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婆罗门教对古代印度中央集权国家构建的阻碍作用.pdf

    • 资源ID:3880268       资源大小:273.2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婆罗门教对古代印度中央集权国家构建的阻碍作用.pdf

    婆罗门教对古代印度中央集权国家构建的阻碍作用 *收稿日期: 2016 03 13;修订日期: 2016 03 30 作者简介: 华亚溪( 1993) , 女, 云南漾濞县人,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东南 亚史。 摘要: 中央集权是政府为实践国家职能与公共权力, 集中力量进行国家管理的一种形式。中 央集权的形成需要国家权力的贯彻、 君主发挥至高无上的统帅作用、 行之有效的官僚体系以及 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共同文化作支撑。婆罗门教产生于古代印度国家形成时期, 它削弱了国家 职能, 抵制国家力量渗透, 阻碍社会流动, 影响国家官僚体制的构建, 限制王权, 阻碍军事力量 的发展和共同文化的形成。婆罗门教对古代印度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消极阻碍作用。 关键词: 婆罗门教; 古代印度; 中央集权 中图分类号: B351 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0297( 2016) 06 0021 04 一、 中央集权的概念及特点 中央集权是政府为实践国家职能与公共权 力, 集中力量进行国家管理的一种形式 。“集权” 与 “国家” 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实现国家公共权 力所需的强制性包含了“集权” 的需要。实现中央 集权需要以下条件: 首先, 国家力量必须在领土范 围内得到贯彻; 其次, 君主独揽大权是中央集权制 度构成的主要条件 1 65; 再次, 需要一个贯穿中央 与地方的官僚体系, 以实现政府权力在地理和政 治上的统一; 最后, 需要保障前三者实现的军事力 量和共同文化。 历史上通过中央集权建设实现国家统一的例 子不胜枚举。中国早在公元前 221 年由秦国完成 了这一历史使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封建王朝。德国却迟至 18 世纪末仍处于四分 五裂的局面, 包含着近 300 个诸侯国和 1700 多个 自由城市, 最终在 1871 年由通过中央集权建设强 大起来的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古代印度国 家之间彼此打仗, 但“只有较少较不激烈的战争, 以及较低程度的统一” 2 147。数千年来, 印度一直 处于小国林立的状态, 直至 1858 年英国在印度建 立起殖民统治, 印度原有的 32 个小国 3 64 才获得 “统一” 。古代印度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类似秦国 或是普鲁士的强大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南亚次大 陆, 大多数王朝因无法实现中央集权国家的构建 而处于政治涣散、 国家分裂的状态。 二、 古代印度王朝的特点 印度历史上出现过大大小小的政权, 但这些 政权的统治并不稳固, 持续时间也不长。建立于 公元前 322 年的印度历史上最大的本土政权孔雀 王朝仅统治了 130 多年, 且统一的范围十分有限, 甚至其核心地带的统治也没有得到彻底巩固。笈 多王朝因力量不足, 采取藩国制度, 中央直接控制 的地区只是比哈尔、 今北方邦、 中央邦部分和北孟 加拉, 其统治的疆域内不仅行政上不统一, 在制 度、 文化等方面也从未统一起来4 76。戒日帝国昙 花一现, 647 年戒日王去世后, 帝国开始瓦解, 相对 统一的印度又陷入分裂局面。德里苏丹统治的 320 年间( 12061526) 政局混乱, 王位继承者更替 频繁, 苏丹的权力在正常情况下得到承认的只有 下联合省、 比哈尔、 瓜利奥尔、 信德和中印度某些 地区、 拉杰普培纳等地5 。14 世纪 30 年代德里苏 第 16 卷 第 6 期 Dec 2016 丹国日趋解体, 后被莫卧尔帝国取代。莫卧尔帝 国统治区域限于北印度地区, 阿克巴大帝进行领 土扩张后, 很多新征服地区保留了原王公的领地, 属于附属国, 加上原独立的拉普奇特国家依然较 多, 这一时期的中央政权未得到有效实践。古代 印度历史上没有形成强大到足以统一全印度的中 央集权国家, 其中婆罗门教起了重要作用。 三、 婆罗门教的形成及其核心思想 公元前 20 世纪中叶,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流 域, 在印度河定居后, 逐渐过渡到农业社会, 并在 这一时期形成了吠陀教。吠陀教崇拜多神, 实行 繁琐的祭祀。公元前 10 世纪中叶, 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 社会分化加剧, 从事祭祀的僧侣和部落首领 逐渐从大众中分离出来, 成为专司宗教的婆罗门 瓦尔纳和维持社会秩序、 对外征战的刹帝利瓦尔 纳; 一般的大众平民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吠舍瓦 尔纳; 被征服的土著奴隶、 战俘奴隶及债务奴隶成 为首陀罗瓦尔纳。中国古代汉译佛经或旅印高僧 的著作中将 “瓦尔纳” 译为“种姓” , 因而瓦尔纳制 度在中国也称为种姓制度。公元前 89 世纪, 古 代印度最初的国家形成了1 20, 为了适应国家形成 的变化, 吠陀教开始向阶级社会所需要的宗教类 型转变, 原来平等的吠陀化身为等级神 6 , 以梨 俱吠陀 为中心内容的吠陀教进行了重大革新, 在 瓦尔纳等级基础上形成了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主张 “吠陀天启、 祭祀万能和婆罗门 至上” , 否认王权的至高性。婆罗门教“正法” 规定 了瓦尔纳社会的总体秩序( 包括各瓦尔纳应恪守 的伦理及相互交往的原则) , 这种秩序是“报业轮 回” 的依据, 人只有按照“正法” 的要求生活, 才能 获得来世的回报。婆罗门以宗教法律的形式将四 大瓦尔纳固定于特定的种姓职业中, 按职业地位 高低依次为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吠陀 时代后期( 公元前 10 世纪公元前 6 世纪) , 出现 了除上述四个瓦尔纳之外的贱民。随着社会进一 步分化, 一些低等种姓中又分化出许多亚种姓集 团 “伽提” 。 四、 婆罗门教对古代印度中央集权形成 的阻碍作用 ( 一) 婆罗门教划分的等级团体( “伽提” ) 顾 自封闭, 抵制国家力量渗透 伽提的产生是瓦尔纳制度进一步分化的结 果, 它把四大瓦尔纳主要是低等级瓦尔纳( 如吠舍 和首陀罗) 再分为数百种分支, 从仪式祭司、 商人、 农民到各种各样的手工业者, 达成所谓的职业秩 序神圣化。个人和他的家庭极力同本行业的其他 成员保持密切联系, 以抱团形式来壮大自身力量。 处于较高等级的瓦尔纳或从事洁净职业的伽提极 力追求保持纯洁性, 也实行集团内婚制, 保证职业 世袭。首陀罗中那些被认为从事较洁净职业的集 团, 甚至是贱民中有些职业集团自认为比别的贱 民职业集团地位稍高, 实行封闭的职业世袭和内 婚制 4 54。 伽提组织下, 村庄有单独的地方统治机构, 不 需要国家从外部提供服务, 甚至抵制国家力量的 渗透。国家治理更多依赖地方首领自治, 中央委 派的官员常常只扮演地方精英召集人的角色, 缺 乏实际的控制能力 7 51, 商业活动也依赖伽提组织 下的行会进行。914 世纪, 印度南部的贸易大多 由行会控制, 古吉拉特邦的商人不管是穆斯林还 是印度教徒, 长期控制印度洋、 东非、 阿拉伯半岛 南部、 东南亚的贸易2 156。伽提组织内定期召开委 员会, 对行会成员进行纪律约束, 管理社团内部事 务。古代印度的伽提除了地方社会的行政管理, 还发挥公开的政治功能, 为成员提供地理和社会 上的升迁。例如泰米尔纺织种姓的凯寇拉在侏罗 王朝时期改行, 变成商人和军人; 19 世纪后期, 锡 克人的木匠和铁匠离开家乡旁遮普, 迁往阿萨姆 邦和肯尼亚 8 。 ( 二) 婆罗门教阻碍了社会流动性, 影响国家 官僚体制构建 婆罗门教把各种姓的职业以宗教法律的形式 固定下来, 阻碍了社会流动性。婆罗门教经典毗 湿奴法典 有载 : “任何种姓成员, 按自己种姓的生 活方式谋生称为白色的 , 按次于自己种姓等级 的生活方式谋生称为有斑点的 , 按次于自己种 姓两个或更多等级的生活方式谋生的称为黑色 的 。 ” 9 103在同一职业中也有等级差别 , “一个属 于婆罗门的将军与一个马拉塔种姓出身的将军, 虽在军队的军衔一样, 但在私生活中他们却从属 于不同的身份集团, 彼此之间不可能按平等条件 发生任何社交关系” 10 32。低级种姓向上流动, 即 印度社会学家斯里瓦尼斯提出的“梵化” , 大多出 现在近代以后 4 115。古代印度历史上, 国王、 政府 22 )第 16 卷 官吏、 大小封建主、 村落社会头人以及有势力者, 一般都出身于高种姓, 没有听说过有一个是贱 民 10 40。时至今日, 印度大学仍会根据学生的种姓 或学生与议员的关系确定录取配额3 71。 黑格尔认为一个人担任公职并不是由其自身 的自然人格和出身决定, 而应当由个人的客观因 素决定( 即个人本身的知识才能) , 个人必须证明 自己有管理行政事务的才能, 也就是必须通过考 试选拔人才 11 。然而在婆罗门教体系下, 政治权 利为刹帝利独有, 依靠种姓等级选拔人才。如果 单纯考察制度指标, 印度从未完成过完整的国家 体制构建, 无论是地域辽阔的孔雀王朝、 贵霜帝 国、 笈多王朝、 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尔帝国, 还是层 出不穷的区域性政权, 都未能发展出行之有效的 官僚体制 7 51。 ( 三) 婆罗门教限制王权 王权是政治文化中最富绝对性、 至高性的因 素, 是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王权 的合法性( 即人民服从国王支配的正当理由) 决定 了王权的至高性。吠陀时代, 王权合法性来源于 君权民需, 并由神赐予。史诗摩诃婆罗多 有载: 为避免社会陷入混乱局面, 人们祈求梵天派摩奴 为王以维护秩序, 自愿向他“缴纳五十分之一的牲 畜和金子, 十分之一的粮食增强国库, 让勇敢的武 士跟随左右, 以便履行梵天的正法” 12 。婆罗门教 确立统治地位后, 王室权力需要婆罗门赋予, 世俗 领袖所采取的一切行动都需要婆罗门通过宗教仪 式使之合法化、 神圣化。在日常生活中, 婆罗门的 存在必不可少, 婆罗门教经典爱达罗氏梵书 有 载 : “神不吃没有祭司( 婆罗门) 的国王所献的食 物。 ” 9 103王权在政治上和社会生活中都受到婆罗 门的限制。 婆罗门教体系下, 国王成为婆罗门教规定的 世俗化职务的一种 刹帝利, 王权源于守卫婆 罗门 “正法” 的需要, 不具备婆罗门的神圣性, 也无 法获得世人的崇拜。王权还因与世俗利益挂钩而 常受到婆罗门的贬低, 即便在世俗权力范围内扩 张, 也会招致婆罗门阶层的不满, 指控其疏远了圣 神的精神修养。为了限制王权, 婆罗门积极诱导 国王追求真理、 皈依空门, 极力降低他们对世俗权 力的迷恋。婆罗门教经典为此塑造了大批苦修解 脱而漠视王权的君主典型, 对来世轮回的向往也 吸引着国王进行苦修。婆罗门教限制王权, 弱化 了国王在中央集权国家构建中的作用。 ( 四) 婆罗门教阻碍了军事力量发展和共同文 化的形成 军队作为暴力机关是国家区别于部落的标 志, 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家行使权力进行统治的 保障。婆罗门教规定军事权利由刹帝利独享, 武 士成为少数贵族精英的专业, 大大减少了兵源。 在冷兵器时代, 军队人数对战争的输赢起决定作 用, 限制兵源不利于作战, 也不利于军事实力的累 积与发展。由于婆罗门教仪式厌恶尸体和血液, “很难想象, 受伤军人能从高贵战友手中获得很多 救助” 2 155。在采用新兴军事技术方面, 古代印度 在基督时代之后才放弃战车, 大象继续被用于战 争, 印度军队从未开发出有效的射箭骑兵, 以致惨 败给公元前 4 世纪的希腊人和 12 世纪的穆斯林。 早在公元前7 世纪公元前6 世纪, 梵文就已 形成, 用婆罗米字体书写。婆罗门作为宗教仪式 的掌控者, 垄断文字学习, 用默记传承知识, 直到 公元前 1000 年末, 他们仍坚决反对把最重要的 “吠陀本集” 付诸书面文字 2 158。11 世纪造纸术来 到时, 婆罗门仍迟迟不用。虽然印度人讨厌用羊 皮纸和宗教有关, 因为它来自动物的皮肤 2 156 , 但 不能排除婆罗门为了保住自己的阶级优势而牺牲 大众的求知欲。婆罗门抵制书面文化阻碍了官僚 人才的培养 。“统治者自己是文盲, 依靠同样无知 的家族官员来维持治理。 ” 2 156梵语及其文字形成 后, 本有望发展为统一的文字, 但婆罗门教切断了 这种可能性。公元前 10 世纪前后, 印度语言向地 区化发展, 许多地区性王国的统治者以该地区的 语言作为宫廷语言 2 116, 加剧了印度的区域分化。 印度本身宗教种类繁多, 多元化色彩非常明显, 频 繁的外族入侵使其文化带有复杂性。缺少文字知 识的教育与传播阻碍了共同文化的形成, 加剧了 古代印度社会的分裂。 五、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婆罗门教形成的特殊社会体 系抵制国家力量渗透, 限制王权, 阻碍社会流动 性, 阻碍了军事力量发展和共同文化的形成, 对古 代印度强大中央集权国家的构建产生阻碍作用。 由于婆罗门教出现在一个敏感的时间点 古代 印度国家构建的初始阶段, 国家的脆弱性与可塑 性放大了婆罗门教的消极影响。古代印度长期处 32 罗门教对古代印度中央集权国家构建的阻碍作用 于分裂状态,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十分松散, 外部势 力容易趁虚而入。英国仅以一个东印度公司就统 治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在继 承历史的同时, 进一步加剧了印度社会的分裂。 了解婆罗门教对古代印度中央集权国家构建的影 响,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印度政治的历史脉络。 参考文献: 1韦庆远, 柏桦 中国官制史 M 上海: 东方 出版中心, 2001 2 弗朗西斯 政治秩序的起源: 从前人类时代 到法国大革命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14 3 格雷厄姆, 罗伯特, 阿里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 界 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3 4林承节 印度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5 林光良 印度政治制度研究 M 北京: 北京 大学出版社, 1995: 5 6 黄川心 世界十大宗教 M 北京: 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 2007: 49 7 张弛 印度国家建设的历程: 从古代到中世 纪 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13( 6) : 50 58 8 SATISH S 分段工资: 欧洲和印度的比较历 史研究M 新德里: 东方朗文出版社, 1995: 27 29 9 崔连仲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J 历史研究, 1997( 4) : 100 114 10 尚会鹏 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M 北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1 瞿铁鹏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184 12 毗耶娑 摩诃婆罗多: 第五册 M 黄宝生,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124 Brahmanisms Negative Effect on Building Centralized State in Ancient India (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Archive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Abstract: Building centralized state is a way of centralizing power to carry out the public rights and govern the country,which needs effective government function,supreme regality,administrative system,great military power,and the common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 Brahmanism came about the same time as the original state building Brahmanism reduced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and resisted its power,inhibited regality and the building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hindered the emergence of the com- mon national culture Brahmanism made its negative effect on centralized state building Key words: Brahmanism;ancient India;centralized state ( 42 重庆交通大社会科学版)第 16 卷

    注意事项

    本文(婆罗门教对古代印度中央集权国家构建的阻碍作用.pdf)为本站会员(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