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数学高数部分重难点总结 .pdf
考研数学高数部分重难点总结1 高数部分1.1高数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1.2求极限题最常用的解题方向:1. 利用等价无穷小;2. 利用洛必达法则,对于00型和型的题目直接用洛必达法则,对于0、0、1型的题目则是先转化为00型或型,再使用洛比达法则;3. 利用重要极限,包括1sinlim0 xxx、exxx10)1 (lim、exxx)1(1lim;4. 夹逼定理。1.3高数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第三章不定积分 、第四章定积分第二章导数与微分与前面的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后面的第三章不定积分 、第四章定积分都是基础性知识,一方面有单独出题的情况,如历年真题的填空题第一题常常是求极限;更重要的是在其它题目中需要做大量的灵活运用,故非常有必要打牢基础。对于第三章不定积分,陈文灯复习指南分类讨论的非常全面,范围远大于考试可能涉及的范围。在此只提醒一点:不定积分CxFdxxf)()(中的积分常数C容易被忽略, 而考试时如果在答案中少写这个C会失一分。 所以可以这样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加深印象:定积分dxxf)(的结果可以写为F(x)+1 ,1 指的就是那一分,把它折弯后就是CxFdxxf)()(中的那个C,漏掉了 C也就漏掉了这1 分。第四章定积分及广义积分可以看作是对第三章中解不定积分方法的应用,解题的关键除了运用各种积分方法以外还要注意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差异出题人在定积分题目中首先可能在积分上下限上做文章:对于aadxxf)(型定积分,若f(x)是奇函数则有aadxxf)(=0;若 f(x) 为偶函数则有aadxxf)(=2adxxf0)(;对于20)(dxxf型积分, f(x)一般含三角函数,此时用xt2的代换是常用方法。所以解这一部分题的思路应该是先看是否能从积分上下限中入手,对于对称区间上的积分要同时考虑到利用变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3 页替换x=-u和利用性质0aa奇函数、aaa02偶函数偶函数。在处理完积分上下限的问题后就使用第三章不定积分的套路化方法求解。这种思路对于证明定积分等式的题目也同样有效。1.4高数第五章中值定理的证明技巧由本章中值定理的证明技巧讨论一下证明题的应对方法。用以下这组逻辑公式来作模型: 假如有逻辑推导公式AE、(AB)C、(CDE)F, 由这样一组逻辑关系可以构造出若干难易程度不等的证明题,其中一个可以是这样的:条件给出A、B、D ,求证 F成立。为了证明F 成立可以从条件、结论两个方向入手,我们把从条件入手证明称之为正方向,把从结论入手证明称之为反方向。正方向入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类:1. 已知的逻辑推导公式太多,难以从中找出有用的一个。如对于证明F 成立必备逻辑公式中的AE就可能有AH、A(IK)、(AB) M等等公式同时存在,有的逻辑公式看起来最有可能用到,如 (AB) M ,因为其中涉及了题目所给的3 个条件中的2 个,但这恰恰走不通; 2. 对于解题必须的关键逻辑推导关系不清楚,在该用到的时候想不起来或者弄错。如对于模型中的 (AB) C,如果不知道或弄错则一定无法得出结论。从反方向入手证明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个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可用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不熟练和无法有效地从众多解题思路中找出答案是我们解决不了证明题的两大原因。针对以上分析,解证明题时其一要灵活,在一条思路走不通时必须迅速转换思路,而不应该再从头开始反复地想自己的这条思路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如何从题目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当我们解证明题遇到困难时,最常见的情况是拿到题莫名其妙,感觉条件与欲证结论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长时间无法入手;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大致方向,在做若干步以后却再也无法与结论拉近距离了。从出题人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没能够有效地从条件中获取信息。“尽可能多地从条件中获取信息”是最明显的一条解题思路,同时出题老师也正是这样安排的, 但从题目的 “欲证结论” 中获取信息有时也非常有效。如在上面提到的模型中,如果做题时一开始就想到了公式(CDE) F 再倒推想到 (AB) C、 AE就可以证明了。如果把主要靠分析条件入手的证明题叫做“条件启发型”的证明题,那么主要靠“倒推结论”入手的 “结论启发型”证明题在中值定理证明问题中有很典型的表现。其中的规律性很明显,甚至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下表列出了中值定理证明问题的几种类型:条件欲证结论可用定理A 关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常常是只有连续性已知存 在 一 个满 足 某 个 式子介 值 定 理 ( 结 论 部 分 为 : 存 在 一 个使 得kf)()零 值 定 理 ( 结 论 部 分 为 : 存 在 一 个使 得0)(f)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3 页B 条件包括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在开区间上可导存 在 一 个满足0)()(nf费尔马定理(结论部分为:0)(0 xf)洛尔定理(结论部分为: 存在一个使得0)(f)C 条件包括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在开区间上可导存 在 一 个满足kfn)()(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结论部分为:存在一个使得abafbff)()()()柯 西 中 值 定 理 ( 结 论 部 分 为 : 存 在 一 个使 得)()()()()()(agbgafbfgf)另外还常利用构造辅助函数法,转化为可用费尔马或洛尔定理的形式来证明从上表中可以发现,有关中值定理证明的证明题条件一般比较薄弱,如表格中B、C的条件是一样的,同时A也只多了一条“可导性”而已;所以在面对这一部分的题目时,如果把与证结论与可能用到的几个定理的的结论作一比较,会比从题目条件上挖掘信息更容易找到入手处。故对于本部分的定理如介值、最值、零值、 洛尔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掌握重点应该放在熟记定理的结论部分上;如果能够做到想到介值定理时就能同时想起结论“存在一个使得kf)(” 、看到题目欲证结论中出现类似“存在一个使得kf)(”的形式时也能立刻想到介值定理;想到洛尔定理时就能想到式子0)(f;而见到式子)()()()()()(agbgafbfgf也如同见到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一样,那么在处理本部分的题目时就会轻松的多,时常还会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所以说,“牢记定理的结论部分”对作证明题的好处在中值定理的证明问题上体现的最为明显。综上所述,针对包括中值定理证明在内的证明题的大策略应该是“尽一切可能挖掘题目的信息, 不仅仅要从条件上充分考虑,也要重视题目欲证结论的提示作用,正推和倒推相结合;同时保持清醒理智,降低出错的可能”。希望这些想法对你能有一点启发。不过仅仅弄明白这些离实战要求还差得很远,因为在实战中证明题难就难在答案中用到的变形转换技巧、性质甚至定理我们当时想不到;很多结论、性质和定理自己感觉确实是弄懂了、也差不多记住了, 但是在做题时那种没有提示、或者提示很少的条件下还是无法做到灵活运用;这也就是自身感觉与实战要求之间的差别。这就像在记英语单词时,看到英语能想到汉语与看到汉语能想到英语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一样,对于考研数学大纲中“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词的认识其实是在做题的过程中才慢慢清晰的。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靠足量、高效的练习来透彻掌握定理性质及熟练运用各种变形转换技巧, 从而达到大纲的相应要求,提高实战条件下解题的胜算。依我看,最大的技巧就是不依赖技巧,做题的问题必须要靠做题来解决。1.5高数第六章常微分方程本章常微分方程部分的结构简单,陈文灯复习指南对一阶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3 页程、高阶方程都列出了方程类型与解法对应的表格。历年真题中对于一阶微分方程和可降阶方程至少是以小题出现的,也经常以大题的形式出现,一般是通过函数在某点处的切线、法线、积分方程等问题来引出;从历年考察情况和大纲要求来看,高阶部分不太可能考大题,而且考察到的类型一般都不是很复杂。对于本章的题目,第一步应该是辨明类型,实践证明这是必须放在第一位的;分清类型以后按照对应的求解方法按部就班求解即可。这是因为其实并非所有的微分方程都是可解的,在大学高等数学中只讨论了有限的可解类型,所以出题的灵活度有限,很难将不同的知识点紧密结合或是灵活转换。这样的知识点特点就决定了我们可以采取相对机械的“辨明类型套用对应方法求解”的套路,而且各种类型的求解方法正好也都是格式化的,便于以这样的方式使用。先讨论一下一阶方程部分。这一部分结构清晰,对于各种方程的通式必须牢记,还要能够对易混淆的题目做出准确判断。各种类型都有自己对应的格式化解题方法,这些方法死记硬背并不容易, 但有规律可循这些方法最后的目的都是统一的,就是把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方程都化为f(x)dx=f(y)dy这样的形式,再积分得到答案。对于可分离变量型方程0)()()()(2211dyygxfdxygxf,就是变形为dxxfxf)()(21=-dyygyg)()(12,再积分求解;对于齐次方程)(xyfy则做变量替换xyu,则y化为dxduxu,原方程就 可 化 为 关 于xu和的 可 分 离 变 量 方 程 , 变 形 积 分 即 可 解 ; 对 于 一 阶 线 性 方 程)()(xqyxpy第 一 步 先 求0)(yxpy的 通 解 , 然 后 将 变 形 得 到 的dxxpydy)(积分, 第二步将通解中的C变为 C(x) 代入原方程)()(xqyxpy解出C(x) 后代入即可得解;对于贝努利方程)()(xqyxpyny,先做变量代换nyz1代入可得到关于z、x 的一阶线性方程,求解以后将z 还原即可;全微分方程M(x,y)dx+N(x,y)dy比较特殊,因为其有条件xNyM,而且解题时直接套用通解公式xxdxyxM0),(0yyCdyyxN0),(. 所以,对于一阶方程的解法有规律可循,不用死记硬背步骤和最后结果公式。对于求解可降阶的高阶方程也有类似的规律。对于)()(xfyn型方程,就是先把)1(ny当作未知函数Z,则Zyn)(原方程就化为dxxfdz)(的一阶方程形式,积分即得;再对)2(ny、)3(ny依次做上述处理即可求解;),(yxfy叫不显含y的二阶方程,解法是通过变量替换py、py (p为 x 的函数 ) 将原方程化为一阶方程;),(yyfy叫不显含x 的二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3 页方 程 , 变 量 替 换 也 是 令py( 但 此 中 的p为y的 函 数 ), 则pppydydpdxdydydp,也可化为一阶形式。所以就像在前面解一阶方程部分记“求解齐次方程就用变量替换uxy” , “求解贝努利方程就用变量替换nyz1”一样,在这里也要记住 “求解不显含y 的二阶方程就用变量替换py、py” 、 “求解不显含x 的二阶方程就用变量替换py、ppy” 。大纲对于高阶方程部分的要求不高,只需记住相应的公式即可。其中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定理与线性代数中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定理非常相似,可以对比记忆:若)(1xy、)(2xy是齐次方程0)()(yxqyxpy的两个线性无关的特解,则该齐次方程的通解为)()()(2211xycxycx若齐次方程组Ax=0 的基础解系有(n-r)个线性无关 的 解 向 量 , 则 齐 次 方 程 组 的 通 解 为rnrnykykykx2211非齐次方程)()()(xfyxqyxpy的 通 解 为)()()(12211xyxycxycy,其中)(1xy是非齐次 方程的一个 特解,)()(2211xycxyc是对应齐次方程0)()(yxqyxpy的通解非齐次方程组Ax=b的一个通解等于Ax=b的一个特解与其导出组齐次方程Ax=0 的通解之和若非齐次方程有两个特解)(1xy)(2xy,则对应齐次方程的一个解为)()()(21xyxyxy若1r、2r是 方 程 组Ax=b 的 两 个 特 解 , 则(1r-2r) 是其对应齐次方程组Ax=0 的解由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到,本章并不应该成为高数部分中比较难办的章节,因为这一章如果有难点的话也仅在于“如何准确无误地记忆各种方程类型及对应解法” ,也可以说本章难就难在记忆量大上。1.6高数第七章一元微积分的应用本章包括导数应用与定积分应用两部分,其中导数应用在大题中出现较少,而且一般不是题目的考察重点; 而定积分的应用在历年真题的大题中经常出现,常与常微分方程结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3 页典型的构题方式是利用变区间上的面积、体积或弧长引出积分方程,一般需要把积分方程中的变上限积分dttfxa)(单独分离到方程的一端形成“dttfxa)(” 的形式,在两边求导得到微分方程后套用相关方程的对应解法求解。对于导数应用,有以下一些小知识点: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研究极、最值。其中判断函数增减性可用定义法或求导判断,判定极、 最值时则须注意以下两点: A. 极值的定义是: 对于0 x的邻域内异于0 x的任一点都有)(xf)(0 xf或)(xf)(0 xf, 注意是或而不是或;B. 极值点包括图1、图2两种可能,所以只有在)(xf在0 x处可导且在0 x处取极值时才有0)(xf。以上两点都是实际做题中经常忘掉的地方,故有必要加深一下印象。2.讨论方程根的情况。这一部分常用定理有零值定理(结论部分为0)(f) 、洛尔定理(结论部分为0)(f) ;常用到构造辅助函数法;在作题时,画辅助图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讨论方程根个数的题目,结合函数图象会比较容易判断。3.理解区分函数图形的凸凹性和极大极小值的不同判定条件:A.若函数)(xf在 区间 I上的0)(xf,则)(xf在 I 上是凸的;若)(xf在 I 上的0)(xf,则)(xf在 I 上是凹的; B.若)(xf在点0 x处有0)( xf且0)(0 xf,则当0)(0 xf时)(0 xf为极大值,当0)(0 xf时)(0 xf为极小值。其中, A是判断函数凸凹性的充要条件,根据导数定义,)(xf是)(xf的变化率,)(xf是)(xf的变化率。0)(xf可以说明函数是增函数,典型图像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3 页;0)(xf可以说明函数)(xf的变化率在区间 I 上是递减的,包括以下两种可能:a.此时)(xf为正,且随x变大而变小(大小关系可参考图3) ;b.此时)(xf为负,随x变大而变小(大小关系可参考图3) ;同样,0)(xf也只有两种对应图像:c.此时)(xf为正,随着x变大而变大;d.此时)(xf为负,随x变大而变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3 页所以,当0)(xf时,对应或的函数图像, 是凸的;当0)(xf时,对应或的函数图像,是凹的。相比之下,判断函数极大极小值的充分条件比判断函数凸凹性的充要条件多了“0)(xf且0)(0 xf” ,这从图像上也很容易理解:满足0)(xf的图像必是凸的,即或,当0)(xf且0)(0 xf时不就一定是的情况吗。对于定积分的应用部分,首先需要对微元法熟练掌握。在历年考研真题中,有大量的题是利用微元法来获得方程式的,微元法的熟练应用是倍受出题老师青睐的知识点之一;但是由于微元法这种方法本身有思维上的跳跃,对于这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必须通过足量的练习才能真正体会其思想。在此结合函数图像与对应的微元法核心式来归纳微元法的三种常见类型:1.薄桶型 .本例求的是由平面图型axb,0 yf(x)绕 y 轴旋转所形成的旋转体体积。方法是在旋转体上取一薄桶型形体(如上图阴影部分所示) ,则根据微元法思想可得薄桶体积dxxxfdv)(2 , 其中)(xf是薄桶的高,)(2xxf是薄桶展开变成薄板后的底面积,dx就是薄板的厚度;二者相乘即得体积。对dxxxfdv)(2积分可得dxxxfV)(2。在这个例子中,体现微元法特色的地方在于:1. 虽然薄桶的高是个变化量,但却用)(xf来表示;2. 用dx表示薄桶的厚度;3. 核心式dxxxfdv)(2。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3 页2.薄饼型 .本例求的是由抛物线2xy及24xy绕y轴旋转形成的高H的旋转体体积, 方法是取如上图阴影部分所示的一个薄饼型形体,可得微元法核心式dyydvy)(4。其中)(4yy是薄饼的底面积 , 薄 饼 与2xy旋 转 面 相 交 的 圆 圈 成 的 面 积 是2r, xr, 2r2xy; 同理薄饼与24xy旋转面相交的圆圈成的面积是4y,二者相减即得薄饼底面积。核心式中的dy是薄饼的高。 这个例子中的薄饼其实并不是上下一般粗的圆柱,而是上大下小的圆台,但将其视为上下等粗来求解,这一点也体现了微元法的特色。3.薄 球 型 .本 例 求 球 体 质 量 , 半 径 为R, 密 度2r, 其中r指球内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方法是取球体中的一个薄球形形体,其内径为r厚度为dr,对于这个薄球的体积有drrrdv24,其中24 r是薄球表面积,dr是厚度。 该核心式可以想象成是将薄球展开、摊平得到一个薄面以后再用底面积乘高得到的。由于dr很小,故可认为薄球内质量均匀,为2r,则薄球质量drrdrrrdm42244,积分可得结果。本例中“用内表面的表面积24 r乘以薄球厚度dr得到核心式” 、 “将dv内的薄球密度视为均匀”体现了微元法的特色。通过以上三个例子谈了一下了我对微元法特点的一点认识。这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必须通过自己动手做题体会才能实现,因为其中一些逻辑表面上并不符合常规思维,但也许这正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出题老师喜欢微元法的原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3 页关于定积分的应用,以下补充列出了定积分各种应用的公式表格:求平面图形面积dxxfsba)(求旋转体体积(可用微元法也可用公式)左 图 中 图 形 绕x轴 旋 转 体 的 体 积dxxfVxba)(2,绕y轴旋转体得体积dxxxfVyba)(2左 图 中 图 形 绕x轴 旋 转 体 的 体 积dxxfxfVxba)()(2122, 绕y轴 旋 转 体 得 体 积dxxfxfxVyba)()(212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3 页已知平行截面面积求立体体积dxxsVba)(求平面曲线的弧长dxylba2)(11.7高数第八章无穷级数本章在考研真题中最频繁出现的题型包括“判断级数敛散性” 、 “级数求和函数” 和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其中判敛是大、小题都常考的,在大题中一般作为第一问出现,求和与展开则都是大题。 这一章与前面的常微分方程、后面的曲线曲面积分等章都是比较独立的章节,在考试时会出大题,而且章内包含的内容多、比较复杂。 陈文灯复习指南上对相关章节的指导并不尽如人意,因为套题型的方法在这些复杂章节中不能展现其长处,故整体来说结构比较散乱。对于级数判敛部分,主要用的方法是比较法、级数敛散性的定义和四则运算性质。其中比较判敛法有一般形式和极限形式,使用比较判敛法一般形式有以下典型例子: 1. 已知级数na2收敛,判断级数2|nan的敛散性。其判敛过程的核心是找到不等式)(221221|nnnaan,再应用比较法的一般形式即可判明。其实这种“知一判一”式的题目是有局限性的若已知级数收敛,则所要求判敛的级数只能也是收敛的,因为只有“小于收敛级数的级数必收敛”这一条规则可用,若待判敛级数大于已知收敛级数,则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3 页果无法判定。 所以考研真题中一般只会出成选择题“已知某级数收敛,则下列级数中收敛的是() ” 。 2 上一种题型是 “知一判一” ,下面的例子则是给出级数某些性质要求判断敛散性,方法是通过不等式放缩与那些已知敛散性的级数建立起联系,再应用比较法一般形式判断。举例如下: 已知单调递减数列na满足,lim0aanx0a,判断级数nan)(11的敛散性。关键步骤是:由11111aan得到nanan)()(1111,再利用比较判敛法的一般形式即得。 对于使用比较判敛法极限形式的题目一般也不会超出“知一判一” 和 “知性质判敛”这两种形式。幂级数求和函数与函数的幂级数展开问题是重点内容,也是每年都有的必考题。通过做历年真题, 我发现像一元函数微积分应用中的微元法、无穷级数中的求和与展开这样倍受出题人青睐的知识点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这些知识点从表面上看比较复杂、难于把握,实际上也必须通过认真思考和足量练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但在领会到解决方法的精髓思想以后这些知识点又会“突然”变的十分简单。也就是说,掌握这样的知识点门槛较高,但只要跨过缓慢的起步阶段,后面的路就是一马平川了; 同时, 具有这种特点的知识点也可以提供给出题人更大的出题灵活性,而通过“找到更多便于灵活出题的知识点来跳出题型套路”正是近几年考研真题出题专家致力达到的目标,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了近年来的考卷上,也必然是今后的出题方向。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对于具有“浅看复杂、深究简单、思路巧妙、出法灵活”的知识点要倍加注意,对于无穷级数这样必出大题的章节中间的“求和、展开”这样必出大题的知识点,更是要紧抓不放。因为这种知识点对“复习时间投入量”的要求接近于一个定值,认认真真搞明白以后,只要接着做适量的题目巩固就行了,有点“一次投入,终生受益”的意思,花时间来掌握很划算。另外,“求和与展开”的简单之处还在于:达到熟练做题程度以后会发现其大有规律可循。 这种规律是建立在对6 个关键的函数展开式“熟之又熟”的掌握上的。对此 6 个展开式的掌握必须像掌握重要定理一样,对条件、 等式的左端和右端都要牢牢记住,不但要一见到三者中的任意一个就能立刻写出其他两部分,而且要能够区别相似公式,将出错概率降到最小。公式如下:1. 02111nnnuuuuu(-1 ,1)2. 03211)1() 1(1nnnnnuuuuuu(-1 ,1)3.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3 页01133122111) 1() 1()1ln(nnunnunnnuuuu),(4. 0!12! 211nnunnunuuue),(5. 0)!12(12)!12(12! 3112)1() 1(sinnnunnnnnuuuu),(6. 0)!2(2)!2(14!412!212) 1() 1(1cosnnunnnnnuuuu),(这六个公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3 个相互关联,后3 个相互关联。1 式是第一部分式子的基础。nuuu21不就是一个无穷等比数列吗,在1|u时的求和公式us11正是函数展开式的左端。所以这个式子最好记,以此为出发点看式子 2: 1 式左端是u11,2 式左端是u11;1 式右端是0nnu,2 式右端也仅仅是变成了交错级数0) 1(nnnu, 故可以通过这种比较来记忆式子2;对于 3式来说,公式左端的)1ln(u与 2 式左端的u11存在着关系 “uu11 )1ln(” ,故由u11的展开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3 页可以推导出)1ln(u的展开式为011) 1(nnunn。这三个式子中的) 1 , 1(u,相互之间存在着上述的清晰联系。后 3 个式子的u),(,相互之间的联系主要在于公式右端展开式形式上的相似性。这一部分的基本式是公式4:0!nnuune与之相比,usin的展开式是0)!12(12) 1(nnunn,ucos的展开式是0)!2(2) 1(nnunn。一个可看成是将ue展开式中的奇数项变成交错级数得到的,一个可看成是将ue展开式中的偶数项变成交错级数而得到。像这样从“形似”上掌握不费脑子,但要冒记混淆的危险,但此处恰好都是比较顺的搭配:usin、ucos习惯上说 “正余弦”,先正后余; 而usin的展开式对应的是奇数项,ucos的展开式对应的是偶数项,习惯上也是说“奇偶性”,先奇后偶。记好 6 个关键式是解决幂级数求和与函数的幂级数展开问题的基础,不仅在记忆上具有规律性,在解题时也大有规律可循。在已知幂级数求和函数时,最佳途径是根据各个公式右端的形式来选定公式:第一部分( 前 3 式) 的展开式都不带阶乘,其中只有u11的展开式不是交错级数;第二部分(后3式)的展开式都带阶乘,其中只有ue的展开式不是交错级数。由题目给出的幂级数的形式就可以看个八九不离十了,比如给出的幂级数带阶乘而不是交错级数,则应该用公式4,因为幂级数的变形变不掉阶乘和n) 1(;若题目给出的幂级数不带阶乘而且是交错级数,则必从 2、 3两式中选择公式,其它情况也类似。对于函数的幂级数展开题目,则是从已知条件与各公式左端的相似性上入手,相对来说更为简单。 在判断出所用公式以后一般要使用下列变形方法使得题目条件的形式与已知公式相符: 变量替换 (用于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四则运算 (用于展开、 求和) 、逐项微积分 (用于展开、求和) 。对 于 数 项 级 数 求 和 的 题 目 , 主 要 方 法 是 构 造 幂 级 数 法 , 即 利 用 变 换010limnnnxnnxaa求得幂级数0nnnxa的和函数)(xs以后代入极限式即可。其中的关键步骤是选择适当的nx,一般情况下如果n、) 12( n这样的项在分子中,则应该先用逐项积分再用逐项求导,此时的nx应为1)(x的形式,如1)(nx、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3 页1)12( nx,以方便先积分;若题目有)12(1n、)13(1n这样的项,则nx应为)(x的形式,如)12( nx、)13( nx,便于先求导。这些经验在做一定量的题目后就会得到。本章最后的知识点是付立叶级数,很少考到,属于比较偏的知识点,但其思想并不复杂,花时间掌握还是比较划算的。函数的付立叶级数的物理意义就是谐波分析,即把一个复杂周期运动看作是若干个正余弦运动的叠加。首先需记住付立叶展开式和收敛定理,在具体展开时有以下两种情况:1.题目给出的函数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周期,如图则直接套用公式即可,不存在奇开拓和偶开拓的问题。对于形状类似上图的函数,展开以后级数中既有正弦级数也有余弦级数;若为奇函数如,则展开后只有正弦级数;若为偶函数则展开后只有余弦函数;2.题目给出函数后没有说明周期,则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奇开拓或偶开拓。如图,若要求进行奇开拓就是展开成奇函数, 此时得到的级数中只有正弦级数,图像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3 页若要求进行偶开拓就是要展开成偶函数,此时得到的展开式中只有余弦级数,图像为。1.8高数第九章矢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本章并不算很难, 但其中有大量的公式需要记忆,故如何减少记忆量是复习本章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抓住本章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来复习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因为这样做既可以避免重复记忆、减少记忆量,又可以保证记忆的准确性。同时, 知识点前后联系密切也正是本章的突出特点之一。以下列出本章中前后联系的知识点:a)矢量间关系在讨论线线关系、线面关系中的应用。这个联系很明显, 举例来说,平面与直线平行时,平面的法矢量与直线的方向矢量相互垂直,而由矢量关系性质知此时二矢量的数积为0,若直线方程为nzzmyylxx000,平面方程为0DCzByAx,则有0CnBmAl。同理可对线面、线线、面面关系进行判定。b)数积定义与求线线、线面、面面夹角公式的联系。数积定义式为cos|baba,故有|cosbaba,这个式子是所有线线、线面、面面夹角 公 式 的 源 公 式 。 举 例 来 说 , 设 直 线111111:1nzzmyylxxl, 直 线222222:1nzzmyylxxl,则二直线夹角|222222212121212121babanmlnmlnnmml l,其中a、b分别是两条直线的方向矢量。对于线面、面面夹角同样适用,只需注意一点就是 线 面 夹 角 公 式 中 不 是cos而 是s i n, 因 为 如 右 图 所 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3 页由于直线的方向矢量与直线的走向平行,而平面的法矢量却与平面垂直,所以线面夹角是两矢量夹角的余角,即90,故求夹角公式的左端是sin。对于线线夹角和面面夹角则无此问题。c)平面方程各形式间的相互联系。平面方程的一般式、点法式、三 点 式 、 截 距 式 中 , 点 法 式 和 截 距 式 都 可 以 化 为 一 般 式 。 点 法 式0)()()(000zzCyyBxxA(点),(000zyx为平面上已知点,,CBA为法矢量)可变形为0)(000CzByAxCzByAx,符合一般式0DCzByAx的形式;截距式1czbyax(cba,为平面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截距)可变形为0abcabzacybcx,也符合一般式的形式。 这样的转化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记公式,更主要是因为在考试中可能需要将这些式子相互转化以方便答题(这种情况在历年真题中曾经出现过)。同样,直线方程各形式之间也有类似联系,直线方程的参数形式和标准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直线方程的参数形式ntzzmtyyltxx000(),(000zyx是平面上已知点,,nml为方向矢量)可变形为tttnzzmyylxx000,即为标准式nzzmyylxx000;标准式nzzmyylxx000若变形为tnzzmyylxx000则也可以转化为参数形式。这个转化在历年真题中应用过不止一次。d)空间曲面投影方程、柱面方程、柱面准线方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3 页系。关于这些方程的基础性知识包括:0),(zyxF表示的是一个空间曲面;由于空间曲线可视为由两个空间曲面相交而得到的,故空间曲面方程为0),(0),(21zyxFzyxF;柱面 方 程 如 圆 柱 面222Ryx、 椭 圆 柱 面12222byax可 视 为 是 二 元 函 数0),(yxf在三维坐标系中的形式。在这些基础上分析,柱面方程的准线方程如00),(zyxf可视为是由空间曲面 柱 面 与 特 殊 的 空 间 曲 面 坐 标 平 面0z相 交 形 成 的 空 间 曲 线 , 即 右 图中的曲线2;而空间曲线的投影方程与柱面准线方程其实是一回事, 如上图中曲线1 的投影是由过曲线1 的投影柱面与坐标平面相交得到的,所以也就是图中的柱面准线。在由空间曲线方程0),(0),(21zyxFzyxF求投影方程时, 需要先从方程组中消去z得到一个母线平行于z轴的柱面方程; ;再与0z联立即可得投影方程00),(zzyxf。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3 页1.9高数第十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复习本章内容时可以先将多元函数各知识点与一元函数对应部分作对比,这样做即可以将相似知识点区别开以避免混淆,又可以通过与一元函数的对比来促进对二元函数某些地方的理解。本章主要内容可以整理成一个大表格:二元函数的定义(略)相似数的定义(略)二元函数的连续性及极限:二元函数的极限要求点),(yx以任何方向、任何路 径 趋 向),(00yxP时 均 有Ayxf),((0 xx、0yy) 。 如果 沿 不 同 路径 的),(lim00yxfyyxx不相等, 则可断定),(lim00yxfyyxx不存在。不同一元函数的连续性及极限:一元函数的极限与路径无关,由等价式AxfxfAxfxx)()()(lim000即 可 判断。二元函数),(yxfz在点),(00yxP处连续性 判 断 条 件 为 :),(lim00yxfyyxx存 在 且 等 于),(00yxf相似一元函数)(xfy在点0 x处连续性判断条件为)(lim0 xfxx且等于)(0 xf二元函数的偏导数定义二元函数),(yxfz的偏导数定义相似一元函数的导数定义一 元 函 数)(xfy的 导 数 定 义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3 页xyxfyxxfxzxx),(),(limlim000000分段函数在分界点处求偏导数要用偏导数的定义xxfxxfxyxx)()(limlim0000分段函数在分界点处求导数需要用导数定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简化定义为:对于函数),(yxfz,若其在点),(00yxP处的增量z可表示为)(oyBxAz,其中)(o为的 高 阶 无 穷 小 , 则 函 数),(yxf在),(00yxP处可微,全微分为yBxA,一般有dydxdzyzxz相似一元函数的全微分:简化定义为:若函数)(xfy在点x处的增量y可表示为dxAy,其中d是x的高阶 无 穷 小 , 则 函 数 在 该 点 可 微 , 即xAdy,一般有dxxfdy)(二元函数可微、可导、连续三角关系图连续可导可微不同二元函数可微、可导、连续三角关系图连续可导可微多元函数的全导数设),(wvufz,)(tgu,)(thv,)(tkw且 都 可 导 , 则z对t的 全 导 数dtdwwfdtdvvfdtduufdtdz不同一元函数没有“全导数”这个概念,但是左边多元函数的全导数其实可以从“一元复合函数”的角度理解。一元复合函数是指)(ufy、)(xgu时有dxdududydxdy。与左边的多元函数全导数公式比较就可以将二式统一起来。多元复合函数微分法复 合 函 数 求 导 公 式 : 设),(wvufz、),(yxju、),(yxhv、),(yxkw,则有ywwzyzvzyuuzyzxwwzxvvzxuuzxz。对于多元相似一元复合函数求导公式如上格所示,与多元复合函数求导公式相似,只需分清式子中dxdz与xz的不同即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3 页复合函数求导,在考研真题中有一个百出不厌的点就是函数z对中间变量wvu,的偏导数uz、vz、wz仍是以wvu,为中间变量的复合函数,此时在求偏导数时还要重复使用复合函数求导法。这是需要通过足量做题来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在后面的评题中会就题论题作更充分的论述。多元隐函数微分法求 由 方 程0),(zyxF确 定 的 隐 含 数),(yxZZ的偏导数,可用公式:),(),(zyxFzyxFxzzx,),(),(zyxFzyxFyzzy对于由方程组0),(0),(zyxGzyxF确定的 隐含数)(xyy、)(xzz可套用方 程组00dxdzGdxdyGGdxdzFdxdyFFzyxzyx一元复合函数、参数方程微分法对一元隐函数求导常采用两种方法:1. 公式),(),(yxFyxFdxdyyx2. 将y视为x的函数,在方程两边同时对x求导一元参数方程微分法:若有)()(tyytxx则)()(txtydxdy关于这一部分,多元与一元的联系不仅是“形似”,而且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在考研真题中此处与上面的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是本章的两个出题热点,屡屡出现相关题目,在后面的评题中有更多讨论。多元函数的极值极值定义:函数),(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