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 .pdf
-
资源ID:38693594
资源大小:74.1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doc .pdf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上升的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20 世纪以来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亚、非、欧、拉美、北美、大洋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非、拉美、亚、大洋、北美、欧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8、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重、劳动力不足10、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12、原始型的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高 出生率、低 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 国内人口迁移16、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17、二战后,欧 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18、我国当代人口迁移,80 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80 年代中期以后,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迁移的流量增大,主要流向发生变化(流向沿海发达地区)。19、我国古代,由于农业 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影响,人民大批迁移。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人才、劳动力的流失,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 人口密度增加, 对环境的压力增加。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变化、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因素22、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表示,重要指标是人口数量2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消费水平24、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人口合理容量,数量比环境人口容量小25、 “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短缺的资源26、中间派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为100 亿;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6 亿。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用地类型。2、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这就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功能区;各功能分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3、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是住宅区。中高级住宅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外缘,面积较大;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一般是低级住宅区的分布地,环境较差。4、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线状分布。5、中心商务区简称CBD ,建筑物高大密集是其共同特点,既是商业活动中心,还是服务中心6、工业生产有大量运输需求,因而需要寻求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带7、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城市地域结构8、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9、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而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10、一般情况下,由市中心到郊区的功能区分布顺序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11、城市等级通常是以人口规模来划分的,从小到大可划分为集镇、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12、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 、级别高 ,服务范围大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少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多 ;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近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13、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城市 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14、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水平。15、城市化发展的推力有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拉力有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16、城市化进程可分初期、 中期加速、 后期成熟三个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的是中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的是后期阶段。 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 发展较慢的是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是后期阶段。17、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区别18、合理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带来的主要问题有污染严重,住房交通紧张,失业19、人们在城市化中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提出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一方面减少城市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国家类型所处阶段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发达国家后期早慢高大发展中国家初期或中期晚快低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2、农业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4、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 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5、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和 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6、 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主要供应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7、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墨累 -达令 盆地,主要是家庭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靠近主要公路;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8、分布在亚洲季风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中国9、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图 3.11) :地形低平;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10、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小农经营; 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1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12、国外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经营方式是家庭经营;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商品谷物农业,但经营方式是国营13、商品谷物农业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14、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美国,主要分布在该国的中部平原,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生产15、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图3.14) :地广 人 稀 ;自然条件优越;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科技先进;机械化水平高16、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发挥资源潜力17、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牧牛为主国家有美国、阿根廷,牧羊为主有澳大利亚、南非18、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19、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租金低 ;距 海港近。20、阿根廷所产的牛肉主要供出口。 铁路的贯通,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其市场扩展到欧洲。21、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 商品化、 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对象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22、乳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23、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大多紧邻消费市场,许多大城市都有奶牛农场分布在市郊。如我国北京上海26、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气候温凉潮湿、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也种植饲料作物;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27、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共性是商品化农业(面向市场)、机械化程度高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与农业相比,工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较小,这使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比农业灵活,也复杂2、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生产成本获取最高利润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场地、水源、劳动力、市场、科技、交通、政策4、不同工业类型的布局工业类型特点举例(至少一例)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运量大或者不易储存制糖厂、水果罐头厂、水产加工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运量大或者不易储存啤酒厂、糕点厂、家具厂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电力等能源炼铝厂、炼铜厂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普通服装、鞋帽、电子装配技术导向型工业需要较高的科技水平航天、激光、精密仪表5、鞍钢区位接近原料和燃料;宝钢区位靠近消费市场,临近我国最大海港6、科技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增强或减弱) ,交通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增强或减弱) ,原料、燃料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减弱(增强或减弱)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减弱(增强或减弱),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增强或减弱) ,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 增强(增强或减弱) 。7、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19 世纪靠近煤矿;20 世纪初期开始靠近铁矿;二战以后转向市场8、空气污染型工业的布局原则: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污染工业的布局:排污口远离水源地及 河流上游9、工业集聚、工业城市、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四者之间的顺序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工业城市10、工业联系的种类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和空间利用上的联系11、工业集聚的原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 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取得规模效益;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12、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生产工序的工业联系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空间和 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13、我国的钢城鞍山、石油城大庆、汽车城十堰14、工业分散的原因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15、传统工业区,例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16、传统工业目前普遍面临资源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17、德国鲁尔区兴起的条件:位于德国中 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有储量丰富的鲁尔煤田,靠近法国的洛林铁矿。18、鲁尔区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世界钢铁市场需求量下降;重化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堵19、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调整工业结构与 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优化环境20、新兴工业区是以中小 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例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德国南部、美国硅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中小型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22、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科技人员比重大;增长速度快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研发费用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23、美国硅谷是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是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24、美国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地理位置优越、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交通便捷 ;全世界人才高地;市场稳定美国国防部;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 、运费低 、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 、短途运费较高公路运输周转灵活、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 、成本高水路运输历史悠久运量大 、运费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因素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运量小 、运费高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连续性好投资大 、灵活性差2、交通运输方式正在向高速化、专业化 、大型化方向发展。3、集装箱运输的出现,可以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装卸,保证安全。4、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5、对南昆铁路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有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6、南昆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7、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聚落的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8、我国“火车拉来的城市”有株洲,嘉兴目前城市形态为星 状,长江和汉江汇合处是武汉市9、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10、以交通最优为原则,一些大型商场、超级市场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商业网点建在市中心,符合市场最优原则11、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常引起集镇的繁荣或 衰落,如陕西勉县的长林镇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技术手段,还受到人地关系思想制约2、历史上出现了以下一些人地关系思想,按时间顺序排列: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地协调、崇拜自然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征服自然3、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的进行迁移,以逃避自然的惩罚,是农业文明时期。4、人类对人地关系有了科学的萌芽,是农业文明时期,古代中国有了因地制宜和保护生物等主张5、玛雅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的恶化6、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是工业文明时期7、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8、资源短缺是社会发展的瓶颈,短缺的主要资源有水资源、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等9、生态破坏的表现主要是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10、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环境的自净能力11、环境污染的形成是因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12、环境污染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13、发达国家工业化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14、全球性环境问题有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 土地荒漠化15、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乡村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16、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17、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严重的原因(1)环境承受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2)发达国家将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18、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19、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0、可持续发展是在1987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1992 年 6 月的21 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21、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2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2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24、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重要途径。25、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26、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克服了传统工业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27、在农业经济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北京留民营的做法有调整生产结构,变为五业(农林牧渔副)并举;实行综合利用;开发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