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历史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2.pdf
-
资源ID:38610662
资源大小:50.1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初中历史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2.pdf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历史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反思科右前旗古迹中学:唐桂芳人类为了认识世界非常聪明地把世界分割开来,进行了抽象的分析。可是世界本身并不会因为人类的分类而发生任何的变化,自然现象也好,社会现象也好,依然是浑然一体的。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 也找不到一个单纯的历史问题,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尤其是历史,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涵盖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经常出现交叉、重叠。但是目前学校教学一般都是单科独战,各自为阵,实行分科主义课程。传统的历史单科教学只强调历史学科的优先性,强调历史学科知识自成一体, 极少从其他学科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极少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分析, 从而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 造成学生的知识支离破碎与知识体系窄化、 僵化和脱离生活实际,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难以形成合乎学生成长、发展的学习。针对历史单科教学的这种致命缺陷,历史教师应以各种整合形式来挖掘和利用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它们形成为有机整体。 叶圣陶先生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初,任职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专员时就说过“ 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一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 为了使学生学得整体的知识,形成“ 带得走 ” 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打破历史学科固有的疆界, 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配合, 针对共同之教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内容进行课程再设计, 作了几次学科间的整合尝试。本文对我在教学中进行的几次尝试略作剖示,以期抛砖引玉。一、史学与美学的局部性整合,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乃至社会生活无所不有,无所不容。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发现同一教学事件中所涉及的不同学科内容,为了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 我们应该把不同学科内容恰到好处地、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例如讲述欧洲文艺复兴中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时,我把美术与历史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俗话说“ 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 ” 。本人对美术知识不甚了解,于是请来了我校的美术老师与我一起完成这一部分教学。案例 1 “ 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 教学片段美术老师带领学生从构图、技法、人物表情三方面欣赏这幅画。1、构图:符合审美者、欣赏者的基本审美要求,即黄金分割的规律。2、技法:达•芬奇采用一种新的技法,即 “ 薄雾法” 来画人物的背景,蒙娜丽莎的脸部、胸部和手作为画像的主体部分,笔调柔和、刻画细腻, 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肌体,可是轮廓线消失在若有若无之间,使蒙娜丽莎如罩在一层薄雾中。采用这种艺术手法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使背景具有三维空间的效果,符合人的视觉效果。3、人物表情:画面上的人物表情含蓄、内敛,气质高雅,表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出当时意大利上层女性的美。 画面虽然保留着宁静、 端庄的古典画风,但是在内容上已赋有新时代的意义了。作者敏捷地抓住对象一刹那间微笑的表情, 表露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消除中世纪绘画中那种抽象画中的呆板、僵冷的面孔,画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就是相隔几百年后的今天来看这幅肖像也觉得有栩栩如生的动人之处。(向学生展示两幅画 ) 美术老师从美学角度介绍完后,我向学生提问“ 这幅肖像与中世纪西欧绘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说 “ 绘画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不再是中世纪的呆板、僵冷的面孔,体现出以人为本,反对神学 ” 、“ 符合欣赏者的审美要求,也体现出以人为本” 。最后我总结说 “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潮就是欧洲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humanism)” 。利用美术的知识, 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什么是 “ 人文主义” ,起到了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教师在整合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合理衔接。学科间的整合不是两门或几门学科的简单合并,而是几种知识的相互融合。 因此在整合时不仅仅是几个老师的轮流上阵,必须要注意不同老师讲授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合理衔接,否则不仅达不到综合的目的, 而且原先单科知识的系统性也不能保证了。在本课例中就是通过问题“ 这幅肖像与中世纪绘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把美学与历史学合理衔接,自然过度。2、协同教学。对大多数学科出生的教师来说,跨领域教学可能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每一学科都有它的专业性, 并非接受几个小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研习就能替代。 为了避免产生能力不足的恐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协同教学关系,相互交流,了解彼此学科的关联,共同研究设计教学,协同行动以发挥合作的效能。3、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种容易学科整合的情境,从而达到更好的整合效果。 此课例中我与美术老师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出示达 •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和中世纪西欧的宗教画,我们之间的学科整合就围绕这两幅画展开,达到自然整合的效果。二、史学与文学的全面性整合,使学生得到知识二元化收获。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历史与其它学科知识的重叠整和为一节课,使学生在一堂课中获得二元化知识,使学生原有知识沿着深、广两个方面拓展,促进学生高层次的学习,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 减少了教学中不必要的内耗。 俗话说:“ 文史是不分家的 ”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之所以用“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来评价司马迁的 史记 ,就是因为这部史书把历史与文学很好地融合了起来, 给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我们把司马迁的文章既可以当作历史著作来读,又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文学中感受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使他们更有兴致学习历史。比如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从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我们展示了唐代丰富的历史画面。因此我尝试组织了一节历史与文学的整合课安史之乱与盛唐诗风的嬗变 。本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课通过盛唐时期诗坛两种主要的诗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与当时社会现实的关系整合, 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帮助学生借文释史,从文学中认识历史。案例 2 安史之乱与盛唐诗风的嬗变教学过程上课前,教师调查学生对唐诗了解的现状,并布置学生整理学过的唐诗。师:唐朝繁盛昌盛的顶峰时期是什么时候?生:开元盛世师:唐诗的高峰也在盛唐时期。当时才华横溢的诗人辈出,有哪些人?生:岑参、孟浩然、王维、高适、李白、杜甫。师:下面是他们写的著名诗篇或千古传诵的名句,请同学们鉴赏(幻灯片打出)高适的别董大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王维的鸟鸣涧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谣 “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生:虽是高适赠别朋友的诗,但也写得豪放动人,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生:王维的鸟鸣涧是一首山水诗,从中感受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一种浪漫迷人的环境,还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生:李白用大胆的想象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形成了豪放飘逸的独特风格。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多么气势奔腾,荡人心魄的诗句啊!他的诗句针不像出自凡人之手,难怪贺知章初见李白时就惊呼时神仙下凡!后世人们称李白位诗仙。同学还能说出哪些名句?师:李白的千古绝唱很多,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金还复来” 。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又如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是盛唐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师: 将进酒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 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处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 岑参把依依惜别的诗写得这样奇丽豪放,是他浪漫乐观的本色。师:这些诗人的诗歌为什么能这样豪放、浪漫?特别是李白的诗所描述的对象为什么能上天入地, 非常豪放呢?从字里行间看出他们生活在唐朝的什么时期?师:诗中看出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比较昂扬振奋,特别是李白更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说明当时社会呈现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国力极度强盛,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对外交流频繁,可以说诗是历史的写照,文学总是打上时代的烙印。如果在一个沉重的、压抑的、民不聊生的社会中,诗人怎么会写出如此豪迈的诗句呢?师:755 年唐朝爆发了 “ 安史之乱 ” ,唐朝由强盛走向衰弱,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诗人经历了这场由于统治者昏庸荒淫而造成地方军阀叛乱。在残酷的战争、 苦难的环境中,少数诗人不再追求自适其适的浪漫生活, 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 坚决地站出来, 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歌唱,成为现实主义的诗人。杜甫,就是这少数人中的杰出代表。师:杜甫的诗多取材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结合。如“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万家室”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还有“ 三吏” (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 三别” ( 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他的诗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充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精神,具有现实主义的诗风,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他被称为诗圣。学生通过这节课中在文学的形象中认识历史,使历史教学充满文学的魅力,帮助学生在文学的感染中,用一种新的目光、角度去审视历史、认识历史,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巩固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 难度适中。历史老师与语文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已有的文学知识针对学生对唐诗了解的现状作调查,做到知己知彼,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能心中有数,难度不能太高。2、不能偏离历史。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历史为主线,注意文与史的区别,不能把这一课讲成唐诗欣赏课; 又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具备的有关知识,做到新旧结合,力争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做到历史与文学水乳交融的整合。三、 以历史为主线的多角度整合, 培养多维思考的习惯与技能。课程整和不是搞课程花哨。 当今社会日趋复杂, 各种问题必须从整合的观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通过科际合作来解决。例如学生与社会共同关注的“ 巴以冲突 ”热点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引导学生多维度地分析“ 巴以冲突 ”的根源。全班同学按自愿原则分成五组,搜集所需材料,探究原因。第一组:地理探源(概况、水资源和石油资源)第二组:宗教渊源(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第三组:历史根源(一个祖先, 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第四组: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对巴以问题态度及原因(美国、俄罗斯、阿拉伯联盟、欧盟、中国等)第五组:领导人个人因素(阿拉法特、沙龙等)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全组分工合作,制成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展示。教师总结为“ 从大家的展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巴以冲突绝非一句谁对谁错就能解决的,这里面掺杂了宗教的难舍情结、历史的血泪情仇、 资源的合理分配、大国的战略利益等太多太多的因素,形成一个看似解不开的死结,巴以冲突不断升级。” 学生从历史、地理、宗教、政治等多角度探究巴以问题的根源,培养了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复合化。 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主题选择。由于此类型课45分钟都是由主题带动的,因此教师必须选择学生关心、感兴趣的主题,且难度适中,才能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机,否则是空洞、毫无意义的。如“ 巴以冲突 ” 是当今国际社会一个热点,但是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对此有兴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2、整体认知。学生从历史、地理、宗教、政治等不同视点作点状透入后,老师要帮助学生把点连成面,完成对主题的整体把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上是本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几次学科间整合的尝试。在试验的过程中,我发现历史教学如果融入文学、地理、美学等多元因素,会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文学的形象中认识历史,在地理的位置中理解历史, 在美学的斑斓中享受历史, 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这是 “ 二期课改 ” 的方向,也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但是我也发现自己是历史学科出生,在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时候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我们在第一线的老师要提高自己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多与其他老师合作, 同时不断给自己充电, 拓宽自己的视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