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淤及回填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施工方案.doc
河道清淤及回填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施工方案第一节 施工测量1.1施工测量工程概况及测量人员及设备的配置1.1.1施工测量工程概况本工程平面主要为矩形、条形。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 本工程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 经计算转换), 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放线, 根据甲方提供的红线图进行定位,建立独立的平面控制网,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准确地测设出建筑物的轴线和标高,并设置引桩和水准控制网, 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1.1.2控制测量依据1、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2、工程测量规程(规范设计阶段)SL197-97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5、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6、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7929-94。7、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8、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1.1.3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的配置根据本工程规模, 拟选配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1 名,测量员1 名,负责整个施工过程测量放线工作。1、测量队职责(1)在工程开工前,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发现问题立即向监理单位呈报。建立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加密网控制点至各施工工作面所需部位。(2)测量监控实施过程严格按照规定实施。(3)根据本施工处的生产计划安排,积极配合各工程部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成各项相关测量任务。(4)做好与外部及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沟通工作,对外部文件及图纸进行分类保管,并对保密文件特殊管理。(5)负责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放样,定期检查,并将结果通知所在施工部位的技术员,做好交底记录。(6)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轴线,以满足规范要求,并负责检查与复核工作。(7)定期监测复核控制点的位移情况,如超出规范,应及时纠正,并向有关单位汇报。(8)不定期的对各工作面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根据分析结果,不断改进控制质量的方法。(9)负责向相关部门、单位及时准确的提供现场验收断面资料、校模检测资料、报方量断面资料、平面图及工程量计算表,配合收集整理竣工验收归档资料。2、测量设备设备见下表测量设备表序号名 称数 量规格、型号精度、等级1GPS2台J222激光经纬仪1 台J2-JD23水 准 仪 (自动安平)2 台DSZ31mm4精密水准仪1 台B200.01mm5标准钢卷尺2 把50M3mm6钢卷尺2 把50M1.2测量准备工作与建设单位办理桩、控制点移交手续,现场交接引测点位, 填制“ 施工测量控制点交接记录表”。根据设计意图、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与施工部署等,确定控制轴线并进行内业计算。配备测量人员: 测量工程师1 人, 测量员3 人。仪器配置: 测量仪器必须通过计量所检验并有合格证,依据现场情况配置以下测量仪器( 详见测量设备表)。1.2.1设计图纸的审核 1、总图校核 通过校核总图,了解定位意图,计算定位数据,以及建筑物跟周围的建筑物、市政道路的位置关系,确保建筑物的定位数据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阅读设计图纸时必须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建筑图与结构图校核 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请设计人员及时变更设计。 1.2.2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 1、根据总平面图及测量成果表对控制点的原始依据进行校核。 2、校测控制点(业主提供的导线及高程点不少于三个)的距离、夹角及坐标。 3、与甲方办理控制点、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如果超出限差要求,及时向甲方和施测单位反映本工程的校核结果。必要时,请施测单位重新复测。 1.2.3检定测量仪器、量具及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仪器、量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测量仪器的选用见上表。1.2.4基础资料收集1.广泛搜集测区及附近区域已有的控制网测量成果2.认真审阅查看合同文件、技术文件、以及业主单位、监理单位下发的有关控制测量的各项技术要求和规定。3.收集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1.2.5实地踏勘1.根据已有的控制点的位置,首先了解标石和标志的位置,其次结合本标段内工程性质及地形情况初步选定加密点的位置。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为控制网图的设计做准备。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测量路线和交通工具。1.2.6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以及合同规定、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内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技术设计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工程概述: 详见第一章工程概况2)测区概况:本测区属平原地带,交通状况较好。3)平面控制网加密标准和方式:针对本标段工程项目分散布置的特点,测量控制网应分别建立,拟分别建立三个控制网,网型为四边形双基线形式。平面控制按四等网布设。施工测量时可以由此任一条基线进行放样,并附合到另外一条基线上。1.3控制网的建立(一)平面控制系统的建立1、开工前,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区平面控制起始坐标点(应不少于三个点)采用全站仪按多边形导线网或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此项测量工作进行时,最好与驻标段专业监理工程师联合测量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外业工作量)。若发现标志不足、不稳妥、被移位或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将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联测点复核完成并经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后,按工程监理部规定报表格式填写联测复检成果报告,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签认,否则不得进行后序测量工作。2、起始平面控制坐标网点经联测复核合格并经工程监理部签认后即可进行平面控制坐标点加密测量。(1)加密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及布点埋石:鉴于该工程的特点,其加密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采用平行线法,在道路红线以外、绿线以内,距中心线右侧50米外,以中线桩为准,测设一排平行中线的控制桩。(2)平面控制点加密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3)平面控制加密导线点外业测量完成,并经内业计算满足技术要求后,应填写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导线计算表一同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证,如监理工程师提出疑议和要求对加密导线进行复核,应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测量设备和相关测量人员。(4)经工程监理签认的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报验。(5)在工程施工中,应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控制网进行复测,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点的位移变形而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应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工程监理部。(二)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1、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水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点)进行水准联测复核,测量水准基点时采用S1型精密水准仪配铟钢水准尺,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结果报送监理部签认(此项工作在外业作业时,亦应请专业监理工程师到场监督)。2、水准点加密测量(1)水准路线的确定按点埋石:在标段施工区间范围内,沿线路两侧且距桥中心15m以外的稳定位置埋水准点标志桩并与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水准基点形成符合或闭合水准路线,相邻两加密水准点间距离控制在80120m,以确保在进行施工测量高程放样时能引测高程。(2)测设方法:外业测量时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范中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观测。(3)外业测量完成后及时进行内业平差计算,仅当通过平差计算满足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时,形成文字成果报送监理部签认,否则应及时查找错误或超差原因,并进行补测或重测,直至合格为止。(4)定期复核:对已测设完成的加密高程控制网应随施工进度的推进,进行定期的复核测量,以确保施工全过程中高程测量系统的统一,复核测量时按初测时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成果应报送监理部确认。(三)相邻两标段间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联测1、此项测量工作应在双方控制网布设测量完成后,在驻地业主代表和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协调组织下进行,双方专业测量工程师及相关人员均应到场。2、联测宜按同精度测量,即按原控制网点布设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时两个标段应提供相邻的两个以上的控制网点参与测设。3、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需进行联测。四、施工图审核工程开工施工放线之前,项目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施工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的形式形成书面资料,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的数据以及其所在的施工图的位置记录一起报送工程监理部,以便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这些数据只有在原设计部门有明确答复和确认后才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1.4测量放线1.4.1测量放样的准备工作1)测量放样前对施工区域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资料进行分析,并到现场利用已知成果进行检测较差,确保控制网精度能够满足施工放样需要。2)测量放样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蓝图、文件、设计变更通知进行。放样前必须熟识设计图和各种有关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3)测量放样方案按照有关规定标准制定。其方案必须包括控制网点的精度评定、放样依据、施工部位、放样方法、放样作业程序、测量人员和仪器配置情况。4)测量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中有关坐标数据和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必要时绘制放样草图,放样数据计算需经过两人独立计算相对校核,确保放样数据的准确性。5)根据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选择仪器和放样方法,并设置相应的校核方法。6)现场放样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应记录在规定的放样记录手簿中,其内容包括:工程部位名称、放样日期、采用仪器、放样负责人姓名、观测员姓名、记录员姓名、控制点名称等有关测量放样的其他信息。待放样结束检校无误后,对现场作业队伍技术负责人进行放样技术交底,放样负责人和作业队伍技术负责人双方签字留底以备后查。1.4.2施工放线步骤1、根据建筑物的建设规划位置( 由总平面设计图可知), 定出各建筑物控制点, 计算出两点的距离, 丈量应精确, 并拉好直线。2、以其中一点为起点( 即原点),按计算的值,向右分别量取各值,并由此各点向上作垂线( 用经纬仪或方角尺均可), 即可定出各轴线中心点位置。3、放线中, 每确定一点后, 应随时用两点间长度值进行校核,正确无误后,再继续进行下一点的放线测设工作。一旦发现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予以正确调整,防止误差积累, 保证放线精度。4、各轴线中心点定出后, 可按正常的施工放线方法钉上龙门板、龙门桩。注明轴线点编号和相应的坐标值,以便施工中进行复核检查之用。1.5各分部工程工程测量1.5.1开挖工程测量1、开挖轮廓放样点点位限差(见下表) 开挖轮廓放样点点位中误差项目精度指标备注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主体工程部位的基础轮廓点50100mm100mm点位中误差均相对于临近控制点或测站点、轴线点而言非主体工程部位的坡顶点、非主体工程的基础轮廓点100mm100mm土、沙、石覆盖面开挖轮廓点200mm200mm2、开挖放样准备工作1)测量放样前应熟识开挖平面布置图和开挖断面图,参照其他有关图纸对于设计蓝图中的结构尺寸和边坡坡比进行计算校对,对于特殊地段的特殊开挖应做出明显标示,做好审图工作。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根据设计意图,编写开挖放样计算程序,待编写完成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建模计算并由第二人独立校核验证,确保放样计算程序的准确性。1.5.3开挖放样1)我标配备的两台全站仪均满足开挖放样精度要求,该仪器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基准站可选择自由架设在地势高、障碍物少的的地方,放样结束后再把棱架设在已知点上进行校核。2)外业设站校正时,对中误差不大于5mm。移动站校正完成后利用已知控制点作为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和高程误差不大于1cm,然后开始测量放样。根据情况也可采取校正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控制点用以提高测量精度。3)测量原始地面上任意一点A(XA,YA HA),输入已编入程序的计算器,根据设计图中已知坡度i,高程H,和施测设计边线至中线的结构尺寸L,可分别计算出设计偏中距和实测偏中距,比较设计偏距和实测偏距的差值L,进行重复测量和计算,直至设计偏距和实测偏距差值L接近于0或满足边坡开挖精度要求,此时测量目标点即为边坡开挖开口点。4)连续进行开口点测量放样,直到施测出施工部位的整条开口线为止,经过检查无误,填写测量放样技术交底单,一式两份(测量负责人和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各执一份)。1.5.2立模和填筑放样测量1、立模和填筑轮廓点点位限差(见下表) 立模和填筑轮廓点点位限差建筑材 料建筑物名称点位中误差平面位置误差分配平面高程轴线点或测站点细部放样混凝土主要建筑物20mm20mm17mm10mm附属建筑物25mm20mm23mm10mm其他30mm30mm25mm17mm2、立模和填筑放样1)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精确性,力保混凝土工程结构外观尺寸的线性,在立模和填筑放样时我们采用拓普康GTS332N(标称精度2)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工作。2)在施工范围内选择就近控制点设置测站点,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测站设置完毕后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作为后视方位,进行后视测量;后视测量完成后可选择测量另外已知的控制点,实测坐标值和已知坐标值进行较差,满足立模和填筑施工测量后即可进行放样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仔细输入反射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棱镜高等相关系数确保测量数据精确性。3) 主要结构线的放样采用极坐标法直接定出轮廓点而在上升中就根据现场情况采用距设计线0.3m定位,这样即方便立模又方便施工校核模板,我部将对每仓砼浇筑前进行模板校核,严格落实测量三检制,终检合格后提交校模资料给监理测量工程师,并报请联合测量,联测且经测量工程师签认后方可验仓。砼模板检测记录表详见附表5)。3、引道施工测量1)中心线定位测量,中心桩的平面位置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100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25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2)防护结构轮廓点平面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30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3)开挖和回填土石方工程,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利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法放样和校核。1.5.3竣工、验收测量1.5.3.1验收测量内容本工程验收测量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验收及竣工验收测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立模检查验收及竣工形体验收测量。1.5.3.2验收测量方法及要求1、开挖验收测量1)开挖单元工作结束后,配合质监部门做好单元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自检合格后绘制开挖验收平面图和断面图等测量成果资料上报监理部,申请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开挖验收测量,。2)上报的验收断面图纸中应注明实际开挖断面线与设计开挖断面线较差情况,严格控制边坡开挖,严禁出现边坡超欠挖情况。2、开挖工程量验收测量1)根据施工招标图纸和施工合同,土石方工程量依据实测断面进行计量,因此,原始地形线是计算土石方量的重要基准线,故在工程施工前我标段联合业主、监理进行原始地形的测绘工作,申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和建管处批准后方可作为计量依据。2)开挖工程量申报每月一次,申报时要有具体的计算表格、开挖平面和断面图。 3)报量开挖断面除特殊情况外断面间距取20m即可。工程量采用断面法计算,断面布设应与原始地形线的断面间距和断面位置相一致,使用联测认可的原始地面线进行计量计算。3、土石开挖和回填竣工验收测量1)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到设计线时,应及时进行竣工验收测量。竣工地形图(或高程平面图)、关键部位的竣工纵横断面图,是工程质量评定和分析以及竣工验收的基本依据。2)土石方开挖建基面竣工地形图(或高程平面图)的比例尺在1:2001:500范围内选择。土石方回填竣工纵横断面图(或高程平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施工详图比例尺。土石方开挖、回填竣工断面的布置和比例尺应尽量保持与设计图一致。3)竣工地形图和断面图测量方法与工程量验收测量方法相同。但技术要求要高一些,测点相对测站点的允许偏差,平面和高程误差均为5cm。4)土石方回填竣工断面图间距10m20m;建基面竣工断面间距5m10m;曲线段可根据时间情况适当加密。5)断面方向:横断面应垂直于建筑物主轴线,纵断面应重合或平行于建筑物主轴线。6)断面位置布设:应优先布设在设计断面位置,再在结构变化处布设,最后按断面间距要求布设。7)竣工地形图应注明图幅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比例尺、测图方法、日期、测量员和图名等内容。竣工断面图应注明桩号、断面中心坐标、比例尺和断面布置示意图。8)竣工地形图、断面图整编后归档,并报送监理单位和竣工验收管理部门。1.6地下施工测量根据业主移交的城市测量控制网资料,利用施工坐标与城市测量控制网的换算关系来确定施工主轴线和建立总控制网的垂直坐标系统。由于土方开挖的影响范围将达20 m 左右,故控制桩网点的设置距基坑保持30 m 的距离。在土方开挖期间,设立4 条主控制线,控制点的设置考虑在场内不易破坏和通视条件较好的位置,并设置永久标识。当土方工程施工至结尾时,采用外控手段,利用激光经伟仪将设在基坑四周的控制点轴线转移至坑内,以控制开挖及坑底落底处的平面位置。根据标高控制点, 利用S3 级水准仪控制挖深。沉井施工时,依据就近原则将方格网中的控制线用经纬仪投至基坑底的施工区域内,基坑的轴线即从附近的控制轴线通过经纬仪和钢尺测出。控制轴线的标定在施工前期采用50mm50mm1000mm 木桩钉设。每段沉井施工完后地面上的方格控制网必须全部引测到基坑内以便检查基坑内轴线位置。沟渠施工测量同此方法。1.7高程控制1、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对甲方移交的标高水平点进行现场确认和标测,办理移交手续,进行妥当保护,据此基础上建立场地内的标高控制网点,在现场外适当坚硬的地方,测设出A、B、C 三个临时水准点, 其闭合差fn (n) 1 2,二级水准控制网用水准仪结合吊钢尺的方法测设。2、标高测量方法由标高基准点精确布设到建筑物上,以此基准点将标高传递到施测层后进行闭合校核,布设的位置根据建筑平面均匀布设,用钢卷尺在结构上竖直引测,弹出正整数或半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布设起始标高向上直接读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起始标高点,作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将水准点抄平时,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3、平整度控制方法当一段模板、钢筋完成后,测量人员用水准仪把标高引测至井壁上,在一根井壁的钢筋及墙钢筋上设一个比该段顶面设计标高高5 00mm 的水平标高,用红油漆做上标记,以控制沉井面标高。1.8沉降观测1、沉降点布置施工前会同建设单位与设计院,根据设计与规范要求进行布置。2、沉降观测点制作、现场保护沉降观测点采用红油漆进行编号,要求将编号标明在沉降点上。3、沉降观测方法观测基点:依据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另外引测两个工作基点和若干联系点。测量方法:沉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根据建筑物最终沉降观测中误差精度要求,确定采用二级水准观测,环形闭合的方法,使用精密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采用二等环形闭合水准路线,闭合精度为小于0.3n1/2mm( n 测站数)。每次观测结束后, 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及时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编制成果表, 作为竣工资料归档。4、观测注意事项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照明不足的地方采用人工照明。测量时要求前后视距基本相等,视距差不大于2m,视距不能超过30m。测量中固定人员进行观测,固定水准仪和塔尺,水准基点与观测路线, 按规定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在每一测站观测完各前视点后,要求再回视后视点,再读数 两次读数之差不处超过1 mm,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满足要求为止。1.9测量精度控制1、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线: 主轴线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 测角精度不低于20。2、建筑物竖向垂直度:层间垂直度不大于3 mm,全高垂直度不大于3 H/10000, 且不大于15m m。3、标高控制网闭合差为5n1 / 2( n 为测验数) 5L1 / 2( L 为测线长度)。1.10地形图测绘1.10.1测图技术依据1、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7929-94。1.10.2地形图测绘1.外业数据采集采用全站仪直接采集地形、地面坐标及高程数据,每一测站上的文件以当天日期命名直接传输到电脑内,现场实时绘制草图供成图时参考。2. 外业设站校正时,棱镜对中误差不大于5mm。移动站校正完成后利用设计方提供的已知控制点作为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10mm,然后开始测量碎部点。3.本次测图1500,断面间距采用20m,采样数据间距不大于5m,高程注记点注记到厘米。4.地形图成图采用CASS7.1数字测图软件编辑成图,数字化成图的线条、注记应清晰美观,成图完成后到现场进行随机校核,确认无误后存盘、打印报送。1.10.3地形图测绘提交资料1.测量记录数据2.纵横断面图1.11复核、验线 1.11.1要求: 1、各施工队测量组放线完毕首先自检合格后,方可向项目部测量人员申请验线。 2、项目部测量员复检合格后,向监理公司申请验线。 3、经监理公司复检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验线不合格,需立即改正,复检合格后,重新整理资料,申请验线。 1.11.2验线范围: 1、监理验线范围:现场和作业面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点,各种分部、分项工程的定位桩点,基槽位置、几何尺寸和标高,各种关键部位的线。 2、项目部测量员验线范围:除了以上监理验线范围内的必验项目,随时检查各种细部线,验线结果及时反馈各作业队,以便改正。 1.11.3施工测量验线工作的基本准则 1、验线工作应主动及时,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施工测量方案开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阶段前,均应对施工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验线的依据必须原始、正确、有效。 3、仪器与钢尺必须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正。 4、验线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要包括: (1)仪器的精度应适应验线要求,并校正完好。 (2)必须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应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3)验线本身应进行附合(或闭合)校核。 5、必须独立验线,验线工作应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主要包括:观测人员、仪器、测法及观测路线等。 6、验线的关键环节与最弱部位,主要包括: (1)定位依据桩位及定位条件; (2)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其控制桩(引桩); (3)场区高程控制网及 0.000 高程线。 7、场区平面控制网与建筑物定位,应在平差计算中评定其最若部位的精度,并实地验测,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测。 1.12测量管理专项制度1.12.1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 是本工程测量工作的制度保障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基础工作,是各施工阶段的先导性工作,也是各阶段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工程的水平位置、高程、竖向和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的依据,并为工程设计、施工与工程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测绘资料。搞好施工测量管理工作是保证正常施工和工程质量的前提。项目部由两名测量管理人员,放线工作由施工队测量人员完成,项目部测量组负责现场轴线控制网的测绘,负责建立各种关键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及其桩位的交接工作,对各分包单位测量工作的复核验收,向监理的报验工作和对现场所有测量单位的协调工作,向其他部门提供测量成果及有关数据。负责本部位施工范围测量方案的制定、轴线定位、工程放线的实施以及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由于 本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应配备足够的现场测量人员,才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各施工队 应配备至少一名经验丰富、基础扎实的测量 人员 和其它数名技术熟练的测量员 辅助施工放线, 每个人都应持有相应等级的岗位证书并报项目经理部、监理公司。 1.12.2测量仪器管理制度1.测量仪器的保管和维护。测量仪器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在潮湿和粉尘环境中作业过后,要把仪器擦拭干净,并置于通风干燥处将水汽晾干。为保持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和稳定性不下降,或损坏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仪器操作者不得远离仪器,使仪器设备的安全处于受控状态。2.测量仪器的检校。用于测量生产的仪器设备必须按计量法规的要求进行定期强制送检,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仪器不得用于测量生产,用于工程的测量设备应建立台帐,仪器的型号、精度指标、使用状态、检校情况应作好记录,确保测量仪器处于受控状态。3.测量仪器要作好日常检校,定期了解使用仪器的精度状况,做好检校记录。4、仪器现场管理: (1)所有仪器设备都应有检定合格证,并按周期检定。 (2)仪器检定按照国家(市)各类设备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检定方法、检验准则在国家授权的计量单位进行检定。 (3)保存检定记录,建立仪器管理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型号、数量、检定时间、搬运、收发使用等。 (4)现场设仪器柜,测量人员负责仪器日常管理。 (5)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杜绝冒险、违章。 1.12.3、测量过程控制管理制度1、测前控制,每次测量作业前必须制订测量作业方案,明确测量方法,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2、测量过程控制(中间过程控制)。3、桩点的复测,进行导线测量或放样时,必须对作为已知点导线点进行复核测量,平面控制点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水准点应检测相邻两点间的高差,当检测结果表明桩点正确可靠时,方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4、仪器对中整平,以保证置镜站、后点和前点仪器的对中整平正确,防止对点错误的发生。5、野外数据的记录.记录应采用双记录复测制。记录员应按照记录表格逐项计算,严格禁止采用只计算第一测回度分角值而其他测度分角值照抄第一测回角值的记录方法,以防止角度的度、分计算错误不能通过多测回测角进行复核。.记录员必须在记录簿中记录清楚测量人员和测量时间,以便对测量事故责任进行分析和认定。.观测员与记录员之间应密切配合,观测速度与记录速度协调一致,记录员必须对记录数据进行回报,以防止记录员忙中听错记错观测数据。.导线观测时由于控制点高程采用二等水准高程,可以不必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可以避免因丈量仪高错误而导致该次观测失败。1.12.4测量内业管理(测后控制),加强内业整理和测量成果的交接制度1、原始记录的复核.复核原始记录时,应对记录薄上的所有记录数据进行复核,包括点的名称,点之标记,观测数据、日期、人员等。.采用双记录复核时,原始记录由两个记录员互相复核,确保记录成果正确无误。在因测量人数受限而采用单人记录时必须遵循单记录双复核,当发现记录错误时,复核人必须让记录员重新计算进行确认。2、图纸复核测量成果计算前,必须对与施工测量相关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复核,确认测量计算所采用的设计数据正确无误,当发现图纸数据与复核结果不符合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以防止设计图纸中设计施工数据错误导致计算成果发生错误。严禁使用未经设计部门认可的非正式图纸中的数据作为测量成果计算的依据。3、成果计算和复核计算人员必须认真抄录原始记录及起算数据。成果书编制完以后,首先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连同外业一起返工,经审核符合施工测量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可用施工放样,测量成果必须归档保存。4、成果审核与归档测量成果编制完成后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对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过同外业一起返工,经审核符合施工测量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方可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成果必须归档保存。5、资料和桩点的交接测量成果交付使用前进行交接,并进行详细技交底,测量桩点应现场逐个交接,交接清楚后签署交接记录。当工程项目与其他单位相邻的施工交界段时,为确保施工交界段的正确衔接,应与相邻施工单位签认交界施工段的测量公用桩,交界处平面公用桩至少应为两个,水准点公用桩一个。1.13测量质量保证措施1.13.1施工测量职责及分工:1、现场交接桩、贯通复核测量及竣工测量由施工处测量组进行。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测量由施工处测量组负责实施,并负责施工测量具体作业任务实施,测量检校由中水十四局测量中心监控组负责。1.13.2交接桩与控制点位加密工作:由项目部组织,各交接桩方指定人员共同进行交接桩工作进行现场查看、点交桩位,做好记录并经双方签认。交接记录应详细注明缺桩、桩橛损坏情况、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交接桩橛复测工作由工区测量中心负责组织实施。1.13.3施工测量的内容:严格按照施工测量放样操作程序进行。1.13.4施工测量管理:严格按照测量管理专项制度规定进行。1.13.4具体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2、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3、测量仪器和量具除按规定周期检定外,对经常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的主要轴系关系应在每项工程施工测量前进行检验校正,施工中还应每隔 1 3 个月进行定期检验校正。测量仪器和量具的使用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应精心保管,加强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 4、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5、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项目部测量员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 6、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7、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 8、滞后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 9、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10、为防止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必须从人员、仪器、操作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解决。 11、尽量选择最佳观测时间施测,在不利环境下施测的结果,应有严格的校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1.13.5发生错误的改正: 1、发现错误,应立即查明原因,向上级报告。 2、对由此所施测的一切结果进行检核。 3、对发现的错误立即纠正,有关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4、填写错误追踪记录,并制定预防措施。 1.14配合市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 按照某市建设工程规划监督若干规定及实施细则的要求,施工方有责任和义务,配合业主对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工程的规划验线和规划验收工作,我们视业主工作是我们的工作。 1.15新技术的运用 积极应用计算机网络,上网查询全国范围内建筑测量的成功经验,资源共享。第二节 临时道路为保证施工运输材料车辆正常通行,确定施工安全,特别是行人安全,在施工过程积极参与与交警部门协调交通组织、管制问题,并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3.1 施工工艺弃渣场取料,采用装载机、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推平,振动压路机碾压。3.2 施工方法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且应尽量减少层数,每一水平层的全宽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小于40cm。填土区段按照网格化布料,用推土机摊铺,达到每填筑层在纵向和横向大致平整,以保证压路机碾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接触层面进行压实,达到最佳碾压效果。推土机摊铺平整的同时,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进行压实时,压到路肩而不致滑坡。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振压。碾压顺序按先便道路基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超过4km/h。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0m。泥结碎石在场内拌好运至现场摊平,泥结碎石厚度为20cm。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平整。路基整修在便道工程陆续完毕、所有排水构造物已经完成并在回填之后进行。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如填补的厚度很小(100200mm),而又是非边坡加固地段时,可用种草整修的方法以种植土来填补。便道施工完毕后,人工挖水沟,水沟底设置2的排水坡,将路基水引至其他排水沟中。3.3施工组织安排根据我项目部实际情况及我项目施工便道的施工方案,我项目本着少占用耕地、林地的原则,所有施工便道均利用已有便道,我项目部在开工5天内将施工范围内的施工便道分段施工完毕。3.4施工标准化管理3.4.1管理制度标准化根据工程特点和总体安排,结合施工条件,统一进行施工便道总平面布置,具体遵循的原则如下:(1)方便施工、便于管理的原则本着因地制宜、方便施工、有利管理和缩短场内倒运距离来统一规划便道。(2)确保环保和文明施工的原则按照布局合理、紧凑有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布置,满足环保和创建标准文明工地的要求。(3)珍惜土地、保护耕地、林地的原则便道尽量在工程用地界内且不影响工程施工,必须占用农田的,待工程结束后进行复垦还田。(4)避免交叉干扰的原则根据施工方案规划临时设施,尽量避免与铁路线、公路交叉。3.4.2现场管理标准化1、设备配置为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进度,现配置以下机械以供临建使用。拟投入本工程主要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表序号机 械 名 称规格型号数量1挖掘机2202台2推土机1902台3压路机CA2001台4自卸车10吨3台2、标识标牌便道应设置必要的标识标志,进入施工现场的路边,设置“进入施工现场,请减速慢行”警示牌;在道路施工段设置“前方施工,减速慢行”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等)拐弯处,设置拐弯指向标志。3.4.3过程控制标准化1、质量保证措施(1)在潮湿或水田地段填筑便道时,应在便道外侧开挖纵向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