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研究报告(原稿).docx
-
资源ID:38967736
资源大小:17.8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研究报告(原稿).docx
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研究报告(原稿)1 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连接的调研报告 中国人多地少,承包耕地相对分散小农户在较长的时期内仍旧将是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据农业部统计,截至*年底,我国经营规模在 50 亩以下的农户有近 2.6 亿户,占农户总数的 97%左右,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2%左右,户均耕地面积 5 亩左右。依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的状况,截止*年底,全省农业经营户 1666.12 万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 13.51 万户,仅占农业经营户的 0.81%。全省广泛意义上的小农户(即非规模农业经营户)比例高达 99%。我省户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 60%,大部分土地属于丘陵地区和山区,土地分散经营甚至零碎化的特征尤为显明。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在相应的产品、技术模式和组织模式下,小农户经营同样可以实现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经营,同样可以实现小农现代化。因此,如何发挥小农户的主动性、创建性,精细化配置资源要素,提高农业质量与效益,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连接,尤为重要。一、小农户的发呈现状对*个市(州)30 个县(市、区)77 个村进行了样本调查,其中平原地区 24 个,丘陵地区 29 个,山区 24 个。涉及农业经营农户 43211 户,承包农户 39721 户,其中规模经营农户数为 834 个,占经营农户的 1.93% ;兼业农户数 17188个,占 39.77%。从样本数据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从事农1 业经营农户文化水平低。43211 户农业经营农户 132316 人,其中初中及以下人口有 110283 人,占 83.34%。二是农户生产规模小,农业生产收入所占比重小。从事种养业平均规模为,粮食作物 2.58 亩、经济作物 1.72 亩、畜牧业 10 头、水产业 147 尾、林业 4.2 亩。家庭平均收入 44974 元,其中农业生产收入 16330 元,务工收入 31525 元,土地流转收入1170 元,分别占总收入的比例为 36.3%、70.1%和 2.6%。三。是与新型经营主体联结不紧密。加入农夫合作社的 9173 户,占总的农业经营农户数的 21.22%,涉及经营面积 50218 亩;创办家庭农场的 481 户,占总的农业经营农户数的 1.11%,涉及经营面积 22934 亩;土地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10237 户,占总的农业经营农户数的 23.69%,涉及经营面积58079 亩;接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 11114 户,占总的农业经营农户数的 25.72%,涉及经营面积 45993 亩。从农户收入组成状况看,入股分红为301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0.66%。总的来看,全省基本实现规模经营的小农户比例较低,小农户呈现从业人员老龄化、文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农业收入少等特点。加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小农户数量不多,全省加入农夫合作社的农户为 343.8 万户,占 20.6%;加上带动农户 666.6 万户,占 40%;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1010.4 户,占 60.6%。二、当前小农户的劣势表现(一)劳动力不足是小农户劣势 的首要表现。多年来,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就业方式发生了巨1 大改变,土地不再是农夫唯一谋生的手段,劳务收入成为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农夫对耕种土地等生产性收入依靠大幅降低。由于进城务工或经商所得远远高于在家种地的收入,农村劳动力特殊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转向二、三产业就业,留在农村种地的大多数是 60 岁以上的老人,农业从业人员锐减且老化,小农户表现为劳动力不足,务农人员老龄化、兼业化严峻。(二)土地经营规模小是小农户劣势的根本表现。我省土地经营规模面临着总风光积小、地块多、分布广、细碎化的现状。截至*年底,全省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 5821 万亩,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 1877 万户,户均 3.1 亩。由于我省地形地貌的特点,平原、丘陵、山区均存在,且平原少、山区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为公允起见,依据地缘远近、土质肥瘦、水源好坏等因素实行好田家家分,孬田户户摊的方法,导致一块地被分割成了多块地。我省平均每户有二十块地左右,少的十几块,最多的有一百多块。土地经营规模小、细碎化导致无法运用农业机械,劳动力成本增加;同时,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化肥、农药、农膜、种子、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持续上升,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明显增加。近几年,虽然国家实行种粮补贴、爱护价收购等强农惠农政策,但小农户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方式传统,种植技术落后,种田效益仍旧偏低,导致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生产成本高、农业产出效益低的逆境。1 (三)人才缺乏是小农户劣势的内在表现。留在农村的很多农夫受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制约,文化素养低,缺乏农业科技学问,更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没有驾驭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所生产的产品没有科技含量,特色优势不明显。据调查,77 个样本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口数为 132316 人,其中文化水平为初中以下、初中、中学、高校及以上的分别为 54810 人、55473 人、17663人、4370 人,占比分别为 41.12%、41.92%、13.34%和 3.3%。大多数小农户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生产观念落后,生产经营比较僵化,简单满意现状,意识不到农产品加工的增值效益,致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丰产不增收的阶段;小农户对待新事物、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实力较差,存在等待观望思想,畏手畏脚,不情愿接触新学问、新技术和新市场。同时,小农户缺乏商品意识,大多数产品都是自给自足,个别农户生产的商品因为缺乏市场信息,达不到市场规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话语权,在市场竞争中抗风险的实力也很弱。(四)资金投入不足是小农户劣势的突出表现。一是小农户发展缺乏资金。小农户通过务农获得的收入有限,除了满意基本的生活需求外,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加之小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属于弱势群体,种地收益低,务工获得的收入也不情愿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据调查,77 个样本村平均每个农业经营农户的家庭年收入为 44974 元。二是财政扶持力度弱。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小农户在较长的1 时期内仍旧将是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目前,中心和地方财政都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三是金融保险服务不完善。小农户形成的固定资产少、价值低,缺少抵押物,无法通过金融机构的审核要求,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农业生产投资受到资金限制。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政策性保险存在品种少、覆盖面小、保费高的问题,商业性保险的品种少、价格高,二者均不能满意小农户的发展须要。(五)种养产业同质化严峻是小农户劣势的外在表现。小农户产业发展存在严峻的同质化倾向,小农户本身缺乏长远意识,对于市场规律、市场信息把握不充分,与消费者之间信息对称程度低,大多数小农户对市场上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缺乏了解,简单出现生产经营上的跟风现象,结果是共同赢利的少,绝大多数时候是共同亏损。据调查,各地小农户普遍以发展种养业为主,种养的大多数是常规品种,如玉米、水稻、生猪等。产品种类单一,可能会由于局部市场饱和、恶性竞争等缘由,导致价格严峻下跌,损伤农夫利益,影响稳定增收。三、影响小农户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一)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全省丘陵和山区的耕地,普遍面积大、分布广,由于耕层浅薄、水源无保障、耕作不便利、水田无法排水、投入高产量低。据调查的地方反映,农业水利设施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 60、70 年头,年久失修,水库不能正常蓄水,渠系不能正常引水,农田难以得到有效浇灌。有的耕地远离农户住1 地,缺乏耕作道路,在既无机械又少畜力的状况下,限制了本身缺乏劳动力的小农户发展农业生产。(二)农业生产风险高小农户从事种养业面临诸多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运输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及食品平安等方面。农业受自然因素制约程度大,各种自然灾难都可能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近年来干旱、冰雹等自然灾难频繁,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活动而言,加大了面临的风险,可能会出现有种无收的局面。同时,小农户对繁杂的市场信息的驾驭都是有限的,加之市场反映的信息有时并不能精确反映市场上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就会给小农户带来一些市场风险。尤其是,市场反映的是即时信息,而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从获得市场信息到生产出市场所需的农产品时间较长,这期间市场又可能出现重大改变,致使小农户措手不及,小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在运输过程中,小农户一般采纳一般货车等运输车辆,无力购买冷链运输车辆,缺少保鲜、保质、延长产品期限等功效,产品易损伤、难保存,不仅影响品质,还致使小农户卖不上好价钱,进而损害小农户经济收益。小农户还面临肯定的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及食品平安等方面的风险,政府对小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爱护力度不够,食品平安门槛高,小农户产品溯源难,小农户对生产技术驾驭不到位,对新技术、新品种运用不当等行为,都会增加风险。(三)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1 小农户比较分散,大多数都是单打独斗;虽然部分小农户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但运行机制不完善,也难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导致面临较高的市场交易成本。小农户为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以及与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时所需的成本很高,难度也很大。在农产品交易前和交易中,小农户自身素养的制约及其所导致的信息推断实力差,致使其不仅花费在信息搜集和鉴别方面的成本费用较高,而且小农户的决策往往滞后,又导致其运用市场信息的机会成本也在增加。在交易谈判过程中,小农户也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从产业发展环节来看,分散的小农户对于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需求都很迫切。我省已有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规模普遍较小、整体实力不强、跨地区合作少、覆盖面窄、带动力弱。各市(州)发展也不平衡,由于地域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平原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而在丘陵地区、山区,作业成本高、服务主体少、粮食作物面积小,社会化服务工作推动难度大,服务体系不健全,进一步制约着小农户的发展。四、推动小农户发展的工作措施(一)开展新型职业农夫培训,强化人才科技支撑根据分级培训、分业培训的要求,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安排、农村好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安排,开展农业职1 业经理人培训,以情愿从事农业生产的小农户为重点培训对象,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夫培训,提升小农户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产品营销水平,着力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将农业职业培训纳入教化培训安排,完善职业农夫教化培训体系,支持科研院校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生产实训基地,激励小农户通过半农半读、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接受职业教化。落实新型职业农夫和农业职业经理人配套扶持政策,支持新型职业农夫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夫合作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聘用农业职业经理人专业化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带动小农户迈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通过培训,提高小农户的文化素养,转变生产观念,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采纳优良品种、先进装备、先进技术,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二)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构建现代产业组织制度激励小农户走合作化的抱团经营之路,主动引导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林权、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入股或组建农夫合作社,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带动小农户参加现代农业发展。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只有依靠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参加市场行为,才能变更生产资料选购成本高、耕种防收环节成本高、市场交易成本高、市场风险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现状,切实维护自身的权益,规避势单力薄的风险。要建立健全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1 应只是简洁的促进土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股份分红之类的利益联结,而是让小农户真正参加到现代农业经营中去,形成合作互动、共建共享的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大力开展股权量化,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形成资产按农夫合作社入社成员人数平均量化到成员并参加盈余安排。持续开展示范社创建行动,健全盈余安排制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让小农户真正共享到生产之外各环节的增值收益。(三)完善扶持政策体系,让小农户普遍享受政策红利。制定扶持政策,在财政扶持、金融保险、税收支持、土地流转、交通运输、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赐予扶持,抓紧出台关于构建政策扶持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看法,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小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行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干脆投向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的数量和产业发展成效作为支配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主要依据,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实力。全面落实规模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优化完善补贴方式,推动强农惠农政策惠及每一个一般农户。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大力开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着力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四)加快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小农户发展供应配套服务支撑。1 相对于规模经营农户,小农户在技术、资金、设备上有着自然的弱势,但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要通过周到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把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气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主体,着力构建覆盖全城、综合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