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关于_论语_的若干疑难问题阐析.pdf

    • 资源ID:3888553       资源大小:252.4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_论语_的若干疑难问题阐析.pdf

    711 穆在钱。 43 ”闵子骞四人称子、冉求、有若、只有曾参 ,里对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语论“:钱逊指出。骞 闵子、还有冉求,曾参两人、子以子称的并非只有有若 中对孔子弟论语,细心的学者早已发现,其实 。挂万漏一之处、疏 但不免也有百密一,不可谓不谙熟论语对,表人物 是宋明理学中洛学的代,尽管程子学问很大,不过 。不乏新意 其推论,其考据方法与思路很有意思,的说法进了一步 中汉书程子的这种观点比。人对老师自然也称子 门,孙子等、庄子、墨子、孔子、如老子,贤者的尊称、者 是古人对尊”子“由于。相称”子“有若与曾参二人以 惟独对,对孔子的其它弟子都直呼其名,因为在此书中 ,是孔子的弟子有若与曾参的门人们编纂而成的语 论,思是说意 592 ”。故书独以二子以子称,子之门人 曾、成于有子,论语之书“:对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 )程颢兄弟俩、程颐(宋明理学家程子,到了宋代 。是传统说法的来由 这就。共同编纂而成、们根据各自的记录并相互印证 其弟子及弟子的弟子,孔子去世后,前的言行各有所记 孔子的弟子们对老师生,思主要是说意 17171 。 ”论语 故谓之,门人相与辑而论纂,夫子既卒。子各有所记 当时弟。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子 孔子应答弟,者语论“:记载艺文志汉书 。考证资料 先来看一下相关。并不精确具体,总体说来。编著的 二是认为它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们共同;编的 一是认为它是孔子的弟子们合: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究竟是谁编的,国乃至世界文化几千年的经典著作 这本影响了中语论。但其思想自成体系,缺乏逻辑 它的编排;但其道却一以贯之,它总是即兴而发;恒言 但大多警世,它往往只言片语;记录着部分弟子的言行 也,它记录着孔子的言行:是这样一本书语论 的编著者语论、一 。的研究论语以期进一步推进对,辨析 的核心思想及若干疑难句进行语论、的真谛论语 、的编著者论语诸如,本文试就若干疑难问题。讨 有待深入探,的研究尚存有不少疑难问题论语对 ,它也是一本很难读懂的著作,然而。熠熠生辉,片羽 吉光,微言大义,其中的名言警句,人的共同价值之光 散发着迷,而且正在重新焕发蓬勃生机,不仅未减其色 至今,历久弥新,多年历史时空2 000它穿越了。经典 是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部语论 04- 0117- 05)2016(1008- 245X文章编号A文献标识码B222中图分类号 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疑难问题论语;论语键词关 。”仁民爱物“仁之用为,仁之体为内心修养,包括体和用两个方面,”仁“核心思想是论语;容展开 为政三位一体的内、为学、围绕着为人,是一本政治哲学书论语;闵子骞的弟子编纂的一些内容、含了冉求 也包,主要是孔子的弟子有若和曾参的弟子们编纂而成论语认为;的疑难句等语论、的核心思想论语 、的真谛语论、的编著者论语包括,有若干疑难问题需作深入探讨,的研究论语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响 对西方文化的影圣经上的地位绝不亚于在中国文化史,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经典语论摘要 的若干疑难问题阐析论语于关 。士生导师博,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男,)1964 (陆卫明作者简介 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专项课题、陕西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协同研究创新中心基金项目 2016 02 10稿日期收 论语新解 中具体指出 : “孔子弟子中惟有有子、 曾子 称子, 闵子、 冉子称子仅一见。 ” 不过 , 论语 中称冉子 出现过三次, 并非钱穆说的“仅一见” : “子华使于齐, 冉子为其母请粟” ( 论语雍也 ) ; “冉子与之粟五 秉 ” ( 论语雍也 ) ; “冉子退朝” ( 论语子路 ) 。 至于闵子在书中倒真的“仅一见” 了 : “闵子待侧, 訚訚 如也 ”( 论语先进 ) 。 如果程子的考证思路不谬, 那么, 根据论语 中 出现的孔子的门人中有四人称子的情况, 应该可以断 定 , 论语 一书主要是有若、 曾参的弟子们编纂的, 其 中也包含着冉求、 闵子骞的弟子们参与编辑的部分章 节。至于编著本书的这四子的弟子们到底姓甚名谁, 那可能就永远不得而知了。考证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 在于: 学贵有疑。这正如胡适所说的要“于不疑处有 疑” 。不要迷信任何约定俗成的说法, 也不要迷信任 何权威。 二、 论语 的真谛 为读懂 论语 , 需要搞清一个重要问题 : 论语 的真谛是什么?也就是说, 它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 书?它的主线是什么? 于丹在其 “名满天下, 谤也随之” 的读 论语 心得 中说 : “ 论语 的真谛, 就是告诉大家, 怎么样才 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 4 5论 语 居然成了如何才能过上快乐生活的心灵鸡汤性质 的书籍!这无论从理论上、 事实上及逻辑上均有悖常 识。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 这是一个“礼崩乐坏” 的大 动荡、 大战乱的时代, 孔子对此痛心疾首, 他满怀着强 烈的忧国忧民之忧患意识, 心系崇高的济世救民的政 治理想, 不辞劳苦、 周游列国, 四处宣扬自己的政治主 张, 以期实现平治天下的宏愿, 而其研究探讨的学问及 其对弟子们所讲内容居然是如何才能过上“自己心灵 上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 这不能不说对论语 的 真谛的理解有相当隔阂。 私塾出身的国学大家南怀瑾先生在其洛阳纸贵的 论语别裁 中几次说到 : “孔子很少提到完整观念的 政治 , 孔子只说 为政 ” 5 60, “孔子不讲政治, 只讲 为政。 ” 认为 论语 中的“为政” 讲的只是为政的大道 理, 行政的大原则, 但并不是“政治哲学” 5 114。其实 所谓的政治哲学, 是指上升到哲学形态的政治学说, 是 关于治国安邦的学问。从理论上说, 为政的大道理、 行 政的大原则也属于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本书中讲的 为人、 为学的内容, 落脚点在于为政。为政是论语 最重要的内容。而孔子讲的“为政” , 并不等同于行 政, 主要讲的是如何治国安邦的学问, 诸如: 孔子提出 治国目标为 “足食, 足兵, 民富之矣” ( 论语颜渊 ) ; 治国的途径为“庶之” , “富之” , “教之” ( 论语子 路 ) ;治国的理念为 “为政以德 ” , “道之以德, 齐之以 礼 ”( 论语为政 ) 等等。这些均属于政治哲学的 内容。 总之 , 论语 确乎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书, 内容 涉及哲学、 历史、 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生态、 军事、 外 交、 文学、 艺术、 音乐、 养生等各个领域, 但主要讲的是 治理国家的政治学说, 后经孟子与荀子发扬光大, 使儒 学主要成了具有完整哲理体系的政治学说。正如林语 堂先生所说 :“整个儒家的教育观点, 似乎教育系为士 ( 上等社会之知识分子) 而设, 以便日后为君主治理国 家, 或辅佐帝王以济世为政, 因此在讨论教育时, 始终 皆以治国为宗旨” 6 110。概而言之 , 论语 总体说来 是一本政治哲学著作, 在中国古代素有“半部论语 治天下” 的说法。它以仁学为核心, 主要围绕着为人、 为学、 为政三位一体的内容展开, 这是本书的主题与主 线。把握了这条主线, 庶几就抓住了它的核心精神。 其中为人是为政的基础与前提, 而为学主要以治国安 邦为宗旨与内容, 为人、 为学最终落脚于为政。了解这 一点, 有助于深化对 论语 的思想内容与实质的理解 与研究。 三、 论语 的核心思想 关于 论语 的核心思想或者说孔子思想的核心 是什么, 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是“礼” ; 二是 “仁” ; 三是 “礼仁一体” 。其实 , 论语 中涉及的政治 思想, 主要包括 “礼 ” 、 “仁” 这两大思想范畴。其中, 在 孔子的学说中, 仁的思想占主导地位。理由主要有二: 其一, 在孔子学说中 , “礼” 主要是因袭的思想 , “仁” 则 主要是创造的内容。子曰 : “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 可 知也; 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 可知也 ” ( 论语为政 ) 。 就是说, 孔子对夏、 商、 周三代礼制的沿革是十分清楚 的。他推崇并提倡“为国以礼” , 主要是指周礼。子 曰 : “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论语八 佾 ) 。“如能用我者, 吾其为东周乎”( 论语阳 货 ) 。孔子真正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则在于“仁” 。尽 管在此前也出现过仁的思想, 但把仁形成一种思想体 系, 确为孔子的功劳。对此,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 81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http: / /www xbskb cn; http: / /skxb xjtu edu cn “孔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仁 而非礼 。后者是因 循, 前者是创造。 ” 7 16 其二, 在论语 中孔子提出的 仁、 义、 礼、 知、 信、 勇等诸德, 仁居于首位与核心地位, 其它德目均以仁为基础和依归, 都是由仁派生的。如 果没有了仁, 那么, 义就成了江湖义气, 礼就成了虚设 形式, 知就成了功利主义, 信就成了小人之信, 勇就成 了匹夫之勇。至于孔子讲的其它一系列具体德目, 诸 如温、 良、 恭、 俭、 让, 恭、 宽、 信、 敏、 惠等等品德, 均不过 是仁的具体体现而已。 故此, 孔子或者说论语 中的核心思想为“仁” , 应无多大问题, 对此大多数学者也赞同此说。但是, 关 键问题主要不在于此, 而在于孔子讲的仁的意谓究竟 是什么?换句话说, 仁的内涵与外延到底包括什么内 容?对此, 学术界并没有作深入研究。据统计 , 论 语 中谈到仁的地方共 109 次, 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 同对象、 不同内容而言的, 主要讲仁应该是什么, 不应 该是什么; 什么是仁的, 什么是不仁的。但是孔子从未 对仁下过定义、 作过明确界定, 因此, 就给后世留下了 一个千古之谜: 究竟什么是仁?这的确是个重要问题, 也是疑难问题。西汉以降, 众多后儒学者对此一直众 说纷纭, 争论不休, 留下了数百万讨论文字, 包括谭嗣 同也著有 仁学 一书, 诚可谓见仁见智了。 其中, 最为简约的界定要数“文起八代之衰” 的韩 愈的说法, 他给仁下了个定义 : “博爱之谓仁” ( 原 道 ) 。不过, 韩愈受了墨家“兼爱、 ” 景教( 基督教) “博爱” 思想的影响, 把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 及” 基督教的博爱思想相等同, 并不很准确。尽管仁 爱与博爱有相通之处, 都关涉到人类的普世之爱, 然而 两者毕竟有较大差别。一方面, 儒家讲的仁爱是“有 等差的爱” , 而博爱则是无等差的爱。尽管从理想层 面看, 博爱较仁爱更高远, 然而从现实层面看, 仁爱更 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要求人们像爱自己父母亲人 一样爱他人的父母亲人毕竟是不大可能的。另一方 面, 仁爱是有原则的, 以是否符合公平正义为依归, 孔 子说 : “唯仁者能爱人, 能恶人” ( 论语里仁 ) , 可 谓爱憎分明 , “善善, 恶恶, 贤贤, 贱不屑” 。而博爱则 是无原则的, 如基督教强调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 朋 友, 还要爱自己的仇敌, 即所谓 “爱敌如邻” 。 至今, 学术界对仁的释义依然困惑不解。著名的 中国哲学史学家冯友兰先生指出 : “有时候孔子用 仁 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 而且是指一切德性 的总和。 ” 8 38所谓 “某一种特殊德性” 指的是具体的德 行, 即 “具德” , 属于道德范畴的内容; 而“一切德性的 总和” 指的是人生的境界, 是诸德之和, 即通德, 则属 于哲学范畴的内容。这种概括很有创意, 也符合原意。 然而, 也没有具体讲清楚仁到底是什么。 孔子提出 “仁” 这个范畴, 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中 心问题,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对中 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深远, 居功至伟。然而, 如 何去研究它的具体内涵?这就涉及有关的方法论原 则。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是忠实原意; 二是由 博返约, 由约返博。也就是要在系统地研究论语 中 有关仁的原始文本的基础上, 对仁的涵义进行抽象概 括, 然后再用这种抽象概括出来的结论去印证关于仁 的具体说法, 即由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 方法。据此, 笔者认为仁的涵义, 应有体与用之分。体 是主体, 内在根本, 用是体现, 外在表现。仁之体实际 指的是个体的内心修养, 即孔子讲的“修己” 。孟子从 人性善的假说出发提出 : “侧隐之心, 仁也” ( 孟子 告子上 ) , 则是对孔子修己思想的发扬光大, 庶几反 映了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内核,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具有 “内在超越” 意义的心性之学、 性命之学, 或 者称心性论思想。仁之用主要指的是仁民爱物。它是 内心修养的外化, 这不仅仅对亲人、 他人而言的, 也是 对整个宇宙万物而言的。孟子说 : “亲亲而仁民, 仁民 而爱物 ” ( 孟子尽心上 ) , 即从“侧隐之心” 出发, 由亲亲而仁民, 由仁民而爱物, 这与张载在西铭 中 所说的 “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 的说法一脉相承。一方 面仁者 “爱人” , 强调推己及人, 由此及彼, 亲亲仁民。 孔子曰 :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 仁 ” ( 论语学而 )。另一方面, 推人及物, 把仁爱 之心推广到爱大自然的一切, 如“子钓而不纲, 弋不射 宿 ”( 论语述而 ) , 这与现在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 态伦理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 若干疑难句辨析 由于时代与资料的局限 , 论语 中的孔子及其弟 子说话的语境已多不可考, 加上文简意奥, 因此, 对其 中不少句子的注解与理解历来就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甚至截然相反, 这样也就影响了对论语 思想的正确 诠释。要全面深入地阐发论语 的智慧及其现代价 值, 首先必须建立在尊重原典的基础之上, 否则就容易 陷入自说自话的误区。因此倡导对这部经典逐字逐句 的严格训读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911 陆卫明, 曹宏, 林静选关于 论语 的若干疑难问题阐析 惟其艰难, 更显珍贵。略举几例, 以达抛砖引玉之 目的。 例一, 子曰 :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 论 语学而 ) 这是 论语 开宗明义的一句话, 表面看来极为简 单。一般的注释为: 每天学习并且经常地加行复习, 不 是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了, 不也是快乐的 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也不生气, 不也照样是君子吗? 能这样简单的按照字面来理解吗?孔子是一位伟大的 教育家, 一开头就给弟子们讲这三句看起来互不相关、 没头没脑的话?其实, 这三句话是连贯的, 统一于君子 之乐 求道。其所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的乐感文化的 特色。君子因何而乐?学道。正所谓“朝闻道, 夕死 可也” 。本句子合理的解释应为: 每天学道有新的心 得, 并把它付诸实践, 这是快乐的事情; 有志同道合的 朋友来一起论道, 这也是快乐的事情 ; 他人对自己求 道行为并不理解也不以为意, 这照样是君子。 例二, 子曰 : “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主忠 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 ” ( 论语学而 ) 本句中关键在于对 “无友不如己者” 作何种解释。 朱熹注解说 : “无、 毋通, 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 不如 己, 则无益也。 ” 2 64就是说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 友, 传统的解释一直如此。但这种解释颇令人生疑。 首先, 其中 “不如己” 很难界定。谁敢说自己在任何方 面比他人强呢?其次, 如果真的这样解释的话, 人们只 能跟与自己差不多的人才能交朋友。因为按此逻辑, 比自己优秀的人与不优秀的人都不会与自己交朋友。 像孔子、 老子这样的贤者更是“高处不胜寒” , 就应该 不太会有朋友了。其三, 如果真的这样理解的话, 那也 未免太势利了些, 正如鲁迅所批评的势利眼。对此, 南 怀瑾先生提出一个新解, 他认为无与毋不同, 不能作动 词解, 这句应解释为 : “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 ” 9 34 此论一出, 几乎又成了一个新的定论。李泽厚先生也 把这句解释为 : “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 ” 10 26 显然也 是受了南怀瑾先生的影响。对此, 也不要盲从迷信。 在古汉语中, 无与毋是可以通用作动词解的, 如孟子说 的 : “无为其所不为, 无欲其所不欲” ( 孟子尽心 上 ) 。根据上文 “主忠信” 中的“主” 是动词, 那么“无 友” 也必然是动词, 就是不要与什么样的人为友的意 思, 不是 “没有朋友” 的意思。此句关键在于对“不如 己” 怎么理解。其实“不如己者” 中的“如” 应作“类” 解 , “不如己” 应释为 “不类于己” 。就是说不要与非志 同道合者为友。正所谓 “道不同, 不相为谋也” 。 例三, 子曰 : “父在, 观其志。父没, 观其行。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 ”( 论语学而 ) 其中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 应作何解? 一般的解释是 : “在三年之内能不改变父亲生前的行 为, 可以说是孝了。 ” 3 10这与朱熹的解释也是一致的。 对此, 就有疑问, 如果父亲作为君子, 那么在他去世后, 儿女不仅在三年内不应更改父亲生前的行为, 一辈子 都不要改。而如果父亲作为小人呢, 为什么三年之内 也不要更改?显然不通。对此, 杨伯峻先生也觉得说 难以通达, 于是意译为 : “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 分, 长期不加改变, 可以说做到孝了。 ” 11 10 其中, 把 “三年” 解释为“长期” , 似不通, 把“父之道” 解释为 “父亲的合理部分” , 明显有主观附加成份, 因此, 这种 解释过于勉强。其实, 这里的“父之道” 应训为子女的 “事父之道” , 就是说生前如何礼待父亲, 父亲去世后 三年之内还应该那样礼待父亲, 实则是要为父亲守心 丧三年的意思, 这是古代孝道的重要内容。 例四, 子夏曰 : “贤贤易色 。 ”( 论语学而 ) 这句的歧义较大。朱熹注释道 : “贤人之贤, 而易 其好色之心。 ” 2 64其中把“色” 解释为好色的色, 这是 一种传统的说法。杨伯峻解释说 : “对妻子, 重品德, 不重容貌。 ” 11 5 实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 本句中的 “色” 应作脸色解。正如孔子讲到孝道时说的“色难” 的色。此句的意思是, 礼贤贤士要心怀敬意, 肃然 起敬。 例五 , “子罕言利, 与命与仁 。 ”( 论语子罕 ) 杨柏峻解释说 : “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功利、 命运和 仁德” 11 85。除 “主动” 两字是附加上去的以外, 其它 的意思与朱熹、 程子的解释是一致的。但是, 这种解释 显然有悖常理, 孔子对利的确谈得较少, 然而对命与仁 谈得较多, 尤其是论语 谈仁的地方有 109 次之多。 对天命问题孔子谈得也不少, 它构成了孔子思想的一 个重要命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与” 怎么理解?在 古汉语中 “与” 有两种意思: 一作连接词, 二是“赞成” 的意思。在本句中的“与” 应作第二种解。本句的意 思是: 孔子较少谈利益, 而赞成谈天命与仁义。 例六 , “或曰 : 以德报怨, 何如? 子曰 : 何以报 德?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 ”( 论语宪问 ) 此句中的“以直报怨” 应作怎样的解释?李零先 生认为, 这里的直应读为值, 对等的意思 , “就是以和 02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http: / /www xbskb cn; http: / /skxb xjtu edu cn 的若干疑难问题阐析论语林静选关于,曹宏,卫明陆 121 Confucianism;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Analectsknotty problems in;The AnalectsKey words as function which includes inner cultivation as body and love people and treasure things)benevolence(with the core idea of en a learner and a statesman,elucidates the wisdom of being a person,a political philosophy book,The AnalectsZiqian Confucius followers You ou and Zengshen It also contains some contents compiled by disciples of an Qiu and Min traditionally believed to have been mainly compiled by disciples of,nese philosopher Conficius as his contemporaries is a collection of sayings and ideas attributed to the Chi-The Analectsetc,difficult sentences,core ideas,true essence ,several knotty problems need to be discussed in depth including its authors,The Analectsture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lassic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he Analects,Just like the Bible in western cultureAbstract )China,Xian 710049,Xian Jiaotong University,School of Marxism( LIN Jingxuan,CAO Hong,LU Weiming The AnalectsAnalysis of Knotty Problems in 1993,复旦大学出版社:海上M)下(论语别裁南怀瑾13 2007,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M丧家狗李零12 2012,中华书局:北京M论语译注杨柏峻11 2007,社 天津社会科学学院出版:天津M论语今读李泽厚10 1993,复旦大学出版社:海上M)上(论语别裁南怀瑾9 1996,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M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8 1986,人民出版社:北京M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7 2010,版社 江苏文艺出:南京译,黄嘉德M孔子的智慧林语堂6 1993,复旦大学出版社:海上M)上(论语别裁南怀瑾5 2007,中华书局:北京M心得论语于丹于丹4 2010,中华书局:北京M论语读本钱逊3 1995,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M四书集注朱熹2 1962,中华书局:北京M汉书固班1 参考文献 。达到理想目的,进入化境 就能,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如能在此基础上,贯通 融会,这样就能渐入佳境,日积月累,读一篇算一篇,段 读一段算一,应该是读一句算一句,正确态度的语 论读 602 ”。足之蹈之者,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 有,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二句而喜者 ,有读了全然无事者,论语读“:有以下几种境界语 论他说读。值得玩味,子讲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 程,对此。并非易事论语要真正读懂,然而。瑰宝 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也属于世界,它属于中国。过分 无论如何估计都不,国乃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影响 它对中。之称”中国的圣经“素有,对西方文化的作用 圣经绝不亚于,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论语 。值得作进一步商榷与研究,非的疑难句还很多 类似的似是而,以上只是举几个典型的例句而己 。的题中应有之义”以直报怨“些均是 这,对待伤害过自己的人即以正直的行为。出手的出手 该,该谴责的谴责,如果是对方的过错。该负责的负责 ,该道歉的道歉,如果是自己的过错。分别对待,础之上 这要建立在反思的基?如何做到以直报怨呢,具体地说 。即是正直的意思”直“这里的。的态度来对待”无私 至公而“要以,对待怨恨自己的人,是说就 1872 ”。谓直也 所,一以至公而无私,爱憎取舍,于其所怨者“:他说。确 归到朱熹的说法较为准笔者觉得还是回,对此。如是观 不应作”直“这里的,实其 68513 ”!这很直嘛,我不理你 ,你对我不好;我还你一脚,你打我一拳“:更形象地说 怀瑾南。 26212 ”也就是以怨报怨,对等的东西报怨怨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_论语_的若干疑难问题阐析.pdf)为本站会员(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