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教师资格自测提分题27.docx
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问题解决题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组织、选择和运用等复杂的程序来解决问题, 因此,也把这种形式叫( )。A.知识水平B.操作评价C.形成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答案】 B2. 【问题】 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各级学校目前举行的年段考试、期中考试属于以下哪类教学评价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C3. 【问题】 ()含有众多酶系,是细胞中含酶最多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A.线粒体B.溶酶体C.高尔基体D.过氧化物酶体【答案】 A4. 【问题】 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答案】 D5. 【问题】 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看书看报。此病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A.运动语言中枢B.听觉语言中枢C.视觉语言中枢D.感觉语言中枢【答案】 A6. 【问题】 人的抽象思维的发展总是先于感知运动的发展,这体现心理发展的特点是()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答案】 B7. 【问题】 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属于()。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答案】 C8. 【问题】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的科学道理是( )。A.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会减少C.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会减少D.不利于声带的保护【答案】 A9. 【问题】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 D10. 【问题】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型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精细胞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多复制一次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答案】 C11. 【问题】 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答案】 D12. 【问题】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该教学目标属于()。A.知识目标B.能力目标C.过程与方法目标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 A13. 【问题】 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的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复生”野驴的方法是()。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母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D.将野驴的基因导人家驴的受精卵中,培养成新个体【答案】 C14.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婴儿动作发展的正确顺序是( )。A.翻身坐抬头站走B.抬头翻身坐站走C.翻身抬头坐站走D.抬头坐翻身站走【答案】 B15. 【问题】 生理自我的基本成熟是在()左右。A.4岁B.3岁C.5岁D.7岁【答案】 B16. 【问题】 下列几组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一组是()。A.酶、胰岛素、血红蛋白B.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C.葡萄糖、乳酸、性激素D.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答案】 D17. 【问题】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动物的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B.动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C.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作用D.捕捉老鼠是动物的学习行为【答案】 B18. 【问题】 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A.吞噬B.易化扩散C.同向协同转运D.逆向协同转运【答案】 C19. 【问题】 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答案】 C20. 【问题】 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A.关键期B.守恒期C.转折期D.过渡期【答案】 A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 )。A.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B.国家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C.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D.受教育者心理形成及发展规律【答案】 ABCD2. 【问题】 家庭环境的效应表现在()。A.家长的职业类别B.家长的期望水平C.家长的文化程度D.家庭的自然结构E.家庭的气氛【答案】 ABCD3. 【问题】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A.获得B.同化C.顺应D.转化E.评价【答案】 AD4. 【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A.教育的主体B.教育的客体C.学习的主体D.学习的客体E.学习的共同体【答案】 BC5. 【问题】 社会文化影响学校教育文化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的哪些方面()A.学校文化B.课程文化C.教师文化D.学生文化E.课桌文化【答案】 ABCD6. 【问题】 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D.具有灵活性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答案】 ABD7. 【问题】 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C.为学生指定书目D.加强评价和辅导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答案】 ABD8. 【问题】 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再恢复到25,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质的质量减少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答案】 BD9. 【问题】 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A.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B.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C.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D.培养学生的个性E.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答案】 ABC10. 【问题】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哪些? ( )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B.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C.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D.热爱教育工作E.热爱学生【答案】 ABC11. 【问题】 下列关于巩固性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A."学而时习之”B.巩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C.巩固就是死记硬背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答案】 ABD12. 【问题】 影响迁移的因素包括( )。A.相似性B.原有的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智力【答案】 ABCD13. 【问题】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 )。A.客观性B.主观性C.计划性D.随意性E.可比性【答案】 AC14. 【问题】 问题解决的特点是(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唯一性E.固定性【答案】 ABC15. 【问题】 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由哪些选项构成()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交往的内驱力E.获得认同的内驱力【答案】 ABC16. 【问题】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明同学又在翻来覆去的摆弄试题,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儿,他又在下面翻找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A.提倡民主教学B.师生之间应该换位思考C.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D.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答案】 ABCD17. 【问题】 学校教育的失误问题集中表现在( )。A.学生素质太差B.个别教师素质差C.心理健康教育薄弱D.法制教育薄弱E.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答案】 BCD18. 【问题】 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强调的是( )。A.以教师为中心B.以学生为中心C.以教材为中心D.以课堂为中心【答案】 ACD19. 【问题】 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行为规范学习D.态度与情感学习E.气质【答案】 ABCD20. 【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A.教育的主体B.教育的客体C.学习的主体D.学习的客体E.学习的共同体【答案】 BC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某小学一个班级里,接连出现几起学生的物品丢失现象。为了阻止这种现象继续发生并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老师接受了几个班干部的建议,决定由全班同学投票选举小偷。投票结果出来后,学生李某得票最多,因此被班主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此后,李某总感觉同学们对她指指点点,精神大受刺激,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需送医院接受治疗。班主任老师的这种做法合适吗?谁应该承担李某的治疗费用?为什么?【答案】(1)班主任老师的做法不合适。学校应承担李某的医药费等相关费用。(2)学校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的教育和信任的教育。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侵犯了学生的人格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3)学校应对班主任老师做出相应的处分,并责令其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1772年,瑞典的舍勒在从事“火与空气”的实验研究时分离出了氧气。但他信奉当时流行的“燃素说”,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他把氧气叫作“火空气”。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加热氧化汞时也得到了氧气。遗憾的是他是比舍勒更虔诚的“燃素说”信徒他称自己发现的气体为“脱燃素空气”。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锡和铅做了著名的金属燃烧试验。在实验中发现密闭容器内锡和铅经加热后表面有一层“金属灰”,锡和铅的质量增加了空气的质量减少了但是加热前后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没变。他意识到这是金属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的结果。此后,经过大量实验分析,他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据此,拉瓦锡于1777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推翻了流行近一个世纪的“燃素说”。问题:(1)材料和中两位科学家都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并没有正确解释燃烧的本质,而材料中拉瓦锡能够获得重大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拉瓦锡的实验研究中体现了一条重要的化学定律是什么(3)从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看,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教育价值【答案】(1)舍勒和普利斯特里虽然都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并没有正确地解释燃烧的本质,主要是由于他们受当时“燃素说”理论的左右,没能大胆质疑,没能做到尊重实验事实、勇于探索和创新;而拉瓦锡之所以成为氧气的真正发现者应该归功于他具有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拉瓦锡利用金属的燃烧实验推翻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燃素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了在燃烧过程中金属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反应,最后提出了“氧化学说”。(2)拉瓦锡的实验研究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3)利用化学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利用化学史知识,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将抽象、枯燥、单调的化学知识赋予具体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内涵,把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起通过化学史知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参与交流、表达、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从而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开启学生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史,向学生展示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科学精神,所呈现的科学道德从而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的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更要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化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爱国情怀的素材,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课文导语洞庭湖的岳阳楼,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在唐代就已声名远扬,更因宋代范仲淹的这篇名文而熠熠生辉。让我们循着本文的记述,做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答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的特点。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品味意境,读出情感,领会本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依据:(1)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3)本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初二学生,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些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一定的知识积累。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篇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4. 为下面歌曲编配二声部合唱。要求:(1)在每一乐句停顿处(休止或较长的时值拍)用模仿手法为歌曲创作填充呼应式的第二声部。(5分)(2)将原歌曲作为高声部,自己创作的声部作为低声部,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重新记谱。(5分)【答案】本题目共两问。(1)第一问提出运用模仿手法为歌曲填充呼应式二声部,模仿手法指的是模仿复调的写作,模仿就是同一旋律在不同的声部先后出现,采用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就是模仿复调。因此,只需要在第1、2、4、5、6、8小节的长时值节奏处补充该小节出现过的旋律即可。(2)第二问考察的是对与合唱记谱的写作,二声部记谱时,若只有一行乐谱,记写时高声部符干全部朝上,低声部符干全部朝下;分写两行乐谱的情况下,每个声部都要遵循常规记谱要求,即符头在三线以下,符干朝上,符头在三线以上,符干朝下,符头在三线上时,符干可上可下。5. 材料:教学设计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三年级的周老师是位新老师,他认认真真地设计教学环节,严格按照设计的环节进行授课,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实施与设计环节有些不同,一旦出现意外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于是,周老师认为教学设计根本没有必要,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课堂发挥.还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创新。问题:(1)课程设计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2)请就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给出对策。【答案】【知识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1)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课程设计环节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新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的内容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新教师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计划。新教师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2)材料中的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或者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去旁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来进行学习。开展微格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格教学的方法寻找自身的问题,得以改正。进行专门训练。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在职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反思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案例等方式,总结经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