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瓶颈问题的调研报告(7页).doc
-
资源ID:38900722
资源大小:144.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瓶颈问题的调研报告(7页).doc
-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瓶颈问题的调研报告-第 7 页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瓶颈问题的调研报告平均住院日是一个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目前,平均住院日较长已经成为综合医院经营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下对影响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有利于医院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在实现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最终达到医院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平均住院日是指一定时期内每一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是一个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从平均住院日可以反映一所医院的医疗、护理、医技力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综合医院普遍存在平均住院日较长的现象,如何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已经成为医院经营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医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消除影响平均住院日的瓶颈问题,从而缩短平均住院日,使医院在实现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最终达到医院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保障国家、医院、患者和医务人员多方利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 一、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分析 (一)病区诊疗工作的影响 由于病区的诊疗工作流程不够科学、便捷、高效或者流程运行不畅,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导致平均住院日延长。主要原因: (1)临床医生对病床工作效率的认识不全面,不少医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性;(2)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不高,诊疗规范、医疗核心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如病人人院第一天未能将全部的常规检验、检查项目开出,上级医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查房等;(3)需请其他学科会诊的病人等待会诊时间过长;(4)择期手术病人因手术室手术台、消毒器械、麻醉人员不足导致等待手术时间过长。 (二)医技辅助科室工作的影响 目前,预约、等待检查和等待检查、检验结果时间过长导致病人平均住院日延长是综合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1)医院投入不足,辅助检查、检验设备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要;(2)设备老化或保养不当,故障较多,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3)医技工作人员不足,尽管已超负荷工作但仍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4)候检查、发放检查报告单等过程中人工处理环节多,检查科室信息处理不及时;(5)检验、检查科室与病区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不能有效解决。 (三)病区护理工作的影响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不高同样影响病区平均住院日。主要原因:(1)护士工作效率不高,执行医嘱不及时,导致病人的各种检查、治疗不能及时完成;(2)护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病人出现并发症;(3)病人痊愈后未能及时办理出院手续等。 (四)医院管理工作的影响 医院管理一直是中国公立医院的软肋,目前大多数医院都还是粗放式、经验式的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等不够规范、科学、高效与细化。主要原因:(1)很多医院还做不到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医院对各病区、医技科室的接诊能力和具体应该配备多少台设备,配备多少名工作人员,配备多少间手术室,手术如何安排,一个月总共需要做多少台手术等等,都缺乏科学、精细化的规划、测算与安排,医院领导无法准确把握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导致有的科室资源过剩,有的科室资源短缺;(2)医院绩效管理落实不到位,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甚至没有将平均住院日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指标;(3)信息管理系统不够科学、高效,职能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不高,后勤保障不力,影响临床工作质量和效率。 (五)患方的影响 旗县综合医院收治的住院病人多为老年患者,受其基础疾病、身体状况、经济能力等因素影响,要缩短平均住院日相对比较困难。还有部分涉及纠纷、司法、保险等可以向对方索赔住院费用的住院病人,病人出于个人目的而小病大养、痊愈后不愿意出院或拒不办理出院手续等。 (六)社会医疗保障工作制度的影响 公费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制度为社会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但是医疗保障制度中不合理的规定却影响了医院的平均住院日。比如其费用支付形式和支付比例通常都实行住院治疗费用自付比例低,门诊治疗费用自付比例高或者全自费,这种规定往往促使医保病人小病大养,其住院时间明显比自费病人延长。 二、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对策 (一)医院管理层面 1提高经营效益意识 医院首先要充分认识缩短平均住院日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改变过去只重视病床使用率却忽视平均住院日的传统管理观念,进一步强化经营管理培训,要把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作为减轻病人住院负担、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医院经营效益的具体行动,用正确的利益导向来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 2创新管理机制 医院要实施全成本精细化成本核算和全方位绩效管理,并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医院实施全成本精细化成本核算和全方位绩效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可以引导各科室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效能。在收入分配制度中要明确把平均住院日作为科室和医生的考核指标,并且与经济利益适当挂钩,在核算科室收入时必须把各专科的门诊收入完全纳入病区收入进行分配,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确保病人入、院前能做的或能够预约的检查、检验项目能够全部在门诊完成。 3提高信息处理和后勤保障水平 医院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在诊疗过程中尽量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临床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准确。职能、后勤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与工作流程,确保临床日常诊疗工作高效运转,出现突发事件能反应敏捷、处理到位。 (二)病区管理层面 1实施科主任综合目标责任制 医院对病区严格实行以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及效益指标、医疗安全、经济效益为主要内容的科主任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在医院与科主任签定的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中,明确各病区必须完成的各项医疗指标,如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治愈好转率、医疗安全等主要指标。医院要把责、权、利统一放给科主任,使其对科室管理、人员调配、奖金分配、各专业组医疗指标确定等有高度决策权与自主权。科主任在强化科室管理确保医疗质量的同时,可以通过经济杠杆作用调控科室的主要医疗指标,增强各级医护人员的责任与压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医疗工作。 2实行分专业组进行绩效考核 各病区根据本科室情况制定出专业组质量与效益的考核目标、考核指标、实施细则等,目标到组,任务到人,并根据不同岗位及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优罚劣,奖惩兑现。通过加大平均住院日的考核与奖惩力度,督促各专业组加强住院病人的管理,规范、优化诊疗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优化诊疗流程 入院前能做的或能够预约的检查、检验项目全部在门诊完成,病人人院后尽快诊断、治疗,提高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减少诊疗负效益,这样大多数病人人院后便可开始治疗或手术。这一机制,将从根源上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周转率,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4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诊疗水平 各病区要进一步完善诊疗规范,强化质量管理,落实好各项医疗核心制度,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积极引进和开展诊疗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病区的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全面发展。 5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人员要转变服务观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落到实处。医院要加强护士三基培训,提高业务和技术水平,确保护理安全。护士长要合理利用护士人力资源,通过弹性排班、优化流程、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护士的非治疗、护理事务性工作,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在病人身边,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保证病人得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意外和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三)医技科室层面 1医院科学论证需求关系,有计划地添加或更新设备,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提高其使用率与完好率。 2充分挖掘医技科室内部的潜力,提高辅助诊断的时效性。医技科室要重视人员配备与人才培养,改善内部运行机制,合理排班,取消双休日停检的规定,确保临床科室能够及时预约、检查和领取报告单。 3采取激励政策,通过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奖勤罚懒,在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激励大家加班多干,并提高双休日加班补贴,通过经济杠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四)政府层面 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并尽快建立完善的三级医疗网络,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和双向转诊制度,确保能够提供比较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让医院分流住院病人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