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完整word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练习 .pdf
-
资源ID:38632979
资源大小:135.77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完整word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练习 .pdf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8 分)1 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及其弟子的言行,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2孔子名,字,时期的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 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 () ()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 44 分)1. 学而时习之() ()2. 有朋自远方来()3. 人不知而不愠() ()4. 不亦君子乎()5. 吾日三省吾身() ()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 传不习乎()8. 三十而立()9. 四十不惑()10. 不逾矩()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11. 温故而知新() ()12. 学而不思则罔()13. 思而不学则殆()14. 可以为师矣() ()15. 人不堪其忧()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 饭疏食饮水() () ()19. 曲肱而枕之() ()20. 不义而富且贵()21. 于我如浮云()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 择其善者而从之()24 子在川上曰()25. 逝者如斯夫() ()26. 不舍昼夜()27. 三军可夺帅也()28. 匹夫不可夺志也()29. 博学而笃志()30. 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4 分)1. 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5 分)六、按要求默写( 7 分)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2. 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 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4 分)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4.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7.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八、请选择本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章,谈谈你的理解。(8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九、古今异义词语1.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2.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3. 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 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十、一词多义1.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 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 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 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十一、词语活用归类1. 学而时习之()2. 吾日三省吾身()3. 传不习乎()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 饭疏食饮水()6. 择其善者而从之()7. 温故而知新()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总结练习一、语言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 咏雪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二、阅读感悟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7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例句: (陈太丘与友)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待君久不至,()已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8用现代汉语翻译“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9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文言文复习之狼一、文学常识狼的作者是, 字, 又字, 号,世称,(朝代)人,郭沫若称赞他的写作是。本文选自,该书名的意思是:。二、翻译句子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译:2、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译: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8 页5、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译:6、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译: 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译:8、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9、 9、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10、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译:1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1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译:1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三、理解课文内容1、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答:。2、说说“投以骨”时,屠夫是怎么想的? 答:。3、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答:。4、请找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8 页5、 “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答:。6、哪些语句写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答:。7、 “止增笑耳”的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启发?答:。8、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答:。9、狼很狡猾, 可终于自取灭亡, 这是为什么 ?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10、 “志异”即“记述奇异的故事” ,本文的“奇异”表现在何处?答:。11、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为什么?答:。12、对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8 页答:。诫子书知识点总结训练一、字词解释1、夫君子之行行:2、静以修身静:3、俭以养德俭:养:4、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明:志:5、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6、非学无以广才广:才:7、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励:8、险躁则不能冶性险:躁:治:性:9、年与时驰年:时:驰:10、意与日去意:日:去:11、遂成枯落遂:枯落:12、悲守穷庐穷庐:13、诫子书:诫:书:三、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8 页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翻译: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翻译: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翻译:7、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四、文章分析1、本文中心论点是:。2、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3、诫 子 书 中 能 表 现 “ 躁 ” 的 危 险 的 句 子是:。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5、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A. B. 6、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8 页三个方面 : 、。(1):(2):(3):7、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例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8、惜时诗句:。论语十二章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 、 中庸、 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 (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8 页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 (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 子在川上曰(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 (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8 页(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 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八、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8 页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世说新语两则参考答案:1x n f u zh u 2家庭聚会不久、一会儿快速、急速高兴地、愉快地大致、差不多相比比不上、不如凭借不再等候就走了回头看3 (1)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4如: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及”、 “理睬”;儿女:古义为“子侄辈” ,今义为“儿子女儿” ;文义:古义为“诗文”,今义为“文章的意思”;委:古义为“舍弃”,今义为“委托”5融洽、欢快、轻松(可任选其一)6 (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7太丘友家君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8 页君君君 8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9 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狼参考答案:一、略。二、略。三、理解课文内容,1、四要素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2、屠户心里很害怕,想把骨头扔给狼,让狼吃了骨头就不再紧跟他。3、迁就退让。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5、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6、(1)屠自后断其股 , 亦毙之。(2)勇敢机智且细心。 7、不是,狼在此实际是恶人化身,代表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8、 (1)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2)动作描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9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10、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 令人称奇。11、文章是以狼为主体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企图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8 页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12、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心软,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诫子书知识点整理二、字词解释1、夫君子之行行:行为, 操守2、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俭以养德俭:节俭养:培养4、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志:志向5、非宁静无以致远致: 达到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6、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才:才干7、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8、险躁则不能冶性险:轻薄躁:浮躁治:修养性:性情9、年与时驰年:年龄时:时光驰:指迅速逝去10、意与日去意:意志日:岁月去:消失11、遂成枯落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12、悲守穷庐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13、诫子书:诫:劝勉、告诫书:书信(二)一词多义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之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以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18 页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学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三)词性活用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1、广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2、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四、句子翻译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10、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1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1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1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翻译: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14、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五、文章分析5、本文中心论点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6、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7、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8、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18 页5、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6、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澹泊立志惜时三个方面澹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例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所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8、惜时诗句: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