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原第二章 .pdf
1、实践的主体是(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 .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2、实践的客体是(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实践的中介是(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 ,见之于客观的活动4、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 (AB) A. 具有客观现实性B. 具有社会历史性C. 表示人和社会的关系D. 是生产的社会形式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这一历史性飞跃的实现,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奉献是(BCD) A. 进一步印证了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发展得最好的唯一模式B. 逐步改变着世界政治力量的比照,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C. 推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D. 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压力,迫使他们在改善工人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让步6、哲学家孔德认为: “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ABD) A. 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B. 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C. 他的这一观点具有辩证法的倾向D. 他没有认识到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7、科学家尼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 (理论的 )认识 ,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8、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主要内容是(ABD) 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C.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和来源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的9、贝克莱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做是“观念的集合”。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其本质上是(ACD) A. 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B. 承认主观能动性的正确观点C. 唯我论的观点D. 反理性主义的观点10、“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1、“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2、“听其言必责其用 ,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B)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13、“真理是思想形式 ,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4、我们通过眼、 耳、鼻、舌、 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5、“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这是 (A)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6、“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7、“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这是 (A)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8、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D) A.必然归结为狡辩论B.必然归结为疑心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19、逻辑证明虽然不是与实践并列的标准,但却是实践标准的重要补充,理由在于 (ABCD) A. 逻辑证明有助于发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B. 真理一定符合逻辑,符合逻辑的未必就是真理C. 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D. 无法用直接实践进行完全检验的理论要靠逻辑思维证明20、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说明 (BD) A. 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 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C. 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取D. 真理具有客观性21、价值评价的基本要求是(BC) A. 对评价标准的正确认识B. 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C. 对客体属性的正确认识D. 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2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BC) A. 并不是所有的真理性认识都能通过实践来检验B. 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 不同阶级、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2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ABCD) A. 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B. 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C. 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D. 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4、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ABCD) A.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 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C.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 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客体25、俗话说 : “男子汉大丈夫,宁折不屈 ! ”可俗话又说: “男子汉大丈夫,能伸能屈 ! ”俗话说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可俗话又说 : “亡羊补牢,为时巳晚! ” 这说明 (BD) A. 真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B.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C. 价值不具有客观性D. 真理是具体的26、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以下对真理相对性理解正确的选项是(BCD) A.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B. 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C. 任何真理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D. 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27、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ABCD) A. 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B. 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C.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D.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28、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 “现在 ,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说 : “不相信。”庞葱说 : “如果是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 : “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以下选项与“三人成虎”这一成语表达的观点在根本上一致的是(D) A.实用主义真理观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C.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客观性29、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利用20 多年的时间观察和记录行星的位置,死后留下了丰厚的观测资料。 他的助手开普勒利用这些观测资料,经过长期的分析、归纳、 推算最终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这件事说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 (AB) A. 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 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C. 发挥非理性因素的作用D. 必须为群众所掌握30、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AC) A. 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B. 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C. 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D. 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