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前盖加工工艺及钻M10螺纹孔夹具设计(全套图纸)(27页).doc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前盖加工工艺及钻M10螺纹孔夹具设计(全套图纸)-第 19 页课程设计前盖夹具工艺与夹具设计(钻M10X1螺纹孔)摘 要前盖零件加工工艺及钻床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全套图纸加153893706AbstractFan-shaped fork parts processing and drilling parts machining fixture design including process design, process design, and special fixture design three parts.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the parts to be the first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parts of the process re-design the structure of the blank, and select the machining datum good parts, the design process route parts; then the part of each step of the process to calculate the size of a key is to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equipment and cutting the amount of each process; then dedicated fixture design, select the design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fixture, such as positioning elements, clamping elements, guiding element, clamp connections and machine parts and other components; positioning error generated when calculating the fixture, analytical rationality and inadequacies fixture structure and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design in the future.Keywords: technology, processes, cutting the amount of clamping, positioning difference目 录摘 要IIAbstractIII目 录IV第1章 序 言1第2章 零件的分析22.1零件的形状22.2零件的工艺分析2第3章 工艺规程设计4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3.2 基面的选择43.3 制定工艺路线43.3.1 工艺路线方案一53.3.2 工艺路线方案二53.3.3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63.4 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73.4.1 机床选用73.4.2 选择刀具73.4.3 选择量具73.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83.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9第4章 钻M10X1 深28攻丝深22孔专用夹具设计224.1定位基准的选择224.2定位元件的设计224.3定位误差分析224.4钻削力与夹紧力的计算234.5钻套、衬套、钻模板及夹具体设计234.6夹紧装置的设计254.7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26总 结27致 谢28参 考 文 献29 第1章 序 言机械制造业是制造具有一定形状位置和尺寸的零件和产品,并把它们装备成机械装备的行业。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既可以直接供人们使用,也可以为其它行业的生产提供装备,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机械或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制造业,因此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有力支柱。从某中意义上讲,机械制造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前盖零件加工工艺及钻床夹具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等的基础下,进行的一个全面的考核。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并设计出专用夹具,保证尺寸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本次设计也要培养自己的自学与创新能力。因此本次设计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所以在设计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要注意生产实践的需要,只有将各种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很好的完成本次设计。本次设计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缺点错误,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第2章 零件的分析2.1零件的形状题目给的零件是前盖零件,主要作用是起连接作用。零件的实际形状如上图所示, 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具体尺寸,公差如下图所示。2.2零件的工艺分析由零件图可知,其材料为HT150,该材料为灰铸铁,具有较高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和要求耐磨零件。前盖零件主要加工表面为:1.车外圆及端面,表面粗糙度值为3.2。2.车外圆及端面,表面粗糙度值3.2。3.车装配孔,表面粗糙度值3.2。4.半精车侧面,及表面粗糙度值3.2。5.侧面粗糙度值6.3、12.5,法兰面粗糙度值6.3。前盖共有两组加工表面,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述如下:(1)左端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40端面,20内孔,倒角钻孔。这一部份只有端面有3.2的粗糙度要求。其要求并不高,粗车后半精车就可以达到精度要求。而钻工没有精度要求,因此一道工序就可以达到要求。(2).右端面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50右端面,粗糙度为3.2(3). 20斜凸台面端面的加工表面:20斜凸台面粗糙度为6.3(4). 4-7孔,沉孔4-11孔, 2-11孔(底面孔),攻丝M10X1, 6孔第3章 工艺规程设计本前盖,假设年产量为10万台,每台需要该零件1个,备品率为19%,废品率为0.25%,每日工作班次为2班。该零件材料为HT150,考虑到零件在工作时要有高的耐磨性,所以选择铸铁铸造。依据设计要求Q=100000件/年,n=1件/台;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和 废品率分别取19%和0.25%代入公式得该工件的生产纲领 N=2XQn(1+)(1+)=236095件/年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HT150,铸件的特点是液态成形,其主要优点是适应性强,即适用于不同重量、不同壁厚的铸件,也适用于不同的金属,还特别适应制造形状复杂的铸件。考虑到零件在使用过程中起连接作用,分析其在工作过程中所受载荷,最后选用铸件,以便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可靠。年产量已达成批生产水平,而且零件轮廓尺寸不大,可以采用砂型铸造,这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加工精度,减少生产成本上考虑,也是应该的。3.2 基面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否则,不但使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粗基准的选择,对像前盖这样的零件来说,选好粗基准是至关重要的。对本零件来说,如果外圆的端面做基准,则可能造成这一组内外圆的面与零件的外形不对称,按照有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即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做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应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做为粗基准)。对于精基准而言,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在重复。3.3 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为成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3.3.1 工艺路线方案一10铸造铸造20时效处理时效处理30铣粗铣底面40铣粗铣ø40左部端面50铣粗铣ø50右部端面60铣半精铣底面70铣半精铣ø40左部端面80铣半精铣ø50右部端面90车粗车ø50外圆100车半精车ø50外圆110钻钻扩铰20H7孔并倒角120钻钻4-7孔,沉孔4-11孔130钻钻2-11孔(底面孔)140车车ø3.2X2内孔槽150铣粗铣20斜凸台面160钻钻孔M10X1底孔,攻丝M10X1170钻钻6孔180钳去毛刺190检检验入库3.3.2 工艺路线方案二10铸造铸造20时效处理时效处理30铣粗铣底面40铣粗铣ø40左部端面50铣粗铣ø50右部端面60铣半精铣底面70铣半精铣ø40左部端面80铣半精铣ø50右部端面90车粗车ø50外圆100车半精车ø50外圆110车车ø3.2X2内孔槽120铣粗铣20斜凸台面130钻钻孔M10X1底孔,攻丝M10X1140钻钻扩铰20H7孔并倒角150钻钻4-7孔,沉孔4-11孔160钻钻2-11孔(底面孔)170钻钻6孔180钳去毛刺190检检验入库3.3.3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上述两个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二的定位和装夹等都比较方便,但是要更换多台设备,加工过程比较繁琐,而且在加工过程中位置精度不易保证。方案一减少了装夹次数,但是要及时更换刀具,因为有些工序在车床上也可以加工,镗、钻孔等等,需要换上相应的刀具。而且在磨削过程有一定难度,要设计专用夹具。因此综合两个工艺方案,取优弃劣,具体工艺过程如下:10铸造铸造20时效处理时效处理30铣粗铣底面40铣粗铣ø40左部端面50铣粗铣ø50右部端面60铣半精铣底面70铣半精铣ø40左部端面80铣半精铣ø50右部端面90车粗车ø50外圆100车半精车ø50外圆110钻钻扩铰20H7孔并倒角120钻钻4-7孔,沉孔4-11孔130钻钻2-11孔(底面孔)140车车ø3.2X2内孔槽150铣粗铣20斜凸台面160钻钻孔M10X1底孔,攻丝M10X1170钻钻6孔180钳去毛刺190检检验入库3.4 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3.4.1 机床选用.工序是粗车、粗镗和半精车、半精镗。各工序的工步数不多,成批量生产,故选用卧式车床就能满足要求。本零件外轮廓尺寸不大,精度要求属于中等要求,选用最常用的CA6140卧式车床。参考根据机械制造设计工工艺简明手册表4.2-7。.工序是钻孔,选用Z525摇臂钻床。3.4.2 选择刀具.在车床上加工的工序,一般选用硬质合金车刀和镗刀。加工刀具选用YG6类硬质合金车刀,它的主要应用范围为普通铸铁、冷硬铸铁、高温合金的精加工和半精加工。为提高生产率及经济性,可选用可转位车刀(GB5343.1-60,GB5343.2-60)。.钻孔时选用高速钢麻花钻,参考机械加工工艺手册(主编 孟少农),第二卷表10.21-47及表10.2-53可得到所有参数。3.4.3 选择量具本零件属于成批量生产,一般均采用通常量具。选择量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选择;二是按计量器的测量方法极限误差选择。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即可。3.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前盖” 零件材料为HT150,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以后简称工艺手册),表2.2-17 各种铸铁的性能比较,灰铸铁的硬度HB为143269,表2.2-23 灰铸铁的物理性能,HT150密度=7.27.3(),计算零件毛坯的重量约为2。表3-1 机械加工车间的生产性质生产类别同类零件的年产量件重型(零件重>2000kg)中型(零件重1002000kg)轻型(零件重<100kg)单件生产5以下10以下100以下小批生产510010200100500中批生产1003002005005005000大批生产30010005005000500050000大量生产1000以上5000以上50000以上根据所发的任务书上的数据,该零件的月工序数不低于3050,毛坯重量2<100为轻型,确定为大批生产。根据生产纲领,选择铸造类型的主要特点要生产率高,适用于大批生产,查工艺手册表3.1-19 特种铸造的类别、特点和应用范围,再根据表3.1-20 各种铸造方法的经济合理性,采用机器砂模造型铸件。表3-2 成批和大量生产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铸造方法公差等级CT灰铸铁砂型手工造型1113砂型机器造型及壳型810金属型79低压铸造79熔模铸造57根据上表选择金属型公差等级为7级。3-3 铸件尺寸公差数值铸件基本尺寸公差等级CT大于至8631001601001602501.61.82.0根据上表查得铸件基本尺寸大于100至160,公差等级为8级的公差数值为1.8。表3-4 铸铁件机械加工余量(JB2604-100)如下铸件基本尺寸加工余量等级 6浇注时位置>1202506.04.0顶、侧面底 面铸孔的机械加工余量一般按浇注时位置处于顶面的机械加工余量选择。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3.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切削用量一般包括切削深度、进给量及切削速度三项。确定方法是先是确定切削深度、进给量,再确定切削速度。现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三版,艾兴、肖诗纲编,199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确定本零件各工序的切削用量所选用的表格均加以*号,与机械制造设计工工艺简明手册的表区别。3.6.1 工序30粗铣ø40左部端面取背吃到量,选用X52型立式铣床 ,每齿进给量工件材料 HT150 ,铸造 ,高速钢镶齿铣刀、 齿数 ,查表5.8确定铣削速度 采用X52立式铣床 ,查表3.6,取转速 , 故实际铣削速度当工作台每分钟进给 为由工艺手册得工序40粗铣ø40左部端面取背吃到量,选用X52型立式铣床 ,每齿进给量工件材料 HT150 ,铸造 ,高速钢镶齿铣刀、 齿数 ,查表5.8确定铣削速度 采用X52立式铣床 ,查表3.6,取转速 , 故实际铣削速度当工作台每分钟进给 为由工艺手册得工序50粗铣ø50右部端面取背吃到量,选用X52型立式铣床 ,每齿进给量工件材料 HT150 ,铸造 ,高速钢镶齿铣刀、 齿数 ,查表5.8确定铣削速度 采用X52立式铣床 ,查表3.6,取转速 , 故实际铣削速度当工作台每分钟进给 为由工艺手册得工序60 半精铣底面取背吃到量,选用X52型立式铣床 ,每齿进给量工件材料 HT150 ,铸造 ,高速钢镶齿铣刀、 齿数 ,查表5.8确定铣削速度 采用X52立式铣床 ,查表3.6,取转速 , 故实际铣削速度当工作台每分钟进给 为由工艺手册得工序70 半精铣ø40左部端面取背吃到量,选用X52型立式铣床 ,每齿进给量工件材料 HT150 ,铸造 ,高速钢镶齿铣刀、 齿数 ,查表5.8确定铣削速度 采用X52立式铣床 ,查表3.6,取转速 , 故实际铣削速度当工作台每分钟进给 为由工艺手册得工序80半精铣ø50右部端面取背吃到量,选用X52型立式铣床 ,每齿进给量工件材料 HT150 ,铸造 ,高速钢镶齿铣刀、 齿数 ,查表5.8确定铣削速度 采用X52立式铣床 ,查表3.6,取转速 , 故实际铣削速度当工作台每分钟进给 为由工艺手册得工序90粗车ø50外圆所选刀具为YG6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1.1,由于C6140机床的中心高为200(表1.30),故选刀杆尺寸=,刀片厚度为。选择车刀几何形状为卷屑槽带倒棱型前刀面,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刀尖圆弧半径=。.确定切削深度由于单边余量为,可在一次走刀内完成,故.确定进给量根据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可知:表1.4刀杆尺寸为,工件直径400之间时, 进给量=0.51.0按CA6140机床进给量(表4.29)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可知: =0.7确定的进给量尚需满足机床进给机构强度的要求,故需进行校验根据表130,CA6140机床进给机构允许进给力=3530。根据表1.21,当强度在174207时,=时,径向进给力:=950。切削时的修正系数为=1.0,=1.0,=1.17(表1.292),故实际进给力为: =950=1111.5 由于切削时进给力小于机床进给机构允许的进给力,故所选=可用。.选择刀具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切削用量简明使用手册表1.9,车刀后刀面最大磨损量取为,车刀寿命=。.确定切削速度切削速度可根据公式计算,也可直接有表中查出。根据切削用量简明使用手册表1.11,当硬质合金刀加工硬度200219的铸件,切削速度=。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1.0,=0.92,0.8,=1.0,=1.0(见表1.28),故: =63 (3-12) =120 (3-13)根据CA6140车床说明书选择 =125这时实际切削速度为: = (3-14).校验机床功率切削时的功率可由表查出,也可按公式进行计算。由切削用量简明使用手册表1.25,=,切削速度时,切削功率的修正系数=0.73,=0.9,故实际切削时间的功率为: =1.7=1.2 根据表1.30,当=时,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故所选切削用量可在CA6140机床上进行,最后决定的切削用量为:=1.25,=,=,=.计算基本工时 (3-15)式中=+,=由切削用量简明使用手册表1.26,车削时的入切量及超切量+=,则=126+= n =1200=20工序100:半精车ø50外圆所选刀具为YG6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1.1,由于CA6140机床的中心高为200(表1.30),故选刀杆尺寸=,刀片厚度为。选择车刀几何形状为卷屑槽带倒棱型前刀面,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刀尖圆弧半径=。.确定切削深度由于单边余量为3mm,可在一次走刀内完成.确定进给量根据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可知:表1.4刀杆尺寸为,工件直径400之间时, 进给量=0.51.0按CA6140机床进给量(表4.29)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可知: =0.7确定的进给量尚需满足机床进给机构强度的要求,故需进行校验根据表130,CA6140机床进给机构允许进给力=3530。根据表1.21,当强度在174207时,=时,径向进给力:=950。切削时的修正系数为=1.0,=1.0,=1.17(表1.292),故实际进给力为: =950=1111.5 (3-2)由于切削时进给力小于机床进给机构允许的进给力,故所选=可用。.选择刀具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切削用量简明使用手册表1.9,车刀后刀面最大磨损量取为,车刀寿命=。.确定切削速度切削速度可根据公式计算,也可直接有表中查出。根据切削用量简明使用手册表1.11,当硬质合金刀加工硬度200219的铸件,切削速度=。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1.0,=0.92,0.8,=1.0,=1.0(见表1.28),故: =63 (3-3) =120 (3-4)根据CJK6140车床说明书选择 =125这时实际切削速度为:= (3-5).校验机床功率切削时的功率可由表查出,也可按公式进行计算。由切削用量简明使用手册表1.25,=,切削速度时,切削功率的修正系数=0.73,=0.9,故实际切削时间的功率为: =1.7=1.2 (3-6)根据表1.30,当=时,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故所选切削用量可在CA6140机床上进行,最后决定的切削用量为:=3.75,=,=,=工序110:钻、扩、铰20孔(1)钻孔切屑用量:取背吃刀量,由参考文献2可查出,根据z525立式钻床,取进给量,切屑速度:,则修正后的切屑速度,即查参考文献2表3.17,取,故实际切屑速度为。切屑用时:=10mm, 故,(2)扩孔切屑用量:取背吃刀量,由参考文献2可查出,根据z525立式钻床,取进给量,切屑速度:,则修正后的切屑速度,即,查参考文献2表3.17,取,故实际切屑速度为。切屑用时:=10mm, 故,(3)铰孔切屑用量:取背吃刀量,由参考文献2可查出,根据z525立式钻床,取进给量,切屑速度:,则修正后的切屑速度,即,查参考文献2表3.17,取,故实际切屑速度为。切屑用时:=10mm, 故,工序130钻2-11孔(底面孔)切屑用量:取背吃刀量,由参考文献2可查出,根据z525立式钻床,取进给量,切屑速度:,则修正后的切屑速度,即查参考文献2表3.17,取,故实际切屑速度为。切屑用时:=10mm, 故,工序160 钻孔M10X1底孔,攻丝M10X1钻孔选用机床为Z525摇臂机床,刀具选用GB1436-60直柄短麻花钻,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卷。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卷表10.4-2查得钻头直径小于10的钻孔进给量为0.200.35。 则取确定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卷表10.4-9切削速度计算公式为 (3-20)查得参数为,刀具耐用度T=35则 =1.6所以 =72选取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2.64确定切削时间(一个孔) =工序170钻6孔本工序采用计算法。表3-5高速钢麻花钻的类型和用途标准号类型直径范围(mm)用途GB1436-60直柄麻花钻2.020.0在各种机床上,用钻模或不用钻模钻孔GB1437-60直柄长麻花钻1.031.5在各种机床上,用钻模或不用钻模钻孔GB1438-60锥柄麻花钻3.0100.0在各种机床上,用钻模或不用钻模钻孔GB1439-60锥柄长麻花钻5.050.0在各种机床上,用钻模或不用钻模钻孔选用Z525摇臂钻床,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孟少农 主编,查机表2.4-37钻头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可得,耐用度为HT15000,表10.2-5标准高速钢麻花钻的直径系列选择锥柄长,麻花钻,则螺旋角=30,锋交2=118,后角a=10,横刃斜角=50,L=197mm,l=116mm。表3-6 标准高速钢麻花钻的全长和沟槽长度(摘自GB6137-60) mm直径范围直柄麻花钻ll1>11.10013.20151101表3-7 通用型麻花钻的主要几何参数的推存值(根据GB6137-60) (º)d (mm)2f8.618.0030118124060表3-8 钻头、扩孔钻和铰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1)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mm刀具材料加工材料钻头直径d0(mm)20高速钢铸铁0.50.8(2)单刃加工刀具耐用度T min刀具类型加工材料刀具材料刀具直径d0(mm)1120钻头(钻孔及扩孔)铸铁、铜合金及合金高速钢60钻头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为0.50.8mm刀具耐用度T = 60 min.确定进给量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孟少农 主编,第二卷表10.4高速钢钻头钻孔的进给量为f=0.250.65,根据表4.13中可知,进给量取f=0.60。.确定切削速度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孟少农 主编,表10.4-17高速钢钻头在灰铸铁(190HBS)上钻孔的切削速度轴向力,扭矩及功率得,V=12,参考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孟少农 主编,表10.4-10钻扩铰孔条件改变时切削速度修正系数K=1.0,R=0.60。 V=12=10.32 (3-17)则 = =131 (3-18) 查表4.2-12可知, 取 n = 150则实际切削速度 = = =11.8.确定切削时间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孟少农 主编,表10.4-43,钻孔时加工机动时间计算公式: T= (3-19)其中 l= l=5 l=23则: t= =9.13第4章 钻M10X1 深28攻丝深22孔专用夹具设计4.1定位基准的选择在加工M10X1 深28攻丝深22孔夹具设计孔工序时,20孔端面已经加工到要求尺寸。因此选用和20孔及20孔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选择20孔限制了工件的3个自由度,选择底面定位时,限制了1个自由度。采用心轴限制2个自由度4.2定位元件的设计本工序选用的定位基准为一面两销定位,所以相应的夹具上的定位元件应是一面两销。因此进行定位元件的设计主要是对短圆柱销和固定挡销进行设计根据参考文献11表2-1-2固定定位销的结构及主要尺寸如图3.13所示。图3.13 固定定位销主要结构尺寸参数如表3.8所示。表3.8 固定定位销的结构尺寸2020142641244.3定位误差分析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加工误差的因素有很多。在这些因素中,有一项因素于机床夹具有关。使用夹具时,加工表面的位置误差与夹具在机床上的对定及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密切相关。为了满足工序的加工要求,必须使工序中各项加工误差之总和等于或小于该工序所规定的工序公差。本夹具选用的定位元件为一面两销定位。其定位误差主要为:销与孔的配合0.05mm,钻模与销的误差0.02mm,钻套与衬套0.029mm由公式e=(H/2+h+b)×max/Hmax=(0.052+0.022+0.0292)1/2 =0.06mm e=0.06×30/32=0.05622可见这种定位方案是可行的。4.4钻削力与夹紧力的计算由于本道工序主要完成工艺孔的钻、攻螺纹加工,而钻削力远远大于攻螺纹切削力。因此切削力应以钻削力为准。由参考文献9得:钻削力 钻削力矩 式中: 本套夹具采用移动压板夹紧,移动压板主要靠移动压板上的螺母来实现夹紧。根据参考文献11可知该机构属于单个螺旋夹紧。由式(3.1)根据参考文献11表1-2-20到表1-2-23可查得4.5钻套、衬套、钻模板及夹具体设计M10X1螺纹孔的加工需钻、攻螺纹两次切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故选用快换钻套(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以减少更换钻套的辅助时间。根据工艺要求:M10X1螺纹孔分钻、攻螺纹两个工步完成加工。钻、攻,加工刀具分别为:钻孔9标准高速钢麻花钻,磨出双锥和修磨横刃;攻螺纹M10X1的丝锥。根据参考文献11表2-1-47可查得钻套孔径结构如图3.14所示。图3.14 快换钻套钻M10X1孔钻套结构参数如表3.9所示。表3.9dHD公称尺寸允差62012+0.018+0.0072218104771650°根据参考文献11表2-1-58可得衬套选用固定衬套其结构如图3.15所示。图3.15 固定衬套其结构参数如表3.10所示。表3.10dHDC 公称尺寸允差公称尺寸允差12+0.034+0.0162018+0.023+0.0120.52根据参考文献11夹具U型槽的结构如图3.16所示。图3.16 U型槽主要结构尺寸参数如表3.11所示。 表3.11螺栓直径121430204.6夹紧装置的设计夹紧装置采用移动的A型压板来夹紧工件,采用的移动压板的好处就是加工完成后,可以将压板松开,然后退后一定距离把工件取出。根据参考文献11移动压板(GB2175-80),其结构如图3.17所示。图3.17 移动压板主要结构尺寸参数如表3.12所示表3.121203011365081641.5124.7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本套夹具用于加工M10X1螺纹孔。主要考虑工件便于取出夹紧装置采用移动压板夹紧。工件加工完成后,移动压板向后退一定距离,工件就可以很方便的取出。工件装夹时,先将工件放到带大端面的长圆柱销和固定定位销处,然后将移动压板前移,压在工件上,将螺栓拧紧就可以进行加工了。加工完成以后将移动压板退出一定距离,就可以把工件直接取出。总 结课程设计即将结束了,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它对我们来说受益菲浅的,通过这次的设计使我们不再是只知道书本上的空理论,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实实在在的设计,使我们不但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设计的步骤和要领,使我们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资料,更好的更熟练的利用我们手中的各种设计手册和AUTOCAD等制图软件,为我们踏入社会打下了好的基础。课程设计使我们认识到了只努力的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好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我们非常感谢老师给我们的辛勤指导,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也非常珍惜大学给我们的这次设计的机会,它将是我们课程设计完成的更出色的关键一步。致 谢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收益不小,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和良好的基础。但是,查阅资料尤其是在查阅切削用量手册时,数据存在大量的重复和重叠,由于经验不足,在选取数据上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我的指导老师每次都很有耐心地帮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我遇到难题时给我指明了方向,最终我很顺利的完成了课程设计。这次课程设计成绩的取得,与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是分不开的。在此,我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特别是每次都放下他的休息时间,耐心地帮助我解决技术上的一些难题,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题目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他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除了敬佩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谨向指导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参 考 文 献1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农业机械学院,长春汽车厂工人大学,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100。2 张进生。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3 李庆寿。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4 李洪。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出版社,1996。5 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金属切削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544。6 黄如林,刘新佳,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