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生活离不开农业.docx

    • 资源ID:38838732       资源大小:34.23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活离不开农业.docx

    生活离不开农业将台洼小学备课模板第 第_一 一 _ 单元生活离不开农业第 第_一 一 _ 课时备课项目复备( 红字与蓝字)教学内容:栏题一:识五谷,知农业栏题二:衣食住行与农业教学目标1通过猜谜语的嬉戏活动,相识五谷,初步了解五谷等农作物及其特征,知道什么是农业。2通过探究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知道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理解我们的生活与农业休戚相关。3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社会调查,视察社会事物,获得社会信息。4感悟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知农、敬农、敬重农夫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相识五谷,知道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和副业等 2.懂得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的道理,相识到农业与生活的亲密关系。 教学难点:感受到农业与生活的亲密关系教学打算 1、老师打算:(1)打算五谷食物或图片以及一日三餐的图片 (2)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和生活用品与农业有关的资料。(3)调查了解本地区农业生产的一些状况,学习探究农业与人们生活、生产及其发展的关系,并收集有关事例与资料。2、学生打算:(1)收集五谷等农作物和家乡农业生产的一些资料 (2)视察记录自己家庭一日生活所吃的食物,了解它与农业的关系。(3)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农业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收集典型事例资料。精选文库 2 一、 教学过程 讲解并描述导入,识五谷,知农业 1导入:俗语道: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离不开一日三餐,我们吃的饭菜来源于农业,可见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亲密的关系,今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主题一生活离不开农业。(板书课题)2探访先农坛。过渡语:人类的文明首先是从农业文明起先的。千百年来,人们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感情。(1)出示先农坛的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是北京的哪一景点吗? 请你简要介绍一下。(2)小结: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和太岁诸神和实行亲耕的地方,贵为一朝天子,却要亲自祭祀先农并亲自进行农耕,由此你能感受到什么?(对农业的重视)3初识五谷 (1)猜一猜谜语中说到的是哪一种农作物?谈谈你对这一农作物的了解? 批注 A1: 让学生从三餐说起精选文库 3 (玉米) (小麦) (大豆)(高粱)(水稻) (2)小结: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五谷。(3)历史上的五谷又是指什么呢?(见 4 页链接内容)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化,现在人们通常把五谷作为粮食作物的总称,不单单指五种农作物了,也有人称其为五谷杂粮。(4)除了五谷以外说一说,你对农业还有哪些了解?4知农业 (1)讲解并描述什么是农业?精选文库 4 讲解并描述:农业是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部门。像饲养家禽鸡、鸭、鹅等,饲养家畜猪、马、牛、羊等;种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另外,渔业(水产品)、林业、畜牧业等都属于农业的范畴。(2)介绍你了解到的家乡农业生产状况。二、结合学生的生活,探寻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 1、过渡语:每个人的一日三餐都要吃饭,你知道餐桌上的食物与农业有什么关系? 2、课前调查:(1)我家某一天一日三餐的食谱 (2)一日三餐与农业 一日三餐的食物 食物的来源 与农业的关系3课上沟通课前调查内容 4我们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出行的交通工具与农业有关吗?请你说一说? 5组内嬉戏:每组一套卡片(涉及衣食住行用的各种物品),每人抽出随意一张,并说一说与农业的联系。6探讨:假如生活中没有了农业会怎样? 7小结:农业是衣、食、住、行、用的主要来源,它解决了人类吃饭、穿衣、 居所、出行作业想一想:各行各业与农业有关系吗? 板书生活离不开农业精选文库 5离不了 反思:学生们学习爱好很深厚随着社会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化,现在人们通常把五谷作为粮食作物的总称,不单单指五种农作物了,也有人称其为五谷杂粮。精选文库 6 第 第_一 一 _ 单元生活离不开农业其次_ _ 课时备课项目复备( 红字与蓝字)教学内容:主题三:各行各业与农业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衣服、家具、食品的加工生产成为产品的过程,知道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2学生利用收集的相关信息资料,例举事实,相识到商业、运输业、建筑业同样也是以农业为基础才得以发展的,并在思索与探讨的过程中从侧面感知农业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各行各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农业的发展。3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广泛地收集各行各业与农业的关系的资料,并能够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说明农业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在沟通与研讨中提升相识,感悟农业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精选文库 7 农业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反过来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样会促进农业的发展教学难点:各行各业与农业的关系教学打算 1、老师打算:相关视频资料(各种农业原材料加工成为产品的过程)服装、家具、面包等的加工过程 2、学生打算:搜集各行各业与农业的关系的相关资料,学生根据建筑行业、运输行业、罐头厂、制酒业等分组搜集相应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谈话沟通 导入语: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农业为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供应了粮食以及其他原材料。二、探寻服装、木材、食品加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1呈现衣服实物,思索:衣服是怎样加工制作的?与农业有着怎样的关系? 2家具、面包又是如何加工而成的?与农业有着怎样的关系? 3小结:农业为服装、木材、食品加工行业供应了原材料,要是没有这些原材料,也就没有了这些行业,生活中我们也就不能穿上靓丽的服装、家中不能摆放高雅的家具,三餐吃上美味可口的饭菜了。4过渡语:生活中不仅仅是这些行业,其他各行各业都与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搜集到这样一些的资料,下面就听一听各组的汇报。三、各组互动沟通感受各行各业与农业密不行分 1小组内沟通本组搜集到的关于农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的资料。2确定汇报方式:(1)讲解并描述式汇报(本行业与农业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事实加以说明得出结论)(2)图解式回报(如教材中 8 页图所示) 批注 A2: 让学生说一说精选文库 8 (3)其他汇报(制作演示文稿)3探讨:试想,假如没有农业为工厂供应棉花、农作物、木材、各行各业会怎样?假如农业减产,将会怎样?(探讨结果记录教材 9 页中)4过渡语:我们知道,农业为各行各业供应了必要的原材料,与此同时各行各业也在为农业的发展服务。四、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样为农业的发展供应服务与支持 1视察 9 页图片,思索这些行业为农业的发展供应了哪些支持? 2请你补充省略号中的图片和文字。(水利浇灌、农科所、农药加工厂、育种站等)五、全课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知道各行各业同样也离不开农业,农业为各行各业供应原料、粮食、劳动力和市场,所以说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同时各行各业也为农业生产供应支持与帮助。作业板书生活离不开农业 各行各业与反思第 第_一 一 _ 单元生活离不开农业第 第_三 三 _ 课时备 课项目复备( 红字与蓝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土壤状况,通过收集、展示、沟通等活动,知道土壤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知道我国土壤类型和分布状况、耕地状况,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们自古对土地的珍重。2、通过探究、体验等学习活动,了解我国不同的土地资源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状况,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状况,以及不同地域的土壤及精选文库 9 自然条件的关系。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酷爱乡土、国土的情感,并进行爱惜耕地的启蒙教化。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透过对土壤、耕地等有关学问的了解,在肯定程度上相识到土地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物质基础,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2、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状况,以及农作物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状况。教学难点:1、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的学问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远。2、没有亲身参与过农业生产劳动,不能体验农夫的辛苦。 教学打算1、老师打算:(1)、老师要学习一些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的学问,补充自己相关的学问储备。(2)、收集有关社稷坛、我国土壤、不同地域自然条件下农作物分布与生长等方面的文字、音像、图片或者实物资料。(3)、打算我国主要种植区和主要农作物分布图。(4)、收集一些有关人们自古以来对土地赐予深厚感情的典型事例。2、学生打算:(1)、收集一些有关社稷坛、我国土壤、农作物分布与生长的资源。(2)、有条件的学生可在成人的带领下参观五色土,实地了解相关状况;参与一些简洁的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3)、调查、采访、了解或收集一些家乡或本地区的土地与农业生产方面状况和资料。 教学过程、内容:了解我国土壤状况 1、导入:出示课件:五色土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北京中山公园内有个五色土吗?你了解它的作用吗?精选文库 10 学生依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小结:是历史上的社稷坛,古代皇家祭祀所用之坛。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五色土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寓含了全国的疆土。通常称为五色土。这种对社稷的祭祀,表现古人对乡土、国土的深厚感情。所以许多海外的华侨回国时,总要带走一捧黄土,以此寄予对故土的怀念之情。2、了解我国土壤的种类及分布 师:同学们,土壤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那么你了解祖国的土壤状况吗? 出示视频:我国土壤的介绍 (通过视频了解祖国土壤状况,初步知道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世界罕见。)出示:我国土壤分布图 学生指图练习:找一找五种土壤在我国的分布 (通过识图指图,学生知道五种土壤在我国的位置、分布)思索:你的家乡土壤是哪种类型?主要生长什么农作物? 学生说一说 小结:依据学生回答做评议 3、初步了解我国耕地状况(通过教学,初步了解我国耕地的状况)批注 A3: 视听效果更加便捷精选文库 11过渡语:自古以来我国农业始终以粮食种植为主。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意词。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因此我国耕地显得特别重要。请打开书 12 页, 名词说明:链接耕地 学生:读一读,理解耕地概念(老师指导)小组探讨,完成 12 页探究,并填写在我的探究结果中。(通过课前的收集资料和课堂小组探讨,初步知道我国耕地数量有限并且在逐年削减,相识到土地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物质基础,是农作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探究:1、你从这个图表中发觉了什么问题?(耕地逐年削减)2、通过你收集的资料,议一议我国耕地面积为什么会逐年削减?(部分耕地非农化利用:建设用地,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因农业结构调整削减耕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3、看到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法?(耕地逐年削减,影响到农业生产,干脆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小结:近几年每年净削减耕地数十万公顷,严峻地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平安,这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2 页提示,2007 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 18.26 亿亩,全国耕地净削减批注 A4: 反映出什么,让学生谈一谈精选文库 12 61.01 万亩。土地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家,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物质基础。我国为爱护耕地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学习卡,学生读一读,知道爱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介绍我国耕地在世界的排位 学生齐读 (通过读这段文字,理解到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四,但人均耕地面积却很落后,所以要爱护耕地)学生谈谈体会 小结:可以看到国家对土地管理的重视,土地是我们生长的根。让我们 出示课件: 二、了解我国主要种植区和农作物分布 (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状况,以及农作物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状况;通过对以上状况的了解,学生知道我国地域宽阔,自然环境困难,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生长的农作物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并具有各自特点)活动:阅读 13 页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 找一找都有哪些农作物,它们的家在哪里?缘由是什么?精选文库 13 提出问题:我国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它们主要生长在哪个地区?请你帮助它们找找家。分析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等状况,你发觉了什么? 方式:1、与小组同学一起(整理课前的调查资料,分组:1 组-棉花2组-小麦3 组-水稻4 组-玉米5 组-大豆 6 组-甘蔗、甜菜)老师指导参加 学生汇报:并一起完成 14 页我的小调查我的小调查调查主题:我国各种主要农作物 调查方式:查阅资料、采访 调查结果:我国小麦主要分布在秦淮的 以北,水稻主要分布在 秦淮以南多省,东北黑龙江省 。棉花主要分布在 1、黄河流域棉区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北京、天津七省市。棉花产量以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最多。2、长江流域棉区本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湖北、江苏两省产量最多。3、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分布南方沿海各省区。农作物的种植一年有三季的地域是 ;一年两季到一年一季的地域是 。精选文库 14小结:与学生一起对调查汇报结果进行评议,并依据回答略作总结。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地域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中国幅员宽阔,受土壤、气候、水分等条件影响,地域间差异非常显著。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人们自古对土地就特别珍重,土地是我们生存的根,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让我们一作业板书反思精选文库 15 第 第_一 一 _ 单元生活离不开农业第 第_四 四 _ 课时备课项目复备( 红字与蓝字)教学内容:探访农作物的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有关学问和其对农业种植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感受,了解一方水土一方田的土地、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通过介绍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事例,并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农夫因地制宜,辛勤耕作,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3、初步感知人们自古对土地的珍重。激发学生对勤劳与才智的农夫的钦佩之情和酷爱乡土、国土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了解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有关学问和其对农业种植的意义。2、了解我国农夫因地制宜,辛勤耕作,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教学难点:1、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的学问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远。2、没有亲身参与过农业生产劳动,不能体验农夫的辛苦。 教学打算 1、老师打算:(1)、老师要学习一些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的学问,补充自己相关的学问储备。(2)、收集有关不同地域自然条件下农作物分布与生长等方面的文字、音像、图片或者实物资料。(3)、打算我国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图。(4)、收集一些有关人们自古以来对土地赐予深厚感情的典型事例和农夫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事例。2、学生打算:精选文库 16 (1)、收集一些有关农作物生长的资源。(2)、有条件的学生可在成人的带领下参与一些简洁的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3)、调查、采访、了解或收集一些家乡或本地区的土地与农业生产方面状况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内容:学习 15 页,秦岭-淮河地理界线 (初步了解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有关学问和其对农业种植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感受,了解一方水土一方田的土地、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幅员宽阔,地域间的差异非常显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段故事。讲 1 5 页故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呢? 小结:秦岭-淮河一线,我国最重要的一条地理界线。2、看图:秦岭-淮河地理界线学生:指图练习 (通过识图、指图,学生能够精确的找的秦岭-淮河一线)3、了解地理分界线南北两边在自然条件和植物方面的不同。精选文库 17 (学生对相关的地理学问和农业学问有肯定的了解)学生:沟通课前的资料。汇报: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8、干湿地区上:半潮湿地区(北)与潮湿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经过地区。11、年降水量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14、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小结: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一夫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不仅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带界限,也是一条重要的农业地带界限。 二、内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生参加调查和资料收集,用自己的眼睛了解有关因地制宜发展精选文库 18 农业的状况。)过渡语:勤劳才智的中国人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辛勤耕作,获得农业的丰产丰收,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比如桑基鱼塘的故事。1、学习 16 页桑基鱼塘的故事 学生谈体会:小结:人民的才智。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地区都出现了类似的生产方式。1、 沟通循环农业发展的事例,完成 17 页我的调查报告 (体验农夫的辛苦,感知农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聪慧才智,激发学生对勤劳与才智的农夫的钦佩之情。)师:你了解到哪些因地制宜、促进农业发展的事例,请和大家沟通一下。并完成我的调查报告。学生:小组沟通全班汇报 如:1 组-果基鱼塘2 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3 组-蔗-牛-菇 4 组-养殖沼气种植 5 组-猪+沼+花+灯+鱼 6 组-猪(羊、鸡)沼果(菜) 小结:这些生产方式,削减了自然灾难,削减了环境污染,还使农夫增加了收入,表现出中国农夫的聪慧才智。出示视频:循环农业总结:朴实中国农夫在我们养精蓄锐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辛勤劳作,这里不仅有他们的汗水,还有他们的才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只有与时俱进,开动脑筋,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夫收入,才能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显示出勃勃朝气。作业板书主题二 探访农作物的家批注 A5: 让学生分组探讨说一说精选文库 19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分界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聪慧才智 果基鱼塘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蔗-牛-菇 养殖沼气种植 猪+沼+花+灯+鱼 猪(羊、鸡)沼果(菜) 反思精选文库 20 第 第_一 一 _ 单元生活离不开农业第 第_五 五_ _ 课时备课项目复备( 红字与蓝字)教学内容:原始农耕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独创对人类生活的产生主动影响,进而增加民族骄傲感。2、 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独创和演化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3、 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阅历,探讨规律,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农业发觉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及对今日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我国农耕的出现以及种植、养殖技术的独创对人类生活的产生主动影响。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从博物馆或者农业博物馆网站重找寻素材。 教学打算一、 教学过程 探究导入 老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你觉着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改变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足够,须要不断迁徙,等等)精选文库 21 那么要想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自己种植、自己养殖)所以说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二、沟通新知1、课前老师号召同学们去参观中国农业博物馆或登陆中国农业博物馆的网站,看看有你什么发觉或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先小组沟通。小结: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由生食采集的食物和猎取的动物,渐渐学会用火,起先吃熟食,进而发觉了落地的种子竟可以发芽、生长、结出果实,一时吃不完的猎物还可以养起来,于是从无意到有意,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逐步形成了农业。2、关于农耕的出现还有很多传闻呢,那么哪位同学把你收集到的传闻说给大家听听。河姆渡氏族遗址 河姆渡遗址于 1973 年,在距宁波市以西 25 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口北面被发觉。遗址总面积 4 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深度有四米,用碳-14 法测定,第四层距今约 7000年,第一层距今约 5000 年。经两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 6700 余件。这些文物有显明的地域特色,考古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旺盛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河姆渡先民为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表现为:(1)栽培水稻。出土的籼稻和粳稻,比被称为亚州原生稻印度卢塔尔稻要早 3000 多年,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植的水稻之一。(2)运用榫卯和企口板木作技术,建立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房屋。堪称为 7000 年前的一个奇迹。(3)从编织到纺织、缝纫。原始河姆人编织技术已较娴熟,主要是编织苇席、搓绳等,而纺纱织布技术也已相当成熟。从出土的苇编残片及品种齐全的纺织工具来看,可能运用原始腰机来编织。类似机件在太平洋沿岸也曾发觉,而在时间上则要晚两三千年。缝纫工具主要有骨针、细小的骨锥、管状针及小石锛等。(4)驾驭舟楫,开展水上活动。出土了 8 支木桨和两件以独木舟为原型的陶塑艺术品。河姆精选文库 22 人的木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桨。舟楫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渔业的发展,而且扩大了活动和交往范围,促进了原始文化的沟通。(5)独具一格的制陶技术。河姆文化早期制陶工艺已渐趋成熟且独具一格。从备料、成型、到装饰、烧造已达到相当水平,而且擅长陶塑工艺,能烧造出形态各异、精致好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以及艺术品,并已独创了彩陶技术。(6)驾驭了髹漆技术,挖掘水井。出土的漆碗说明河姆是最早独创髹漆的地区之一。其次文化层木构水井是我国最早的考古发觉。(7)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姆渡先民已有审美意识,且原始艺术已达到肯定水平。出土的文物有:石、玉制作的装饰品,而玦、璜、管、珠、环等饰品大多用玉和莹石制成,开创了用玉之风的先河。独创吹奏、打击乐器。主要有骨哨和陶埙、木筒。河姆人制作的骨哨已达 5 孔,音乐工作者以此仿制的鸡腿骨骨哨能吹奏完整的七声音阶。精致的象牙雕刻艺术。出土的蝶形器和鸟形圆雕等象牙制品,图案线条简洁流畅,其中双鸟朝阳反映了河姆渡人的审美观念和最高艺术成就。从这些艺术品中可看到原始河姆渡人对鸟的宠爱和对太阳的崇拜。遗址中大量用动物肩胛骨制成的耜、骨铲及木杵等农具的发觉,表明早在 7000 年前,河姆渡已进入耜耕阶段,证明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河姆渡人已过上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为艺术文化的发展供应了条件。神农氏神农氏是传闻中的农业和医药的独创者。传闻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亮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他独创制作木耒、木耜,教民农业生产。除了独创农耕技术外,还独创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浇灌技术等。因为他独创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神农氏为什么想起来种五谷呢?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这说明,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业发展的转变关头。那时,人口已生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猎物和植物的果实。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难以裹腹。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神农氏苦苦思索,可谓费尽心机。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拂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捡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行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终从中筛选出的菽、麦、稷、稻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后,并不单单靠天而收,还教民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浇灌。在这一高台的四角各有一口井,台中心有一口井水都会波动。由于这一带历史上多次被黄河水冲击,黄水退后大量泥沙沉积,这些井多数都被埋在地下,现在仅找到一眼,在南面二百步安排权的地方。此井泉水澄澈、甘甜,每天都有方圆近百里的人到这里取水,称为神水,说干脆可以治病。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精选文库 23 早在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就已经种植水稻和粟。世界上原委是谁独创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辩了 100 多年。1973 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觉,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距今 7000 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积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 7000 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驾驭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像波浪一样,逐级地扩充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最终形成了今日水稻分布的格局。简言之,长江下游及其旁边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 3000 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 5 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觉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粟,去皮后称为小米。它最初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为粮食作物。这驯化之功,首推中国人。粟的种植为中国人首创。据最新的考古资料,世界上发觉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 7300 年左右。磁山遗址是 1976 年至 1978 年发掘的,那里储存粮食的窖穴有 88 个,所藏全部为粟。这是中国粟出土年头最早的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粟。这证明, 7000 多年前,粟已成为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食粮。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由东向西传播,经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奥地利传遍整个欧洲。同时又向东传到朝鲜、日本等地。日本在传入稻作之前,粟曾是国民的主要食粮。粟是中国人民早期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作业板书反思精选文库 24 第 第_一 一 _ 单元生活离不开农业第六 _ 课时备课项目复备( 红字与蓝字)教学内容:农具的演化和农学思想的初绽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独创和演化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2、知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农耕和畜牧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阅历,探讨规律,渐渐形成和完善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农业发觉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及对今日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独创和演化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农具的独创和演化以及传统农具在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 教学打算一、 教 学 过 程 农 具 的 演 变 :中 国 农 业 博 物 馆 网 站 陈设大观中国传统农具陈设二、农学思想的初绽 1、给学生出示一些农谚: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精选文库 25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人靠饭养,稻靠肥长。肥田长稻,瘦田长草。土肥长谷,猪肥长肉。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月着蓑衣,天要下雨。半夜无星,大雨快临。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东虹日头西虹雨。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照旧干卜卜。精选文库 26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雾里日头,晒破石头。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肯定阴雨天。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立夏不下,桑老麦罢。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芒种不种,过后落空。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夏至无雨,囤里无米。精选文库 27 夏至将来莫道热,冬至将来莫道寒。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值时。秋分不割,霜打风磨。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瑞雪兆丰年。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中国古代农学书籍 王祯农书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农桑通诀;其次部分百谷谱,共叙述谷属,蔬属等 7 类,植物 80 多种;第三部分农器图谱是重点,惜未得见,据载共收集 306 件图,分 20门。此书能够兼及南北农业,很是珍贵,作者是山东人。农器谱 作者曾安止,失传。耕织图 作者楼璹,失传。陈旉农书 1149 年完成,分上、中、下三卷,12 篇,连序跋共计 12000 余字。是特地总结江精选文库 28 南水田耕作的一部小型综合性农书。原书未觅得。农桑辑要 七卷。元司农司撰。元后至五年(1339 年)刻明补版印本。框高 25.8CM。宽 21.5CM半叶 9 行,行 15 字。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版心上镶农书,下记刻工。大字皆赵体,补版则为宋体。四库全书子部农家有录。原书未得见。农桑衣食撮要 作者鲁明善,维吾尔人,该书于农家月令颇有心得,惜未见。救荒本草 作者朱肃,系朱元璋第五子,鉴于连年荒灾,乃广泛搜集植物样本,写成此书。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 414 种。对植物形态描述极精细。茎色、表刺、卷须、叶的形态、着生方式、托叶;花序和花的形态、颜色、花瓣数,甚至花芯;果实、种子的种类、大小、颜色等皆有所描述。外国学者均称赞不已。此书曾于图书馆觅得,插图极精致,有益好玩。农政全书明徐光启撰,古代农书之集大成者,作者意欲从政治重视农业,故曰农政。有政治远见,乃其超出其它

    注意事项

    本文(生活离不开农业.docx)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