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首 .pdf
1 / 37 2008 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128 首 .txt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42 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注】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 字。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蟾宫曲 ?九日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 分)汉江临泛王 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 分)待储光羲不至王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7 页2 / 37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 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 分 ) 7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8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 2)两题( 6 分)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 挼,读 ru ,“揉搓”之意。(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 分)。(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10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 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 分)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7 页3 / 37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 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13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 2)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征铎( du):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 ),又读( xi ),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1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送人归东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 旧址属今武汉市) ,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的理解和评价。 15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昭君怨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16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 分)(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 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 分)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 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 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7 页4 / 37 1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蝶 恋 花苏 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4 分)(2)作者平时所说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2 分) 19、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 2)题。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2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浣溪沙苏 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子规:杜鹃鸟;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22、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 2)题( 6 分)减字木兰花 ?已卯儋耳春词苏轼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 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B“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C“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 “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E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答: (2)按文心雕龙的说法,“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全词共44 个字)仅“春”字就出现7 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7 页5 / 37 这样用字的效果。 23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鹊桥仙 ?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1) 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_分)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2_分) 2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清平乐 ?. 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 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 25 、阅读唐代诗人刘叉的两首小诗,完成(1)( 2)题( 6 分)偶 书刘叉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刘叉一条古时水,向我心中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1)填空: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则是以 。前者,诗中有“刀”,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剑”。( 2)简答:诗人赠予姚秀才的只是一柄熠熠闪光的宝剑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2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 分)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2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7 页6 / 37 2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2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联作简要的赏析。 30 、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 2)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惊残:惊醒。故乡:即家乡。(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1)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2) 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3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3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2 分)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4 分) 3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7 页7 / 37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2) 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 倦 意的 ?(2 分) 3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3 分)(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3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 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 分)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 分) 37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 分)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 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4 分)3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蜀相杜 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 甫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 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 2)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7 页8 / 37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孤雁二首 ( 其二 ) 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 * ,孤飞自可疑。 *矰缴 (z ng zhu )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这首诗题为 孤雁 , 孤 是全诗的关键。可是,诗中只在最后一句才点出这个字。你认为诗中除了“ 独”字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 孤 字?试举两例说明。 4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早 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4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第二句写塞上 孤城 及环境。从表现 孤城 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的手法。 (3 分)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 孤城 是 画卷 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 孤城 是什么关系?(1 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 分) 4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不超过5 个字)( 1 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 (不超过4 个字)( 1 分)(2)散文创作有 形散神不散 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 散 与 不散 。( 4) 45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庆庵寺桃花 南宋 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谢诗 寻 和白诗 觅 的对象分别是: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 4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7 页9 / 37 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2 分) 46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 6 分)北斋雨后文同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 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 不恰当 ?4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 字左右) 4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节的情景。(2 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4 分) 4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5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张将“千里”改为“十里”。要不要将“千里”改为“十里”?为什么?请结合诗题和全诗内容作简要说明。5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渡桑乾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人评论诗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7 页10 / 37 “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5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景象:原因:(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5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八声甘州柳 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 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 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54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 分)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 分) 55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 2)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 2)题。( 6 分)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1)对这首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B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C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D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妙。(2)诗的后两名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点。57、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瀑布李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7 页11 / 37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58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59 、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归田园居(之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6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6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2)“边烽不过秦”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3) 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62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 李 凝 幽 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注:李凝是一个隐士。(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6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 分 )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7 页12 / 37 限之吟唱。( ) 你读出了什么?( )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分 ) 6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行王禹稱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这首诗是王禹称于太宗淳化二年(991)从开封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写的。本诗描写一次出行途中所见所感。诗人一路上原本心情悠闲,野兴很浓,后来为什么忽然“惆怅”起来?在此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6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6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6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6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7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月下独酌李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7 页13 / 37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1)请简析“长安一片月”一句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2 分)(2)这是李白的一首古诗。清朝人田同之觉得末两句多余,如果删掉而成一首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田同之的说法?为什么?(4 分)7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 7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 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词的上片写女子的寂寞,用了两个动词“引”和“挼”;下片写她对远方情人的等待,重在写她的装扮,用了“碧玉搔头斜坠”一句,试简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7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注:高林:佛家称僧徒聚集之处,此指禅院。人心:指尘心,俗念。万籁:指一切响声。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了的手法。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7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点绛唇 ? 屏却相思王国维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注 这首点绛唇收入人间词乙稿。时王之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1)解释“屏却”一词,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3 分)(2)请分析“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三句的意境。(3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7 页14 / 37 7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 分)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4 分)78、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 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 , 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 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 , 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 唤醒三日酲。注: 蘋:一种水草。酲:Ch ng, 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 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7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