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枣庄市“十三五”规划纲要.doc
解读枣庄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系列新闻发布会(三)材料十三五时期我市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方面的设想和重大举措新闻发布辞市环保局局长 郝荣平各位记者朋友们、同志们: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在此我代表枣庄市环境保护局对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十二五”发展成就绿色发展是民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近这些年,绿色发展逐步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增造林面积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 2%,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增各类绿地1.46万亩,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成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区3个、生态镇(街道)45个, 山亭区成功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名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加快推进。全面完成82处露天釆石场关闭任务;治理破损山体、废弃矿井矿坑、釆矿塌陷地3万亩。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关闭产能30万吨以下小煤矿18处,淘汰落后产能255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8台,容量14.4万千瓦;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264条,淘汰落后产能2600万吨,结束了枣庄50多年立窑水泥生产的历史。节能减排目标超额完成,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 18. 5%,COD、S02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节能降耗连续三年走在全省前列。水污染防治国内领先。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建设,代表山东省参加迎淮核查,取得了淮河流域和全国九大流域“双第一”,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得力。狠抓减煤、降尘、治企、控车等关键环节,替代淘汰建成区燃煤锅炉567台,淘汰黄标车、老旧车6.3万辆,全面完成100项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治理任务,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成效明显。二、“十三五”发展目标及思路“十三五”时期是枣庄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一大发展理念就是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纲要制定了今后五年绿色发展的目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基本控制,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纲要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指标:到2020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PM10浓度分别比2015年下降22个百分点,“蓝天白云”天数年均增加5天;总体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所有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部农村新型社区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8%;全市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全市治理采煤塌陷地6万亩,基本完成破损山体治理任务;水岸和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95%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80%以上。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市将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项措施是加强绿色生态建设。一是开展生态城市创建。滕州市、山亭区要进一步巩固市级生态区(市)创建成果。山亭区、峄城区2016年,其他区(市)2017年力争建成省级生态区(市),全市2018年力争建成省级生态市。二是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巩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整合资源,高标准建设各类国家公园,重点推进环城国家生态公园、城乡生态绿色廊道、薛城城南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环城森林公园打造提升、荒山绿化攻坚、城乡生态绿色廊道建设、森林防火与保护体系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湿地保护恢复等“十大提升工程”。保护好森林山体生态系统、湿地河流生态系统等,建设好城市之肾、城市之肺。加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和建设力度,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果、退耕还湿,构建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三是加大采矿塌陷地和破损山体治理力度。加快实施采煤塌陷地和石膏开采塌陷地、铁矿废弃矿坑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严控露天开采,加强破损山体治理,把破损山体生态修复与植树造林、城乡大绿化、土地复垦等工作结合起来,彻底消除破损山体安全隐患,同时达到全面绿化、美化荒山的目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第二项措施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一是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重点推进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油气回收及油品质量治理,着力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让老百姓能够经常看得见日月星辰、闻得到馥郁花香。二是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进一步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抓好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大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实现所有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部农村新型社区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积极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全面消除可能影响水质安全的各类污染源。三是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协同推进污染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三大举措,着力解决土壤污染威胁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两大突出问题。四是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完善“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市)处理”的运作模式,推动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乡村旅游点厕所新建改建,切实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第三项措施是扎实推进节能降耗。一是着力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执行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审批制度。实行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煤炭等量替代或减量替代。深入开展市级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推动碳交易。二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导向,实施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强度。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循环经济典型经验,推进各类废弃物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打造具有枣庄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推进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培育煤气化、煤焦化、玻璃生产加工等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园区循环式发展。四是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坚持节约优先战略,开展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标准。第四项措施是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一是源头严防制度。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作用,强化土地用途管制;改革规划体制,理清主体功能区定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利益导向机制。二是过程严管制度。全面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阶梯价格制度,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环境承载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规范开发行为。三是后果严惩制度。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度。四是政策支持制度,落实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环境资源利益进行再分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确定,市环保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市人民一道,坚持干在当下,成在实处,齐心合力,攻坚克难,为努力打造自然生态、宜居宜业的新枣庄做出应有的贡献。发布完毕,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材料已发邮箱:zzxwfb163.com 密码:331702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