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电子版题库.docx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电子版题库1 .关于典型调查,错误的一项为()oA.又称案例调查B.是指有目的地选定典型的人,典型的单位调查C.有利于对事物特征作深入了解D.典型调查遵循随机抽样原那么E.不能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答案】:D【解析】:ABC三项,典型调查又称案例调查,是指有目的地选定典型的人、典 型的观察单位进行调查,由于典型案例数较少,所以可以对事物特征 作深入了解。DE两项,典型调查采用的是非随机抽样,不能作统计 推断,也不能用于估计总体参数。2 .某地成年男子红细胞普查结果为:均数为480万/mm3,标准差为 41.0万/mm3,随机抽取10名男子,测得红细胞均数为400万/mm3,【解析】:检出症候偏倚也称暴露偏倚。病人常因某些与致病无关的病症就医, 从而提高了早期病例的检出率,致使过高地估计了暴露程度而产生的 系统误差。如果在提供的病例中同时包括早、中、晚期病人,那么检出 病例中此类暴露的比例会趋于正常,偏倚因此可得到纠正。进行一次膳食与高血压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信息偏倚是()o【答案】:E【解析】:信息偏倚,又称观察偏倚或测量偏倚,是在信息过程中由于 测量暴露与结局的方法有缺陷造成的系统误差,包括回忆偏倚、混杂 偏倚与调查偏倚。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调查研究对象既往的暴露情 况,由于被调查者记忆失真或不完整造成的系统误差称为回忆偏倚。回忆偏倚的产生与调查时间和事件发生时间的间隔长短、事件的重要 性、被调查者的构成以及询问技术有关。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回忆误差 可能不一样,病例组的记忆可能较为准确,但也可能容易提供一些自 认为与疾病有关的暴露但实际不真实的情况。充分利用客观的记录资 料,以及选择不易为人们所忘记的重要指标做调查,并重视问卷的提 问方式和调查技巧,有助于减少回忆偏倚。9.以下有关甲型肝炎的论述中,哪一项为哪一项不正确的?()A.未发现慢性带菌者B.潜伏期末已有传染性C.呈周期性D.无季节性E.感染早期即可测出抗甲型肝炎抗原的抗体【答案】:D【解析】:甲肝全年均有发病,但有一定的季节性。温带地区甲肝发病高峰多在 秋末冬初,而热带地区那么在雨季。10.为比拟工人、干部中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最适合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为()。A.生态学研究B.现况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E.社区试验研究【答案】:B【解析】:现况研究是指在特定的时点或期间对某一人群进行调查,所得到的频 率指标一般为特定时间内调查群体的患病频率,故也称之为患病率研 究。根据题干信息,以比拟工人、干部中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为目的, 最适合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为现况研究。11 .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oA.麻疹易感儿数B,麻疹疫苗接种后阳转人数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D.麻疹患儿数E.接受血清学检查的患儿数【答案】:C【解析】:阳转率=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阳转人数/麻疹疫苗接种人数。12 .关于t检验与方差分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下描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oA.当比拟样本为两组以上时,只用t检验B.当比拟样本为两组以上时,只能用F检验C.t检验与方差分析均要求资料具有正态性D.配伍组比拟的方差分析是配比照拟t检验的推广E.成组设计多个样本均数比拟的方差分析是两样本均数比拟t检验的 推广【答案】:A【解析】:AB两项,t检验可用于配对或两独立样本的均数比拟,但当比拟样本 为两组以上时,根据数据类型可选择秩和检验或者方差分析,不能采 用t检验。C项,t检验与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是:随机样本,来自 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总体。DE两项,配伍组比拟的方差分析是配对 比拟t检验的推广,成组设计多个样本均数比拟的方差分析是两样本 均数比拟t检验的推广,其中F = t2。13 .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危害的程度常使用()oPARA. RRARB. AR%OR【答案】:A【解析】:A项,PAR是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局部,说明暴露对一个 具体人群的危害程度。B项,RR通常包括了危险度比或率比,反映暴 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C项,AR即归因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 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 的程度。D项,AR%为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 死亡归因于暴露的局部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E项,OR为比 值比,其含义与RR值类似。14 .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去同一常数后作两个样本均数差异的 t检验()ot值变小A. t值变大t值不变B. t值变小或变大t值为0【答案】:C.流行病学实验的定义是()oA.将人群按暴露情况分为两组,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拟两组发 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 研究方法B.将人群按疾病有无分为两组,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些)危险因 素的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因子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 一种研究方法C.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 组的人群后,随访并比拟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效果的研究方 法D.利用已有资料或对特征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 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的研究 方法E.以上均不是【答案】:C【解析】:流行病学实验是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 措施给予实验组的人群后,随访并比拟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 效果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研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前瞻性;随机 分组;施加干预措施。16 .碱基置换的后果是出现,除外()。A.同义突变B,错义突变C.无义突变D.终止密码突变E.染色体畸变【答案】:E【解析】:碱基置换指DNA链上的某个碱基被其他碱基所取代,形成错误配对, 下一次正常复制后引起DNA碱基序列异常。碱基置换的后果取决于 是否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引起编码氨基酸的错误。碱基置换可以形成 错义突变、同义突变、无义突变和终止密码突变等。17 .病死率的定义是()。A.某人群中死于某病的患者频率每10万人口中因某病死亡的频率C.患某病的住院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D.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值E.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答案】:D【解析】: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表示某病患 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它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 平和诊治能力,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18 .关于遗传毒性致癌物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oA.其原型或经代谢活化后具有DNA反响活性B.绝大局部的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原型或经代谢活化后为亲电子剂C.其原型或经代谢活化后具有致突变性D.有可检测的阈剂量E.作用一般是不可逆的【答案】:D【解析】:遗传毒性致癌物的特点为:具有致突变性;致瘤性有剂量依赖性;理论上无阈值。19 .说明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开展变化趋势可用()。A.直条图B.普通线图C.半对数线图D.直方图E.百分条图【答案】:B【解析】:A项,直条图用来描述离散型定量变量或定性变量的频率分布,也可 用于表示相互独立指标的数值。B项,普通线图可表示事物随时间变 化的趋势。C项,半对数线图表示事物的变化速度。D项,直方图用 来描述连续型定量变量频数或频率的分布。E项,百分条图用来说明 某一事物的内部构成情况。20 .特殊毒性不包括()。标准误50万/mm3,那么标准误反映的是()。A.抽样误差B.总体均数不同C.随机误差D.个体差异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A【解析】:标准误即均值的标准差,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说明了样本均值的 变异程度。3.研究者欲描述某指标随另一连续型变量变化的速度快慢,宜绘制 ()oA.圆图B.直方图C.散点图D.复式条图A.致突变B.急性毒性C.致癌D.致畸E.生殖毒性【答案】:B【解析】:特殊毒性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和生殖毒性。急性毒性属于一 般毒性。21.统计推断包括的两个重要方面是()oA.统计量与参数B.统计量与假设检验C.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D.参数估计与统计预测E.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答案】:c【解析】: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是指利用样本对总体的参数大小进行估 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是指利用小概率反证法对 总体参数进行推断,包括t检验、z检验等。22.以下关于方差分析说法,错误的选项是()oA.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变异进行分解B.方差分析直接将SS进行分解C.方差分析直接将v进行分解D.方差分析直接将MS进行分解E.方差分析直接将总变异进行分解【答案】:D【解析】: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把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按设计和需要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局部,然后将各影响因素产生的变异与随机误差进行比 较,以判断各局部的变异与随机误差相比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用离均差平方和(SS)表示各局部的变异,在分解离均差平方和的同 时也将相应的自由度(V )进行了分解。23.(共用题干)在一项关于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 膀胱癌发病率为48.0/10万,不吸烟者为24.0/10万。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相对危险度为()。A. 48.0/10 万0.5B. 24.0/10 万2.0E.无法计算【答案】:D【解析】: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疾病频率与非暴露组疾病频率之比,代入数据得48.0/10 万+ 24.0/10 万= 2.0。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归因危险度为()。A. 48.0/10 万0.5B. 24.0/10 万2.0E.无法计算【答案】:C【解析】:归因危险度为暴露组疾病频率与非暴露组疾病频率之差,代入数据得48.0/10 万一24.0/10 万= 24.0/10 万。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o48.0/10 万A. 0.524.0/10 万B. 2.0E.无法计算【答案】:E【解析】: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一般人群疾病率一非暴露组疾病频率) !一般人群疾病频率X 100%,题干中未提供一般人群膀胱癌的发病 率,故无法计算。24 .双盲法的具体内容是()。A.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了解自己所属组别B.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不了解自己所属组别C.研究对象不了解自己所属组别,观察者也不知道研究对象所属组别D.研究对象及观察者均了解研究对象所属组别E.以上均不是【答案】:c【解析】:双盲法中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接 受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去除人(包括研究对象、观察者)的主观心理 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的某些干扰作用。25 .关于直条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oA.以等宽直条表示独立指标数值大小B,可用复式直条图比拟不同年份的不同指标C.纵轴尺度必须从0开始D.被比拟的指标可不按大小排列E.间隙的宽度为直条的一半或相等【答案】:D【解析】:ACE三项,直条图可用于定量及定性资料,直条图中用等宽直条表示 独立指标的大小,直条图的纵坐标必须从0点开始,一半为等间距, 间隙的宽度为直条的一半或相等,中间不能折断,否那么会改变各直条 长短的比例。B项,直条图分为单式直条图和复式直条图,可用复式 直条图比拟不同年份的不同指标,直条图所表示的类别应有图例说 明。D项,对于有大小之分的等级资料,在绘制直条图时原那么上应按 照等级由小到大排列。26 .(共用备选答案)A.代谢活化成终致癌物过程的中间代谢产物B.不经代谢活化即有致癌活性的物质C.需经代谢活化才有致癌活性的物质D.兼有引发(启动)、促长、进展作用的物质E.经代谢转化最后产生的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直接致癌物是指()o【答案】:B【解析】:直接致癌物是指化学物不需要经过体内的代谢转化,而直接可以促进 细胞出现恶性转化,形成肿瘤的物质。例如:烷基、芳香基环氧化物、 内酯等。完全致癌物是指()o【答案】:D【解析】:化学物的致癌过程有三个阶段:引发、促长和进展。在任何一个阶段 发挥作用的物质都是致癌物,如果一个物质在所有的三个阶段都可以 发挥作用,那么这样的物质称为完全致癌物。例如:苯并(a)花和 黄曲霉毒素Bio近致癌物是指()。【答案】:A【解析】:在间接致癌物于体内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称为近 致癌物。例如:2-乙酰氨基笏在体内转化过程中生成的2-氨基笏和 N-羟基-AF。终致癌物是指()o【答案】:E【解析】:在间接致癌物于体内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中,最终产生的具有致癌活 性的代谢产物称为终致癌物。例如:N-亚硝胺经转化生成的亚硝酰胺为终致癌物。间接致癌物是指()。【答案】:C【解析】:本身没有致癌活性,需经过1、n相反响代谢活化才具有致癌活性的 致癌物称为前致癌物或间接致癌物。例如:多环芳燃类致癌物、黄曲 霉毒素等27.(共用备选答案)A. 8-丙烯内酯B -秦胺C.镇D.佛波酯E.己烯雌酚E.半对数线图【答案】:E【解析】:A项,圆图适用于描述分类变量各类别所占的构成比。B项,直方图 用于描述定量变量的频数分布。C项,散点图以直角坐标上点的密集 程度和趋势来表示两个定量变量间的数量关系。D项,复式条图适于 分析、比拟独立的或离散型变量的多个组或多个类别的统计指标。E 项,半对数线图适用于描述某指标随另一连续型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 的趋势,特别适用于不同指标或相同指标不同组别的变化速度的比 较。4.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oA.疾病、伤害、健康B.患者、非患者、一般人群C.传染病、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D.死亡、患病、健康E.疾病、健康、突发事件间接致癌物是()o【答案】:B【解析】:B-蔡胺与苯并(a)花等致癌物在体外致突变研究中,只有存在S9 混合液的情况下,才具有致突变性,说明这几种物质的致突变性是由 代谢产物引起的。把需要在体内代谢转化才具有致癌性的物质称为间 接致癌物。促长剂是()o【答案】:D【解析】: 促长剂本身不能诱发肿瘤,只有作用于引发细胞才表现其致癌活性, 故促长剂可增强遗传毒性致癌物的致癌作用。在使用煤焦油涂抹皮肤 后,再重复使用佛波酯涂抹,会促进肿瘤发生率增加、肿瘤数目增多、 肿瘤潜伏期变短,因此佛波酯为促长剂。28.以下有关断裂剂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大多数化学断裂剂只能诱发DNA单链断裂,称为拟紫外线断裂剂B.少数化学断裂剂可诱发DNA双链断裂,称为拟放射性断裂剂C.拟紫外线断裂剂的作用必须经过S期复制,才能表现出来D.拟放射性断裂剂又称为S期不依赖断裂剂E.拟放射性断裂剂在G2期发生作用,在中期表现染色体型畸变【答案】:E【解析】:能引起染色体畸变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断裂剂。拟放射性断裂剂可引起 DNA双链断裂,如作用于细胞在G1期或GO期,经S期复制到中期 可表现染色体型畸变,假设作用于S期复制后及G2期,在中期那么出现 染色单体型畸变。拟紫外线断裂剂只能诱发DNA单链断裂,其作用结果必须经过S期之后才显现出来,所以又称为S期依赖断裂剂。29.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oA.传播途径的特点,对人群采取的防治措施B.传染源的存在时间和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C.传染源数量的多少及其活动范围D.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传染源的数量,预防措施的效果E.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涉及的地区【答案】:B【解析】: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所能涉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疫 源地的范围大小取决于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 群的免疫状况,因病种而异,传染源的活动范围越大,周围易感者比 例越高,疫源地的范围也越大。30用直方面积表示各组段的频率的统计图为()oA.直条图B.直方图C.线图D.半对数线图E.百分条图【答案】:B【解析】:B项,直方图主要用于描述连续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其横坐标表 示定量变量的组段,纵坐标表示个组段变量值所占的频率密度(频率 /组距),所以直方图的各个直条面积表示各组段的频率,频率密度义 组距=频率。A项,直条图用于描述离散型定量变量或定性变量的频 率分布,也可用于表示相互独立指标的数值。CD两项,线图中普通 线图可用于表示事物的变化趋势,半对数线图可用于表示事物的变化 速度。E项,百分条图用于描述某事物内各组成局部占总体的比例。31.RXC表X2检验理论值的计算公式为()oA. TRC= (nC+nR) /nB.TRC= (nCXn) /nRC.TRC= (nCXnR) /nD. TRC= (nCXn) /nCE.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x2检验由于总体分布未知,用样本联合计算的频率分布作为总体分 布的近似,所以TRC= (nCXnR) /n, nC为每行的合计数值,nR为 每列的合计数值,n为总例数。32.散点呈直线趋势,当x增加y减小时,可初步判断两变量为()o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不相关D.还不能确定E,非线性关系【答案】:B【解析】:X增加y减小,可初步判断x与y的相关系数rVO, x与y呈负相关。33.同种动物接触毒物的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的顺序正确的选项是()0A.静脉注射 肌内注射腹腔注射 经口经皮B.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经口经皮C.静脉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经皮经口D.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经口经皮E.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经皮经口【答案】:D【解析】:化学毒物经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其吸收入血的速度和生物利用率不 同。一般认为,同种动物接触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和毒效应大小的顺 序是:静脉注射腹腔注射三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经口经 皮。34.在同一总体中抽样,随着样本含量n的增大()。A,样本率也增大B.样本率缩小C.率的标准误。p也增大D.率的标准误。p缩小E.率的标准误。p不变【答案】:D.毒物的生物半减期是指()。A.毒物被机体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B.毒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C.毒物被肾排泄一半所需的时间D.毒物被代谢一半所需的时间E.毒物的毒性作用强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答案】:B【解析】:生物半减期是指化学毒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凡体内过程属于一级速率的化学毒物,其半减期为恒定值。35 .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主要是()oA.确定化合物的最高耐受剂量B.确定化合物外推到人的平安系数C.确定化合物的最高容许浓度D.确定化合物的慢性毒性的阈剂量E.确定化合物的慢性毒性阈剂量及无有害作用剂量【答案】:E【解析】: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外来化合物的毒性下限,即长期接触该化 合物可以引起机体危害的阈剂量和无作用剂量。为进行该化合物的危 险性评价与制定人接触该化合物的平安限量标准提供毒理学依据,如 最高容许浓度和每日容许摄入量等。36 .以下不属于疫源地消灭条件的是()oA.患者已经离开疫源地或不再排出病原体B.对病人家居环境实施终末消毒C.对疫源地实施终末消毒D.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平均潜伏期未发现新患者E.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一个最长潜伏期未发现新患者【答案】:D【解析】:疫源地消灭的三个条件是: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 排出的病原体(治愈);杀灭或清除了传染源排到外环境中的病原 体;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而无新病例出现或证明 未受感染。D项,对疫源地连续观察了平均潜伏期未发现新患者不属 于疫源地消灭条件,把平均潜伏期改为最长潜伏期即为疫源地消灭条 件。37 .与传染病流行过程关系不大的因素是()oA.病原体的传染性和致病性B.传播途径C.个人的免疫力D.人群易感性E.环境卫生状况【答案】:c【解析】:ABD三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传播的群表达 象,与三个环节有关:传染源(病原体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传播途 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本身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 都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 作用下实现。C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强调的是群体的概念,单提及 个体免疫力,对群体是否发生关系不大,故个人的免疫力与传染病流 行过程关系不大。E项,环境卫生状况属于自然因素,可以影响传染 病的流行过程。39.约登指数愈大,那么()。A.特异度愈大B.灵敏度愈大C.真实性愈大D.可靠性愈大E.收益愈大【答案】:A【解析】: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限于传染病,而是全面的疾病和健康状态,包括疾病、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5.我国现行的死亡分类为()oA.采用ICD-10的原那么B.据我国情况而制定C.按临床诊断进行死因分类D.无统一标准E.以上均不对【答案】:A【解析】:我国卫生部于2002年发文要求在全国推广使用ICD-10,并建议用ICD-10 第 2 版。【答案】:c【解析】:正确指数也称约登指数,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 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正确指数的范围在01之间。指数越大,其真实性越高。40.弱碱性外源化合物在酸性尿液中()0A.解离型增加,再吸收增加,排泄慢B.解离型增加,再吸收减少,排泄快C.非解离型增加,再吸收增加,排泄快D.非解离型增加,再吸收增加,排泄慢E.解离型增加,再吸收增加,排泄快【答案】:B【解析】:弱酸、弱碱性物质的排泄取决于尿液的pH。在生理条件下,尿液的 pH为66.5, 一般要低于血浆pH,有利于弱酸性物质的排泄。弱酸 或弱碱性有机物只有在非离子态时,才易于吸收。假设呈离子态的比例 较高,那么易溶于水,再吸收减少,且易随尿液排出。41.下面有关假设检验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oA.检验假设又称无效假设,用H0表示B.备择假设用符号H1表示C.H1是从反证法角度提出的D. HO、H1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对立HO、H1都是根据统计推断的目的而提出的对总体特征的假设【答案】:C【解析】:C项,零假设(H0)是从反证法角度提出的,H1是我们想要得到的 结果,通过推翻H0得到Hl。ABDE四项,H0为检验假设又称无效假 设,H1为备择假设,H0设定检验统计量之间没有差异,H1设定检验 统计量之间存在差异,对同一统计量进行假设,所以它们之间相互联 系又相互独立。42.以下关于正态分布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0A.正态分布为左右对称分布B.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中,。决定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口决定曲线是“胖”还是“瘦”C.正态分布曲线均在横轴上方,在U处最高D.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确定两个参数后的一个特例E.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解析】:B项,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位置参数U和形态参数。,其中U决 定曲线向左或右移动,。决定曲线的“胖”与“瘦北AC两项,正态 分布曲线关于直线X= U左右对称,且在X= U时正态分布曲线取得 最大值。D项,标准正态分布中口 =0,。=1。E项正态分布曲线下 面积为1,且具有一定规律。43.2000年在某镇新诊断200例高血压患者,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 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年初该镇有800名高血压患者,在这一 年中有40人死于高血压,2000年该镇高血压()。A.年初患病率是800+ (9500-800)B.期间患病率是(200+800) 4-10000C.发病率是20010000D.病死率是40 10000E.死亡率是 40+ (200+800)【答案】:B【解析】:A项,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 例,故年初患病率是800 9500。B项,期间患病率是(200+800) (9500 + 10500) = (200 + 800) +10000。C 项,发病率是指 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故发病率是 2004- (10000-800)o D项,病死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 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故病死率为404- (800 + 200)。E 项,死亡率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 占比例,为 40+ (9500 + 10500) /2 =404-10000o.以下关于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oA.探讨亚慢性毒性的阈剂量B.确定未观察到毒效应的剂量水平C.为慢性毒性试验提供剂量设计依据D.为慢性毒性试验提供检测指标依据E.确定受试物的最低致死剂量【答案】:E【解析】:亚慢性毒性试验的试验目的包括:探讨在亚慢性染毒条件下,受试 物的毒作用性质、特点及靶器官,为慢性毒性试验筛选适宜观察指标; 研究受试物的亚慢性毒性剂量-反响关系,基本确定其观察到有害 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为 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估计长期接触受试 物的危险性,为制定其平安限量标准提供参考资料。E项,确定受试 物的最低致死剂量属于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44 .关于等级相关,不正确的选项是()0A.当总体的分布类型未知时可用等级相关B.当原始数据为等级资料时可用等级相关C.当两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时可用等级相关D.等级相关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资料E.当相关秩次较多时,可用校正等级相关系数【答案】:D【解析】:ABCD四项,等级相关一般用于分布未知的资料、等级资料、不满足 正态分布的资料,对于满足条件的定量资料需要使用Pearson积矩相 关系数。E项,当相关秩次较多时,会影响计算结果,可用校正等级 相关系数。46.相对数应用中易犯的错误是()。A.将构成比当作率B.将率当作构成比C.将率当作相比照D.将构成比当作相比照E.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应用相对数时要注意不要混淆构成比和率。构成比反映某事物内部各 局部占全部的比重;率反映了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一般来说, 同一事物内部各局部的多个构成比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其他各局部 构成比也必然发生变化,而率不会。47.试验的特异度愈高,那么()。A.阳性预测值愈高B.阳性预测值愈低C.阴性预测值愈高D.灵敏度无变化E.灵敏度愈高【答案】:A【解析】:一般在患病率不变的情况下,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阴性预 测值越低;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阳性预测值越低。48 .最大无作用剂量是()oA. 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B.阈剂量C.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D.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E.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答案】:D【解析】: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是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某种物质不引起 机体出现可检测到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NOAEL是评价外源化 学物毒作用与制定平安限值的重要依据。49 .(共用题干)某县有20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60%,现欲对40岁以上农村居民 糖尿病患病率进行调查。本调查研究的总体应为该县所有的()。A.居民B.农村居民C.城镇居民40岁以上居民D. 40岁以上农村居民【答案】:E【解析】:对于调查研究,可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调查总体、调查对象和基本调 查单位。此题的调查目的是了解某县40岁以上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 率,故调查总体应为该县所有40岁以上农村居民。欲进行上述调查研究,较适宜的调查方法为()。A.普查B.典型调查C.单纯随机抽样D.系统抽样E.整群抽样【答案】:E【解析】:该县有20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60%,即农村人口约有12万人, 属于较大人群,不宜普查,要了解该县40岁以上农村居民糖尿病患 病率,宜采用抽样调查。对于较大人群的抽样调查,单纯随机抽样和 系统抽样实施均较困难,适宜的调查方法是整群抽样,以便于组织调 查,节省经费,容易控制调查质量。关于此调查研究,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oA.不能人为施加干预措施B.调查指标要精选,尽量用客观、灵敏、精确的定量指标C.调查工程中不能包括调查对象的姓名、地址、联系 等个人信息D.调查可为直接观察法和直接采访法相结合6.(共用备选答案)A.点估计B.区间估计C.假设检验D.医学参考值范围E.均数的标准误随机抽取某市10岁女孩100名,测得其体重均数为35kg,假设以一定概率估计该市10岁女孩体重的总体均数所在范围,需进行()o【答案】:B【解析】: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即按一定的概率100 (1- a ) %估计总体均数的 所在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或可信区间。E.正式调查前需要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答案】:C【解析】:调查对象的姓名、地址、联系 等不会直接用于分析,但应作为备查工程,用于核查、填补和更正数据。50.在人类生态学上,疾病发生的三大要素是()oA.患者、潜在性患者、健康者B.感受性、传播途径、传染源C.宿主、环境、致病因子D.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E.遗传、营养、身体锻炼【答案】:C【解析】: 疾病发生的三角模型强调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是疾病发生的三要 素。当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人体保持健康;一旦其中某要素发 生变化,三者失去平衡,就将导致疾病。51.假设决定系数为0.81,那么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两变量间回归关系的强度较大B.散点图中全部的观察点都排列在一条回归线上C. Y的总变异中有81%是由于X的改变而产生的D.相关系数的绝对值I M =0.9E.决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的平方【答案】:B【解析】:AC两项,决定系数R2是指总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均差平方和之比,R2 =SS回/SS总,它反映了回归贡献的相对程度,即在因变量丫的总变 异中X对丫的总回归系数所能解释的比例,即丫的总变异中有81%是 由于X的改变而产生的,同时说明了两变量间回归关系的强度较大。 B项,决定系数为0.81时,说明总变异中可由X与丫的回归关系解释 的局部占81%,但回归关系不能解释全部的变异,|r| =0.9,散点图 中观察点不会全部都落在回归直线上。DE两项,决定系数等于相关 系数的平方,所以R2 = 0.81时,|r|=0.9。52.外来化合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oA.外来化合物毒作用发生的快慢B.外来化合物的毒作用性质C.外来化合物毒作用持续时间D.外来化合物的代谢解毒E.外来化合物的代谢活化【答案】:C【解析】:假设外来化合物的脂溶性较强,经胆汁排出后可被重新吸收并进入肝, 形成肠肝循环,致使化学毒物的生物半减期与毒效应持续时间延长。53.以下过程与化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有关,除了( )oA.化合物的吸收B.化合物在体内的分布C.化合物的异构转化D.化合物的代谢E.化合物的排泄【答案】:C【解析】:脂/水分配系数指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到达平衡时, 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脂/水分配系数影响化学毒物透过 生物膜的能力及其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代谢转化过程。其中生物转运 包括吸收、分布和排泄。54 .大局部刺激性气体的联合作用方式为()。A.拮抗作用B.相加作用C .协同作用D.独立作用E.增效作用【解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毒物,以相似的方式和机制作用于同一毒作用 靶,其对机体产生的总效应等于各化学毒物单独产生的效应之和,称 为相加作用。大局部刺激性气体引起的呼吸道刺激多呈相加作用;有 机磷农药对于胆碱酯酶的抑制通常也为相加作用。55 .对于一组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经直线相关分析得相关系 数r=l,那么有()oSS 总、=SS 残A. SS = SS 回SS 总=55 回B. SS 总SS 回E.不能确定SS总和SS回的关系【答案】:c【解析】: 此题中己=1,又因为r2 = SS回/SS总,得出55总=55回。己反映在 因变量y的总变异中能用x对y的回归关系解释的比例,己越接近于 1,说明回归方程的效果越好。56 .为研究某种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大小,可用()。A.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B.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C.理论性流行病学方法D.移民流行病学方法E.遗传流行病学方法【答案】:D【解析】:移民流行病学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居地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 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从而探讨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 素的关系。这一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那么为:假设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 的差异主要是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那么该病在移民人群中的发病率或 死亡率与原住国(地区)人群不同,而接近移居国(地区)当地人群 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假设该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主要与遗传因素 有关,那么移民人群与原住国(地区)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近似,而 不同于移居国(地区)当地人群。57.两样本均数比拟时,nl、n2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呈偏态分 布,宜采用()。A. t检验B.t'检验C. u检验D.秩和检验E.以上均不是【答案】:D【解析】:A项,t检验需要满足正态方差齐的条件。B项,t'检验需要满足正 态的条件。C项,nl> n2均小于30,样本例数过小,不能使用u检 验。D项,秩和检验适合用于总体方差不齐且偏态分布资料的统计分 析。58.个案调查的目的不包括()。A.调查该患者发病的病因B.采取措施,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C.早期发现患者D.核实诊断E.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答案】:C【解析】:个案调查是指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到发病现场对新发病例的 接触史、家属及周围人群的发病或健康状况以及与发病可能有关的环 境因素进行调查。其目的包含以下两个方面:查明所研究病例的发 病原因和条件,核实诊断,防止再发生类似疾病,控制疫情扩散及消 灭疫源地;得到有关疾病发病的第一手资料,既为地区疾病控制提 供了分析基础,也为病因探索提供了线索。C项,发现早期患者不属 于个案调查的目的,属于筛检的目的。59.某化学物质经动物实验致癌证据充分,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尚不 足,它应归类于()oA.确认的致癌物B.潜在的致癌物C.可疑的致癌物D.动物的致癌物E.人类的致癌物【答案】:C【解析】:C项,对人很可能的致癌物(可疑致癌物)是指对人的致癌性的流行 病学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的致癌性证据充分的物质。某些情况下, 将对人的致癌性证据缺乏,对实验动物的致癌性证据充分,在人体有 相同致癌机制的因子也归于此类。60.某防疫站于一天中接到23例黄疸型肝炎病例报告,因此断定这是 一次大流行。此结论()。A.正确B.不正确,因观察时间太短C.不正确,因病例太少D.不正确,因不知道该市此期间发病病例数E.不正确,因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