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热点集训免疫调节Word版含解析 .pdf
-
资源ID:38679269
资源大小:219.6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考生物复习高考热点集训免疫调节Word版含解析 .pdf
1 / 7 高考热点集训 免疫调节1(2018 福建厦门 )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 细胞和 T 细胞 () 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核 DNA 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D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解读: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大部分成为浆细胞(效应B 细胞 ),由浆细胞产生球蛋白抗体进行体液免疫,T 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成为效应T 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故二者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A 正确; B 细胞和T 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核DNA 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B 错误;由B 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T 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 错误; B 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T细胞则是在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D 错误。答案: A 2(2018 杭州学军中学二次月考)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 2、细胞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 中含有合成物质a 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 5 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解读: 据图可知,细胞1 为吞噬细胞,细胞2 为 T 细胞,细胞3 为 B 细胞,细胞4 为浆细胞 (效应 B 细胞 ),细胞5 为记忆细胞。物质a 为抗体。 T 细胞和B 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1细胞4 中均含有抗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抗体基因。细胞之间的识别是根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来完成的。记忆细胞有分裂能力。答案: B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2 / 7 3下图为某生物体中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示意图,对其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场所 1 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B过程 a 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过程 b 产生的物质X 可以和 Y 特异性结合D细胞 C 和细胞 E 中核酸完全相同解读: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等;T 淋巴细胞是在胸腺内产生,而B淋巴细胞在骨髓内产生。细胞C 和细胞E 中 DNA 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结果是 DNA 未变,而 RNA 和蛋白质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答案: D 4(2018 青岛模拟 )免疫性不孕 (存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不孕类型。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移植的心脏对于受者来说相当于抗原B“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D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解读: “免疫赦免 ” 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 ”特性有利于胚胎的存活,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用药物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可以获得“免疫赦免 ” 。答案: A 5(2018 郑州第一次质检)如图表示A、B 两妇女在1 到 5月的血 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 (其中妇女A 在 1 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 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3 / 7 A妇女 A 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两人体内的B 细胞需要 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两人在5 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 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D两人体内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解读: 在 5 月份,妇女A 产生的反应属于二次免疫,比妇女B 反应迅速、效应强,这种差异源于妇女A 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主要是作用于B淋巴细胞或效应T 细胞,不能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D 错误。答案: D 6(2018 吉林毕业班摸底)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免疫缺陷病、痉挛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 D过敏反应、痉挛解读: 病人血液中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能够消灭乙酰胆碱受体,使得乙酰胆碱失去结合对象,这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乙酰胆碱失去结合对象,所以兴奋无法传递到突触后膜,效应器无法兴奋,表现出肌无力。答案: A 7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4 / 7 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填下列代号 ) A吞噬细胞BT 细胞CB 细胞 D记忆细胞E浆细胞 F效应 T 细胞(4)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_ 。(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吞噬消化。(6)当 SARS 病毒侵入人体内后,首先通过_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 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_免疫将 SARS 病毒彻底消灭。解读: (1)图中虚线箭头指的是二次免疫中,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 (2)T 细胞分 泌淋巴因子。(3)吞噬细胞可以处理并呈递抗原,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4)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5)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外分泌液中,它能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最后通过吞噬细胞把结合物吞噬掉。(6)病毒进入体内后,首先通过体液免疫抑制其在体内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把其消灭。答案: (1)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2)淋巴因子(3)AEBCDF (4)靶细胞裂解死亡(5)血清 (或血浆 )相应抗原吞噬细胞(6)体液细胞8(2018 广州一模 )热休克蛋白 (HSP) 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如 HSP60、HSP90 等),它们具有多种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细胞受高温刺激时,HSP 迅速地被诱导出来,以避免细胞结构被破坏,这表明生物的性状是 _共同作用的结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5 / 7 (2)下图表示HSP60 发挥作用的示意图,据图推测HSP60 所起的作用是_。(3)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关键是其HSP90 比正常细胞的含量_,这提示我们在开发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的药物时应考虑_ _ 。(4)当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正常细胞原本不具有的蛋白质,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参与了识别作用(见下图 )。图中甲细胞的名称是_,a 表示 T 细胞的 _过程,清除癌细胞的免疫方式是 _ 。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纯化图中的_。解读: (1)热休克蛋白 (HSP) 的合成受基因控制,但只有受到高温刺激才合成,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题图显示多肽链与HSP60 结合后具有了空间结构。(3)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 ”下存活。其HSP90 比正常细胞的多,以抵抗人体免疫系统对其威胁。(4)甲细胞能处理、呈递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为吞噬细胞。a 表示 T 细胞的增殖分化。清除癌细胞的是细胞免疫。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纯化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使其刺激机体产生T 细胞。答案: (1)基因和环境(2)促使多肽链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3)多抑制 HSP90 的活性 (抑制 HSP90 基因的表达、降低HSP90 的含量 ) (4)吞噬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免疫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9(2018 山东青岛一模)某同学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 ()(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同学并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检验结果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2)用图解表示乙肝病毒(含有 DNA) 感染人体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6 / 7 _ 。(3)由乙肝病毒外壳蛋白制成的乙肝疫苗,注入机体之后,将作为 _物质,使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_ 。(4)该同学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被铁钉扎破了脚,及时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进行治疗,已知破伤风 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能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据此分析甘氨酸相当于一种_,它能使下一个神经元的_信号向 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解读: (1)该同学体内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这说明该同学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或者输入含乙肝抗体的血清、注射过乙肝疫苗。(2)乙肝病毒(含有DNA) 感染人体过程中没有出现逆转录、RNA 的复制两个过程,故遗传信息的传递如下:(3)由乙肝病毒外壳蛋白制成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把抗原传递给 T 细胞,刺激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 细胞, B 细胞增殖分化成大量浆细胞和少量记忆B 细胞。 (4)神经末梢释放的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阻止突触中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过程。答案: (1)该同学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或输入含乙肝抗体的血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2) (3)抗原B 细胞记忆(B)细胞(4)(抑制性 )神经递质化学电10 (2018 合肥第二次质检)下图是甲型H1N1 流感病毒模式图和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 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据研究表明,甲型H1N1 流感病毒 (如图一 )是一种单链R NA 病毒,其基因组RNA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7 / 7 自身即可发挥翻译模板的作用。其翻译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2)根据图二分析,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表面的_结合,寄主细胞才能成为效应T 细胞识别出的靶细胞。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 B 物质, B 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物质 A 由效应 T 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效应 T 细胞,则这是一个_调节过程,物质A 为_。解读: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增殖过程是在寄主细胞内完成,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寄主细胞的核糖体。(2)由图二可确定,只有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表面的 MHC 结合,寄主细胞才能成为效应T 细胞识别出来的靶细胞;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效应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诱导生成更多效应T 细胞,此过程是一个(正)反馈调节过程。答案: (1)寄主细胞的核糖体(2)MHC糖蛋白(正)反馈淋巴因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