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ATLAB的多址接入协议仿真(36页).doc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ATLAB的多址接入协议仿真-第 33 页目录1.绪论1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论文研究的背景11.3.论文研究内容安排12.多址接入协议概述32.1.网络参考模型32.1.1.OSI参考模型32.1.2.TCP/IP参考模型32.2.多址接入协议概述42.2.1.多址接入协议的分类42.3.随机多址接入协议52.3.1.完全随机多址接入协议52.3.2.纯ALOHA(非时隙ALOHA)协议62.3.3.时隙ALOHA协议92.3.4.CSMA协议112.4.本章小结133.多址接入协议仿真模型143.1.仿真系统模型143.2.仿真场景的建立143.3.通信信道模型153.4.业务源模型153.5.仿真时对碰撞的处理153.6.本章小结154.随机多址接入协议的仿真164.1.程序流程图164.1.1.仿真基本流程图164.1.2.纯ALOHA协议的仿真程序流程图174.1.3.时隙ALOHA协议的仿真程序流程图184.1.4.非持续性载波监听(np-CSMA)协议的仿真程序流程图204.2.仿真结果和分析214.2.1.纯ALOHA协议的仿真214.2.2.时隙ALOHA协议的仿真224.2.3.非持续性载波监听(np-CSMA)协议的仿真244.3.本章小结255.结论26致谢27参考文献28基于MATLAB的多址接入协议仿真摘要在通信网中,要想成功交换数据,就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被称为网络协议。多址接入协议是一个用于共同使用同一个传输媒质的用户之间成功传递信息的原则,当资源被超过一个独立用户使用时就需要多址接入协议。随机多址接入协议,是多址接入协议的竞争方式。本文首先研究了多址接入协议的分类、基本原理以及性能参数,建立了多址接入协议的仿真模型,用MATLAB软件实现ALOHA协议以及非持续性CSMA协议的仿真,并分析参数指标。纯ALOHA协议工作原理简单,效率比较低,时隙ALOHA协议虽然在其原有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但性能仍然不好。CSMA协议利用了信道监听技术,使信道利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关键词:多址接入协议;ALOHA协议;MATLAB;CSMASimulation of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based on MATLABAbstractIn the communicate network, we must abide by some rules to exchange date successfully. Such rules is referred to as network protocol. Multiple access is the principle which ensure successfull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s by the users who use the same transmission medium. Multiple access is necessary when the resource is used by more than one independent user. Random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is the competitive mode of multiple access.In this paper, the classification, basic principle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 of multiple access were studied firstly. Secondly,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multiple access was set up. The simulation of ALOHA protocol and non-persistent CSMA protocol was also realized by MATLAB. Finally, the parameter was analyzed.The efficiency of the pure ALOHA who has simple working principle is very low. Slot-ALOHA protocol is improved on the original basis, but its performance is still poor. The utilization of chann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with CSMA protocol by the use of carrier sense.Key Words: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ALOHA Protocol, MATLAB, CSMA.1. 绪论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信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人们在远古时代就用表情和手势进行着信息的沟通,这是最为原始的通信方式,现代意义上的通信是在发现了电流之后,人们试图用电信号进行通信。从1826年开始至今,现代通信已经发展了快200年,细观历史,可以发现,通信发展的速度是非常迅猛。通过快速发展的通信网络,人们可以便捷的在网络中进行购物,可以通过高速的网络进行语音和视频的通信。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用先进的手段来服务社会和百姓。这对通信资源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所以我们需要强大的通信网络来支持这些服务。现代的通信网络,功能强大,结构复杂,如果想对原有的通信系统做出优化,或者是构建一个新的通信系统,直接搭建网络是不可行的。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费,还使得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新通信系统的设计中几乎都包含了新的算法和硬件技术,仿真则为其提供了绝佳的验证环境。通过对通信系统的仿真,可以有效的辅助研发与生产。1.2. 论文研究的背景在通信网络中,对数据的交换是在一定规则下完成的。我们把这个规则又称为网络协议。它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部分组成。当多个用户共同使用同一传输媒介时,数据就会发生冲突,这会对数据接收端产生不好的影响,浪费了时间和资源。多址接入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来的。ALOHA协议是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它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上最早最基本的无线数据通信协议。它的优点是简单性,而正是因为它太过于简单,当负载增加时发生冲突的次数迅速上升,并且信道的利用率最多只有18%。为了提高信道的利用率,人们对其进行了改良,相继提出了时隙ALOHA协议和CSMA协议。好的多址接入协议可以让通信网络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而不太好的多址接入协议既浪费了成本,又浪费了用户的时间。它直接影响着通信网络。1.3. 论文研究内容安排本文主要研究ALOHA协议和CSMA协议。文中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在理论认识完成后,对其进行建模仿真,得到仿真图形,并从图形中得出结论。全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多址接入协议的背景和本文的工作安排。第二章为理论基础部分,重点介绍了ALOHA协议和CSMA协议。章节中详细的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并研究了其基本性能参数。第三章为建模部分,建立出协议的模型,构建出仿真场景图。第四章为协议的仿真部分。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分别对纯ALOHA(非时隙ALOHA)协议、时隙ALOHA协议和非持续性载波监听(np-CSMA)协议进行仿真,得到仿真图形,得出结论。第五章为总结部分,对论文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2. 多址接入协议概述2.1. 网络参考模型对于复杂的网络协议,其结构应该是层次式的。通信网络结构复杂,功能强大,其网络模型就是按分层的概念设计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和四层协议体系结构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常用的网络分层模型。2.1.1. OSI参考模型OSI,即开放式系统互联,也被称为OSI参考模型。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于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OSI模型的结构比较复杂,是七层协议体系结构,它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构成王吉. 浅析OSI七层协议在互联网中的效应J. 价值工程,2010,03:153.,其各层名称和实现功能如图2.1所示。图2.1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和功能图2.1.2. TCP/IP参考模型TCP/IP,即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也被称为网络通讯协议,是最为基础的网络协议。它是由“互联网之父”瑟夫(Vinton G.Cerf)和卡恩(Bob Kahn)共同开发完成。1984年,美国国防部将TCP/IP作为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它的模型是四层协议体系结构,由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传输层和应用层构成聂新明,文元美,罗丽. 基于6LoWPAN的WSN网络与CAN总线互联集成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04:868-873.。网络接口层分别完成OSI模型中第1层和第2层的相关任务。网际层IP它主要完成OSI模型中第3层的相关任务。传输层的作用与OSI模型中第4层的任务相同。应用层的任务是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程登录等。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如图2.2所示。OSI TCP/IP图2.2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结构图2.2. 多址接入协议概述当多个用户共同使用同一传输媒介时,数据就会发生冲突,这会对数据接收端产生不好的影响,浪费了时间和资源。多址接入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来的。随着无线通信的普及,它在其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在同一基站的通信范围内,由于高山或是大楼的遮挡,让这两个终端不在彼此的通信范围内,就需要解决隐终端的问题,如果相邻的住宅楼使用相同频率,就需要解决共道干扰问题。2.2.1. 多址接入协议的分类多址接入协议分为非竞争(调度)多址接入协议、竞争(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和CDMA协议金山,吴翔宇,倪淑燕. 两种接入协议在临近空间通信网中的应用分析J. 电子测量技术,2015,09:135-138.,其分类如图2.3所示。非竞争(调度)多址接入协议可以分为固定分配多址接入协议和按需分配多址接入协议孙加敏. 超短波跳频电台多址接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固定分配多址接入协议主要有FDMA协议和TDMA协议张光辉. 多跳Ad Hoc网络中时分多址接入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按需分配一般是令牌环传递。随机多址接入协议主要由重复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如ALOHA协议,时隙ALOHA(slotted-ALOHA)协议,载波监听ALOHA(CSMA)协议以及带保留的随机多址接入协议组成刘涛. LTE网络中M2M业务随机接入拥塞避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CDMA协议分为纯CDMA协议和混合CDMA协议。纯CDMA协议主要有DS-CDMA协议、FH-CDMA协议和TH-CDMA协议。混合CDMA协议主要有DS/FH协议和TDMA/CDMA协议。图2.3 多址接入协议的分类2.3. 随机多址接入协议2.3.1. 完全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完全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即ALOHA(Additive Link On-line HAwaii System)协议,它又被称为ALOHA技术,ALOHA网。它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计算机网络接入协议,是世界上最早最基本的无线数据通信协议。ALOHA是夏威夷人表示致意的问候语,是“你好”的意思,它同时也是1968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一项研究计划的名字。夏威夷大学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夏威夷各个岛屿之间互相通信的问题。ALOHA系统的一般模型如图2.4所示。在图中,站1到站N依次通过接口接入到信道当中,实现了多址接入。图2.4 ALOHA系统的一般模型2.3.2. 纯ALOHA(非时隙ALOHA)协议纯ALOHA协议是最原始的ALOHA协议,它可以工作在无线信道中,也可以在总线式网络中工作邵金侠. 基于OPNET的随机接入技术仿真D.华中师范大学,2007.。纯ALOHA协议的基本思想是,只要一个站点想要传输信息帧,它就把信息帧传输出去。然后它监听一段时间,如果在信息来回传播的最大时延时间的基础上,并再加上一小段固定的时间内收到了确认消息,则可以认为传输成功徐玉滨,宋立媛,沙学军. 基于自相似业务模型的实时调度算法研究J.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01:158-162.。其工作原理如图2.5所示。纯ALOHA协议是可行的,因为每个站点等待的时间是随机的,所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站点等待相等时间的机会很小,从而也就降低了发生第二次冲突的几率张义超. 一种无线分组综合接入系统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4.。在纯ALOHA协议中,当信道上的噪声干扰强时,或者是一个站点发送的帧与其他站点发送的帧在同时传输时,发送的帧可能会无效。帧是否完好无损的检验方法是通过接收点来检查收到的帧中的帧检验序列字段。如果帧是有效的,并且帧头部的目的地址和收到此帧的站点地址的地址符合,接收站点会马上发出一个确认,确认是通过另一个信道发送,以免对数据传输造成干扰。图2.5 纯ALOHA协议的工作原理从图2.5中可以看出,如果想要让帧传送成功,信道必须在该帧发送时刻之前和之后各一段时间T0内,没有新生成的帧和重新传送的帧。在这段时间内,如果有传送的帧进入信道,帧必然会发生碰撞,从而导致传输失败,其冲突危险区如图2.6所示。图2.6 冲突危险区本文在分析纯ALOHA(非时隙ALOHA)协议的性能时,假设帧的发送、到达和重传服从泊松分布,这样可以更加简化地分析系统。一般的,通常用吞吐量S和网络负载(offered load)G这两个归一化参数来分析ALOHA系统。吞吐量S,又被称为吞吐率,它是在帧的发送时间T0内,发送成功的帧的平均数王继高. 基于移动通信系统随机接入过程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显然,0<S<1,当S=1时是极限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帧一个接一个连续地发送,是信道利用率最高的情况。这种情况是理想情况,不能实现。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用户是众多的,并且用户发送的数据是随机的。但是,可以用S跟1的接近程度来衡量信道的利用率。网络负载G是在T0时间内发送的帧的平均数,这里包括发送成功的帧和发送失败需要重新传送的帧。显然,GS,并且G可以远大于1,当碰撞没有发生时,G=S。在稳定的情况下,二者的关系为: (2-1)在2T0的时间内,有k个帧到达的P是: (2-2)在公式(2-2)中,2G是在2T0的时间内,帧的平均到达数,所以: (2-3)GS00.51.01.52.00.100.20公式(2-3)就是Abramson于1970年首次推导出的ALOHA吞吐量公式。当G=0.5时,S=0.5e-1=0.1839,这是吞吐率可能达到的最大值,是系统的最大通过率。其S与G的关系如图2.7所示。图2.7 纯ALOHA协议的吞吐量与网络负载关系曲线从图2.7中可以观察到,当G大于0.5后,系统变得不稳定,当G增大一些时,发送成功的帧的数量逐渐减少,发生碰撞而导致重新传送的帧又会逐渐增加,网络负载进一步增大,造成不良循环。 在讨论帧的时延时,假设一个帧发出后要经过R倍的T0时间才能收到确认信息,当收到确认信息时,才会发送下一帧。在情况较为理想的情况下,发送一帧所需的时间是T0(1+R),当如果帧因为发生碰撞而导致重传,情况需另行讨论10。假设由超时定时器决定重传需要经过的时间也是也是R倍的T0,从决定重传到重传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是n倍的T0,n是一个从1到某一个事先确定的正整数K之间随机选择出的一个整数,重传完毕后还要经过RT0才能收到确认信息余咏. 基于超宽带技术的无线个域网MAC协议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发送一帧所需要的最小时间为: (2-4)发送一帧的最大时间是: (2-5)设一个帧重传NR次才能发送成功,则发送一个帧所需的平均时间为张秀虹,王永秀,刘桂香,石云霞. 数据链路层协议流量和差错控制的分析J.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02:66-68.: (2-6)从公式(2-6)中可以看出,当K越小,帧碰撞的次数就会越多,导致了重新传送的帧的次数增多,所以要增大K值来减小碰撞概率,当K=5时,是一个最佳选择,可得出: (2-7)利用公式(2-3),可推导出: (2-8)公式(2-8)反映了随着G的增大,发送的帧的重新传送的次数是按照指数规律增长的。2.3.3. 时隙ALOHA协议纯ALOHA的理论信道利用率只能达到18.4%。时隙ALOHA协议对原有协议进行了改进,它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间隙(slot),令其长度为T0,帧只有在时隙开始时传输。它的工作原理是,当一个帧在某个时隙到达后,在下一个时隙开始时才会被传送出去,并期望其不会跟其他站点的帧发生碰撞,在一个时隙内,只要有一个分组发送到,就会传送成功;若有多个分组发送到,则会发生碰撞,碰撞的帧会在后面的时隙内重新传送7。图2.8为其工作原理图。图2.8 时隙ALOHA协议工作原理图本文在分析它的工作性能时,假设帧的发送、到达和重传服从泊松分布。由公式(2-7),设一个分组在某个时隙开始前到达,如果在这个时隙内,没有其他分组到达,则分组发送成功,于是可得: (2-9)公式(2-9)是Roberts于1972推导出来的时隙ALOHA吞吐量公式。当G=1时,S=Smax=e-1=0.368,这是吞吐率可能达到的最大值。两个协议的S与G的关系如图2.9所示。每帧可能发送的次数G0.51.00每帧内的吞吐量S0.10.20.31.50.4纯ALOHA时隙ALOHA图2.9 时隙ALOAH与纯ALOHA吞吐量曲线图从图2.9中可以看出,当G大于1后,系统是不稳定的。因为时隙ALOHA协议在下一个时隙到达时,平均要等待T0/2,因此可得,发送一个分组所需的平均时长为: (2-10)当K大于或等于5时,NR基本与K无关,当K=5时,是一个最佳选择,可得出: (2-11)两种ALOHA系统的归一化的帧平均传输时延D/T0与吞吐量S的关系曲线如图2.10所示,这是在K=5的前提下得出的10。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吞吐量比较小时,纯ALOHA协议的性能比时隙ALOHA协议的性能要好,当吞吐量逐渐增大时,时隙ALOHA能够更好的工作。00.10.20.30.4S12345D/T0纯ALOHA时隙ALOHA图2.10 帧平均传输时延与吞吐量的关系曲线2.3.4. CSMA协议在上面提到的两个协议中,各站发送数据时对其他站点的情况不做考虑,这样导致分组碰撞重发的几率很大,信道利用率不高。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即CSMA(Carrier Sensing Multiple Access)协议是先监听信道再发送数据包,它也可以称为先听后说(LBT)。CSMA协议分为时隙,非时隙和其他类型。时隙CSMA协议和非时隙CSMA协议又可再分为非坚持、1-坚持和p-坚持张婷. 基于OPNET的多址接入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其他CSMA协议主要有在以太网中广泛采用的CSMA/CD协议和在无线局域网中采用的CSMA/CA协议王顺满,吴长奇,张笈,宋志群.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J. 无线电通信技术,2003,05:19-21.。CSMA协议的基本原理是,所有的站在发送分组之前,首先对信道进行监听,判断是否有其他的站点正在发送数据13。若有,说明信道正忙;若没有,则做出以下的决定:(1)若信道空闲,是否立即发送;(2)若信道忙,是否继续监听; 第一步的策略是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第二步的策略是优化监听算法,让有的站继续监听或所有监听站都退避一段时间再监听。2.3.4.1 非持续性CSMA协议非持续性CSMA协议即np-CSMA协议,它能够把传输分组的干扰降到最低。它的算法如图2.11所示:步骤算法第一步第二步若监听到信道空闲,立即发送;否则,转到第二步若监听到信道忙则等待一段随机的重传延迟时间,重复第一步图2.11 np-CSMA协议的算法这种算法是尊重别人的。在讨论其S和G的关系时,假设每个终端的传播延迟都一样,并对数据包传输时间进行归一化,认为是无限呼叫源模型,并且不考虑无线通信中的“隐终端”问题。其S和G的关系式如下: (2-12)2.3.4.2 1-持续性CSMA协议1-持续性CSMA协议,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它的算法如图2.12所示;步骤算法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若监听到信道空闲就传输;否则,跳转到第二步若监听到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检测到信道空闲就立即传输若有冲突,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重复第一步图2.12 1-持续性CSMA协议算法2.3.4.3 P-持续型CSMA协议步骤算法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若监听到信道空闲,以概率P传输,以概率(1-P)延迟一个时间单位若监听到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检测到信道空闲就跳转到第一步若传输延迟了一个时间单位,则重复第一步P-持续性CSMA协议结合了非持续性CSMA协议和1-持续性CSMA协议的优点,既减少了冲突又减少了空闲时间。它的算法如图2.13所示:图2.13 P-持续性CSMA协议的算法。2.4. 本章小结本章节首先介绍了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接着简单介绍了多址接入协议。本章重点介绍了纯ALOHA协议,时隙ALOHA协议和CSMA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对这三种协议进行了性能分析王申涛,杨浩,周熙. 几种随机接入协议的仿真性能比较分析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10:101-104+111.。本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3. 多址接入协议仿真模型3.1. 仿真系统模型本文建立的仿真系统模型是数据包通信系统,这个模型由许多个终端和一个接入点组成。图3.1为其结构示意图。在图3.1中,产生的数据包首先到达Buffer,传出是根据FIFO的原则。在信道中传输的包会接入协议,最后到达接入点。图3.1 数据包通信系统3.2. 仿真场景的建立仿真场景如图3.2所示。在该场景中,设接入点的坐标为(0,0,h),h是接入点到地面的高度。原点坐标为(0,0),r是它的半径,终端随机分布在其中,也可以设定让终端距离地面的距离大于0。终端与接入点连接的信道既能采用无线信道,也能采用有线信道。图3.2 仿真场景3.3. 通信信道模型信道是以传输媒介为基础的信号通路,它的作用是传输信号张秀峰. 基于FPGA的数字复接技术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狭义信道通常按具体媒介的类型不同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姜来为. MIMO-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及迭代干扰消除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针对这两种信道,建模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线信道是是理想信道。无线信道是时变信道,不是理想信道。路径损耗是由接入点与终端之间的距离造成的,在房间内或在房间外的无线信道中,其关系如公式3-1所示 Pr(dBm)=Pt(dBm)+10nlg (3-1)在公式(3-1)中,n为路径衰落指数,其值一般在2到5之间;d0为近地参考距离;d为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间的距离。在城市中的高大的建筑物或者是大自然的一些屏障造成了信号的变化,这就是阴影衰落。我们对其常用的建模方法是建立对数正态阴影模型张晓佳. 阴影衰落信道的建模与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4.19Behrouz, A, Forouzan.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43-4520Rowe, S, H, Schuh, M, L. 计算机网络(影印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21刘学勇. 详解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318-34322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420-426附录1.ALOHA协议实现代码:%ALOHA协议程序functionTraffic,S,Delay=aloha(capture)%* 输入参数 *%capture: 是否考虑捕获效应 0:不考虑 1:考虑%* 输出参数 *%Traffic: 实际产生的业务量%S: 吞吐量%Delay: 平均延迟%*定义终端状态常数以及仿真结束参数*STANDBY =0; %等待TRANSMIT =1; %传输COLLISION =2; %碰撞TOTAL=10000; %成功传输多少数据包后仿真结束%* 定义信道参数 *brate=6e6; %比特速率Srate=0.25e6; %符号速率Plen =500; %包长(符号数)Ttime=Plen/Srate; %每个数据包的传输时间Dtime=0.01; %归一化传播延迟alfa =3; %路径损耗指数sigma=6; %阴影衰落标准差 dB%*定义接入点信息*r =100; %服务区域半径 mbxy =0,0,5; %接入点位置坐标 (x,y,z)mtcn =10; %接入点进行正确信号解调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功率 dBm%*定义终端信息 *Mnum =100; %终端数目mcn =30; %终端在服务区域边缘时,接入点接收到的信号功率dBmmpow =10(mcn/10)*sqrt(r2+bxy(3)2)alfa; %终端的发射信号功率h=0; %终端高度mxy=randsrc(2,Mnum,-r:r);randsrc(1,Mnum,0:h); %随机生成终端坐标while 1 d=sqrt(sum(mxy(1:2,:).2); %判断终端与接入点的水平距离是否超过r tmp,indx=find(d>r); if length(indx)=0 break end mxy(:,indx)=randsrc(2,length(indx),-r:r);mxy(3,indx); %超过r重新生成位置坐标enddistance=sqrt(sum(ones(Mnum,1)*bxy).'-mxy).2); %终端距离接入点的距离mrnd=randn(1,Mnum); %每个终端的阴影衰落%*仿真参数*G=0.1:0.1:1,1.2:0.2:2; %理论业务量for indx=1:length(G) %* 初始化相关参数 * Tint =-Ttime/log(1-G(indx)/Mnum); %数据包产生间隔的期望值 Rint =Tint; %数据包重传间隔的期望值 Spnum=0; %成功传输的包个数 Splen=0; %成功传输的符号的个数 Tplen=0; %成功传输的符号数 Wtime=0; %传输延迟时间(s) mgtime =-Tint*log(1-rand(1,Mnum); %初始数据包产生时刻 mtime =mgtime; %终端的状态改变时刻 Mstate =zeros(1,Mnum); %终端状态 Mplen(1:Mnum)=Plen; %每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长度大小 now_time =min(mtime); %* 仿真循环 * while 1 idx=find(mtime=now_time & Mstate=TRANSMIT); %成功传输数据包的终端ID if length(idx)>0 Spnum =Spnum+1; Splen =Splen+Mplen(idx); Wtime =Wtime+now_time-mgtime(idx); Mstate(idx)=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