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教案 .pdf
-
资源ID:38614513
资源大小:108.4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教案 .pdf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掌握选择课外读物和读书做记号的方法。难点: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说出有哪些途径可以找到图书。说出在图书馆中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有关书籍的名人名言。总结:知识如同大海,人一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何况书有好坏之分,这就决定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观察的一页最上面的图。讨论:图中的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确定好自己所需要的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呢?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那一类的,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拿一本书讲解:封面、书脊、根据书脊确定自己是否需要。指导观察书上第一页上面的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又应该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观察下面的图,讨论这名学生在做什么?三、作业课后到书店或图书馆去选择自己要的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能说出读书时应有怎样的姿势?能分析出应该在什么地方做记号。教学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一、导入新课上一堂课, 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课题。二、训练观察第三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 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小结: 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观察特写图说说这位同学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学生摆好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讲述: 作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加记忆效果,以便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作记号呢?观察文字图。说说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小结学法: 刚刚观察了第2 页,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 4 人一小组,按刚刚的学法自学剩下的图文。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小结:做记号的重要性。第三课时学习目标:能运用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观察插图。能运用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观察插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字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聪聪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二、学习观察静物的方法观察第 5 页下面的图, 讨论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指名说。小结: 画面上是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的景物,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校园一角有绿树、红花、假山和瀑布,还有一座雕塑。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方法,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仅对学习语文十分有益,而且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十分重要。总结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校园一角是静态的,该如何观察呢?同桌讨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指名说。教师小结。观察事物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按一定顺序;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第四、要观察以后再动笔。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画中的校园一角。同桌讨论。指名说。评议。过渡:刚刚我们观察这幅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们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看的 4 页下面和的5 页上面的图, 想一想图上画了谁, 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指名说。评议。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一起刊第4 页最上面的这幅图, 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指名说。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的事物呢?同桌讨论。指名说。小结。假设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刚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同桌讨论。指名说。评议。请同学们看第4 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指名说。评议。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门学的非常认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复备及教学后记:良好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必须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养成。第一课老师,您好教学要求:学会 13 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 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能说出文中重点语句的寓意。能有感情读课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教学过程:一、 揭题引入同学们平时在校园里见到老师都会微笑着喊一声“老师,您好!”那么当你们长大了,那时你们见到老师会说什么呢?齐读课题老师,您好二、 初读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正音:崇高、浸透、塑造、笑盈盈。指名读,指导长句的读法。学生自读课文。三、 讲读第一段指名读,这一节共有几句话?哪个词语点出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那看出教师的工作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那不”是个什么句子?练习朗读,重点指导反问句。齐读。四、 讲读第二段自读。出示“笔尖飞舞茁壮的新苗”抓住“笔尖飞舞、春蚕、笑语盈盈、甘露”等词语理解,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课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语句生动形象。同时指导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指导朗读。指名读。总结:引导学生有感情读课文,同时从“涌起、情不自禁”体会到祝愿的真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能记住生字的书写。能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 复习检查出示生字词大声念读。“铺、浸、禁”选择正确的读音。“霞、耀、崇”口头扩词。二、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铺”用熟字“哺”记忆。“浸”用熟字“侵”记忆。“霞”用熟字“假”记忆。指导书写。练习描红。三、 练习背诵自由练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同桌互背。指名背诵,其余小声跟背。齐背。四、 课堂练习抄写词语。背诵课文。复备及教学后记:只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中教师再有针对性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教学才有针对性。 对于学生的启示性朗读训练应当着重于揣摩, 理解, 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 注意朗读指导。第二课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学会 17 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 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能说出课题的出处。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 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蝉娟” 的祝愿。 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小声再读课文,同座位互相检查。指读,把句子读通顺。三、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讨论给课文分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简单归纳主要内容。四、 审题指导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那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简单理解,不求深入。出示水调歌头自读。五、 指导写字耍、躺、隐、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能说出课题的出处。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教学过程:一、 回忆复习出示文中词文,学生齐读,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此词呢?请同学们自读第2、3 自然段。二、 细读课文细读第 2、3 自然段。苏轼在中秋夜,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理解“心绪不宁”。苏轼为什么思念他的弟弟?理解“手足情深” , “一起 - 一起 -” “ 形影不离”“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迫切心情,读出感情 . 4.自由读第4 自然段,之明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师生共同评议点出省略号,引导想象。5.试着背诵这段话。6.看图,注意此时苏轼的表情并不生气,为什么?指读第5 自然段。抓住“就像”以词让学生体会到人世间很难十全十美,抓住“但愿”一词,体会并读出苏轼祝愿人们生活愉快的愿望。在紧扣“转念又想”训练朗读,第4、5 自然段比照度,在读中理解,加深体会苏轼的丰富情感。7.在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他会想到什么呢?8.出示诗词,指读,分别在文中找出表示意思的句子,读中体会祖国古典诗词的优美之处。三、 作业背诵 4、5、6 自然段。练习背诵诗词。复备及教学后记:学生的朗读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不能把字音读准确,在这方面应当加强训练。指导学生注意有感情的的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时以学生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为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第三课: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35 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3 个只识不写, 还有一个多音字 “磨”要掌握。3.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能说出峨眉山月歌的大致含义。2. 能背诵全诗。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1. 谈话导入,在同学们读过的古诗中,哪些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背给大家听吗?2. 解题简介作者及“峨眉山” 。3.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 指读正音。3. 汇报在预习中理解了那些词语。三、精读课文1. 对课文内容质疑。2. 解决疑难之处。3. 引导理解诗句含义。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到,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襄渝州驶去了。a. 学生根据词语解释自己理解。b. 指名说说,相机引导理解。c. 自由练习。4. 引导想象诗的意境。出示图画,看懂图意。展开想象,诗人坐在船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表情会是什么样?5. 指导朗读,语调要低缓,读初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四、练习背诵1. 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各在什么方位?2. 指导背诵。第二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学习目标:1. 能说出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2. 能背诵全诗。教学设计:一、 复习检查背诵古诗峨眉山月歌。二、 学习望洞庭1.揭示课题。2.理解“望”字含义。3. 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4. 课前质疑:对这首古诗,你有那些地方不明白?三、初读课文1. 自读,读准字音。2. 指名朗读,相机正音。3. 齐读全诗。四、精读指导1.引导理解诗句。A.湖广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磨:摩擦。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轼的铜镜一样。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句意: 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在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1. 引导体会诗境a. 诗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b. “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c. 课文中的“镜” 、 “白银盘”、 “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比?五、作业背诵全诗。复备及教学后记: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难点和重点,在诗歌教学中应当以图片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说的意境。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意思,说说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第四课秋天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 转眼,又到了秋天。 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 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 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三、作业: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2、熟读诗歌。第二课时一、复习: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好吗?小组轮读课文。二、进入新课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 看到了秋天, 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重点品读:A、秋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 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似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B、秋实: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四、作业:1、背诵全诗。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复备及教学后记:学生对某些词语理解不到位,需强化指导。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文中广泛运用了拟人句,将秋天的美景刻画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引导学生从拟人句入手,效果会更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习作 1教学目标: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重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么度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刚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二、展开想象,指导说。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1设立 “ 爱鸟节 ”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2设立 “ 丰收节 ” 农民们庆祝丰收。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3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C、节日设立的意义。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 听” ,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 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第二课时一、理清条理,练习写。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2、学生答复,补充。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复备及教学后记:让学生充分的说说自己最想过什么节,应该怎么过?由于学生生活积累较少, 表达较为空洞。 教师应当多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觉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运用到写作中。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忠积累成语和好词好句的习惯。练习一教学要求 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的正确读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3朗读背诵名人名言。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分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5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 四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1指名读题目。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指导。3练习。二、教学第二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1审题。1指名读题目。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指导。复习讨论:1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该怎么查?2怎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将表中提供的解释带入词中进行比较,看其搭配是否相宜,然后决定取舍。3练习。学生自己查字典,同座位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比一比谁查得又快又对。4反馈。交流讨论查字典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查的,应该选择哪一个义项,教师相机点拨。注意:假设学生字典不统一,表格中 “ 在字典中的页码” 一列的答案可能也不一致。最后一列 “ 应该选择的解释 ” 分别是、供参考。三、教学第三题1审题。1指名读题目。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指导。1出示:广场上。2指名读,讨论这一句缺少什么,应该怎样把它补充完整?“ 广场上 ” 是个地方,这一句缺的是 “ 有什么 ” 或“ 怎么样 ” 。3启发想象,让学生先口头练说,相互交流。4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3练习。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其它三条练习,同座之间互相讨论,练说。 其中第二小题,教师可适当点拨:这一句缺少的是“ 谁有 ” 或 “ 哪里有 ” 。4反馈。指名读补充完整的句子,师生评议,及时分析辨正典型的错误。口语交际这次练习一的口语交际是学会感谢。这个题目设立的真的很好。我们面对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 在家受到的关注特别多,在学校、在社会人际交往上就缺乏感恩的心,许多关心和帮助在他们看来本来是理所应当的。这一口语交际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学会怎样说感谢的话语, 如何表达自己感谢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懂得感谢,心怀感谢的品质。同时在交际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开课从我感谢同学们教师节给我的惊喜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有想感谢的人吗?为什么感谢他?学生开始说的时候,范围比较狭窄,多是感谢同学借给他文具用品。为开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4 页学生思维,我们共同读了口语交际的提示。学生此时,思维有所拓展,由身边的同学,引发到父母,再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接着,我们面临的是如何表达感谢的问题?好几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谢谢你借我或者说: 我感谢你的对我的 。在语言上比较贫乏。如何引导学生用富于激情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谢呢?我想到了老师,您好!同样是感谢的话语,这位诗人是用自己的笔,写下激情的诗来表达情感的。你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几句诗来感谢你想感谢的人吗?然后请学生随性写上几句,并朗诵给大家听。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再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口语交际的范畴中了,但我想我们的口语交际应该是个大的概念,不单是用嘴说话。于是,我请学生再说说,你们还曾经用过什么方式表达过自己的感谢呢?孩子们热情高涨,有的说:我在母亲节的那天, 早早起床,乘汽车到很远的地方,给妈妈买了一个工艺品。有的说:在妇女节的那天,我为妈妈做了一顿饭。有的说 学生骄傲的将自己感谢的故事说给同学听。我想这同样是口语交际。最后,请学生小组进行情景再现,将说、演、听、看汇为一体。复备及教学后记:大部分学生不大善于表达,在课堂同应当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多参与答复和课堂问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