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代诗歌五首课教案 .pdf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 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2.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3. 诗人的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二、文学常识1. 这是一首古诗,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2.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三、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四、释题,背景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五、赏析1. 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2. 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3. 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变,于是便有了许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陈子昂登临幽州台,面对无限的时空,不免产生一种孤寂悲凉之感,再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便产生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苦心情。4.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5. 这首诗看起来比交消极,但其实则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6.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7. 写作特色: 气势磅礴,胸怀宏伟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胸怀宏伟:胸怀宇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板书望岳 登飞来峰导入新课清人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 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民族 , 对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是相通的。细细品读山水, 我们可以读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读出山与水的性情,更读出一种追求人性至高境界的胸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古诗,感受诗中山水的绚丽,感受诗人的情怀望岳一、齐读诗歌二、解题,了解泰山。补充资料:泰山属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 米,春秋时的齐国、鲁国两国都可看见泰山。由于山势高耸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山中还常常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有古语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东岳泰山 中岳嵩山三、自主学习望岳1、学习方法介绍:查资料:正确地利用资料而不依赖于资料,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小组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人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个人学习:深入思考,使人睿智。阅读书上简评:简评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运用好书本上的资源。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古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在读中感悟。2、经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随学生的回答确定内容,用追问思考的形式探究诗句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四、鉴赏诗歌1、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泰山高大雄伟。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大;“阴阳割昏晓”说明高。2、小组合作,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进行赏析。、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宽广”诗人当时喜悦的心情。”、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赏析:“造化钟神秀”拟人手法,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阴阳割昏晓”“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说明泰山的南北明暗不同,说明泰山巍峨高大。泰山的特点:高大(师板书“高”)泰山的秀美、句:诗人心胸很坦荡。激荡。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点面结合3、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说一说,尾联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有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前后不见:天悠悠:地时间无限空间无穷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空老一生孤寂悲凉主 题 : 生不智慧时 , 怀 才不 遇 的 寂寞怆然涕下特色 :气势磅 礴 , 胸怀宏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补充:运用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夸张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泰山的巍峨高耸。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生命。杜甫24 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 但他少年气盛 , 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4、“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中“胸”显然皆作者自己之心胸。我们再读一读诗歌,看看在你的眼前将会出现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望岳表现诗人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5、我们了解到的杜甫是忧国忧民的,他的感情总是很深沉郁结,但是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却感受到了别样的杜甫。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介绍写这首诗的背景。背景介绍: 这首诗歌写于 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 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杜甫 24 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候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望岳”千古名篇。“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6、望岳被喻为写泰山诗歌的绝唱。以后很多人来过泰山、写过泰山,但无人能比。明代有位诗人写到: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比杜陵人。杜陵人是谁?7、齐背诵望岳。登飞来峰一、过渡引入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作者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这首诗的情韵。齐读诗歌。二、解题,了解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飞来峰。三、自主学习登飞来峰下面请同学们用刚才提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等飞来峰。四、展示学习成果经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随学生的回答确定内容,用追问思考的形式探究诗句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用诗中原句回答飞来峰上千寻塔寻:古代的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如我们学过的“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夸张2、诗人有没有看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的奇妙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闻说:听说。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3、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用原句回答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畏:不怕。缘:因为。遮:遮挡,遮住。4、在现代,“浮云”是一个很流行的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出处古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释义: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5(出示: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积极推行新法,抑官僚制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登飞来峰即作于1050年,当时他 30岁,由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美好前程,期待变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天子与太阳同辉,“日”象征着帝王,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6、把保守势力说成是“浮云”,并且不畏,这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诵读整首诗歌(师: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雄心壮志,请同学们一起诵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雄心壮志。)比较异同一、两首诗同是登高之作,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1、借景抒怀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曙, 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 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望岳则表达了诗人虽考场失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2、蕴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3、夸张、比喻的手法,大胆的想象。虚实结合二、读了这两首诗,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三、结束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和杜甫那豪迈的气势在这两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板书设计:远望 青未了 广阔近望 神秀 高大凝望 豪迈愿望 勇攀高峰,俯视万物。游山西村教学目的:1、体味诗歌的内涵。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1、导入: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游山西村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 ,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镜湖的三山乡。“山西村”即三山乡西边的村落。3、游山西村赏析(1)、解析题目:题目交代的主要事件是“游”,地点是“山西村”。(2)、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A.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B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C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又照应“丰”字,暗示出去年农民又过了一个丰收年。D“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突出了山村景色的优美。B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疑无路”后,“柳暗花明”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兴奋的心情。C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用,蕴含哲理,困境中会出现希望和转机。无论前途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会出现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很好,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景,无论多么困难,只要我们勇于坚持,相信总会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希望同学们)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A颈联由上一联的写景,转到了叙事,叙述了江南农村春社日的热闹景象。B热闹的春社活动,表达除了人们祈祷一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C在叙事中融入了描写,衣冠简朴赞美了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了诗人对家乡人民的喜爱之情。尾联“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无时,随时。既写出了诗人希望能随时拜访农家的愿望,又暗示出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B尾联生动的描写出了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喜欢农村,向往田园,随时到农家拜访,与老农亲切交谈。4、诗歌的主题: 陆游游山西村描述了农村优美的风光, 农人淳朴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农人的热爱。己亥杂诗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3、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难点: 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 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 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二、呈现目标三、解题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四、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 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五、朗读全诗1. 教师范读,学生轻吟。2. 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六、理解诗句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七、理解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 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八、小结全文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 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 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九、布置作业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 完成练习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