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地方政府行为_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1.pdf

    • 资源ID:3925674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方政府行为_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1.pdf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评估及淡出策略研究”(04AJY006) 和“985工程”中国 财政金融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财政制度、 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 中国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同时得到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资助。 摘要: 本文在澄清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冲击的一般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建立 一个3阶段序贯博弈模型, 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分析表明, 地方政 府在财政利益和政治晋升的双重激励下, 总是有利用违规优惠政策进行引资的强烈动机, 从 而引发企业投资冲动, 导致投资过热, 进而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巨大冲击。中央政府可以通 过加大行政查处力度来有效遏制投资过热, 但面临着力度不够则调控效果不佳, 力度太大则 经济“ 硬着陆” 的两难困境。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宏观经济稳定 一、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 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 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以及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 注, 成为分析诸多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周黎安(2004) 利用一个地方政府官员政治晋升 的博弈模型, 考察了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及其对地区间经济竞争和合作的影响, 认为地方官 员的政治晋升竞争是导致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陈抗、 Hillman和顾清扬(2002) 研究了从“援助之手”向“攫取之手”转变的诱因, 探讨了财政集权与 地方政府行为变化的内在联系, 认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可以通过影响地方政府的激励机 制来影响它们的行为, 进而对经济增长、 投资水平和经济效率产生影响。Young(2000) 通过考 察各地区国民收入构成以及国民生产总值中3个产业相对比重的演变, 提供了我国地区间贸 易保护主义和产业趋同化的经验证据, 并认为地方财政激励和扭曲的价格体系是产业趋同化 和地区间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原因。Jin,Qian和Weingast(2001) 在市场保护的联邦主义理论 (the theory of 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 的基础上, 通过考察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的 变化及其对市场发展的影响, 认为财政分权带来的财政激励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然而, 到目前为止, 我国学术界关于地方政府行为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 研究成果 尚不多见。可是, 中国经济的一个特定难题就是找不到一条较稳定的增长路径, 经济不是处 在过冷就是过热的状态中( 刘霞辉,2004) 。2003年下半年,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并出现过热趋 势, 其中投资过热尤为突出, 成为推动经济过热的主要原因。对于投资过热的成因, 目前国内 学术界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货币政策( 刘霞辉,2004) 、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4) 和国际资本流动(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5) 等方面。毫无疑问, 这些因素对我国投资过热 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我国投资过热以及宏观经济过热中存在的一 些独特现象, 如投资过热总是伴随着大量的地方税收优惠和土地使用违规事件 (2004年的 “铁本事件”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 针对这些现象,2003年下半年开始, 中央政府为了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 地方政府行为、 投资冲动 与宏观经济稳定* 19- 相继下发了一系列行政性文件, 要求对地方政府违 规利用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引资的行为进行治理 整顿, 整顿力度不可谓不大。经过这一系列的治理 整顿,2004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下降 为28.6%,全年增长率下降为27.6%,2005年上半 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进一步下降为25.4%, 投资过热的势头得到了明显遏制, 但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仍处于高位, 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究 其原因, 一方面在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 的处罚力度偏小,不能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违规 引资行为, 从而无法从源头上遏制投资过热; 另一 方面中央政府较为频繁地使用行政性“运动”方式 来解决问题, 也容易造成中央政府的相对权力被削 弱( 杨瑞龙、 卢周来,2004) , 使中央政府的治理措施 很难得到有效落实, 从而影响到宏观调控效果。当 然, 如果中央政府的行政治理措施力度太大, 又面 临着经济“硬着陆”的危险。由此可见, 如何有效解 决中央政府在治理地方政府违规行为时面临的两 难困境, 将是今后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和行政管理制 度建设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必须首先澄清地方政府 行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作用机制, 找到矫正地方 政府违规行为的作用点。为此, 本文试图提出一个 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地方政府行为假说, 通过分析我 国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冲击的一般作用 机制, 建立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 对地方政府和企 业在中央政府的监管下, 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在引资和投资中的行为选择及其对宏观经济稳定 的冲击作理论分析。 二、 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 稳定冲击的基本机制 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区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 考虑, 往往热衷于通过税收减免和土地政策等一系 列优惠措施吸引民间和外国资本, 而财政竞争加剧 和中央政府调控不足更是助长了地方政府的违规 行为, 从而引发企业投资冲动, 导致投资过热进而 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巨大冲击。图1刻画出地方政 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冲击的基本机制。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的财政承包制改 革确定了地方政府“剩余占有者”的地位, 使额外增 长的税收大部分归地方政府支配, 从而地方政府有 较强烈的激励对发展地方经济伸出 “援助之手” (McKinnon,1992;Montinola,Qian and Weigast, 1995;Blanchard and Shleifer,2000;陈抗、Hillman、 顾清扬,2002) 。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以扭转中 央财政在财政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为出发点, 具 有较明显的财政集权特色, 但并没有改变改革开放 以来形成的财政分权趋势, 这种财政分权化体制对 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财政激励效应, 地方政府具有 很大的积极性追求地方经济发展 ( 朱恒鹏,2004) 。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 展经济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要务, 也是我国干部考核 选拔制度的主要依据, 地方政府为了赢得上级政府 的赏识以获取更大的政治晋升机会, 也强烈希望发 展地方经济。 正是在我国目前的财税体制和干部考核选拔 制度下, 面临竞争压力的地方政府为了通过追求本 地经济的更快增长来获取更多的财政分成及更好 的政绩, 争相出台吸引投资的超国民待遇政策( 杨 瑞龙,1998) 。这种激烈的财政竞争使得单纯依靠国 家制定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等制度内竞争手段, 无法保证地方政府在区域内引资竞争中获取优势。 另一方面,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丧失了 很大的自主权。这迫使地方政府为了确保本地区的 引资竞争力,开始更多地运用制度外财政竞争, 即 突破现行税收制度安排, 采取非法的或者变通的方 法进行的财政竞争,具体措施包括擅自减免税、 变 相的税收先征后 返以及有意放松 税 收 征 管 力 度 等。此外, 由于财 力限制,地方政 府也开始更多地 利用土地优惠政 策 进 行 引 资 , 成 图1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冲击的基本机制 地方政府行为、 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20- 管理世界(月刊) 2006年第5期 为近年来我国“圈地风”盛行以及房地产投资过热 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企业的寻租行为和地方政府存 在的财政腐败(fiscal corruption) 问题进一步加剧了 地方政府利用违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民间和外国 资本的行为。 对于地方政府的违规行为, 一方面由于这些行 为隐蔽多样, 中央政府处于相对信息劣势, 从而导 致监察成本很高; 另一方面为了发展经济, 当经济 处于低迷时期或相对平稳运行时期, 中央政府为了 鼓励企业投资, 也缺乏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严肃查 处的强烈意愿。这就导致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违规 行为监管不力, 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默许, 进一步 助长了地方政府的违规引资行为, 企业在各种优惠 政策的吸引下产生投资冲动, 从而导致投资过热进 而危及到宏观经济稳定。当经济出现过热苗头时, 中央政府为了防止经济出现剧烈波动, 首先会考虑 采取温和的“微调”措施, 发出经济增长应该放缓的 信号, 力图能够实现“软着陆”。但由于地方政府的 逆向反应,即当地方政府预期到经济将出现紧缩 时, 为了能在中国特有的经济周期波动中获取最佳 发展空间, 往往会在经济上进行最后的冲刺, 导致 这种宏观“微调”收效甚微( 沈坤荣、 孙文杰,2004) , 迫使中央政府采取更为严厉的治理整顿措施, 严肃 查处地方政府的违规行为, 以遏制投资过热。 然而,当强制实施者频繁地实际使用权力时, 权力的边际效用将逐渐下降(Barzel,2000) , 因而为 了达到预期目标, 中央政府不得不逐步加大查处力 度, 甚至是被迫采取行政性“运动”来解决问题。这 种带有强烈行政色彩的调控措施虽然最终可以有 效地遏制投资过热,但往往由于紧缩力度较大, 容 易造成经济的迅速下滑。同时, 这种行政性治理措 施也难以长期维系, 一旦中央政府的查处意愿和力 度明显减弱, 甚至为了发展经济放松监管, 地方政 府的违规行为又会“复态重演”, 进而引发新一轮的 投资过热乃至经济过热。这就形成了我国经济周期 运行的一般模式, 即中央政府监察减弱地方政府违 规引资行为加剧投资膨胀遇到结构性瓶颈引发经 济过热中央政府不得不踩刹车这样的一种循环。此 外,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省份、 自治区和直辖市 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环境不同,引资竞争力也不同, 发达地区由于地方财力较好, 相对而言更有条件利 用制度外竞争手段引资, 因而也更容易出现投资过 热, 而中央政府的行政调控往往是全国性的, 从而 导致不同省份、 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投资动态明显不 同( 郭庆旺、 贾俊雪,2005) 。 三、 宏观经济稳定的地方 政府行为冲击: 博弈模型 上一节就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形成 冲击的一般机制进行了理论概述, 本节我们建立一 个简单的博弈模型, 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中央政府 的监管下, 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引资和投资 中的行为选择及其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作理论 分析。 ( 一) 基本假设 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先给出一些基本假设: (1) 为了简化, 我们只考虑一级地方政府, 即省级地 方政府,因此我们的模型涉及到3个经济主体: 中 央政府、 地方政府和企业。(2) 中央政府的主要目标 是促进经济增长并防止经济出现剧烈波动, 在不同 经济发展阶段, 中央政府的侧重目标和行为选择有 所不同。这里, 我们只考虑两个经济发展阶段, 即经 济运行平稳健康时期和经济出现过热趋势甚至全 面过热时期( 当然这也取决于中央政府对经济形势 的判断) : 在经济运行平稳健康时期, 中央政府主要 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 因而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的 查处力度基本保持在常态水平上; 当经济出现过热 趋势甚至全面过热时, 中央政府更多地关注于经济 稳定,因而会加大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的查处力 度。(3) 假设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是“理性主体”, 以最 大化自身利益为目标, 地方政府的利益包括经济利 益( 财政收入增加) 和政治利益( 政治晋升机会或政 治资本) , 企业的利益是获取超额利润。(4) 考虑到 财政竞争的压力, 具有相似经济状况的不同地方政 府的制度内财政竞争手段必将趋同而对企业缺乏 吸引力, 因此这里我们只考虑地方政府利用制度外 财政竞争手段吸引投资的行为。进一步为了简化, 我们只考虑地方政府利用违规税收优惠引资, 不考 虑利用违规土地政策引资的情况。(5) 为了突出所 分析的问题, 我们假设政府官员不存在财政腐败行 为, 企业也不存在逃税和寻租等违法行为。 ( 二)3阶段序贯博弈模型 地方政府在财政利益和政治晋升的双重激励 下, 利用违规税收优惠进行引资, 而企业为了获取 21- 超额利润进行投资, 中央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状况来 决定督查力度。如果地方政府和企业达成投资协议 而不被中央政府发现, 则地方政府和企业获取各自 利益。一旦被中央政府发现则面临着处罚, 利益损 失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查处力度, 最终的博弈结果是 地方政府和企业权衡各种风险以决定采取何种行 为来实现净收益最大化。为了更好地捕捉他们行为 选择的相互影响,我们建立一个3阶段序贯博弈 (sequential game) 模型。 阶段1: 地方政府行为。 假设该地区地方税种的 标准税率为i, 地方政府引资的意愿, 即愿意提供的 税率优惠( 税率下降幅度) 为( 0) 。为了避 免这种违规行为被中央政府发现, 地方政府会采取 一些措施进行掩盖, 这涉及到一些成本。为了捕捉 这些成本,我们假设和存在着关联, 即= () , 且有( )=1当=0,( )1当0和 ( )0) 为投资乘数。假设企业面临的是完全竞争市场, 因 而正常情况下, 企业增加的收入完全用于支付要素 投入即利息和工人工资以及缴纳税收, 企业的净收 益为0。 由于地方政府给予了税收优惠, 企业获取了 超额利润rII0, 这也正是企业投资的动力所在。对 于地方政府而言, 一方面由于企业增加投资从而获 取额外税收收入为()-rII0; 另一方面由于投 资增加促进了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获得中央政府的 赏识, 从而获取晋升政治资本P。显然, 地方政府获 取的政治资本P的大小取决于中央政府对地方官 员的考核选拔制度。 阶段3: 中央政府行为。 中央政府根据对经济运 行状况的判断来决定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进行督 查的努力水平以及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处罚力度。 假设中央政府对经济运行是否健康的判断主要是 依据投资增长率是否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投资 增长率小于某一阀值rI, 则认为经济处于健康运行 状态, 而当投资增长率一旦超过此阀值, 则认为经 济出现过热趋势。中央政府设定的投资增长率阀值 rI的大小与经济结构性瓶颈如能源和交通等有关, 进而取决于通货膨胀率。假设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 违规行为进行督查的努力水平, 即地方政府违规行 为被发现的概率为( 0,1) 。假设为投资增长 率的分段函数, 即其含义是, 当经济处于健康运行状态时, 中央政府的督查努力 基本保持在一个常态水平上,的大小与中央政 府的督查成本及其他偶然因素有关。总体而言, 由 于存在着信息不完全以及地方政府违规行为隐蔽 多样, 所以中央政府的查处成本很高, 因而较小。 (rI) (rI) ) 为中央政府在经济出现过热趋势 后的督查努力水平, 中央政府根据投资增长率的变 化, 即经济过热程度来改变督查努力水平, 经济越 热则督查努力水平越高且呈加速提高态势,即 (rI)0和(rI)0。 当地方政府违规行为被发现后, 中央政府对地 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处罚, 处罚力度取决于经济运行 状况。假设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只有行政处罚, 如 党纪、 政纪处分及组织处理等, 行政处罚力度为kg。 假设kg为投资增长率的分段函数, 即。 其含义是, 当经济处于健康运行状态时, 中央政府 对地方政府的行政处罚力度基本保持在一个常态 kg(kg0) 水平上,kg的大小与我国行政管理制度有 关, 总体上相对较小; 当经济出现过热趋势, 为了更 好地遏制投资过热, 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行 政处罚力度,且随着投资增长率的增加而加速增 大, 即Kg(rI) (Kg(rI) kg) 满足Kg(rI)0,Kg(rI)0。 这样, 地方政府受到的行政处罚( 政治利益的损害) 为kg(rI), 其中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违规行 为的行政违纪评估函数, 它反映了中央政府关于行 政违纪行为的相关制度规定。 显然与地方政府违 规行为的严重性, 即违规给予企业的税收优惠金额 有关, 进而取决于税率优惠和投资增长率, 不妨设 =I0(rI) 。其中(rI) 满足(0)=0 , 当 rI0, (rI)0,(rI)0,(rI) = rrk rrr rkk , ),( )( = rr rrr r , ),( )( 地方政府行为、 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22- 管理世界(月刊) 2006年第5期 罚通常是责令企业上缴全部违规税收优惠所得, 而 当经济出现过热苗头时, 中央政府将不仅责令企业 上缴全部违规税收优惠所得可能还会处以几倍的 罚金, 处罚力度也会随着投资增长率的增加而加速 增加, 不妨假设中央政府对企业的经济处罚力度为 ,Ke(rI) (Ke(rI) 1) 满足Ke(rI) 0,Ke(rI)0。这样, 企业受到的经济处罚为ke(rI) rII0。 此外, 中央政府也会根据经济运行状况暂时改 变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选拔制度。通常情况下,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选拔制度主要依 赖于经济增长指标, 进而依赖于投资增长率, 因而 不妨假设地方政府官员从企业投资增长中获取的 政治资本P=I0(rI) 其中(rI) 为中央政府对地方 政府的绩效评估函数, 且满足(rI)0,(rI)0。 当经济出现过热趋势以后, 中央政府主要致力于维 护宏观经济稳定, 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的做法并不 认同, 因此地方政府官员不会再从企业投资增长中 获取政治资本。这样, 地方政府官员从企业投资增 长中获取的政治资本为。 ( 三) 模型分析 当地方政府利用违规税收优惠进行引资, 而企 业也选择增加投资, 即二者进行投资合作时, 地方 政府和企业获取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EUg=()-rII0+P(rI) -(rI)kg(rI)(rI)I0(1) EUe=1-(rI)ke(rI)rII0(2) 政府与企业必须符合激励相容原则, 即只有当 地方政府采取违规税收优惠进行引资获取的预期 收入大于其不作为时的收益0, 以及企业增加投资 获取的预期收入大于其不作为时的收益0,也即 EUg0和EUe0同时成立时, 政府和企业才会进行 投资合作。由此可以得到如下条件: 当rI rI , 和 和rI , 和 和1(rI)Ke(rI) (4) 由条件(3) 可以看出, 当rI rI, 即经济处于健康 运行状态时, 由于和kg相对较小, 且我国干部考 核选拔机制主要依赖于经济增长指标, 因此在rI一 定的情况下绩效评估函数值(rI) 相对较大。另一 方面,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的行政违纪评 估则总体相对较松, 因而(rI) 值相对较小。所以条 件( 3) 可以很容易地满足, 因此地方政府有强烈动 机利用违规税收优惠吸引投资, 而企业也有足够的 动力增加投资。当rIrI, 即经济出现过热趋势时, 条 件( 4) 相对不容易满足, 且随着rI越来越大即经济 越来越热, 中央政府的查处力度将变得更大, 条件 (4) 越来越不易满足, 地方政府引资和企业增加投 资的意愿越来越低, 最终投资停止快速增长。这一 过程的长短显然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查处力度, 即rI 一定的情况下,(rI) 、Kg(rI ) 和 Ke(rI) 的大小。如果 中央政府能够迅速大幅提高查处力度, 则投资会很 快地停止快速增长, 否则会在高位持续一段时间。 地方政府通过选择合适的税率优惠来最大化 预期收益, 即: (5) 可得一阶最优条件: 当rI rI,()=1+kg(rI)/ rI(6) 当rIrI,()=1+(rI)Kg(rI)/ rI(7) 由优化问题的二阶条件()rI两种情况下都存在着最优解。当rI rI, 即经 济处于健康运行状态时, 由条件(6) 可知, 地方政府 的最优税率优惠与企业投资增长率、 中央政府督查 努力水平、 中央政府对违规行为行政认定的严格程 度以及对地方政府的行政处罚力度有关。由() <0可知, (6) 式右边为的减函数, 又由(rI)rI, 即经济 出现过热趋势时, 由条件(7) 可知, 地方政府的最优 税率优惠主要取决于中央政府的督查努力水平、 对 地方政府的行政处罚力度以及企业的投资增长率rI ( 经济过热程度) 。同样地, 由于()0和(rI)0 可知(rI)Kg(rI)/ rI为rI的增函数, 因此中央政府的 督查努力水平、 对地方政府的行政处罚力度越高以 = rr rrr rkk , 1 ),( )( = rrrI rr r ),( , 0 )( )( )( rkr rr + + < )()()(rrrr r + rI时, 可得一阶最优条件为: 1-(rI)Ke(rI)=(rI)Ke(rI)+(rI)Ke(rI)rI(9) 由-2(rI)Ke(rI)+(rI)Ke(rI)+(rI)Ke(rI)rI -(rI)Ke(rI)+(rI)Ke(rI)rI0) 、1(10 ) 和 2(20) 决定了rI一定时, 督查努力水平和处罚力 度的大小。由(9) 式可以求得企业的最优投资增长 率rI*=1/(1+2)121/(2+2), 且满足条件(4) 中的1 (rI)Ke(rI) 。 可以看出rI*的大小完全取决于、1和 2,、1和2越大, 最优投资增长率越小。 当中央政 府的查处力度非常大时,rI*可能会重新回落到rI以 下, 甚至当条件(4) 不能满足时, 企业将停止增加投 资。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经济处于健康运行状态, 即rI rI时, 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点为曲线()= 1+kg(rI)/ rI和直线rI=rI的交点(rI,1*) ( 见图2) 。 如果中央政府的督查努力水平、对地方政府的行 政处罚力度kg更大以及中央政府关于行政违纪行 为的相关制度规定更为严格( 在rI一定的情况下, (rI) 更大) 时, 地方政府的最优税率曲线将更为平 缓, 而企业的最优投资增长率直线并不受影响, 因 此模型的均衡点变为(rI,3*) 。这表明, 当经济处于 当经济处于健康运行状态时, 由于中央政府的查处 力度不大, 在地方政府税收优惠的吸引下, 企业总 是有强烈的投资冲动, 最终使经济出现过热趋势。 当中央政府意识到经济出现过热趋势后, 大幅 提高违规查处力度, 此时模型的纳什均衡点为曲线 ()=1+(rI)Kg(rI)/ rI和直线1 -(rI)Ke(rI)= (rI)Ke(rI)+(rI)Ke(rI)rI的交点(rI1*,2*) 。 如果中央 政府的督查努力水平以及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处 罚力度很高, 即在rI一定的情况下,(rI) 、Kg(rI ) 和 Ke(rI) 更大时, 地方政府的最优税率优惠曲线将变 得更陡, 企业的最优投资增长率更小, 均衡点可能 变为(4*,rI2*) 。当中央政府的督查努力以及对地方 政府和企业的处罚力度非常大时, 企业的最优投资 增长率会很快重新回落到rI之下, 甚至条件(4 ) 不 能满足, 于是地方政府不再提供税率优惠(=0) , 企 业也不再增加投资(rI=0) , 这时模型的均衡点将跳 跃到(0,0) 点, 经济出现“硬着陆”。 上述分析表明, 地方政府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 最大化的考虑, 总是有利用违规税收优惠进行引资 和增加投资的冲动, 从而导致投资过热, 进而对宏 观经济稳定产生巨大冲击。能否有效地遏制经济过 热, 取决于中央政府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查处 力度越大, 可以更快地遏制经济过热。为了分析方 便, 我们作了很多简化。现实经济生活中, 情况更为 复杂: 首先, 我国为多级政府体系, 每一级政府与其 上级政府都存在着类似的博弈行为; 其次, 政府官 员存在着大量的财政腐败, 企业也存在着诸多逃税 和寻租等违法行为, 而中央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能力也存在着较大局限性。这些问题都会加剧地方 政府的违规引资行为, 从而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更 大的冲击。 四、 结语 本文首先澄清了我国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 图2地方政府选取的最优税率优惠和 企业选取的最优投资增长率 地方政府行为、 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24- 管理世界(月刊) 2006年第5期 济稳定冲击的一般作用机制, 然后建立一个简单的 博弈模型, 分析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中央政府的监 管下, 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引资和投资中的 行为选择及其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我们的研究 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地方政府在财政利益和政治晋升的双重激励 下, 总是有利用违规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进行引资 的强烈动机, 继而引发企业的投资冲动。中央政府 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 监察不力进一步助长了地方 政府的违规行为, 从而导致投资过热, 进而对宏观 经济稳定产生巨大冲击。因此, 地方政府的违规引 资行为是导致我国投资波动甚至经济周期波动的 一个重要原因。 2.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 的行政查处力度来有效遏制投资过热, 但面临着两 难抉择: 一方面, 如果行政查处力度不够, 投资过热 得不到有效治理, 从而不得不频繁使用行政性“运 动”方式来解决问题, 使中央政府的相对权力被削 弱, 进一步影响到宏观调控效果; 另一方面, 如果行 政治理措施力度太大又面临着经济“硬着陆”的危 险。而当中央政府的督查力度减弱, 地方政府的违 规行为就会“复态重演”, 进而重新引发新一轮的投 资过热甚至经济过热。 3.尽管我国学者认为行政性治理手段并不符 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观念, 甚至有人 称之为“体制复归”, 但由于地方政府违规引资行为 是导致我国投资波动乃至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 要因素, 因此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现阶段中央政府在实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同时, 辅以适度的行政治理措施显然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上述结论对于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和行政管理 制度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显然, 为了更有效地从 根本上遏制投资过热, 中央政府一方面需要建立更 为科学合理的监察机制和行政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 善我国财税管理体制,从制度上规范地方政府行 为; 另一方面有必要创新我国地方政府的激励机 制, 特别是应积极采取措施改革我国目前过分强调 经济增长的干部考核选拔制度, 大力提倡科学发展 观, 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从根本上杜绝地方政 府违规引资行为的发生。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 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蒋东生) 注释 2004 年, 在全国已发现的4.69万件土地违法行为中, 结 案的有2.78万件,其中只有193人受到行政处分,62名违法责 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16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 半月谈2004年9 月25日 对耕地保护漏洞的反思 ) 。 财政腐败是指税收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向企业提 供逃税保护而索取贿赂的行为。关于财政腐败对税收收入和经 济的影响, 请参阅Chand和Moene(1999 ) 与 Fjeldstad和Tun- godden(2001) 的详细论述。 这种税率优惠可能是地方政府通过变相的税收 “先征后 返”、 擅自减免税等实现的。 (rI)/ rI关于rI的一阶导数为 (rI-)/ rI2,进一步由 (rI-) 的导数rI 0可知(rI- ) 为 rI的减函数, 所以 (rI-) 0, 所以(rI)/ rI为rI的减函数。 参考文献 (1) 陈抗、Hillman和顾清扬: 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 化 , 经济学 ( 季刊) ,2002年第2卷第1期。 (2) 郭庆旺、 贾俊雪: 中国省份经济周期的动态因素分析 , 管理世界 ,2005年第11期。 (3)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与经济发 展 , 经济研究 ,2004年第9期。 (4)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国际资本流动、 经济扭曲与宏观 稳定 , 经济研究 ,2005年第4期。 (5) 刘霞辉: 为什么中国经济不是过冷就是过热? , 经济 研究 ,2004年第11期。 (6) 沈坤荣、 孙文杰: 投资效率、 资本形成与宏观经济波 动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 (7) 杨瑞龙: 我国制度变迁方转换的三阶段论 , 经济研 究 ,1998年第1期。 (8) 杨瑞龙、 卢周来: 正式契约的第三方实施与权力最优 化 , 经济研究 ,2004年第5期。 (9) 周黎安: 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和合作 , 经济研 究 ,2004年第6期。 (10) 朱恒鹏: 分权化改革、 财政激励和公有制企业改制 , 世界经济 ,2004年第12期。 (11)Barzel,Y.,2000,“Property Right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tate”, Economics of Governance, I(1). (12)Blanchard,O. and A.Shleifer,2000,“Federalism with and WithoutPoliticalCentralization:ChinaversusRussia”,NBER Working Paper 7616. (13)Chand,S.K. and K.O.Moene, 1999,“Controlling Fiscal Corruption”,World Development, Vol.27,No.7. (14)Fjeldstad, Odd-Helge and B.Tungodden,2001,“Fiscal Corruption: A Vice or a Virtue?”, CMI Working Papers 13. (15)Jin,Hehui, Yingyi Qian and B.R.Weingast, 2001,“Re- 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centives:Federalism,Chinese Style”,Stanford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16)McKinnon, R., 1992,“Spontaneous Order on the Road Back from Socialism: An Asian Perspectiv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0. (17)Montinola, G.,Yingyi Qian and B.Weigast,1995,“Feder- alism,Chinese Style: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conomic Success in China”,World Politics 48. (18)Young, A., 2000,“The Razors Edge:Distortions and In- 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5. 25-

    注意事项

    本文(地方政府行为_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1.pdf)为本站会员(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