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 主题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docx
-
资源ID:38933958
资源大小:169.6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 主题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docx
主题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五年真题导练命题点1洋务运动.(2020安徽第17题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乱,并加强他 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 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据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根据材料,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其失败的原因。目的: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乱,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领导者缺乏现代化观念, 没有调动个人的积极性,管理混乱、贪污腐败等。1 .史料实证(2018安徽第15题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防止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 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材料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表达的?对外态度:与西方接触,开展外交。实践:洋务运动(或答具体措施)。命题点2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2017安徽)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那么变为“投资+特 权对此变化,以下理解正确的选项是(D)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开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命题点3戊戌变法.(2019安徽第17题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 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 春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根据材料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原因: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命题点4家国情怀.(2017安徽)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海军像一棵树,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严复(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北洋水师最后的结局如何?你认为“合适的土壤”指的是什么?结局: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合适的土壤”:资本主义制度(开展资本主义经济、改变落后观念等)。(其 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材料二天演论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胡适(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2)天演论的什么主张“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胡适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说一说胡适和严复思想的共同之处。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任答一点即可)口号:民主与科学。共同之处:提倡向西方 学习;致力于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宣扬进化论,主张社会变革。(答出两点即可)命题点5辛丑条约2 .(2018安徽)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 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B)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备战20221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提道:“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 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超出计划,只好一再追加。” 这反映出洋务派(B)A.办军事企业缺乏经验 B.对企业管理封建落后C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D.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2漫画学史(2021 成者B)以下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 的一幅漫画。该漫画(B)“如此修墙”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D.挖苦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家国情怀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 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造成如何之现实,供后世回忆乎!”良友画 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A)A.共御外侮B.打击封建C.抵抗日货D.寻找外援3 .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 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A)A.列强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2021高中模拟改编)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政府向日本政府通电:“今日本国割占辽东, 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D)A.使中国无偿收回辽东B.反映了当时紧张的欧洲国际关系C.目的是维护远东和平D.实质是日俄在中国东北矛盾激化.以下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C)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5 .”他(康有为)在严重的国难时期之中,一再上书给光绪皇帝,大讲救国之道。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 努力救国。”材料中的“国难”指的是(A)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6 .英法联军攻陷北京C.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D.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 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由此可知,变法(C)A.使中国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C.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8 .(2021芜湖模拟)“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发动能力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 了列强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这一运动是(A)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新文化运动D.变法维新运动.时空观念I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为中国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示意图。这场战争导致 (C)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俄国乘机割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被迫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面对近代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救亡图存运动。区分以下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 打"V”;错误的打“X”,并加以改正。【X】洋务运动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改正:“求富”改为“自强”4】(2)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改正:【X】(3)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了“公车上书”,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改正:“洋务运动”改为“变法维新运动”X (4)1900年8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改正:“英法联军''改为"八国联军”12.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 反省和重新组织 日本击败中国引起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注意,他意识到有必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材料二 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光绪帝和维新派全变、大变的急 进变革主张,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强烈震荡慈禧太后不得不走出来稳定政局,吞下“血腥政变”的恶 果。摘编自袁野透过细节看清朝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地主阶级进行的“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是什么事件?光绪帝的 “彻底的改革”又是指什么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根据材料二,概括慈禧太后对变法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变化:由支持变法到发动戊戌政变,结束维新变法。原因:变法的主张和措施造成了社会的强烈动乱,触犯 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二中的两次运动在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方式上有何异同?同渚B是为了救亡图存,主张向西方学习。异: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