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真题全套含答案下载.docx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真题全套含答案下载1.关于流行病学,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无法研究原因不明疾病【答案】:D【解析】:AD两项,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 素。BCE三项,流行病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不仅在传染病的防治策略 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病因不明的慢性 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病因研究与防治也发挥着独特的 作用。2.一项食盐量与高血压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经分析后获如下数【解析】: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都是测量某人群新发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本 题由于是对一个局部单位一段相对短的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描述, 故应选择罹患率。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 XK= (680/4889) X 100%13.91%o10.统计表的标题要求是()oA.应在上方B.应在下方C,可省略D.可在任意位置E.以上均不对【答案】:A【解析】:一般要求统计表的标题在其上方,统计图的标题在其下方。11.关于统计表的制作,正确的选项是()。A.横标目在表的上行,纵标目在表的左侧B.横标目在表的左侧,纵标目在表的上行C.表中只有顶线和底线D.数字为0时可不填E.标目一律不注明单位【答案】:B【解析】:AB两项,统计表的横标目在表的左侧,纵标目在表的上行。C项,表 格一般为三线表,即顶线、底线、纵标目下横线。D项,数字为0时 如果有实际意义需要填写。E项,一般需要在纵标目上注明单位。12.以下关于预防甲型肝炎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选项是()oA.甲肝疫苗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肝炎的流行B.饮食行业和保育人员中的甲型肝炎患者须痊愈后方可恢复工作C.人免疫球蛋白可预防甲型肝炎临床型感染D.甲型肝炎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血液传播途径为主的防治措施E.对甲型肝炎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答案】:D【解析】: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并非血液传播途径。所以目前 甲型肝炎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粪-口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13.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的措施是()。A.人工自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个体预防D.药物预防E.自然自动免疫【答案】:A【解析】:A项,人工自动免疫是指采用人工免疫的方法,将疫苗、类毒素和菌 苗等免疫原接种到易感者机体,使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关传染 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最 重要的措施。B项,人工被动免疫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主要用于紧 急预防和免疫治疗。C项,个体预防是针对易感者的预防措施,但不 是最重要的措施。D项,原那么上不提倡使用药物预防,但在流行特别 严重的地区或突发紧急情况下某些特殊人群中,可考虑对病例密切接 触者或某些职业人员等小范围内采用预防服用抗生素的措施。E项, 自然自动免疫难以对大多数疾病起到预防作用。14.乙型肝炎发病的时间分布是()0A.春季高峰B.冬春高峰C.夏季高峰D.夏秋高峰E.无季节高峰【答案】:E【解析】:乙型肝炎呈世界范围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15 .统计地图可用于表示()。A.某现象的频数分布B.某现象数量的地域分布C.某现象的开展变化情况D.某现象内部构成情况E.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B项,统计地图可表示某现象数量的地域分布。A项,某现象的频数 分布可用直方图或直条图。C项,某现象的开展变化可用线图。D项, 某现象内部构成情况可用圆图或百分条图。16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oA.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B.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C.胃肠蠕动情况D.胃肠菌群环境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消化道内容物的数量和性质(包括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胃肠的蠕 动和排空速度以及肠道菌群均可对化学毒物的吸收产生影响。17.化学物需耗能方可透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为()。A.易化扩散、滤过B.膜动转运、主动转运C.简单扩散、滤过D.膜动转运、简单扩散E.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答案】:B【解析】: 简单扩散是化学物顺浓度差通过生物膜的过程,滤过是化学物借助于 流体静压和渗透压透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道的过程,易化扩散为化学 物借助于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透过生物膜的过程,这三种方式均不需 要消耗能量。主动转运是化学物在载体的参与下逆浓度梯度通过生物 膜的过程,膜动转运指细胞与外环境之间进行的某些颗粒物或大分子 物质的交换过程,这两种方式均需消耗能量。18.欲对某地25名7-10名儿童体重与肺活量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 验,不可采用()。A.回归系数t检验法B.回归系数F检验法C.相关系数t检验法D.查相关系数界值表法E.回归系数的秩和检验【答案】:E【解析】:此题中样本量为25<40,并且同一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对相关系数 的检验与对回归系数的检验等价,因此在对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验时 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回归系数t检验法;回归系数F检验法; 相关系数t检验法;查相关系数界值表法。回归系数的检验不用秩 和检验。19.对某化学物进行哺乳动物致癌试验。试验开始时每组有大鼠120 只;12个月时高剂量组有1只大鼠发生肿瘤,有80只大鼠存活;18 个月时高剂量组共有3只大鼠发生肿瘤,有60只大鼠存活;试验结 束时高剂量组共有12只大鼠发生肿瘤,尚有48只大鼠存活。根据上 述试验结果,高剂量组的肿瘤发生率()为()o10%A. 15%20%B. 25%30%【答案】:B【解析】:肿瘤发生率是指整个试验结束后,患肿瘤动物总数在有效动物总数中 所占的百分率。即:肿瘤发生率()=(试验结束时患肿瘤动物总 数/有效动物总数)X100%。其中,有效动物总数为最早发现肿瘤时 的存活动物总数。依据题意试验结束时患肿瘤动物总数为12,最早 发现肿瘤时(12个月)存活动物总数为80,代入数据得高剂量组的 肿瘤发生率()= (1加0) X100% = 15%o.如果欲求某地正常成人血压的正常值范围,那么资料应选取()oA.此地所有人的血压值B,没有患过任何病的人的血压值C.成人中没有任何高血压或低血压病史,且没有相应病症的人的血压 值D.全部年轻人的血压值E.全部老年人的血压值【答案】:C【解析】:BC两项,参考值范围中要求的“正常人”不是指完全健康的人,而 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ADE三 项,此题中研究对象为某地正常成人,既不是所有人,也不单指年轻人和老年人。20 .以下哪种类型不属于以DNA为靶的诱变? ( )oA.烷化剂作用B.碱基类似物取代作用C.嵌入剂作用D.非整倍体剂作用E.对碱基结构破坏作用【答案】:D【解析】:以DNA为靶的致突变物包括以下几类:碱基类似物,如2-氨基喋 岭取代鸟f1票吟;与DNA分子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如烷化剂; 改变碱基的结构,如亚硝酸盐;大分子嵌入DNA链(嵌入剂),如 9-氨基口丫咤;形成DNA-DNA交联物,DNA-蛋白质交联物;形成 二聚体。D项,非整倍体剂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细胞分裂异常,诱发非 整倍体,属于不以DNA为靶的化学致突变物。21 .将SKF-525A给予实验动物后,发现苯转变为苯酚速率明显减慢, 说明该物质抑制()。据:X 2 = 12.26, P = 0.01, OR = 3.4,正确的研究结论是()。A.高盐者患高血压病可能性明显大于低盐者B.高盐组高血压病患病率明显大于低盐组C.高盐组患高血压病可能性明显小于低盐组D.高盐组高血压病发病率明显大于低盐组E.低盐组高血压病发病率明显大于高盐组【答案】:A【解析】:AC两项,OR的含义为:暴露者发生疾病的风险性是非暴露者的多少 倍。此题中OR>1且PV0.05,经过统计推断,由样本推断总体,说 明高盐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低盐者的3.4倍。B项,OR值说明患某 病的风险(即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能说明实际的具体情况。题干中 并未提及患病率的相关内容,故无法判断两组高血压患病率的大小。 DE两项,病例对照研究无法计算发病率。3.以下哪些符合“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A.发病率高,传播广泛A,单胺氧化酶B.双胺氧化酶C.混合功能氧化酶D.醛脱氢酶E.黄喋吟氧化酶【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化合物为抑制催化苯转变为苯酚的生物转化酶。此反响 是芳香烽羟化反响,是由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的。因此SKF-525A抑 制混合功能氧化酶。AB两项,单胺氧化酶(MAO)和双胺氧化酶(DAO), 是催化伯胺、仲胺、叔胺的氧化脱氨反响的酶。D项,乙醇等醇类化 学物经醇及醛脱氢酶作用氧化成竣酸而被解毒。E项,黄喋吟氧化酶, 可促进6-硫基喋吟2,6-二硫代喋吟等喋吟衍生物的消除,还参与某些 抗肿瘤、抗病毒药物的活化过程,并可催化芳香醛的氧化在铝羟化酶 参与的反响中会产生活性氧,导致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23.评价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常用效果指数,其计算方法是()。A.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B.接种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C.(对照组发病率一接种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D.(接种组发病率一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E.(对照组发病率一接种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答案】:A【解析】: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数是评价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常用的指标。其中效 果指数=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24.以下哪些符合“经食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A.以散发为主B.有周期性C.儿童多见D.有季节性E.发病者有共同的不洁饮食史,未食者不发病【答案】:E【解析】:A项,经食物传播的疾病往往以爆发为主。BD两项,经食物传播的 疾病往往没有周期性和季节性,是在食用食物后发病。C项,一般来 说,食用了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的人群,不管年龄大小均会发病。E 项,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史, 不食者不发病;一次大量污染可致爆发,潜伏期较短,流行的持续时 间也较短;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爆发可平息。食物屡次被污染,暴 发和流行可持续较长的时间。25.某72岁的老年女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既往有吸烟史,当前用药 包括异丙托澳镂气雾剂和沙丁胺醇。十一国庆假期结束后,她到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常规取药。作为一名社区医生,本次接诊过程中可以提 供给该名患者的第一级预防建议为()。A.指导患者用药方法B.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C.建议患者接受肺功能检查D.鼓励患者接种流感疫苗E.鼓励患者定期接受结肠镜检查【答案】:D【解析】:在疾病的易感期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开展的预防活动为第一级预防, 根据题干可知,该个体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旦患 上流感可能会加重其病情,流感多在冬季季节高发,每年9、10月份 是流感疫苗接种最正确时机,在十月份接种流感疫苗可预防冬季流感的 发生,防止流感对该女士的病情造成不良影响,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 26.临床试验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其目的是()oA.使试验对象有相同的机会进入实验组B,使试验对象有相同的机会进入对照组C.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人数相等D.平衡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E.去除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干扰【答案】:D【解析】:随机分组可以将原本存在的混杂因素平均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从 而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混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7.(共用备选答案)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根本预防E.三早预防政府出台政策,禁止在加工食品中使用反式脂肪酸,属于()。【答案】:D【解析】:根本预防是针对整个人群,通过从根本上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从而 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进而消除疾病的威胁。例如,消灭天花就是实现了根本预防;在加工食品中消除反式脂肪酸就是为了实现根本预防 而采取的措施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属于()。【答案】:C【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是在临床疾病期开展的以缓解 病症、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预防活动,为第三级预防。(3)45岁以上男性,吸烟,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常 规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属于()o【答案】:A【解析】:该男性属于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 用,能阻止血栓形成,常规服用阿司匹林为针对心肌梗死病因的措施, 可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属于第一级预防。28.用直条长短表示数值大小的图为()。A.直条图B.箱式图C.线图D.半对数线图E.百分条图【答案】:A【解析】:A项,直条图用相同宽度的直条长短表示相互独立的统计指标的数值 大小和它们之间的比照关系,适于分析、比拟独立的多个组或多个类 别的统计指标。B项,箱式图用于综合描述定量变量的平均水平和变 异程度,用“箱体”和两端“触须”表示。C项,线图用线段的升降 表示统计指标的变化趋势,或某现象随另一现象的变迁情况。D项, 半对数线图用于表示事物的开展速度(相比照)。E项,百分条图用 于表示某事内部各局部的构成比。29.在临床试验中,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采取一些措施,其中哪一 项是错误的?()A.治疗措施是有效的B.治疗措施是患者可接受的C.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时应及时终止试验,采取应急措 施D.坚持自愿参加的原那么E.以上各项均不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答案】:E【解析】: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应从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平安保障等方面着 手。ABCD四项,治疗措施是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患者可接受的、在 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应及时终止试验,采取应急措施及坚 持自愿参加的原那么均为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有效方法。30.某地区1985年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是70.24岁,1989年女性平均预 期寿命是73.47岁。两年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比拟,是因为寿命表指 林()OA.不受环境或地区的影响B.不受总死亡率的影响C.不受人口数量的影响D.不受总发病率的影响E.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答案】:E【解析】:寿命表是根据某特定人群的年龄别死亡率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表,反 映了该人群的生命或死亡过程,由于寿命表是根据年龄别死亡率计算 出来的,因此,预期寿命等寿命表指标不受人口年龄构成比的影响, 具有较好的可比性。3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分类变量?()。A,无序分类B.计数资料C.有序分类D.多项分类E.计量资料【答案】:E【解析】:ACD三项,分类变量按是否有序分类,可分为有序分类变量和无序分 类变量;按工程数量分类,可分为二项分类变量和多项分类变量。BE 两项,计数资料即分类资料,获得分类变量。计量资料即定量资料, 不属于分类资料,获得定量变量。32.某学校教师健康体检时发现一名任课教师为乙肝“小三阳”携带 者,那么对该职工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选项是()。A.调离教师岗位B.劝其离职C.告知学生或学生家长D.安排该教师进行HBV疫苗接种B.儿童多发C.在未免疫接种人群中,疾病呈周期性发生D.多见于冬春季E.包括上述全部【答案】:E【解析】:经空气传播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飞沫、飞沫核与 尘埃三种。ABCD四项,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因为传播 途径易实现,因此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冬春季高发;少年儿童 多见;在未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升高现象;受居住 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4.对经济开展不同地区按比例抽取样本研究其对就医行为的影响的 抽样方法为()oA.系统抽样B.整群抽样C.单纯随机抽样D.分层抽样E.减轻该教师工作量,对他(她)进行相关防护知识教育【答案】:E【解析】:“小三阳”携带者一般传染性较低,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入口食品 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学习,无需隔离,但要加强随访。根据 题干,该“小三阳”携带者的职业为教师,故无需离职,可继续工作。 在工作时,应减轻该教师工作量并对其进行相关防护知识教育。33.碱基置换出现终止密码,所编码的蛋白质肽链()0A.延长B.缩短C.不变D.扭曲E.以上都不是【答案】:B【解析】:在无义突变中,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使肽链合成过早终止,导致 所编码的蛋白质肽链缩短;在终止密码突变中,碱基取代的结果使终 止密码子转变为某种氨基酸密码,合成的肽链将延长。34.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队列研究()oA.更适合采取双盲法B.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前瞻性随访观察,因此无需矫正混杂因素C.更适合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D.既可估计相对危险度,又可估计特异危险度E.适用于暴露常见而疾病罕见的情况【答案】:D【解析】: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进而获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 度。而病例对照研究无法计算发病率,只能使用比值比来说明暴露与 疾病之间的关联。35.说明两个有关联的同类指标的比为()oA.率B.频率C.倍数D.相比照E.构成比【答案】:D【解析】:相比照是指两个有关指标之比,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 倍或几分之几。两个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性质 相同,也可以性质不同。36.评价孕早期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最适合的研究 方法是()。A.临床试验B.回顾性队列研究C.前瞻性队列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E.横断面研究【答案】:C【解析】:A项,采用临床试验评价孕早期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 有违伦理原那么。B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开展需有记录详细的资料。 C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是队列研究的基本形式。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 据研究对象现时的暴露状况而定的,此时研究的结果还没有出现,需 要前瞻性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评价孕早期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 陷之间的关系可用前瞻性队列研究。D项,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相比, 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因果关联的强度较低。E项,横断面研究忽略了时 间顺序,不能判断因果关联。37 .以下不属于疫源地消灭条件的是()。A.患者已经离开疫源地或不再排出病原体B,对病人家居环境实施终末消毒C.对疫源地实施终末消毒D.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平均潜伏期未发现新患者E.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一个最长潜伏期未发现新患者【答案】:D【解析】:疫源地消灭的三个条件是: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 排出的病原体(治愈);杀灭或清除了传染源排到外环境中的病原 体;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而无新病例出现或证明 未受感染。D项,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平均潜伏期未发现新患者不属 于疫源地消灭条件,把平均潜伏期改为最长潜伏期即为疫源地消灭条 件。38 .标化死亡比是()oA.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B.标化死亡比就是标化死亡率C.各组预期死亡数与其死亡总数之比D.标化后待比拟两组死亡数之比E.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标化死亡比=实际死亡数/按照标准人口计算出来的预期死亡数。当 研究对象数目较少,结局事件的发生率比拟低时,无论观察的时间长 或短,都不宜直接计算率,此时可以用标化死亡比代替率,比和率是 不同的。39 .约登指数愈大,那么()0A.特异度愈大B,灵敏度愈大C.真实性愈大D.可靠性愈大E.收益愈大【答案】:C【解析】:正确指数也称约登指数,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 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正确指数的范围在01之间。指数越大,其真实性越高。40 .有关化学物质是否产生毒作用,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A.物质的化学性质B.接触的途径C.接触的剂量D.接触的方式E.物质的物理性质【答案】:C【解析】:化学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损害作用称为毒效应,又称毒作用、有害作用。 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数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而毒性较低的物质,需要较大的数量,才呈现毒效应。化学物引起毒 效应的关键是机体的接触量,其次还与接触的途径和频率有关。41 .在致畸试验中,活胎检测有以下内容,除了( )oA.外观畸形检查B.内脏畸形检查C.骨骼畸形检查D.称重、测量身长、尾长E.组织病理学检查【答案】:E【解析】:致畸试验活胎检查时,活胎体取出后,先检查性别,称重,并按窝计 算平均体重,然后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畸形检查:外观畸形,肉眼检 查;逐一记录性别、体重、体长、尾长、检查胎鼠外观有无异常,主 要观察:头部畸形,四肢畸形,躯干畸形,尾畸形,肛门畸形,双胎 畸形及其他全身情况,如有无水肿、血肿、出血、肿块等;皿活 胎体经Bouin液固定,肉眼检查内脏及软组织畸形;皿 活胎体置 于95% (V/V)乙醇中固定,经1%KOH溶液透明后,用茜素红染液染 色,观察骨骼畸形。42 .样本率的标准误Sp的特点是()oA.n越大,那么Sp越大B. p越大,那么Sp越大l p越大,那么Sp越大D.np越大,那么Sp越大E.n越大,那么Sp越小【答案】:E.Ames试验用菌株除了组氨酸突变外,还有一些附加突变,其目的是()。A.增加菌株的抗药性B,增加菌株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C,提高对致突变物的敏感性D.增加细菌的生长速度E.抑制细菌的自发回变【答案】:C【解析】:除了组氨酸合成基因的突变外,为增强菌株对诱变物的敏感性还增加 了一些附加突变。主要有脂多糖(汗合)突变,切除修复突变( uvrB), 有些菌株带有R因子(pKMIOl), TA1O2菌株还带有pAQl质粒。43 .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及流行,必须具备的基本环节是()o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宿主E. A + B + C【答案】:E【解析】: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传播的过程,包括病原体从传染源排 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的整个过 程。45.(共用备选答案)A.引入率B.续发率C.发病率D.病死率E.累积死亡率E.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D项,经济开展程度可能对就医行为有影响,因此需要将人群按照经 济开展程度进行分层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局部人群组成样本。所 以,对经济开展不同地区按比例抽取样本研究其对就医行为的影响的 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ABC三项,系统抽样、整群抽样以及单纯随机 抽样均未涉及分层,未涉及在不同层按比例抽取样本。5.调查设计时,假设计算所需样本含量,那么与以下因素有关()oA.允许误差6B,总体标准差。C.第一类错误的概率aD.有限总体的观察单位数NE.以上都是【答案】:E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 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为()。【答案】:B【解析】:续发率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是指在一个家庭、病房、集体宿舍、托 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1个病例发生后,在该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 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 易感接触者总数的比例。续发率可反映传染病的传染力强弱,分析传 染病的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静态队列中,一定时间内某人群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为()o【答案】:E【解析】:如果研究人群的数量较大且比拟稳定(静态队列),那么无论其发病强 度大小和观察时间长短,均可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作分母,以整个 观察期内的发病(或死亡)人数为分子,计算某病的累积发病率(或 累积死亡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为()。【答案】:D【解析】:病死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 例。病死率表示确诊某病者的死亡概率,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治能力,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用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要注意可比性。46.肺癌的病因因素不包括()。A.吸烟B.饮酒C.室外大气污染D.职业危险因子E.室内大气污染【答案】:B【解析】:饮酒可能增加口腔、咽、食管、肝、结直肠及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目前,暂未发现饮酒与肺癌之间存在关联。47 .作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当有统计学意义时,t值越大那么()oA,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大B,两总体均数差异越大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E.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小【答案】:C【解析】:CD两项,t值越大,p值越小,越有理由接受备择假设认为两总体均 数不同。ABE三项,样本均数差异的大小用(团1 一团2)表示,总体均 数差异的大小用(U1口2)表示,均与t值无关。48 .以下指标属于相对数的是()。A.均数B.比数C.构成比D.发病数E.测量值【答案】:C【解析】:c项,相对数指标包括:频率型指标、强度型指标、相比照。其中构 成比属于频率型指标。A项,均值用于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相对数 指标用于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均值不属于相对数指标。B项,比数 是数学中的用语,不属于统计指标。DE两项,发病数与测量值均是 通过调查直接获得,不属于相对数指标,是计算相对数指标所需的数 据。49.在胚胎及胎儿发育过程中,对致畸物最敏感的阶段为()。A.胚泡形成阶段B.器官发生期C.着床阶段D.胎儿发育阶段E.性细胞相遇到受精卵形成的阶段【答案】:B【解析】:器官发生期对致畸物最为敏感,是发生结构畸形的关键期,又称为致 畸敏感期。大鼠和小鼠为孕615天,兔为孕618天,人为孕3 8周。50.以下不是结核病流行影响因素的是()。A.年龄B.生活水平C.人口流动D.环境潮湿E.劳动强度大【答案】:A【解析】:A项,人群对结核病普遍易感,所以年龄并不是影响结核病流行的因 素。BCDE四项,结核病流行影响因素中,自然因素如季节影响不明 显,但冬春季略多,潮湿环境容易感染,居室通风不良等有利于结核 菌传播。社会因素如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人口流动、劳动强度和卫 生服务等因素对结核病的流行有着重要影响。贫困是结核病发生的一 个重要危险因素。51 .生殖毒性试验中,最高剂量的选择不合适者为()。A.应出现轻微毒性B,可略高于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最大无作用剂量C.可为 1/10LD50D.该组动物死亡率应10%E.该剂量下,动物丧失生育能力【答案】:E【解析】:由于致畸作用的剂量-效应(反响)关系曲线较为陡峭,斜率较大, 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与引起胚胎大量死亡以及母体中毒死亡的 剂量较为接近。因此在确定剂量时,一方面要求找出NOAEL以及致 畸阈剂量;同时还要保持母体生育能力,不致大批流产和过多胚胎死 亡;还应防止较多母体死亡。52 .调查时收集原始资料的方式()。A.有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B.有直接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C.有直接观察法和信访D.有直接观察法和开调查会E.开调查会和访问、信访【答案】:B【解析】:B项,调查收集原始资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分为观察法、问卷法 和访谈法,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有时需相互结合适用。ACDE 四项,分类不全面,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均属于观察法,信访属 于问卷法的一种,开调查会和访问属于访谈的具体实践方法。53.传染病预防中,首先应对传染源采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象 应包括()0A.患者和疑似患者B.患者、疑似患者和病原携带者C.患者、疑似患者和接触者D.患者、疑似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动物传染源E.以上都不对【答案】:D【解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因此,针对传染源采取措施 时,措施的实施对象包括:患者、疑似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动物传染 源。54.以下哪项指标可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A.粗死亡率B.年龄别死亡率C.死因别死亡率D.婴儿死亡率E.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B项,死因别死亡率指某种原因(疾病)所致的死亡率。死因别死亡 率是死因分析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 度。A项,粗死亡率简称死亡率,是指某地区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 率,反映当地居民总的死亡水平,并不能明确卫生工作的重点人群。 C项,年龄死亡率是指死亡率按照年龄计算的死亡专率,表示某年某 年龄别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D项,婴儿死亡率是指某年活产中 未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频率,是反映卫生状况、婴儿保健工作以及人 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55.某患者在医院就诊时,被发现患有活动性肺结核,那么医师应采取 的最合适的处理方法是()oA.指导病人消毒B.中长期化疗C.短程督导化疗D.长期督导化疗E.对病人补种卡介苗【答案】:C【解析】:【解析】:调查设计时影响样本量的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验水准(I型错误概率)a ;检验效能(1- B);欲比拟的总体参数间 的差值6;总体标准差。或总体率n。对于有限总体,计算样本量 时还与有限总体的观察单位数N有关。6.统计图的标题要求是()0A.应在上方B.应在下方C.应在左侧D.可在任意位置E.以上均不对【答案】:B【解析】:一般要求统计表的标题在其上方,统计图的标题在其下方。7.关于暴露人年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根据DOTS策略,对涂片阳性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应由国家提供免费 抗结核药物,并实施在医护人员直接注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促使患 者不间断的服用抗结核药物,保证治疗的有效性。56 .(共用备选答案)A.当某一染色体发生两次断裂后,其中间节段倒转180°再重接B.从某个染色体断下的节段接到另一染色体上C.在同一染色体内染色单体交换D.在不同染色体间染色单体交换E.染色体发生一次或屡次断裂而不重接易位是指()o【答案】:B【解析】:易位是指两个非同源染色体发生断裂后,互相交换染色体片段。如果 交换的片段大小相等,称为平衡易位。断片是指()o【答案】:E【解析】: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断裂后,无着丝粒的局部可与有着丝粒的局部分 开,形成断片。倒位是指()o【答案】:A【解析】: 倒位是指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发生两处断裂,其中间节段旋转180。后 再重接。如果被颠倒的是有着丝点的节段,称为臂间倒位;如被颠倒 的仅是长臂或短臂范围内的一节段,称为臂内倒位。互换是指()o【答案】:D【解析】:互换是指两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一前期进行配对时,局部DNA发 生交换。互换通常是某一染色体的一局部断裂,并接到另一条染色体 上。此过程所造成的结果,称为遗传重组。57 .在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oA.在有该种疾病患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两组人群B.在有该种疾病患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的为一组;在无该种疾病患 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为另一组C.在无该种疾病患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的为一组;在有该种疾病患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为另一组D.在无该种疾病患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各为一组E.任选有、无某种暴露的各为一组【答案】:D【解析】: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 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疾病结局,因而其最初选择的人群应该未发生 目标疾病。58.最不适合作为队列研究的人群是()oA. 一个地区一定年龄组的全部人口B,暴露于某一危险因子的人群C.医疗就诊和随访观察方便的人群D.志愿者E.有某种暴露的职业人群【答案】:D【解析】:选择志愿者作为队列研究的人群时,由于事先并不确定志愿者的暴露 情况可能造成暴露组或非暴露组人数缺乏的情况,并且,由于队列研 究需要随访较长的时间,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地域,极有可能造成失访。 59.年龄别死亡率曲线()o0岁组较高A. 35岁以前处较低水平20岁死亡率降到最低值B. 14岁时为最低值E.以上均不对【答案】:A【解析】: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率差异较大,通常不满1周岁的婴儿死亡率较高, 以后各年龄组的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一般在1014岁年龄段 到达最低点,15岁以后缓慢上升,50岁以后急剧上升。60.两个小样本比拟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考虑()。A. t检验B.秩和检验C.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秩和检验的条件D.以检验E.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数据分析时需要先了解数据的类型和特点,根据数据类型和特点选择 合适的分析方法。A. 一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不满一年的为1人年B.两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半年为1人年C. 一些人暴露于研究因素一年为1人年D.用人年无法计算发病率E.人年只能每个人单独计算,无可加性【答案】:B【解析】:A项,不满一年的需要按照其占一年的比例进行计算人年。BCE三项, 人年具有可加性,一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满一年的为1人年;两个人 暴露于研究因素半年也为1人年。D项,用人年可计算发病密度(发 病率)。8.(共用备选答案)A.直线型B.抛物线型,直线型C.S状曲线D.无明显剂量-反响关系E.抛物线型,S状曲线(1)体外实验得到的最常见的关系曲线为()。【答案】:A【解析】:直线型是指化学物剂量的变化与效应的强度或反响率的变化成正比。此种曲线在某些体外试验中,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能见到。计量资料体内实验可能得到的关系曲线为()。【答案】:B【解析】: 抛物线型常见于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或反响率的 变化先迅速,以后相对缓慢,成抛物线形。将剂量换算为对数,抛物 线即可转变为一条直线。此种曲线在某些计量资料体内实验中可能见 到。计数资料体内实验可能得到的关系曲线为()o【答案】:c【解析】:在整体水平剂量-反响(质反响)关系曲线的基本类型是“S”形曲线, 在计数资料体内实验可能见到,反映了人体或实验动物群体对外源化 学物毒作用易感性的分布。变态反响可能出现的情况为在毒理学实验中所观察的毒作用类型 中()。【答案】:D【解析】:变态反响的发生与化合物的抗原性及机体特殊易感性有关,故化学物 质引起的过敏反响无明显剂量-反响关系的规律,很小的剂量进入机 体即可致敏,再接触小量即可出现病症。9.1999年夏季某校爆发副伤寒,暴露总人数有4889人,共发病680 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oA.感染率B.发病率C.时点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罹患率【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