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医重点总结(14页).doc

    • 资源ID:38953949       资源大小:145.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重点总结(14页).doc

    -中医重点总结-第 13 页一 五行生克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火克金,土克水。二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及认知方法中医理论体系主要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 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辩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然后概括为某一性质证的过程。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恒动观念:只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三 阴阳特性1. 阴阳学说是指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实物和现象中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2.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基本概念)3. 阴阳的基本特征: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四 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系统联属(一)心: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环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主血:心主血的基本内涵,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主脉: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正常;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灵活而有光泽,脉道通利,脉和缓有力。若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若心脉为瘀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黯,有时可有结代脉。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广义是指心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是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若异常,可出现失眠、多梦、健忘、反应迟钝、精神委顿,神志出现谵妄、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活动和喜有关(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3)心在窍为舌: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4)心在液为汗:心与汗液的生成和排泄有关系。心包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心居包络之中,包络在心之外。(二)肝:肝胆互为表里1.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正常和调;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通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2.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部分血液就回流到肝脏并贮藏起来;处于活动状态时,肝内的血液又被动员起来,运送到全身。这说明肝脏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 系统连属:1.肝在志为怒;2.肝在液为泪;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4.肝开窍于目(三)脾: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主要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脾气有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并转输其水谷精微的功能,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脾主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2.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脾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头目,以营养濡润全身。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营养物质才能吸收和正常输布。肺升举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若脾气虚弱、无力外举,反而下陷,可导致内脏下垂、脱肛等病症。3.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其固摄血液的功能正常,血液不至于溢出脉外而发生出血;反之,则可出现各种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肌衄等。 系统连属: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在志为思;3.在液为涎;4.在窍为口(四)肺:鼻为肺之外窍,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方面。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司呼吸,指肺为人体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具有呼吸功能。只有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清肃,才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自如;若不能,则会导致呼吸不畅,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2.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是指肺气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肺主宣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二是肺气的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与全身;三是通过肺气向外布散的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肺主肃降亦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二是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3.通调水道:又称主行水。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指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肺气传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精微部分向外散布,达到全身皮毛。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传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较稠厚部分,向下传输至脏腑器官。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4.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再输送至全身,肺朝百脉的作用,是助心行血。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肺的治节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二是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三是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调节水液代谢 系统连属: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液为涕;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4肺在窍为鼻(五)肾:1.肾藏精:是指肾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2.肾主水:是指肾脏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故肾又有水脏之称。3.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以保证机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系统连属:1.肾在志为恐;2.肾在液为唾;3.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4.肾开窍于耳和二阴。五 五脏六腑表里关系 五脏 六腑 五脏 六腑 肺 大肠 脾 胃 心包 三焦 肝 胆 心 小肠 肾 膀胱6.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风邪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 寒邪 伤寒寒邪伤及肌表,郁遏卫阳 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主疼痛) 寒主收引;寒性清澈 。暑邪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暑多夹湿。湿邪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火(热)邪 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耗气伤津;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肿疡。详见P547.气与血的关系:功能上差别“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但是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1).气为血之帅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2).血为气之母A.血能生气B.血能养气详见P498.望诊1)望色 常色 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 客色:指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非疾病所致。 病色(主病) 病色包括五色(青、黄、赤、白、黑)善恶与变化。(1)青:主寒、痛、瘀血、惊风(2)赤:主热证(3)黄:主虚、湿、黄疸(4)白:主虚、寒、失血(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2)、望舌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 望舌色(1)红舌:主热证 舌红苔黄(实热证) 舌红少苔(虚热证)绛舌: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2)舌绛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 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3)青紫舌:主气血不畅 阴寒内盛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 热毒炽盛 舌紫红、紫绛而干枯少津 舌青紫或紫黯外伤 瘀血阻滞局部紫色斑点3)望舌形(主病) (1)胖舌:主虚、湿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舌赤肿胀而苔黄,乃热毒壅盛,心脾有热;舌肿胀紫暗多为中毒。 舌瘦瘪淡红而嫩:心脾两虚、气血不足(2)芒刺:主热证舌尖心火亢盛舌中胃肠热甚舌边肝胆火盛(3)齿印:主脾虚湿盛舌质淡嫩,边有齿痕,多为脾虚;舌体胖大,舌质淡白,苔白湿润而有齿痕,常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4)望舌苔1)苔质腻苔主湿浊、痰饮、湿温腐苔主食积胃肠,痰浊内蕴 薄苔:主表证,疾病轻浅厚苔:主里证, 外邪入里2)苔色:(1)白苔:主表证,寒证苔薄白为病邪在表; 苔白而厚,主湿浊内盛,或寒湿痰饮; 苔白滑黏腻多主痰湿; 若舌苔白如积粉,舌质红赤, 则主湿遏热伏,或瘟疫初起; 苔白厚燥裂,可见于湿温病邪热炽盛,暴伤 津液。 (2)黄苔:主热证薄黄苔常为风热在表;苔黄黏腻,为湿热或痰热食滞;焦黄干裂或有芒剌,为里热盛极,耗伤气阴。(3)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证苔灰黑湿润多津,多由白苔转化而成,为寒湿.苔灰黑干燥无津液,多由黄苔转化而成,为火热证候.5)望神 得神:“有神” 少神:“神气不足” 失神:“无神” 假神:“回光返照”详见P669问诊“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1)问寒热 恶寒发热 但寒不热 里寒证 但热不寒 里热证 寒热往来 少阳证2)问汗3)问疼痛 疼痛部位头痛太阳经头痛痛连项背。阳明经头痛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少阳经头痛痛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太阴经头痛头痛而重,腹满自汗。少阴经头痛头痛连及脑齿。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牵引头角。四肢痛(多见于痹证):        游走痛风胜(行痹);        剧痛喜暖寒胜(痛痹);        重着而痛湿胜(着痹,湿痹);        红肿热痛热胜(热痹);     足跟痛或胫膝酸痛肾虚。4)问饮食口味5)问睡眠6) 问二便7)问小儿及妇女8)病室气味有腐臭气味,多属患者疮疡溃烂;有尸臭味,为脏腑衰败;尿臊味者,多见于水肿病晚期患者;有血腥臭气的是血症;有烂苹果味者可见于糖尿病。详见P7610.脉象病脉1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主病:表证虚证 2弦脉,脉象:形直体长,如按琴弦。主病: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 3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如珠如盘,应指圆滑。主病:主痰饮、食积、实热 4细脉,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主病: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 5结脉,脉象:脉来缓中时止,止无定数。主病: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6代脉,脉象: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良久不来。主病:主脏气衰微,亦主风证相兼脉、真脏脉以及主病相兼脉:由于疾病常由多种病因兼相而致,因而脉象也常是两种以上的脉象相兼出现。凡脉象由两种以上的复合构成的称相兼脉或复合脉真脏脉:指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以无胃、无神、无根为特点又称“败脉”“死脉”“绝脉”无胃之脉: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提示邪盛正衰,心肝肾等脏气外现,是病情危重之兆无神之脉:以脉率无序,脉形涩滞为主要特征。提示脾胃或肾阳衰败,神气耗散,生命将绝。无根之脉: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均为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外越之象。11、中医八法中医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汗法,是通过发汗、宣肺,以祛散外感六淫表邪,从而改善或消除表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为解表法,其分为发散风寒法和发散风热法。吐法是通过诱发呕吐,以消除停滞于咽喉、胸膈、胃中的痰涎以及胃中的宿食,毒物的一种治疗方法。下法是通过泻下通便、泻下水饮,以消除胃肠积滞诸证的一种治疗方法。下法有寒下、温下、润下、逐下、攻补兼施等区别。和法是通过缓解寒热往来,调和脏腑功能,以纠正寒热不调,脏腑功能偏盛偏衰的病理偏向,从而改善或消除少阳病症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和解少阳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以改善或消除里寒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清法是通过清泻里热,以改善或消除里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补法是通过补虚扶弱,纠正人体阴阳气血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改善或消除虚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消法是通过消积滞、散郁结、化瘀滞、利水湿等,以改善或消除食积、气滞、淤血、痰凝、水停等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12、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寒与凉、温与热仅是程度上的差异。五味: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辛味能散、能行。甘味能补能和、能缓补益作用酸味能收、能涩、能收敛。苦味能泄下、燥湿。咸味能软、能下。13、寒热虚实的辩证要点寒热辩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寒证:面色苍白、四肢清凉、怕冷、口渴或热饮不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象迟热证:面色红赤、四肢燥热、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象数寒证热证的关系(1)寒热错杂(2)寒热转化(3)寒热真假:1真热假寒:又称阳盛格阴,由于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就会出现格阴于外的一些假寒的现象。2真寒假热:阴盛格阳,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虚弱已极,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事阴阳不想顺接而致。虚实辩证虚证:人体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征候。多见于素体虚弱,后天失调,或久病、重病之后,但因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故而临床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区别。实证: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所表现的征候。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虚证:久病、体虚、精神委靡、身倦乏力,气弱懒言,隐痛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嫩少苔,脉象细弱实证:新病,体格壮实、精神兴奋、声高气粗,疼痛惧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厚腻,脉象实而有力虚证和实证的关系:1虚实夹杂2虚实转化(由虚至实)14、四味药麻黄汤:麻黄(君)、桂枝(臣)、杏仁(佐)、甘草(使)。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白虎汤(糖尿病首选-消渴):阳明经症:石膏(君)知母(臣) 甘草,粳米(佐使)功用: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多饮,汗出恶热,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四逆散:柴胡(君) 炙甘草(使) 枳实(佐) 芍药(臣)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主治:阳郁厥逆证及肝脾不和证。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身微热,腹痛,泄利,脉弦。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腹痛,脉弦。二陈汤:制半夏(君)橘红(臣) 茯苓(佐) 甘草(使)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咳,胸膈胀满,恶心呕吐,或肢体怠倦,舌苔白腻,脉滑。理中丸:人参(臣) 干姜(君) 白术(佐) 甘草(使)功用:温中散寒,健脾益气。主治:脾胃虚寒证。腹痛,喜暖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四君子汤:人参(君) 炙甘草(使) 茯苓(佐) 白术(臣)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食少便溏,语音低微,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便痛不成形。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分: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15、腧穴的主治规律:原则: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1、近治作用: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点。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称之为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能治疗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离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病症,有时甚至有影响全身的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重点总结(14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