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x
-
资源ID:38594905
资源大小:16.8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x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2 .紧扣“有”“无”,学习本文比照手法的运用,体会宋濂勤学、顽强及殷殷期望,树立 正确的苦乐观。【教学重点】1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2 .紧扣“有”“无”,学习本文比照手法的运用,体会宋源勤学、顽强及殷殷期望,树 立正确的苦乐观。【教学难点】紧扣“有”“无”,学习本文比照手法的运用,体会宋濂勤学、顽强及殷殷期望,树立 正确的苦乐观。【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朗读了课文,通过合作探究翻译了全 文,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相信本课的文言字词句一定难不倒大家了,快来试试吧!过渡:看来大家的文言知识掌握得十分扎实,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传统名篇送东阳马生序,去感受少年宋濂求学时的艰辛之路。设计意图:勾连旧知,进入新课学习。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 .探究任务文章每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呢?你能尝试出概括各局部的内容吗?2 .探究步骤(1)全班分成4大组,每组负责一个段落。(2)小组成员集体朗读相应段落(会背的同学可背诵),然后每位同学从中圈画出能 够概括段落中心的句子。(3)小组交流,提供各自所找的中心句,并以中心句为抓手尝试概括出各段的主要内容。(4)各小组润色语言,举手发言,在班级内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提出各自的意见。3 .成果展示第一段,中心句:“余幼时即嗜学。”讲述作者求学之难,分为两层:第一层,表达 幼时求学的情形,写出了求学的勤和苦。第二层,表达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出了求师之 难和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第二段,中心句:“盖余之勤且艰苦此。”讲述作者用心之专。第三段,中心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那么心不假设余之专耳,岂他 人之过哉!”由回忆转到现实,写出了如今学子优越的求学环境。第四段,中心句:“勉乡人以学”扣紧赠序文体,说明写作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划分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结构。(二)合作探究二少年宋谦在求学过程中遭遇的困难,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无;如今的太学生的求学过程,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有。4 .探究任务分小组探讨宋濂之“无”和太学生之“有”的背后所指。5 .探究步骤(1)奇数组小组成员在文章中寻找“无”,并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回忆里的辛酸,边 读边探讨“无”的背后所指。(2)偶数组小组成员在文章中寻找“有二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作者的羡慕和惋惜, 边读边探讨“有”的背后所指。(3)各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展示小组成果。6 .成果展示预设一:“无”无从致书以观一一无书(知识匮乏)无硕师名人与游一一无师(师资短缺)足肤软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一一无交通工具,路途艰难无鲜肥滋味之享,编袍敝衣处其间一一无衣、食之享,生活艰苦教师点拨: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呢?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求书之难借书、抄书求师之难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求学之难(历经苦寒破衣粗食)内心的充实、精神的强大预设二:“有”县官日有縻稍之供一一供给充足小工l ,人工山生活上衣食无忧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一一物质无愁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一一环境优越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一一专职老师-学习上条件优越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一一藏书丰富教师点拨:这里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在文章的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比照手法。反比:“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比照,突出 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缢袍敝衣”形成 比照,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 比照,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正比:如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比照, 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皱裂”的时比。这样的比照,造成了一种同类 叠加的效果,使文意前呼后应,相得益彰。教师点拨:作者想通过这“无” “有”说明什么道理呢?明确: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 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7 .活动小结少年宋濂的求学过程虽然充满着艰辛,但因为他有毅力、有决心、有礼仪、有忍耐、 有定力,最重要的是有快乐,读书为乐,乐以忘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入手,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探究活动梳理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了作者求学之时遇到的困难,感 受到了作者的勤奋苦读,最终学有所获。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将作者的谆谆教海铭记于心,“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那么心不假设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同时对学生提出希望。四、拓展延伸占人勤奋求学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他的妈妈用芦苇秆在沙地上 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 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 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程门立雪程颖、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 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颖昌拜程颖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颍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 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颖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他便和他的朋 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 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 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后来就有了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素养。五、布置作业1 .课堂作业结合你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请你写一句“警句”送给自己或送给同学。参考答案:专,那么学有所成;乐,那么学而无忧。今朝埋头苦读兢兢业业,明口负手笑看滚滚芸芸。2 .课后作业(1)不借助任何提示熟练地背诵前两段。(2)感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古人勤奋求学的故事,体会其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进行情感渗透。【板书设计】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求学之难作者用心之专如今学子优越的学习环境-说明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