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教版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2页).doc
-
资源ID:38798223
资源大小:33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杭州市人教版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2页).doc
-杭州市人教版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 12 页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学科检测语文试题卷一(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绵绵的云雾栖息在静谧的山坞间,悠扬的钟磬声萦绕在竹海碧波中,位于五云山脚下的云栖竹径以此得名。这里虽无西湖处处楼台轩榭、烟柳画桥的繁华景色,但翠竹夹道,溪流叮咚,别有一番情趣。A. q pán xun jiá B. x pán xun jiC. q qìng xun ji D. x qìng xin jiá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女排善于在逆境中突围,勇于在嘘声中拼斗,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前行锐不可挡。B博览会上展出的山核桃手工艺品造型奇特,堪称鬼斧神工,吸引众多民众拄足观赏。C用消极避世的观点去看待陶渊明的清贫乐道是一种亵渎,其实反衬出世人的伧俗。D. 苍翠如黛的梯田与山脉,在变幻莫测的云海的环绕下呈现出了如此美妙绝纶的景观。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杭州目前有60多个小区实施了垃圾实名制,谁没分类好,谁需要罚款,看看垃圾袋上的姓名就历历在目。B.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的举办权。在今后的6年时间里,杭州将与亚运两字紧紧地联系到一起,而亚运也会跟生活工作在这里的每个人息息相关。C.远处的塔影,岸边的树影,都幻化成神秘的色彩倒映在湖中,恍若湖中有一个花园,令人心无旁骛。D.近年,大蒜、白糖、苹果等大幅涨价,疯狂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糖高宗”“苹什么”等一系列网络新词。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是通过多种途径尽力保存历史记忆,是一个国家对待历史应持的正确态度。 B. 我国将长期连续监控雾霾对人群健康带来的影响,评估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风险,卫生组织将加强与环保、气象部门的协作,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C. 当前,“微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娱乐、教育、服装、地产等各界常常借助这一平台发布信息是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有效途径。D. 奔跑吧兄弟是一个传递欢乐的娱乐节目。节目的主角是演艺明星,他们一起奔跑、游戏、寻找、竞赛,不仅在“润物细无声”中传递了正能量,而且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5.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背灼炎天光, ,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刘方平月夜)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 。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渔家傲·秋思中揭示将士既思念亲人又向往功名的矛盾心理是 , 。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 , ?”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6.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7分)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苦难能毁灭一个人,也能锻炼一个人。在苦难面前,鲁迅小说故乡中的 成了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曹文轩小说 中的杜小康靠放鸭、卖小商品贴补家用,成长成为一个坚强的人;陈涉世家的作者 也因为苦难成就了历史巨作。名著导读。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 小说,鲜明表现了“ ”的主题。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 风雪山神庙, 醉打蒋门神,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7.根据下面的对话,拟写一份请假条。(5分) 教练:鹏鹏,区中学游泳比赛预赛的场次和时间已经出来了。鹏鹏:教练,什么时间呢?教练:星期五下午2点到4点,这次比赛你要全力以赴啊。 鹏鹏:地点在哪里?教练:区体育游泳馆。 鹏鹏:今天是星期二,我向班主任李老师请个假。教练:好。二、(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5题。 (一)清澈的眼神 搬到电信路住,正是一个寒风瑟瑟的冬季。出了街区不到500米,就是人民南路。每次开车转出大道,我总会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壮年男子,披着一件肮脏不堪的绿色军大衣,在红灯亮起的小段时间里,穿插于长长的车队逐辆乞讨。他甚至懒得伸手,就在肩膀上搭个张着嘴的大布兜。每次出门前,我都会在车里放一些零钱,趁着红灯,拿出几枚硬币,放在车窗外一双双布满皱纹或稚嫩的手里。可是对于这个身强力壮的男人,我不愿意施舍。他凭什么乞讨?一个星期天的清晨,那男子又走到了我的车边,露出一张胡子拉茬的落魄脸。我没有搭理,看见黄灯亮起马上踩下油门。 刹那间,车身骤然倾斜,一股底盘与地面碰撞的冲力,几乎让我一头撞到天窗。从后视镜里,我看到后轮的一只轮胎陷在下水道的井口里,井盖已经不翼而飞。街道上只有零星的车辆疾驰而过,看不到一个行人。我拼命踩着油门,那辆破三菱吃力地吼叫着,却如同失足陷阱里的大象,只能歇斯底里地拼命挣扎,无法脱离。就在我绝望得要放弃时,忽然感觉到车子在慢慢向上移动,幅度很小,但的确在动。来不及细想,我渐渐把油门加到极限。在一阵轮胎与地面刺耳的摩擦声中,车子向前疾冲而出,同时我听到车后传来一声闷哼。下车时,我看到那个男子艰难挣扎着从地上站起来,肩头一片尘土。我拿出10元钱,递过去说:“拿着吧,真的谢谢你。”他静静地站着,没有伸手,也没有动。怎么,嫌少吗?我换了一张20元的钞票往他的布兜里塞。他往后闪了闪说:“不用这么多。没零钱就算了。”我呆了一下,拉过他的袖子想把钱塞给他。就在我握住他的袖子的刹那,我全身的血液似乎在寒冷的晨风里凝固。袖子里是空的!我下意识地又抓向他另一只袖子,也是空的,一直到肘部!他他刚才是用肩膀把车子顶上来的!我感到眼睛有点胀胀的。他没说什么,笑了笑。我第一次这么靠近他,这么仔细地去看他的脸,也是第一次发现在一张很脏、很落魄的脸上,也可以看到如此温暖、如此清澈的眼神。在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从那以后,我却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男子,也许他换了乞讨的地方。但是,他清澈的眼神,却一直留在我心里 ( 选自文艺生活(精品小小说) 8. 梳理情节,请根据示例将文章的故事情节填写完整。(4分)男子乞讨,令我鄙视 男子帮助,摆脱困境 9.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1)第一次发现在一张很脏、很落魄的脸上,也可以看到如此温暖、如此清澈的眼神。(赏析句子)(2)在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理解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0.文中结尾处“袖子是空的!我下意识地又抓向他另一只袖子,也是空的,一直到肘部!”,这样的结果其实在前文有伏笔,请你找出来。(3分)11. 这篇小说意在赞美“壮年乞丐”的乞讨行为吗?为什么? (4分)(二)说“面子”“面子”,是我们在谈话里常常听到的,因为好像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约不很多。但近来外国人似乎在研究。他们以为这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这故事,“中外人士”中是颇有些人知道的。但“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每一种身价,就有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丢脸”。但倘使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而“丢脸”之道,则因人而不同,例如车夫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并不算什么,富家姑爷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才成“丢脸”。但车夫也并非没有“脸”,不过这时不算“丢”,要给老婆踢了一脚,就躺倒哭起来,这才成为他的“丢脸”。这一条“丢脸”律,是也适用于上等人的。谁都要“面子”,当然也可以说是好事情,但“面子”这东西,却实在有些怪。九月三十日的申报有一条新闻:沪西木匠罗立鸿,为其母出殡,邀开“贳器店之王树宝夫妇帮忙,因来宾众多,所备白衣,不敷分配,其时适有名王道才,绰号三喜子,亦到来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为有失体面,心中怀恨,邀集徒党数十人,各执铁棍,将王树宝家人乱打,多人受有重伤。”白衣是亲族有服者所穿的,现在必须“争穿”而又“不遂”,足见并非亲族,但竟以为“有失体面”,演成这样的大战了。这时候,好像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子”,而自己成了什么,却可以完全不管。这类脾气,是“绅商”也不免发露的:袁世凯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进表中为“有面子”;有一国从青岛撤兵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万民伞上为“有面子”。所以,“要面子”和“不要脸”有时实在很难分辨。不是有一个笑话么?一个绅士有钱有势,我假定他叫四大人罢,人们都以和他攀谈为荣。有一个专爱夸耀的小瘪三,一天高兴的告诉别人道:“四大人和我讲过话了!”人问他“说什么呢?”答道:“我站在他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滚开去!”当然,这是笑话,是形容这人的“不要脸”,但在他本人,是以为“有面子”的,如此的人一多,也就真成为“有面子”了。在上海,“吃外国火腿”(指被外国人踢)虽然还不是“有面子”,却也不算怎么“丢脸”了,然而比起被一个本国的下等人所踢来,又仿佛近于“有面子”。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长谷川如是闲说“盗泉”云:“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改其名而饮之。”也说穿了“今之君子”的“面子”的秘密。12. 本文的作者是( ),本学期刚学了选自他的小说集 中的故乡。(4分)13.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14. 为了论证“要面子和不要脸有时实在很难分辨”这一论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证?(4分)15. 文章最后说“也说穿了今之君子的面子的秘密。” “秘密”指的是什么?(3分)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节选自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 注:倩人:请人(代笔)。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路。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故名。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A.曹仁为关羽所围 陈涉乃立为王B.而植任性而行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而又袁氏之甥也 辍耕之垄上D.以杨修颇有才策 以塞忠谏之路也17.对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B.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C.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D.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19.请结合文章材料,分析曹植为什么最终没登上太子之位。(4分)20.阅读下面两手古诗,完成(1)(2)两小题。(6分)咏 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 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贺知章的诗运用 (修辞手法),写出了柳树生机勃勃的柔美之形,而曾巩笔下的柳则是 的形象。(2分)(2)请赏析两首咏柳诗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四(4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有人是这样描写竹子的:“未曾出土先有节,及至凌云仍虚心”,这两句诗描绘出竹子的神韵。竹是由笋变成的,竹笋虽然稚嫩,但坚硬的土层掩不住它,堆砌的石头压不弯它,它会一直向上向上。竹子是空心的,长高了易折,所以它通过不断地拔节增加韧性。每次拔节,就是以此对生命的小结,就是对周围环境的抗争。竹子一生都在奉献。为笋时可食,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为竹时可观,美化了野外的风景;伐后可为器具,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竹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学科检测语文 答案一、(30分)1C 2C 3B 4A (每个3分)5(6分)(1)足蒸暑土气 力尽不知热 (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资*源%库6(7分)(1)闰土 孤独之旅 司马迁 (2)章回体 “官逼民反” 林冲 武松7(5分) 请假条李老师:因为我要参加星期五下午的区中学游泳比赛,所以星期五下午不能到校正常上课,特向您请假半天。 此致敬礼 学生:鹏鹏 2016年12月13日二、(30分)8(4分)车陷困境,令我无奈 放弃报酬,令我愧疚(感动)9(4分)(1)神态描写(对比),表现壮年乞丐心灵的纯洁、善良以及对“我”心灵的震撼。(2)“卑微”本指地位低下,在句子中是指“我”因以貌取人结果误解了壮年乞丐而感到自己灵魂的卑微,含有愧疚、自责之意。10(3分)“他甚至懒得伸手,就在肩膀上搭个张着嘴的大布兜。”11(4分)不是。“壮年乞丐”的乞讨行为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并不因此值得赞美。这篇小说意在说明评价一个人不能仅就外貌而主观臆断,而应通过他的行动来透视他的本质。12(4分)鲁迅 呐喊13(4分)首先用洋人似乎在研究中国人所说的“面子”和前清的例子引出论题。然后论述“面子”问题,因人而异。再次议论现在很多时候“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很难分辨。最后用长谷川的话揭示“今之君子”的“面子”的本质。14(4分)申报登载的因争白衣不遂而打人事件, 袁世凯称帝时以名列劝进表为荣,侵占者青岛撤兵时以名列万民伞为荣, 四大人事件。15(3分)为了表面的“面子”,丢弃了本质的东西,“要面子”和“不要脸”分辨不清,用“不要脸”的手段来取得所谓的“面子”。三、(20分)16.(3分) B 17.(3分)D18. (4分)当时邺城铜雀台新落成,曹操带领所有儿子登台,并让他们各自写一篇赋。曹植每次拜见曹操,曹操总是提问诘难他,他总能从容对答,(所以)特别得到曹操宠爱。19. (4分)曹植行为放纵随意,喜欢饮酒,不拘小节,缺乏威严;与杨修等大臣交往甚密,受到太祖怀疑;私自从宫门进入,触怒太祖;因醉酒而导致未能受命,使得曹仁被杀,激怒太祖。曹丕则善用权术,自持内敛.(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四点五点均得四分。)20.(1)比喻 轻浮、猖狂的势利小人(2)贺知章咏物抒情,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曾巩借物说理,嘲讽了小人尽管一时得志、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脱历史的惩罚。四、(40分) 21分五等评分,按中考评分标准。附文言文翻译:陈思王曹植,字子建。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数十万字辞赋。他还擅长写作。曹操曾看过他的文章,问他:“你是央求人代笔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但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干么要求人代笔呢?” 当时恰逢邺城铜雀台落成,曹操把儿子们都带上台去,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曹植落笔如飞,转眼写成,而且写得值得欣赏。太祖对曹植的才能非常赞赏。曹植天性随和平易,不抖威风摆架子,他使用的车马、自身的装饰打扮都不追求华丽,每次拜见曹操,曹操故意用不好回答的问题诘难他,他都能应声对答,因此,特别得到曹操宠爱。曹操带兵去攻打孙权,安排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我先前当顿邱令时,只有二十三岁,想想当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我也不后悔。现今你也二十三岁了,可以不努力吗!”曹植一方面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受到另眼看待,另一方面还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作为辅佐,曹操犹豫不决,几次想把他立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事我行我素,语言又不谨慎检点,饮酒也没有节制。而以后成为文帝的哥哥曹丕却暗用权术对付他,曹丕懂得掩盖自己的真情实意,善于装模作样曲意逢迎,赢得人们的良好印象。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太子。有一次,曹植曾乘车在专供皇帝行车的御街上行驶,径直从司马门出宫。曹操知道后非常恼怒,管理守卫宫门的官员被处死。从此就加强了对诸侯的法规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曹操一方面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乱,一方面又因为杨修很有才华,足智多谋,并且更因为他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就捏造罪名杀了杨修。曹植内心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出兵前曹操呼唤曹植前来要告诫他应注意的事宜。曹植却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曹操反悔就罢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