: 商重视 商业和交通, 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 以贝作为货币 。 商都 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西: 路,从都城镐京到全国有宽广的大道,路面平坦。商周: 道路沿途, 设有旅舍 ,并建立了 邮驿传递制 度。对道路 维护和管 理已有较为系统完善的措施。商业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交通发展 促进和反映商业的发展、奴隶制王权的加强,增进了 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2城市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交通中心,早期国家机器发展、王权加强的表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知识点大全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特点时代特点: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大变革时期 。A奴隶制经济基础动摇,政治上 王室衰微 ,分封制已成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B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各诸侯国掠夺土地和人口以扩大统治范围,进行长期争霸兼并战争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春秋时期(前770 至前 476) ,是奴隶社会 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前475 至前 221) ,是封建社会 的形成时期 。前 475 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东周建立王室衰微前 770 周平王迁都洛邑(即洛阳),史称东周。王畿之地只剩下洛阳周围二百来里。周王东迁后,周王室不再被诸侯所重视,逐渐成为强大诸侯的附庸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命令,不再朝勤纳2春秋争霸“周郑交质时期春秋初年,郑国首先向周天子挑战。郑国以帮助周平王东迁有功,其势力发展很快,郑庄公首先称霸,有两个重要事件:“ 周郑交质”,即周郑互换太子为人质。郑庄公打败周桓王,周桓王被射伤肩部,天子威信扫地,周王室从此一蹶不振。齐桓公称霸(齐是周初姜尚的封国)任用管仲为相 ,积极改革,很快成为东方强国以“尊王攘夷” 为口号, 联合 黄河中游诸侯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前 7 世纪中期,桓公葵丘 (今河南兰考) 会盟 ,成为霸主。周王室派代表参加,承认桓公中原霸主地位晋楚争霸时期前 7 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楚军大败,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退避三舍)前 6 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问鼎中原)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 鼎是王位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吴越争霸时期春秋末,崛起于长江下游 的吴国和 钱塘江流域 的越国相继称霸吴王阖闾先攻入楚都 ,成为长江中下游的霸主前 5 世纪初,吴王夫差灭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终于灭吴, 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阅读战国兼并形势图 ,掌握七雄地理位置P11)1 “战国七雄形成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大权公元前 403 年,晋国的 赵魏韩 三家大夫被周王封为诸侯,正式分晋齐大夫田氏废掉原来姜氏而为诸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 政治格局(七雄指秦、楚、齐、燕、韩、赵、魏)2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魏国强盛中原三家分晋后,魏国最强。魏 李悝变法 ,国势大增, 成为战国初期强国。魏齐争霸前 4中期,齐魏强盛,中原形成齐魏交战局面 。经桂陵之战和马陵(山东郯城)之战 ,齐两次打败魏,魏大为削弱桂陵(河南长垣 yu n 西北 )之战又称“ 围魏救赵”。 前 4 世纪中期,魏国伐赵,围其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和孙膑前往救援,引兵直攻魏都大梁。魏兵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大败魏军。后来,魏国与齐国再次交战。齐国派孙摈诱敌深入,魏国大将庞渭带兵十万进心齐国。魏军在狭窄的马陵道遭齐军伏击,全军覆没,主帅庞渭自杀身亡。孙膑用“ 退兵减灶” 之计,战败庞涓的著名战例。秦齐互帝时期前 4 世纪后期,秦商鞅变法后,由弱变强,屡败韩魏,成为西方强国,形成与东方齐国双雄对峙的新格局。秦国一时难以征服东方六国,秦昭王采取“远交近攻”,尊齐泯王为东帝,自称西帝。秦齐出现暂时的互帝局面秦国独霸时期前 3 世纪以后,楚齐两强衰落 。秦国 无敌于天下。前 260 年长平之战 ,秦打败赵,着手进行统一战争。长平之战是战国兼并战争中 规模最大 、杀伤最多 战役前 256 年灭西周君,周王朝统治的最后象征被消灭。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性质:开始具有 封建兼并战争 的性质,以后逐渐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1、春秋战国,中原华夏族四周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北方有匈奴 、东胡 ,西方有戎 ,南方有越 等。2、通过经 济文化交流 和频繁的 战争, 各民族逐步 融合 。3、融合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知识点大全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我国使用铁器经历的重要时期。出现于西周;春秋开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战国推广; 西汉普及。我国使用牛耕经历的重要时期。春秋开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战国推广; 西汉普及。水利工程 ,夏朝就有了原始灌溉技术,春秋战国水利灌溉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人们改造自然能力进一步增强。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1铁农具使用我国 铁器使用 ,可上溯到 西周晚朝春秋, 铁农具 开始出现战国, 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到来, 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2牛耕推广春秋战国,人们 开始用牛犁耕 并逐渐推广。牛耕运用,是 农用动力 的一次革命耕犁的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3水利灌溉中原地区 已普遍 用桔槔 来灌溉农田。水利 工程推动 农业 发展。A春秋: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在今安徽寿县)B战国:西门豹在魏国修筑的西门豹渠。洗胃C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秦李D韩国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含真情)芍波在安徽寿县,灌溉面积一万多顷。都江堰在四川都江堰市,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底从此成为天府之国 。郑国渠由韩国水工郑国在泾渭水系所建,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二手工业的发展麻布纤维相当细 。池海井盐 曲造酒;战国 考工记,夹纻 漆工艺春秋莲鹤一方壶,金银错雕铸青铜器;铸铁柔化两千年纺织业麻布纤维相当细密煮盐业山西的 池盐, 山东 的海盐 和四川 井盐。酿酒业人们已能用 曲造酒青铜铸造春秋中期珍品:莲鹤方壶金银错新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发展,使青铜器皿精致美观。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 早两千年以上漆工艺战国 夹纻 漆工艺 技术考工记战国 有关 手工业工艺 的专著 当时世界独一无二记述了 齐国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三商业和城市1商业发达商业活动主要在大城市中 进行,以 土特产品交流 为主。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不少商品 主要服务于社会上层,主要商品是 生活用品。农村处于 自给自足的状态 。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商品经济。2商业中心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湖北荆州)等3、有名大商人春秋后期 的范蠡,在陶邑家富巨万,号称“陶朱公”。陶朱公后来成为富商的代名词。战国后期 大商人吕不韦。四由公田到私田1、春秋战国:由于铁器 使用和 牛耕 推广,荒地被开垦,出现 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 。2、 私田主人 控制私田产品, 不缴纳给国君改变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让劳动者 交出大部分 产品后,可以 保留一部分产品。耕种人 变为封建农民 ,私田主人 成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地主缴地租。这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知识点大全战国时期,社会动乱不息,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发展,其原因有哪些呢?(1)根本原因是 铁器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所有制这种新型生产关系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2)水利工程的兴修,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及其辛勤劳动。(4)天文历法的进步,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又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五春秋战国变法1 原因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 (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相应剥削方式产生。政治原因: 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 战国时 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 封建土地私有 制所代替直接原因: 要求政治改革, 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统治。2 表现春秋赋税制度变化,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春秋 齐国管仲 相地而衰征 ;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前 6 初 鲁国的 初税亩 : 实行按亩收税。“相地而衰征” 和“ 初税亩”,承认私田主人对私田所有权。 战国变法运动:魏李悝变法,楚吴起变法和秦商殃变法李惶变法: 尽地力之教 、发展农业生产,制定法经,加强地主阶级专政等。吴起变法: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分封制、整顿吏治等。3 影响变法运动进行了一百多年,新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商鞅变法(前 356前 338 年)1 原因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提高(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相应剥削方式产生政治原因 :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要求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以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直接原因:秦孝公要求秦国改变落后的状况2 内容(1)第 1 次: “令民为什伍” ,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 燔诗书而明法令“(2)第 2 次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3 性质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次比较彻底的政治改革。4 意义废除了 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 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 新兴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使秦国强盛起来 ,为秦统一六国奠基了基础。变法措施在秦国继续下去,他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消极:实行的 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国也造成了消极影响。5 成功原因顺应了 历史发展潮流(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制度建立)。顺乎民心 ,执行坚决。措施得当。秦孝公的支持和重用,也是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商鞅的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知识点大全造成“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历史现象的因素是商鞅变法商秧变法 损害奴隶主贵族利益,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 但变法顺应 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制度建立),顺乎民心,执行坚决。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要求,得到其支持和拥护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改革是曲折。旧势力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改革要付出代价。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春秋1老子春秋思想家 ,道家创始 人学说核心是“ 道” 。认为世界 万物本源为 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唯心论)政治上 主张 无为 ,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学说含有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A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着。B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互相依存而且互相转化。祸今,福之所倚;福今,祸之所伏,学说记录在 道德经 里。2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思想核心是“ 仁” 。对仁有许多解释,如 仁者,爱人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政治思想保守方面: 主张维护周礼 ,主张贵贱有序 、维护等级制度等方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主张逐步改良 。认为可 损益 旧章法,从夏到商周,制度是不断损益变化的,历史是不断演进的。教育家以有教无类 的思想办学, 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 的局面 。 推动 古代教育的发 展“学而优则仕” 思想,实质是 举贤 思想,通过教育,培养和选拔治国人才 。是对奴隶社会 “世卿世禄” 制的否定,有利于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保存古代典籍的贡献。相传孔子编订诗经 尚书礼 易和春秋五部书。即后来儒家“五经”思想成为 封建社 会的 正统思想 ,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 最主要的部分。对“仁” 的解释中,既有一些具有进步意识的新思想、新观念,也有维护奴隶制的旧思想、旧观念。如孔子提出的“ 仁者,爱人” 虽然是有阶级性的,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有一定的进步性。孔子教过的学生有三千多人,著名的有72 人,号称“ 七十二贤人”。他的学生中,有的是贫穷的平民,如颜渊住在陋巷,子路常食野菜;子张,鲁之鄙人也 ;曾参的母亲亲自织布。有的是贱人和犯人,如仲弓之父为贱人,公冶长曾被官府拘禁。二、百家争鸣战国 时期,各学派由于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不同,形成 百家争鸣 局面,主要有 儒、道、墨、法等以 儒墨 最有实力,有 非儒即墨 之说。 道家其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知识点大全墨子名翟,墨家 创始人战国初期 鲁国人 。思想 代表了平民的利益;主张 “兼爱”“非攻 ” 、 “尚贤”“兼爱” :就是爱一切人 ,不分 王公大人 和万民 的阶级差别“非攻 ” : 非攻反对战争 ,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 :主张任人唯贤 ,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他的思想 在当时比较进步。 墨子是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材料。其中记载了许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水平孟子和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继承和发展 了孔子的学说,被统治者尊为 亚圣 提出“ 仁政”“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认为暴君纣亡国原因是由于失去民心。主张给农民一定 的土地 ,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主张性本善荀子认为 自然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具有 唯物 思想。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是自然正常现象。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主张 制天命而用之 ,即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庄子战国时期 道家代表人物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学说,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鄙视富贵利禄 ,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韩非子战国 法家集大成者认为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应按现实需要 进行政治 改革 ,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主张 以法为本 来治国 ,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 。这种思想在战国的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是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手里。评价: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主张严刑峻法,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加强封建专制的要求。得到 秦王赢政的 赏识,秦统一后的许多政治措施,都是韩非子学说的应用和发展。三、繁荣的文学和艺术1、 诗经第一部 诗歌总集 ,共 305 篇。收集了 西周 至春秋中叶 的诗歌分风、雅、颂风是 周朝 诸侯国 民歌 ,称“国风”。大部分是春秋时作品。 诗经精华, 160 篇,有爱情诗、民俗民情诗,描述古代人民勤劳勇敢和反抗压迫的诗,对了解春秋社会经济,有参考价值。雅是 西周宫廷乐曲歌辞 ;颂为宗庙祭祖的具有 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屈原诗人, 世界文化名人 。采用楚国方言,利用南方民歌 的形式,创造出新诗歌体 裁-“楚辞 ” 。代表作 离骚 ,诗人感情真挚、想象丰富,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离骚 :我国 古代最长抒情诗 。采用象征、比喻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花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幅雄奇瑰丽图画。除离骚外,屈原作品还有九章九歌等。 1953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知识点大全3、诸子散文各有特色 ,孟子和庄子 文学史上 影响最大a孟子文风以 刚柔相济 的辩证见 长, 善运比喻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b庄子散文 文字优美,想象丰富,诸子中 才华横溢 大文学家。 名篇有 秋水道遥游 等老子文章: 深沉情感 ,丰富想象 和抽象哲理 。他描绘远古时代理想的小国寡民 ,令人如入其境。墨子文 章:推理与叙事相结合,有利于他对政治主张的表达和对一些科学技术的说明。韩非子善用 寓言比喻现实, 五蠢 批判五种无益于耕战的寄生虫。守株待兔故事,出于五蠢4艺术春秋战国 时, 绘画 已成为 独立的艺术 。主要内容有:A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 现存最古老的帛画。B四川成都出土的青铜器 “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 壶身刻画着宴乐、采桑、狞猎、攻战等多种场面。说明青铜器的装饰已由以前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像。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整套青铜编钟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四、天文和地理1、天文学春秋记载,前613, “有星孛入于北斗” 。世界公认的 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记录。比欧洲早六百七十多年。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基本上确立19 年 7 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 年。战国甘石星经 ,是世界上 最早的天文学 著作。 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2物理学战国墨子中的墨经记载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如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得很系统,被称为墨经光学八条3、地理战国时期出现早期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五、名医扁鹊战国名医采用 望、闻、问、切 四诊法诊断疾病;即结合望气色、听声音、询问病情,从脉象中诊出病情。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 的传统诊病法 ,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擅长切脉诊断,被奉为“脉学之宗”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一一秦汉第一节秦朝的统治一、秦朝的统一1.统一条件社会生产力提高,民族间、地域间联系加强春秋战国长期战乱,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诸侯争霸, 已局部统一 。秦国 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秦王赢政 雄才大略 ,实行了正确战略和策略:远交近攻。2.过程前 230 年至前 221 年 先后 灭六国 ; 统一越族 地区, 加强对西南地区 统治 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3.影响 结束了 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为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为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秦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生活两千万人。东大海,西陇西,南南海,北长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知识点大全秦始皇为统一岭南,下令兴修灵渠,以沟通 湘水和离水 ;联系 长江与珠江 两大水系。灵渠长三十多公里,位于广西兴安,是世界现存的古老人工运河之一。它便利了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灵渠中有陡门控制水量,船只可逐级上进和下降。灭六国后,秦始皇命蒙恬发兵30 万出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为了抵御匈奴南下进扰,巩固北部边防,秦始皇命蒙恬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整个工程 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眺,至辽东,延袤万余里。长城对抵御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起到一定作用,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公元前 221 年,秦王赢政以咸阳为都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政治: 立皇权;建官制;颁秦律经济: 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文化: 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影响加强 专制 中央集权 ,有利于 封建 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 初步奠定 和巩固国家 的统一 ,形成 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起了重要作用。秦地主阶级凭借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了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1、政治立皇权 。皇帝总揽行政、军事等大权建官制。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机构中央 ,设置 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事务;太尉管理军事。以下设诸卿,分掌政务(奉常掌宗庙礼仪,廷尉掌刑法,典客掌少数民族等事务。)地方,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丞相 、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以及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颁秦律。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2、经济土地 私有制 ,按亩纳税统一 度量衡、货币、车轨,修驰道(为控制国土,始皇下令修建由都城咸阳通达各地的驰道,东达燕齐,南抵吴楚)户籍管理:始皇时,让百姓申报土地,载于户籍,户籍上有年龄、土地等内容,国家依户籍征发赋税摇役。这成为国家统治制度。3、文化书同文。把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来,社会上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三 秦末农民战争(1)原因社会矛盾尖锐摇役繁重 。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筑长城,开灵渠,戍边塞,修驰道等刑罚严酷 。一人犯罪,株连亲族赋税沉重 。有田租,有人口税,其他苛捐杂税- 土地兼并严重 ,大量农民失去土地。(2)经过前 209,陈胜、吴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发动了农民起义。不久在 陈建立 张楚政权 。遭挫折,吴广陈胜先后被部下杀害。刘邦、项羽等反秦斗争。前207 年,刘邦军至咸阳附近,子婴投降,秦朝灭亡(3)意义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 推翻了秦 统治, 打击了 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统治者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历代农民 树立了榜样。高呼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汉初 布衣将相 局面的出现 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1、刺史制度(比秦严密)武帝分全国为 13 州,州为 监察区 ,设 刺史 进行 监察刺史 级别不高 ,巡察时 代表中央, 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东汉末刺史 监察权加强 ,逐步 增加 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刺史 ”改为“州牧” ,执掌州 军政 大权,成为 州的最高长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知识点大全东汉时,监察区域州,逐渐变成郡以上一级地方政权性质的地方行政区域。东汉末的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2、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内容汉初 在地方推行 郡县制与封国制 。封国 分王国和侯国王国 名义 受朝廷节 制,实际 与割据无异侯国 相当于县,封侯享用租税 ,无治民权 ,受所在 郡监督目的加强对地方控制影响但后期形成地方割据,形成“ 王国问题”解决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结果诸侯王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推恩令 武帝颁布规定诸侯王 死后 ,嫡长子继承王位 ;其他子弟 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 列侯归郡统辖。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附益之法:汉武帝颁布限制藩王,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 ,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 ,不得参与政事 。3、察举制为适应专制中央集权需要一种 由下而上 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两汉选官最主要途径之一。东汉,察举制 注重孝廉一科 ,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 ,称为 乡举里选。随着地方 豪强势力发展 ,国家行政组织日趋瘫痪,门第族望 成为选举主要 依据 ,累世公卿 的世家地主 因此形成 并发展起来东汉中后期, 被察举的人 成为举荐人的门生、故吏。门生故吏为了利禄,不惜以君臣、父子之礼对待举荐人。举荐人和门生、故吏的结合,形成官僚集团。汉代任用官吏特点:规定地方官要回避本籍 ,罪犯及其子孙不得为官等。官吏 没有任职时间规定。有的人一开始就能当上二千石的大官,有的人官至卿相却突然变成布衣。官吏能否久任,关键在于政绩。4、编户制度被正式编入 政府户籍 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 具有独立身份,依资产多少承担国家赋税和摇役、兵役。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除了基本的田租、人口税和更赋外,统治者还巧立名目,征收各种田亩附加税 等。除了正常摇役外,还要为官府服杂役,修宫殿,修道路 。妇女有时也被拉去服役。超期服役普遍 。这成为农民沉重负担,严重地影响正常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一、选择题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控制人口增长B 组织丁男练兵C 征收赋税依据D 维持地方治安二、问答题 汉承秦制 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一匈奴的兴衰1.匈奴兴起经济: 畜牧为 主。与中原交往中,也从事农业生 产。前 3 世纪 ,铁器使用深入各领域。政治: 秦汉时 ,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河套地区 ,形成 奴隶制国 家。西初, 不断南下进攻2.与西汉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知识点大全西汉初 ,限于国力 ,与匈 和亲 ,贸易往来武帝时 ,国力强盛 ,军事反攻 。 卫青、霍去病 与匈三次大战 匈受重创 ,迁徒漠北 双方争夺 重点转移到西部。匈奴内部混战 。 呼韩邪 单于归汉,其他各部游牧于漠北或西迁。汉元帝 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和睦相处40 多年3 与东汉关系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向汉称臣 。北匈退居漠北 ,威胁着 中原及河西、西域。东汉前期,窦固、窦宪 先后 大败北匈奴 。北匈奴 政权瓦解对东汉和西域的 威胁最后解除 。二张骞通西域_1、西汉张骞通西域_ 目的:武帝为反击匈奴,两次派张赛出使西域前 138 年,张赛到 大宛、大月氏等,获西域资料, 介绍汉情况。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 前 119 年, 二次出使 ,诸国派 使者回访 ,与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意义: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中原 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促进了 西域 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 的物质生活。张赛出使西域以前,人们已经通过河西走廊来往于中原和西域之间。张赛出使西域以后,扩大了交往的内容,包括政府间的聘使、公私商队的往返、宗教的巡礼这就促成当时世界上的几大文明在这里汇聚,此后的西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西域的葡萄、石榴、育营、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陆续移植内地; 西域的良马、骆驼以及各种奇禽异兽、皮毛制品,源源东来。中原大量的 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2、前 60 年, 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3、东汉初年 无力顾及西域 ,西域各国重新 被匈奴控制 。4、汉明帝时,东汉班超开始经营西域,后被任命为 西域都护 ,管辖西域西南夷西南地区的数十个少数民族。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设郡。西汉末年,夷人起兵反抗。东汉初,西南夷重新并入汉朝版图百越:汉朝时, 华东华南地区越人的总称。 温州越人称东越 ;两广越人称南越。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汉武帝时西汉与匈奴的三次大战简表公元前 127 年匈奴南进,汉派将军卫青击匈奴汉收复河南地公元前 121 年汉派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公元前 119 年匈奴南进,杀掠无度。汉以卫青、霍去病出征汉大破匈奴军,匈奴北徒漠北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知识点大全汉朝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非。与朝鲜人员 往来: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两汉时期,三韩(马韩、牟韩、辰韩)曾多次派人会见汉武帝和光武帝 文化 :辰韩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嫁娶以礼 ,语言、称谓与秦相似,因此称之为秦韩 。贸易往来 :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人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出到朝鲜。同日本汉武帝时 ,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贸易往来。 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在古代,日本称 倭。 汉书地理志记述了倭人的生产、生活和习俗。这说明我国那时对日本已有了初步了解。秦汉时期,木少中国人渡海去日本。中日两国流传的徐福东渡的故事 ,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1784 年,在日本出土了汉委奴国王 金印。这证实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使者金印记载的真实性。一般认为,倭奴国在北九州。这说明,公元1 世纪中期,日本北九州叫一带已经与汉朝交往。中越联系密切。越南象牙、犀牛、珍珠等输往中国。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也在越南推广丝绸之路(1)陆路西汉以前 ,中国 丝绸 经西北各民族, 少量地贩运 到中亚、印度半岛 等地。张赛出使西域以后,汉朝使者、商人 接锺西行 ,大量 丝帛锦绣 沿通道 西运 ;西域的 珍奇异物 也输人中国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西汉通往西域道路:经过河西走廊 ,出玉门关或阳关,后分 为南北两道,至 疏勒会合 。自疏勒 越葱岭 ,往西南先后可到达 大月氏、安息 、大秦,往北可达大宛、康居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等西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2)海路从广东 沿海港口 出发, 向西沿海岸线 、印度半岛 南下,绕今 马来半岛 ,出 马六甲 海峡,到 孟加拉湾 沿岸诸国,最远抵达 印度半岛南端 。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与西亚、欧洲(1)安息: 西亚的大国 。在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与汉朝 频繁交往 ,通过海上丝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 ,大获其利(2)大秦:古罗马,在今地中海地区;地处陆上丝绸之路的西端;与汉直接交往受到安息等国的阻隔。 公元 97 年,班超派副使 甘英出使大秦 ,行至波斯湾,末能到达 大秦。166 年,大秦 安敦王朝使者到达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给东汉皇帝。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后汉书记载) 间接地与中国展开丝绸贸易。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秦汉是中国 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先秦文化成就总结和升华 ,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 础。一、秦汉文化特点统一 与多样化 有机结合秦建立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统一国家;汉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思想文化但秦汉是 多民族国家 ,随着 边疆民族的发 展, 各民族文化也蓬勃发展形成了 统一前提下风格多样的秦汉文化中外文化 交流空前频繁中外交通发展,中国大规模吸取外来文化 ,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中亚、印度文化流人中华。秦汉文化也 广泛外传水平 居于 世界先进行列造纸术发明、九章算术问世、天文和医学成就等,表明那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气势恢弘万里长城 ,秦陵兵马桶 , 史记 等表现出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