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阅读提升】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
【寒假阅读提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一)(有答案解析)【阅读指南】1、快速浏览题目。文言文阅读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暗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 意思,有的题目那么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 思。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文言文的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 释。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不能忽略这些注释。3、针对问题,重点突破。【考点回顾】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我们 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 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那么为正确答案。【例题精析】例: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各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 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对以下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o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间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确实如此)【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词语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竞走” 是争着跑过去;“唯戎不动”是只有王戎没有动;“信然”是相信,确实这样的意思;“人 问之”,结合上下文,“之”指的是王戎,不是李子。因此此题选择C项。2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是什么?【答案】李子树长在道边,李子成熟时,还有很多李子挂在树上,说明这个李子树上结 的果子是苦的,没有人吃。【解析】此题考查对古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分析每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连接起来, 概括句子的意思。“此”指的是树上的李子,“必”是一定的意思。写的时候,只要意思 正确即可。3 .“人问之”,你认为别人问王戎的会是什么问题呢?【答案】例如: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解析】此题考查发散思维能力。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来回答,道边有一棵李子树, 很多孩子都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去,这会引起别人的疑问,因此别人一定是围绕“为 什么不去摘李子”来提问。4 .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答案】例如:只有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品质和性格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先读故事,根据重点句子分 析人物品质。重点句子是“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要思考王戎是怎么发现这个 问题的。只有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这也是给我们的启示。5 .文中王戎从道边李树多子推断出这个李子树上结的果子是苦的,你在生活中观察过什 么现象?又得出了什么推理?【答案】例如: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迷了路,后来,我发现林中的草地上有踩过的痕迹, 我推测这一定是一条路。果然,我们沿着这条路,走出了丛林。【解析】此题考查生活能力。解答时,先回读课文,明确围绕什么现象,做出了怎样的 推理。联系生活实际,先写出现象,再写出根据现象做出的推理。这样的现象有很多, 如被人踩过的草丛,应该是一条小路;旗帜向南飘,刮的是北风;颜色鲜艳的蘑菇没人 采摘,可能有毒等。【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 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 苦李子。摘来一尝,确实如此。【专项练习】一、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 ”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 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注释:雨(yi)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4)寡人闻命矣。()翻译句子:(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2、 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 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二、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假设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 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 ”丞 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注)流辈:人们。自假设: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 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责骂。胡:为什么。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好: 使: 执:2 .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3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这那么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三、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注:急忙,立刻。契:用刀刻(记号)。惑:愚蠢,糊涂。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1)涉江者(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3)求剑假设此 .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A.看风使舵 B.见机行事C.随机应变 D.墨守成规.楚人采用什么方法寻找失落的宝剑?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 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 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天帝使我长百兽()子以为我不信().翻译以下的句子。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2 .全文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的是:o五、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 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 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 不远,不假设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 其小恶弃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 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选自新序杂事五)【注释】商歌:商声,五音之一。 后车:副车,侍从乘坐的车子。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赁车以适齐(2)击牛角,疾商歌(3)权用其长者 (4)遂举大用之 2、比拟以下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执火甚盛/执其仆之手曰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A、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B、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C、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D、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3、翻译以下。(5分)1)穷困无以进。(2)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4、“从者以请”这一句有省略。请概括地答复,“从者”所“请”的内容是(2分)5、用自己的话答复,齐桓公“所以霸”的原因是什么? (3分)注释11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 拜为上卿,迁相国。2干:求,指谋求官职。3赁车: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4郭门:外城的城门。5辟:推开。6说桓公以治境内:用如何治理齐国的话劝说桓公。7说桓公以为天下: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参考答案及解析:一、1. (1)下雪(2)通“披”,穿着 (3) 一会儿(4)领教、受教【解析】此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词语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2 . (1)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2)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后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后会想到别人还冻着,自 己安逸后会想到别人辛劳着。3 .(言之成理即可)【译文】: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 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 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 ”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 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 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 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 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 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说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二、【答案】. 喜欢 派 拿着1 .(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2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3 .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因为他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他字迹潦草, 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三、【答案】渡 落 这样D楚人在船上刻下宝剑掉落的地方,等船停下的时候按照记号下水寻找宝剑四、1.派遣确实,真实.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把百兽逃跑的行为当作是害怕狐狸。2 .狐假虎威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参考译文】老虎搜寻百兽来吃,(一日)捉到了一只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天 帝派遣我来当百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我,这样做违反了天帝的命令。你(假设)认为我的 话不是真实的,我走在你前面,你跟随在我后面,看看百兽见到我却敢不逃跑的吗? ” 老虎认为狐狸的主意不错,所以就和它一起走,百兽看到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 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以为是害怕狐狸。五、参考答案:1、(1)到、往(2)洪亮唱起、激昂唱起(形作动。假如只答“宏亮、激昂”也得分)(3)姑且(4)提拔(由“举起”引申为“提拔”,这里不宜解释为“推荐”,因为齐桓公 是最高领导)(“遣、疾、 举”均出于300个实词)(4分)2、A (3分。两个“执”的用法都是动词,两个“固”含义:前者是“果真”的意思, 后者是“本来”的意思)3、(1)(宁戚)仕途困顿,没有规定推荐自己(2分。要点:穷困、无以、进、通顺,各0.5 分)(2)宁戚拜见(齐桓公),用聚合国内力量来劝说齐桓公(3分。要点:见、说、介后、合、 境内、通顺,各0.5分)4、如何安置宁戚(2分)5、齐桓公求贤迫切,能够力排争议,正确地对待人才,不因为“小恶弃人之大美”,大胆 的发挥入才的长处。(3分)【参考译文】宁戚想要向齐桓公谋求职位,因为(求仕不顺)处境困窘,没有规定推荐自己,于是做了 商贩,租借牛车到齐国去,晚上在城门外住宿。齐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晚翻开城门, 让租车马的商赃避开。(他们)火把燃得很旺,随从(齐桓公)的人很多。宁戚正在车下喂 牛,看到桓公而心中悲伤,敲打着牛角,用洪亮激昂的声音唱起商调歌曲。齐桓公听了,拉 着他车夫的手说:“奇异响,这位唱歌的不是一般人啊!"(就)命令用侍从乘坐的车子把 宁戚载上。桓公返回到了宫廷,随从人员请示(如何安置宁戚)。桓公说:“赐给他衣服帽子,我要 接见他。”宁戚拜见(齐桓公),用聚合国内力量来劝说他。第二天再拜见(齐桓公),用治 理天下来劝说他。齐桓公非常快乐,想要任用他。群臣劝谏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卫 国)距离齐国五百里,(路途)不远,不如派人去打听一下,果真是贤人的话,再任用他也不 为晚。”桓公说:“不是这样的,派人去打听的话,恐怕他会有小的缺点,因为他的小缺点 而丢掉他的大优点,这就是国君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啊。况且人本来就很难十全十美,我 们姑且用他的长处。”于是提拔重用宁戚,授给官职,让他担任卿大夫。在这件事上,齐桓 公做得对,这是他称霸的原因啊。【点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假如求全责备,宁戚肯定不是所谓“贤德之人”,正 如文子上义中所说:“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齐桓 公即是不责备于人的君子,他不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待人以宽,得宁戚如此,得 管仲也是如此。管仲曾经辅佐和齐桓公争位的公子纠,而且曾经射杀桓公,几乎使之丧 命,但当鲍叔牙尽数管仲优长,桓公便宽容管仲对他的伤害,拜管仲为相。正因为桓公 待人以宽,才能够尽得天下之士,成就称霸六国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