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_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pdf
-
资源ID:3914900
资源大小:976.3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_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pdf
63- 视点3 17教育发展研究 )650091授 ( 昆明教院副等教育研究高大学云南/?邓凡 教育政策问题;政策发生学;教育政策议程关键词: 题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博弈、使公众持续关注教育问题以及提升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 策发生学的视野构建教育政策问题,需要对教育问题的 “ 公共性”进一步提炼、明确教育问题的因果关系、使教育问 角,它聚焦于教育政策问题的形成过程,以及从个人教育需求走向教育政策问题过程中社会公共价值的提炼。 从政 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从而使决策者在决策中常常犯 “ 第三类错误”。 政策发生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视 理性”视野下的教育政策问题研究缺乏对教育政策问题的回溯性研究,没有考虑教育政策-传统 “ 科学摘要: 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 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 种, 这怀和现实关方位思考教育政策问题建构的全 和实践上都缺乏对论现实是,我们在理然而图。想蓝 大的教育理伟一个看似又, 构建了一个调用策资源 行教育政策问题构建和教育政进地随意,维护本的 政治资身或对自利益教育身, 大多出于对自手段策 理性”决-的 “ 科学简单化、标准化于热衷者们纷纷 入, 教育政策决策深的影响对公共行政领域思想理 伴随企业管此,如样同。在教育实践领域津有问鲜却 力, 但对教育政策问题的发生逻辑努多诸等做了估 评效绩划、教育政策执行和教育政策规析、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政策过程、教育政策分内容策 对教育政范式)离出公共政策研究的逃没有至今也 上际实范式(领域的学者纷纷模仿公共政策的研究 一的教育政策似乎迎来了学科发展上的春天, 教育 韦尔创建 “ 政策科学”后,作为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之 并有可能把人类带上一条 “ 通往奴役之路”。 自拉斯 类教育状况的教育计划、项目和政策都会面临失败, 为什么很多看似精巧、 理性并且有试图改善人 脚”的尴尬境地。 制定出来的教育政策就可能走入 “ 头痛医头、脚痛医 定或执行过程中就缺乏相应的政策资源支持, 这样 在做教育决策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在教育政策制 重大的教育问题中发现其背后动因的关键变量时, 于教育政策问题的时候, 当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从 问题。因此,当教育决策者们把所有的教育问题等同 是教育问题, 且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是教育政策 的逻辑告诉我们, 并非所有个人的教育需求偏好都 题。 但政策发生学的基本常识和教育政策问题建构 教育需求就一定是对的, 就是需要去解决的教育问 数人的教育需求, 或者有时错误地认为大多数人的 策。 他们总是以少数 “ 精英”的教育需求代替最大多 的问题, 并制定出相应的能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政 面分析目前的教育、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及其存在 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就能全-敏锐观察和 “ 科学 境呢?因为教育政策决策者们总是觉得,依靠自己的 过程中面临教育政策失真或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困 的教育政策却缺乏有效的执行性或在教育政策执行 在教育实践中, 为什么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很好 DOI:10.14121/ki.1008-3855.2017.03.015 长期的忽视并不利于整个教育政策学科体系的完善 和实际教育政策的制定, 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育政 策问题的发生逻辑和如何构建。 一、传统 “ 科学 - 理性”视角下的教育政策问题 自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把人们的思想解放以 后,伴随工业革命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知识获 得以及积累的速度明显加快。在科技革命的影响下, 人类的思想领域也纷纷戴上 “ 科学”的帽子,那些不 跟 “ 科学”搭上边似乎都是不科学的,无论是在实践 领域还是理论研究上,纷纷要求要有 “ 科学理念”和 “ 理性思维”。 无论是在私人部门管理还是公共决策 设计上,都对科学 - 理性、技术 - 效率等的追求狂 热不止,旨在通过概念抽象、模型描述等所谓实证研 究和经验观察这些 “ 科学化”、 “ 技术化”的手段来把 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和标准化, 以便于控制和管 理。这样, “ 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似乎所有的问题都 可以通过科学化、技术化的路径加以解决,为了科学 的理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都得为之让路。 与 之相应, 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群也就成了社会治理 精英,把持了社会治理的几乎全部权力”。 1 在公共管理领域,伴随伍德罗 威尔逊 行政之 研究一文的发表,行政开始从政治中 “ 解放”出来, 然而他认为行政的目标“ 在于政府适当的或成功的 干什么; 怎样才能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完成这些工 作”。 2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背景下,公共管理的工 作更加专注于科学、技术和效率。 而随着 20 世纪 20 年代科学管理主义 “ 科学化、标准化、定量化”理念的 影响, 公共部门的问题建构和问题解决能力大幅提 升,使人们更加相信 “ 科学”的强大力量。 到 20 世纪 50 年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拉斯韦尔试图将公共政 策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从政治和行政中分离出来, 他把政策科学定位于“ 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 方案为焦点, 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的 学问”。 3所以,在早期的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中,公 共问题的界定和解决都在是科学化的主旋律下进行 的,研究者们都必须遵循科学、理性、有用、效率等基 本理念来建构政策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 由于受西方政策科学及教育 政策学科发展的影响, 我国也开始逐步重视教育政 策的研究,一开始比较热衷于对国外政策的研究 ( 现 在亦是如此), 后来比较关注对教育经济方面的政 策。 到 20 世纪末,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研究迅 速升温,学者们试图构建本土的教育政策理论体系, 诸如袁振国教授主编的 教育政策学和孙绵涛教授 主编的 教育政策学,两本著作在把握教育政策学 基本概念与框架的基础上, 尝试构建教育政策学的 理论体系。虽然两本专著影响深远,但在对具体的教 育政策问题上依然没能逃脱西方政策科学的影响, 深深打上了 “ 科学 - 理性”、 “ 技术 - 效率”的烙印, 在对教育政策问题的理解上带有不同形式的理性主 义色彩。 比如, “ 教育政策问题是教育决策部门认为 有责任、有必要加以解决的一种教育问题”。 4 “ 教育 政策问题确认过程要经历五个阶段: 特定教育客观 情境的觉察、教育问题或价值诉求的描述、教育问题 或价值诉求的实质分析、 教育问题或价值诉求的政 策可行性分析、教育政策问题的界定与表达”。 5这些 情景的觉察、教育诉求的描述、可行性分析等手段无 不体现着科学理性思维下的线性技术逻辑。 对应在 实践中, 就要求教育政策决策者们必须考虑到“ 精 确、迅速、明晰、档案知识、连续性、酌处权、统一性、 严格的从属关系、减少摩擦、降低成本等”,6否则就 达不到管理上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 筹学、博弈论等的兴盛繁荣,无论是教育政策理论研 究者还是政策实践者都把教育政策问题的“ 科学 理性”理念发挥到了极致,他们运用数理统计、民意 调查、概率预测、线性回归等方法,使教育政策问题 的描述更加科学化、理性化、标准化。在此背景下,也 开发了许多有关教育政策问题决策与分析的工具和 模型,如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混合扫面法等,而日益 忽视了公共教育政策问题中的公平、正义、尊严等人 类最基本的社会价值。 当然,这种 “ 科学 - 理性”思路下的教育政策问 题建构一方面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需 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工业社会 “ 管理”理念下对教 育 “ 控制”的需求。何况,有时我国的教育政策并不全 是 “ 科学 - 理性”思路下的结果,还有决策者满腔热 血发表意见、讲话后的结果。但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 进程的推进, 教育政策作为现代文明社会治理的基 本工具之一, 其本身也承担着“ 社会价值权威性分 配”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超越 “ 科学 - 理性” 思维的局限, 重新找寻教育政策问题构建应有的规 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 64- 范价值,厘清教育政策问题形成的脉络与发生机理, 这样才能在教育决策过程中避免“ 第三类错误” ( 即 当应该正确阐述一个问题时, 却对问题的实质或规 范做出了错误的阐述)的发生。 7 二、政策发生学视野下的教育政策问题分析 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传统 “ 科学 理性”视野的观点普遍认为,教育政策问题来源于教 育问题, 其形成过程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 “ 公共问 题是怎样引起决策者的注意的; 解决特定问题的政 策建议是怎样形成的; 某一建议是如何从相互匹敌 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中被选中的。 ”8这样的观点 看起来合情合理且又合乎逻辑,似乎无懈可击,但却 少了对教育政策问题的回溯性研究, 没有考虑教育 政策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使决策者在决策中常 常犯了 “ 第三类错误”。 而政策发生学为我们提供了 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 它聚焦于教育政策问题是如 何形成的, 以及从个人的教育需求走向教育政策问 题过程中社会公共价值的提炼。 在政策发生学的视 野下, 我们应顺应教育政策问题发生和建构的基本 逻辑,以个人教育需求为起点,研究教育政策问题形 成的脉络和发生机理, 这就是教育政策问题来源于 教育问题,而教育问题源于个人的教育需求。 ( 一)个人教育需求偏好是教育政策问题构建的 逻辑起点 每个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对于教育同样如此,有 人求之于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有人求之于优质的教 育质量,还有人求之于良好的教育资源,等等不一而 足。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是由人们背后的经济地 位、社会状况、价值信仰等不同而决定的。 尽管人们 的需求偏好不同, 但并不表示这些需求偏好永远都 具有差异性, 当某种差异性需求偏好随着规模的增 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时, 这些差异性需求 偏好也逐渐会趋于一致。如 “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异 地入学”这一需求,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 义务教育就进入学的规定, 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 异地入学的机会受到限制, 从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到 上个世纪末,我国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但当时进 城务工人员子女几乎不存在有异地入学的需求,或 者说很少有这种教育需求, 因为这些进城务工人员 并不带子女入城,但到本世纪初,伴随我国社会经济 的发展以及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 大批的农村 务工人员举家涌向城市,与此相应,其女子在异地入 学的教育需求也随进城务工人员规模的不断增多而 不断增强。当然,这种个人差异性的教育需求偏好一 开始都是低层次的,对教育政策决策并不产生影响。 但当这种差异性的个人教育需求随着规模的扩大就 变成了相似性的个人需求偏好, 这时也就逐渐形成 了 “ 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 “ 问题”? 一个简单的逻辑思路就 是,当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问题,当然 这个问题是一个需要去解决的真问题。 如“ 在家上 学”,是因为现今学校教育不能满足部分人对教育的 更高需求而选择的一种教育方式, 也是由开始单个 或少数几个家庭的教育需求偏好变成部分家庭的教 育需求偏好。 一开始,单个或少数几个家庭的 “ 在家 上学”需求可以看成是差异性的个人教育需求,而后 相当一部分家庭的 “ 在家上学”需求就变成相似性的 教育需求。 这种差异性个人教育需求偏好走向相似 性教育个人需求偏好是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第一 次遭遇,也是公共教育政策问题构建的逻辑起点。 ( 二)教育问题是教育政策问题构建的基础 众所周知, 教育政策问题来源于教育问题,而 教育问题又源于个人的教育需求。但从教育需求到 教育问题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那么简单,从一开始 的差异性教育需求到教育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过程。 表面上有,当差异性个人教育需求走 向相似性教育需求的时候, 教育问题似乎就产生 了。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从差异性个人教育需求走 向相似性教育需求,这时候的 “ 问题”并非一定是教 育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 “ 现代社会在形式上起源 于传统社会的解体;在本质上起源于劳动和劳动客 观条件之间的分离”,9其本质是人们生产关系之间 的转换和作用。 也就是说,当相似性教育需求得不 到有效解决的时候,人们会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运 动来实现。 由此可以看到,人们不同的相似性教育 需求问题是复杂交织在一起的,如部分群体有异地 高考的相似性需求, 部分群体有择校的相似性需 求,部分群体有高考移民的相似性需求等等,只有 当大量相似性教育需求叠加在一起才构成复杂的 社会性教育问题。 复杂交织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困扰着各个利益群 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 65- 体, 同时也倒逼着教育政策决策者和政府去思考我 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 的严重性程度如何、 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如何等 等,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教育问题的凸显 并不像其他社会公共问题爆发的那么迅速和急迫, 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育决策一旦失败,往往会 影响一个国家和社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决策 者们要做的就是从众多复杂交织的社会性教育问题 中筛选出一系列具有共同属性和表征的教育问题, 它们可能具有相似性或同类型的解决办法。同时,这 些教育问题能够引发相当数量的人群对其关注和讨 论,当其初步具有 “ 公共”性的时候,这种由复杂交织 的社会性教育问题走向相似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就为 教育政策问题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 三)教育政策问题是教育问题的升华 之所以不断强调教育政策问题与教育问题的区 别,是因为教育问题并不完全具有公共问题的属性, 而教育政策问题必然完全是一个公共问题。 很多相 似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并不能引起公众和政府的关 注,相反,被政府所关注的是那些随着规模效应逐渐 显著、影响不断扩大的相似的社会性教育问题,我们 称之为共同的社会性教育问题。 共同的社会性教育 问题属于公共生活空间内的一种问题, 它能否解决 具有很大的非排他性和搭便车效应。 如义务教育阶 段教育资源的配置、师资建设,大学的招生录取等。 相比较而言, 共同的社会性教育问题规模效应更加 明显,问题也更加抽象,并具有 “ 公共性”这一特质。 当人们对某一共同的社会性教育问题高度关注,且 具有明显的公共问题意识和初步具有解决问题的思 路和政策工具的时候, 这种共同的社会性教育问题 便有可能演变成教育政策问题。 教育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乃至消除教育问 题,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是教育政策问题。教育 决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政策问题确立的 失误,常常犯 “ 第三类”错误,即解决了错误的教育问 题, 这就需要我们从众多共同的社会性教育问题中 去提炼、甄别,而不是凭决策者的喜好或一时兴起随 意决策, 把教育问题等同教育政策问题。 只有沿着 “ 问题”发生的逻辑来构建教育政策问题,公共教育 政策决策才能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真正解决现实 教育问题,发挥公共政策的效力。 三、政策发生学视野下教育政策问题的建构 在发生学的视野下, 教育政策问题的形成大致 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差异性的个人教育需求、相似性 的个人教育需求、复杂交织的社会性教育问题、相似 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和共同性的社会性教育问题。 教 育政策问题是从共同的社会性教育问题中提炼升华 而来。 为此,在发生学的逻辑下,教育政策问题的建 构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一)对教育问题的 “ 公共性”进一步提炼 何谓 “ 公共性”?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解释,公共 性具有非竞争和非排他性两种特征,并出现了 “ 搭便 车”现象。 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本身就具有公共性。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之一,教育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种,作为解决公共 教育问题的手段,公共性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 特征。 但教育的公共性又非常复杂, “ 它不仅包括政 治意义上的公共性, 而且也包括文化意义上的公共 性。 政治意义上的教育公共性主要是国家通过对教 育权力的控制与掌握体现出来的”,10教育政策是国 家通过权力的控制与掌握等方式来管理公共教育的 手段, 教育政策的公共性正是政治意义上的教育公 共性的体现。 教育政策问题是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基础, 教育政策问题的公共性是其走向教育政策议程的关 键因素之一。可见,教育问题能否顺利走向教育政策 问题,关键是在教育政策问题的建构和解决过程中, 是否出现竞争、排他和 “ 搭便车”现象。 如果出现竞 争、排他等现象,教育政策问题的公共性必将受到质 疑,决策者在教育问题 “ 公共性”提炼的过程中就需 要考虑其所构建的教育问题是否属于公共问题,是 否想解决公共事务、教育问题的演进过程是否开放、 教育问题的利益相关者是否可以进入等。 如高考移 民一直是我国教育治理中的一块洼地。 高考移民者 有寻求被好大学录取的教育利益需求, 但高考移民 过程却损害了移民地区高考参与者的高考录取利 益,损害了教育公正的目的,并对其他高考参与者具 有竞争和排他现象,如果允许高考移民,这必将损害 教育的公共性,因此国家一直禁止此类事情的发生。 ( 二)明确教育问题的因果关系 教育问题背后的因果关系支配着教育问题的特 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 66- 征、属性、演进趋势等,因此,对教育问题背后因果关 系的推断有助于厘清教育政策问题构建的逻辑和弄 清教育问题是否是一个真问题。 共同的社会性教育 问题处于复杂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和教育政策问题中 间的某一序列点上, 其背后的因果关系也是复杂多 样。如果不对其因果关系进行推断,就很难提炼出我 们真正需要去解决的教育政策问题。 一般而言, 教育政策研究中的因果关系推断主 要有三种。 11第一种是 “ 因果”,也就是由因及果, 即推断某事件所导致或引发的结果是什么; 第二种 是 “ 因果”,也就是由果溯因,即推断导致某种结果 的原因是什么;第三种是 “ 因? 果”,即探寻原因 是如何导致某种或某些结果的。比如,假如国家取消 高考,那么因果关系的推断就应该是:取消高考会导 致什么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取消高考的、这种原因 是如何导致高考被取消的等。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因 果关系推断时要探讨因和果背后的因果机制。 面对 共同的社会性教育问题, 可以通过对其因果关系的 推断,使那些混乱的教育问题走向程式化、使具体的 事务更加抽象化、教育经验的观察更加实质化,进一 步提升解决教育问题的信度和效度, 使教育政策问 题更加明确,最终进入教育政策议程程序。 ( 三)使教育问题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博弈 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某些教育利益诉求得不 到有效表达, 而教育政策问题正是这些教育利益相 关者博弈的结果。 当差异性个人教育需求走向复杂 的社会性教育问题时, 教育问题的利益相关者之间 的博弈就开始了, 如果这些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没 能进行充分的利益博弈, 就必然会影响教育问题的 公共性。如果教育问题一旦丧失公共性,那教育问题 就停滞不前或其性质发生偏移,这样,教育问题就仍 然只是某个阶段的问题, 只是代表某一部分群体的 利益,而不能成为具有公共性的教育政策问题。任何 教育政策问题都是某些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 力量可能是个人利益、团体文化、历史经验、资本与 权力等, 正是它们之间的博弈推动着教育问题的前 进,使其升华为教育政策问题。 因此,教育决策者在 建构教育政策问题的时候,应创造条件,让教育问题 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利益博弈, 使教育政策问 题从共同性教育问题中更加快速的提炼出来。 如我 国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源于政府的宏愿,最初,利 益相关者并没有进入教育决策中去, 因此在这一政 策实行的初期,一些相关利益者选择不执行该政策, 随后经过相关利益者的充分博弈, 如相关学者对免 费师范生政策实行效果的评价、 免费师范生发表意 见等,免费师范生政策开始进一步完善,其实施效果 也越来越好。 ( 四)使公众持续关注教育问题以及提升教育问 题解决的能力 共同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双 重特征。随着规模效应的不断扩大,教育问题升华为 教育政策问题的可能性也日益加大。 因为当某些共 同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在特定时间内没有解决甚至持 续扩大,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时,那社会公众对该问题 的关注就会逐渐甚至快速增加, 并产生一定的诉求 和政策信念。如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各省市的校车事 故等这些突发事件都是在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后, 迅速进入决策者的视野, 最终升华为教育政策问题 并进入教育政策议程阶段。再如 “ 减负”问题,是近年 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媒介、学校、家 长、学者等都持续关注,似乎人人都有 “ 减负”的需 求,政府相关部门也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但奇怪的 是出现了 “ 越减越重”的现象。“ 减负”似乎具备了教 育政策问题建构的所有因素,其一,公众普遍有这样 的教育需求,并且不具有排他性;其二, “ 减负”得到 公众的持续关注,政府也在不断提高解决 “ 减负”的 能力;其三,所有教育利益相关者都进行了充分的利 益博弈。 但为什么 “ 减负”这一教育问题就是上升不 成教育政策问题呢?从表面上看,上面三个因素的确 使 “ 减负”构成建构教育政策问题的条件,但如果我 们从政策发生学的视野来分析,就可略知一二。 “ 减负”的确是公众持续关注的教育利益需求之 一, 但这种利益需求并不是民众最核心的教育利益 需求。 公众核心的教育利益需求实际上是在寻求优 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育质量,并取得好的教育结 果。 因此,当他们在进行教育利益博弈的时候,最直 接的利益相关者即家长和学生却放弃了这一教育利 益需求, 尽管他们在不断抱怨甚至放出豪言要自己 给孩子 “ 减负”,但谁愿意承担风险让自己的孩子去 真正 “ 减负”呢,你减别人不减还额外补增,最后 “ 吃 亏”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孩子 都会放弃 “ 减负”的需求,即使学校不再布置那么多 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 67- 68- 基于政策发生学的视角教育政策问题是如何构建的 education policy problem, policy problem genetics, education policy agendaKeywords: ability of solving educational problems. educational problems fully play the game, so that the public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al problems and improvethe the publicity of educational problems, clarify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problems and make the stakeholders of education policy problems. To construct education policy problems in the context of policy problem genetics, we should further refine policy problems are formed and on the refinement of the social public value during the process from individual education needs to into the error of the third type. Policy problem geneticshas provided u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which focuses on how education rationality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question of how education policy problems actually arise, making decision-makers often go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that lacks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education policy problems in the context ofscience-Abstract: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How to construct education policy problem? ( 责任编辑马琳琼) )的部分成果。EFA130387( 教育部青年课题“ 民族地区异地高考政策研究” 年度2013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 “ 十二五”规划 。力 国升整体的教育需求,提众公而满足决教育问题,从 解效有并教育政策问题,好能建构才样,这有只,力 政府解决教育问题的能高提断不益博弈并分的利 充行进相关者益教育利让要同时问题的因果关系, 教育明确教育问题的公共性,量考应综合,时候题的 是, 但在建构教育政策问例比比皆的实夭折育政策 教某些使足致由于教育政策资源的不时候多虽然很 ,力解决问题的资源能否具备决于是取解决否得到 教育问题能虽然的。一蹴而就可以金投入就的资量 和大立法的愿景、严格的好政府美靠是仅不并,配合 紧密社会的庭、需要家还,协力制度等方面评考设、 境建校环学材、教法、教程、需要在课仅教育问题不 ,但解决命教育发展是政府的重要使推动,诚然 题。 不是教育政策问而个教育问题,一能是终只问题最 , “ 减负”益博弈利放弃相关者益的利直接题,加之最 问复杂及诸多方面的涉个一是又“ 减负”而,高提步 待进一有力还, 其教育问题的解决能验临着诸多考 负了。 最后,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决策面 有国家的 “ 减负”政策,每个人也会自觉地给自己减 均衡,像美国那样遍地都是世界百强大学,那即使没 以及考核制度的缺陷。 如果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十分 负担过重, 但其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 问题的因果关系来看, “ 减负” 的表面原因在于课业 制家长和孩子额外教育需求的权利。 再者, 从教育 重”,即使国家出台相关的 “ 减负”政策,但也不能限 的作业等, 但家长却可以找课外补习班给孩子“ 加 Montreal, CA.2005. 11Holland. P.W. Making Sense of Causal Inference in Program Evaluation and Policy Research C. Paper Presented at NCME Annual Meeting, .)8, (2007教育研究,J.社会结构转型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苏君阳10 .)1, (2015理论界,J.年经济学手稿的解读1857-1858基于 论马克思对现代社会起源的分析及当代意义.杨廷强9 65.:1990华夏出版社,:北京M.公共决策.詹姆斯 安德森美8 .)8, (2005当代教育论坛,J.论教育政策问题及其构建.杜晓利7 17.:2010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M.经济与社会.马克斯 韦伯德6 .)8, (2009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政策问题分析.孙翠香5 20.:2001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M教育政策学.袁振国4 144.:142)1(1952, 16,,Quarterly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in Wilbert E. Moore.The Public Opinion”The Policy Science: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Scope and Method“3Daniel Lerner, Harold D. Lasswell. 2006:33.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M.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提要.毛寿龙2 .)5, (2013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J.科学语境中的政策问题建构.张康之,向玉琼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